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被引量:1
1
作者 瞿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新文化运动在各个地方展开时,吸引了无数追随者进入到这股潮流之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在浙江一师的"非孝"之争中,施存统等"新青年"的对手方——凌... 新文化运动在各个地方展开时,吸引了无数追随者进入到这股潮流之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成为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在浙江一师的"非孝"之争中,施存统等"新青年"的对手方——凌独见是以"卫道守旧"之形象展现在新旧分明的历史叙述之中的。但若征诸凌氏生活与思想的演变轨迹,其实他并非"卫道"青年。凌氏与"新文化"主流之间是一种既迎合又排拒的复杂联系,这种联系深刻揭示了边缘知识青年在五四时代里跌宕起伏的生命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凌独见 失语者
原文传递
1920年代国语文学史的发生与退场
2
作者 方长安 邬非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106,共12页
1920年代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和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均以国语为述史准则,并试图从文学史写作和国民教育角度解决国语普及和新文学建设的双重难题。相较于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虽然被时人评为"... 1920年代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和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均以国语为述史准则,并试图从文学史写作和国民教育角度解决国语普及和新文学建设的双重难题。相较于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虽然被时人评为"糟糕",但是其不仅在叙述起点和分期问题上弥补了胡适文学史著存留的遗憾,而且在如何兼顾国语标准和文学审美性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独见,反衬出胡适文学史著意图先行写作方式的弊端。当然,胡适《国语文学史》作为第一部从国语角度编纂的文学史著,首次把国家民族概念融入文学史构建及文学批评创作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1928年,胡适著《白话文学史》的出现宣告了国语文学史的退场,体现了胡适对新文学发展和文学史写作的重新思考,并展示出20世纪初文学思潮转换的历史背景。而退场之后的国语文学史并未完全消失,仍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影响着新文学建设和文学史书写,也提供了从语言角度深入研究文学史书写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凌独见 《国语文学史》 《新著国语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