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小檗碱的调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魏敬 蒋建东 +4 位作者 吴锦丹 王书奎 王自正 潘淮宁 戴苏泉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68 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 例、立普妥 18 例),分别选用BBR 0.5 g日3次、立普妥10 mg日1次、舒降之20 mg日 1 次...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 方法 68 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 例、立普妥 18 例),分别选用BBR 0.5 g日3次、立普妥10 mg日1次、舒降之20 mg日 1 次。疗程 8 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同时,以RT PCR和 Western杂交法检测人外周血和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 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 结果 BBR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分别下降 21.41%、26.4%、28.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TC下降较舒降之组更明显(P= 0.001), TG 的下降优于立普妥组(P=0 026),治疗后LDL-C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疗效与对照组等同。 结论 BBR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某些方面可能较他汀类降脂药更具有优势。其调脂机制与促进细胞 LDLR-mRNA转录,增强LDLR蛋白的表达,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相关,是一种廉价、高效、安全的调脂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脂作用 舒降之 盐酸小檗碱 治疗后 治疗前后 ldl-C 立普妥 对照组 他汀类降脂药 TC
下载PDF
丹参对LDL受体及apoA-Ⅰ 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姜传仓 蔡海江 +3 位作者 范乐明 李传富 王南 陈秀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研究了丹参对高脂喂饲大鼠的血清脂质水平、肝低来度脂蛋白(LDL)受体mRNA和载脂蛋白(apo)A-ImRNA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上述两种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丹参能升高鼠肝及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 研究了丹参对高脂喂饲大鼠的血清脂质水平、肝低来度脂蛋白(LDL)受体mRNA和载脂蛋白(apo)A-ImRNA水平的影响,以及对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上述两种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丹参能升高鼠肝及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RNA水平,但降血清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作用不明显。提示LDL受体可能存在翻译或翻译后水平的调节。丹参对鼠肝及人成纤维细胞apoA-1mRNA水平未见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高胆固醇血症 载脂蛋白 基因表达 大鼠
下载PDF
有氧运动改善高脂血症分子机理的研究IV.有氧运动上调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DL-R基因表达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斐 张娜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采用RT -PCR技术测定和分析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和有氧运动干预对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有氧运动对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影响的分子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1) 8周普通膳食对照组 (NS ,n =10... 目的 :采用RT -PCR技术测定和分析高脂高胆固醇膳食和有氧运动干预对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有氧运动对低密度脂蛋白代谢影响的分子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 :(1) 8周普通膳食对照组 (NS ,n =10 ) ,(2 ) 8周高脂膳食对照组 (HS ,n=10 ) ,(3) 8周普通膳食 +运动组 (NE ,n =10 )和 (4) 8周高脂膳食 +运动组 (HE ,n =10 )。建立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SD大鼠高脂血症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有氧运动训练模型 ,用RT -PCR方法测定肝脏LDL -RmRNA表达量。结果 :高脂膳食对照组大鼠肝脏LDL -RmRNA水平显著低于普通膳食对照组 (P <0 0 1) ;高脂膳食 +运动组显著高于高脂膳食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有氧运动可在转录水平对抗高脂负荷并上调大鼠肝脏LDL -R表达的作用 ,有助于预防和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LDL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高脂血症 肝脏 ldl-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Wnt signaling control of bone cell apoptosis 被引量:30
4
作者 Bodine,PV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48-253,共6页
Wnts are a large family of growth factors that mediate essential biological processes like embryogenesis, morpho- 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These proteins also play a role in oncogenesis, and they regulate apoptosis ... Wnts are a large family of growth factors that mediate essential biological processes like embryogenesis, morpho- genesis and organogenesis. These proteins also play a role in oncogenesis, and they regulate apoptosis in many tissues. Wnts bind to a membrane receptor complex comprised of a frizzled (FZD)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nd 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LRP). The formation of this ligand-receptor complex initiates a number of signaling cascades that include the canonical/beta-catenin pathway as well as several noncanonical pathways. In recent year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has been reported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ntrol of bone formation. Clin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mutations in LRP-5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nd fractures. Investigations of knockout and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of Wnt pathway components have shown that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modulates most aspects ofosteoblast physiology including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function and apoptosis. Transgenic mice expressing a gain of function mutant of LRP-5 in bone, or mice lacking the Wnt antagonist 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l, exhibit elevated BMD and suppressed osteoblast apoptosis. In addition, preclinical studies with pharmacologic compounds such as those that inhibit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 support the importance of the canonical Wnt pathway in mod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and osteoblast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OSTEOBLAST bone formation programmed cell death
下载PDF
附子多糖对大鼠食诱性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芹 段晓云 +3 位作者 武林鑫 唐娟 黄雄庆 吴伟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附子多糖预防大鼠食诱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Wister大鼠50只,体质量100 g,随机分为正常组(N)、高胆固醇组(HC)和附子多糖(FPS)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正常、高胆固醇及高胆固醇加附子多糖(... 目的探讨附子多糖预防大鼠食诱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Wister大鼠50只,体质量100 g,随机分为正常组(N)、高胆固醇组(HC)和附子多糖(FPS)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正常、高胆固醇及高胆固醇加附子多糖(224、448和896 mg.kg-1.d-1)饮食,持续两周,检测各组的血脂水平,探讨FPS对大鼠高胆固醇血症的预防效应。并观察N组,HC组,FPS(224mg.kg-1.d-1)组大鼠的体重、进食量和粪便量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3组大鼠的肝脏行HE染色;并分别测定3组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mRNA水平、蛋白表达及受体活性的改变。结果附子多糖能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P<0.05);FPS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较HC组轻微;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附子多糖能上调高胆固醇大鼠肝脏LDL-R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P<0.05);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结果表明FPS组大鼠肝脏LDL-R的密度和亲和力均较HC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附子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胆固醇作用,其机制与上调大鼠肝脏LDL-R的基因水平、蛋白表达以及受体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多糖 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受体密度 受体亲和力
下载PDF
大豆蛋白对大鼠血浆胆固醇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秀娟 贾莉 +1 位作者 牛玉存 张宇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蛋白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胆固醇及其相关血脂指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断乳雄性Wistar大鼠,诱导高胆固醇模型28 d后,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均衡分为2组,分别喂饲含酪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纯合成高脂饲料... 目的探讨膳食大豆蛋白对高胆固醇模型大鼠血浆胆固醇及其相关血脂指标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断乳雄性Wistar大鼠,诱导高胆固醇模型28 d后,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均衡分为2组,分别喂饲含酪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纯合成高脂饲料56 d。结果酪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大鼠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含量显著降低,粪胆汁酸排泄量增高。但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无影响;同时可见,大豆蛋白可以增强大鼠肝脏3-羟基-3-甲酰基CoA(HMG-CoA)还原酶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表达。结论大豆蛋白可通过影响apoB、HMG-CoA还原酶及LDL-R基因的表达来改变血浆胆固醇水平,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胆固醇 HMG—CoA还原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下载PDF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丽娟 李仲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做为细胞和环境之间的屏障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胆固醇是体内所有的类固醇激素和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参与体内代谢。同时胆固醇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血浆中胆固醇以低密度脂...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做为细胞和环境之间的屏障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胆固醇是体内所有的类固醇激素和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参与体内代谢。同时胆固醇在神经系统的发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血浆中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这两种胆固醇运载血脂蛋白的形式运输。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LDLR)介导的内吞可以从血液中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当细胞表面的LDLR的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本文综述了LDL受体的概述及其通过内吞调节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并对LDL受体的调节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受体 胆固醇 受体介导的内吞
原文传递
江苏地产白首乌C_(21)甾体苷对高血脂大鼠血脂调节和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冬艳 华欣 +2 位作者 叶记林 李芹 江秀玲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454-1457,共4页
目地研究江苏地产白首乌C21甾体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别给予白首乌C21甾体苷(20、40 mg·kg-1)、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1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 目地研究江苏地产白首乌C21甾体苷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别给予白首乌C21甾体苷(20、40 mg·kg-1)、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1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2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比较体质量变化,计算肝脏系数;检测给药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行大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1周后,阳性对照组和白首乌C21甾体苷给药组,能够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肝脏系数,降低血清TC、TG和LDL-C的含量,其中白首乌C21甾体苷高剂量组升高血清HDL-C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病理学切片显示各用药组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结论白首乌C21甾体苷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C21 甾体苷 调节血脂 肝脏病理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下载PDF
洛伐他汀能下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8
9
作者 全智华 李全忠 +2 位作者 邓衡 易光辉 杨永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TRIzol试剂常规方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总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含...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和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TRIzol试剂常规方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总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含量 ,检测12 5 I标记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放射活性法来确定内皮细胞摄取率 ,分光光度法测量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 1、10和 5 0 μmol/L洛伐他汀孵育 4 8h后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 84 %、6 9%和 4 8% ;与 10 μmol/L洛伐他汀孵育 2 4、4 8和 96h后 ,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 82 %、6 9%和 5 2 %。洛伐他汀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减少 ,对乳酸脱氢酶含量没有影响。结论 洛伐他汀能降低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mRNA的表达和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伐他汀 血管内皮 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受体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基因表达 脐静脉
下载PDF
泽泻汤及其乙醇部位对高血症大鼠血脂及血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晓飞 周蕾 +2 位作者 彭晓辉 余尚工 方念伯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泽泻汤总提物、100%和50%乙醇部位对高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血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及差异,在此基础上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喂饲大鼠高脂饲料4周,测定空腹血脂水平,确认高血症模型成功建立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观察泽泻汤总提物、100%和50%乙醇部位对高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血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及差异,在此基础上探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喂饲大鼠高脂饲料4周,测定空腹血脂水平,确认高血症模型成功建立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泽泻汤总提组、100%乙醇部位组、50%乙醇部位组,另设正常组。连续给药4周,给药期间,正常组给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均给高脂饲料。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组织中血脂代谢相关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7α-羟化酶(CY7PA1)的mRNA表达。结果泽泻汤总提物及100%和50%乙醇部位组均能显著降低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的含量,明显升高血清中HDL-C含量;可逆转肝组织中升高的HMG-CoA和ApoA-ⅠmRNA表达水平和降低的LDL-R和CY7PA1 mRNA表达水平,其中以泽泻汤总提物和100%乙醇部位为最好。结论泽泻汤总提物及100%和50%乙醇部位均具有降血脂作用,其作用效果以泽泻汤总提物和100%乙醇部位为最佳,调节TC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转化,可能是其降血脂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泽泻汤 降血脂 血脂代谢酶
下载PDF
内皮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雅琴 张钧华 +4 位作者 唐朝枢 张春丽 王荣福 宁涛 柯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lipoprotein,oxLDL) 血管内皮受体(lectinlike oxLDLreceptor,LOX1)在oxLDL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lipoprotein,oxLDL) 血管内皮受体(lectinlike oxLDLreceptor,LOX1)在oxLDL致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放射配基结合及竞争抑制实验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cells,HUVECs)存在LOX1 的高亲和位点,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测定细胞及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计算细胞死亡率,发色底物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液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 ,PAI1)的活性;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OX1 mRNA 表达水平,Ca2+ 示踪测定细胞钙转运功能。结果:HUVECs 存在LOX1 的高亲和位点[Bmax(54 ±20) ng/106 cells,Kd(2.0 ±0.6) ×10-8 mol·L- 1] ,单纯加入oxLDL作用24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ldl 血管内皮损伤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NcoⅠ、ApoC-Ⅲ基因SacⅠ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关系(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阳 郑东明 +3 位作者 刘晓梅 卢岩 潘丽丽 李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和载脂蛋白(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中国辽宁籍汉族健康人104例和ACI患者77的LDL-R基因NcoⅠ、apoCⅢ基因SacI多态性及血脂、脂...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和载脂蛋白(Apo)CⅢ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中国辽宁籍汉族健康人104例和ACI患者77的LDL-R基因NcoⅠ、apoCⅢ基因SacI多态性及血脂、脂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N+及S+等位基因频率为0.667、0.274;ACI组为0.662、0.329,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CI组S-S+与N-N+N+N+联合存在时的频率为0.4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致ACI的发病相对风险率(RR)为4.2(P<0.05),致血清TG、TC、LDL-C升高的RR依次为14.30、9.40、17.40。结论LDL-R基因N-N+N+N+、apoCⅢ基因S-S+联合存在与ACI患者血清高TG、高TC、高LDL-C相关,可能是致ACI的遗传易患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CⅢ 受体 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下载PDF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in 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patients with novel 1439 C →T mut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gene 被引量:7
13
作者 LIN Jie WANG Lu-ya +7 位作者 LIU Shu XIA Jun-hui YONG Qiang DU Lan-ping PAN Xiao-dong XUE Hong CHEN Bao-sheng JIANG Zhi-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76-781,共6页
Background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caused b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 (LDL-R) gene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til now, limited m... Background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caused b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 (LDL-R) gene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til now, limited molecular data concerning FH are available in China. The present study described the clinical profiles and cell biological defects of a Chinese FH kindred with novel LDL-R gene mut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LDL-R gene coding region was sequenced. The patient's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the LDL-R expression, binding and up-take functions were observ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detection. The patient's heart and the major large vessels were detected by vesse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Results The patient's LDL-R expression, LDL binding and up-take func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rmal control (39%, 63% and 76% respectively). A novel homozygous 1439 C→T mutation of the LDL-R gene was detected in the patient and his family. ECG showed atypical angina pectoris. Echocardiogram showed stenosi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and calcification of the aortic valve and its root. Blood vesse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showed the thickness of large vessel intima, and the vessel lumen was narrowed by 71%. MPI showed ischemic changes. Conclusions The LDL-R synthesis dysfunction of FH patients leads to arterial stenosis and calcification, which are the major phenotype of the clinical disorder. The mutation of the LDL-R gene is determined. These data increase the mutational spectrum of F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ldl receptor gene mutation gene function
原文传递
PCSK9降解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玉娴 王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5-978,共14页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LDLR)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清除是决定循环中LDL-C水...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升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LDLR)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清除是决定循环中LDL-C水平的主要因素。LDL与细胞表面的LDLR结合后通过经典的网格蛋白小窝(clathrin-coated vesicles)内化进入细胞。在酸性核内体中,LDLR与LDL解离并循环回到细胞表面,释放的LDL将被运送到溶酶体中降解。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type 9,PCSK9)编码一种肝脏分泌型蛋白,其突变与LDL-C水平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已经证明,PCSK9直接与细胞表面的LDLR相互作用,二者一起通过网格蛋白小窝内化进入细胞。然而,在酸性核内体中,PCSK9和LDLR形成紧密的复合物,并进入溶酶体中进行降解,从而减少肝细胞表面LDLR的水平,降低肝脏对LDL-C的清除,该过程对于维持血浆中LDL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阻断PCSK9功能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新策略。本文综述了PCSK9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PCSK9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旨在为PCSK9-LDLR通路的研究和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C ldl受体 PCSK9 囊泡内吞 PCSK9抑制剂
下载PDF
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发生的研究Ⅰ.胚状体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丙凯 鲍雪珍 +2 位作者 于惠敏 王敏琴 卓德硕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 以葡萄(VitisviniferaL.)的花药和花丝为实验材料,观察了葡萄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葡萄的花药和花丝经诱导都可形成胚性和非胚性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与外植体来源无关,胚状体经胚性愈伤组织产生.(2)胚状体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表层或表层以下的单个细胞,这些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染色深,在表层者易于脱落而处于单个离散状态,它们的第一次分裂有均等分裂,也有不等分裂,经2细胞、3细胞、多细胞原胚等阶段发育为成熟的胚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胚状体 组织细胞学 离体培养
原文传递
炎症诱导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失调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坤岭 刘晶 +8 位作者 高民 倪杰 张洋 张晓良 刘宏 黄海泉 陈珑 王艳丽 刘必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观察微炎症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途径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激活在炎症致LDLr途径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血清C反应蛋白(CR... 目的观察微炎症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途径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激活在炎症致LDLr途径失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将30例ESRD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炎症组(14例),取动一静脉内瘘手术时部分切除的桡动脉组织,观察脂质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同时检测mTOR、LDLr及其基因转录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SREBP裂解激活蛋白(SCA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CAP与高尔基体的共转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病因、年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谱等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炎症组患者桡动脉TNFα及MCP—1表达增加,并伴随大量泡沫细胞形成和脂质沉积;炎症组患者桡动脉LDLr表达及SCAP由内质网膜向高尔基体的转位显著增加(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炎症组LDLr表达增加与mTOR表达上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33,P〈0.05);且炎症组mTOR与SREBP-2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炎症状态下,ESRD患者AS进展加速,其机制可能与炎症诱导mTOR通路激活,破坏LDLr负反馈调节,导致泡沫细胞形成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泡沫细胞 受体 ldl 终末期肾病
原文传递
肾移植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Taq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及血脂水平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玉新 徐琴君 +2 位作者 陆元善 唐孝达 姚建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一般特征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TaqⅠ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 5例肾移植患者为病例组 ,6 0例血脂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脂代谢紊乱的一般特征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TaqⅠ基因多态性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 5例肾移植患者为病例组 ,6 0例血脂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LC)、载脂蛋白及脂蛋白 (a) [Lp(a) ]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方法检测LDLRTaqⅠ基因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于移植后 3个月血脂水平即显著增高 ,于移植后 6个月及1年时进一步升高 ;移植前血清TC、TG高于正常者仅占 2 .9%和 7.6 % ,移植后 3个月增高至 2 8.6 %和 46 .7% (P <0 .0 1) ,移植后 6个月升高至 40 .0 %和 5 9.0 % ,1年时升高至 42 .9%和 6 2 .9% ,较 3个月时显著升高 (P <0 .0 5 )。以TaqⅠ +/ -型人数最多 ,TaqⅠ +/ +型最少 ;对照组Taq基因型分布与病例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基因型的受者血脂水平有所不同 ,多数指标依TaqⅠ - / - 、TaqⅠ +/ - 和TaqⅠ +/ +顺序递减 ;对照组因LDLRTaqⅠ基因型的不同 ,血清TC、LDLC水平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病例组除TC和LDLC外 ,TG、HDLC和Lp(a)的差异也有显著性。 结论 肾移植术后易发生脂代谢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脂类 代谢 ldl受体 基因
原文传递
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常秀亭 李婕 +2 位作者 谢曦 黄凯鹏 黄河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GC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联合诱导制备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脉交泰胶囊对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葡萄糖激酶(GCK)、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1)联合诱导制备高糖高脂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糖脉交泰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8只,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周。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肝糖原等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CK和LDL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脉交泰胶囊能明显降低大鼠FBG、HbA1c、GSP水平,明显改善TC、TG、LDL-C等指标(P<0.05);肝脏肝糖原含量及LDLR和GCK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脉交泰胶囊具有明显的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提高肝糖原的含量,增加肝脏GCK和LDLR蛋白表达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脉交泰胶囊 糖尿病大鼠 糖化血红蛋白 肝糖原 葡萄糖激酶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NcoI多态性与血脂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津津 郭阳 +2 位作者 王富伟 潘莉莉 贲松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7-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NcoI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含量的关系。方法:合成引物一对,用PCR技术扩增LDL—R基因外显子18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NcoI酶切,得N+N+、N+N-、N-N-... 目的:探讨中国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NcoI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含量的关系。方法:合成引物一对,用PCR技术扩增LDL—R基因外显子18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NcoI酶切,得N+N+、N+N-、N-N-3种基因型。结果:沈阳地区102例健康汉族人的LDL—R基因NcoI多态性N+N+占44.1%、N+N-占45.1%、N-N-占10.8%。N+等位基因频率0.667,N-等位基因频率0.333。N+N+、N+N-、N-N-3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依次为4.78mmol/L、4.16mmol/L、3.65mmol/L,差异显著(F=8.1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受体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VLDL和ox-LDL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舒茂琴 何作云 +2 位作者 周建新 王国超 方玉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76-578,共3页
目的:探讨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VLDL、ox—LDL对单核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A(SRA)、VLDL受体(VLDLR)基因转录、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目的:探讨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析VLDL、ox—LDL对单核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A(SRA)、VLDL受体(VLDLR)基因转录、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质表达,以及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①VLDL增加ox-LDL介导的巨噬细胞SRA mRNA及蛋白质表达,ox—LDL则能增加VLDL介导的巨噬细胞VLDLR基因转录;②VLDL与ox—LDL协同作用显著减少巨噬细胞抗脂质摄取载脂蛋白E分泌;③两种脂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TNF-α及MMP-9释放,并能抑制巨噬细胞凋亡,促进增殖。结论:VLDL、ox-LDL对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细胞因子释放及脂蛋白受体表达均有协同作用,可能体内的情况多为两种脂蛋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巨噬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泡沫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凋亡 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