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4mm橡皮霰弹常温生物致伤动物模型AST、ALP、CK、LDH-L的改变
1
作者 孙玲 黄宇宏 +2 位作者 宋华东 赵玉洁 黄树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A0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制做18.4mm橡皮霰弹生物损伤模型,探讨18.4mm橡皮霰弹伤的AST、ALP、CK、LDH—L的改变,为橡皮霰弹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推断橡皮霰弹的杀伤力,客观的从生物学角度评价防暴武器的杀伤威力以及合理正确使用防暴武器提供... 目的通过制做18.4mm橡皮霰弹生物损伤模型,探讨18.4mm橡皮霰弹伤的AST、ALP、CK、LDH—L的改变,为橡皮霰弹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推断橡皮霰弹的杀伤力,客观的从生物学角度评价防暴武器的杀伤威力以及合理正确使用防暴武器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东北地区山羊72只,标准驯养2周后,常温下随机分成橡皮霰弹5m、15m、30m3组(n=6),室内靶道。实验前脱毛,随机抽样进行相关生化检查。伤后按时间点抽血。结果橡皮霰弹伤后AST、ALP、CK、LDH—L明显升高,升高的程度与距离增加呈负相关,与损伤的部位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皮霰弹 AST AlP CK ldhl
下载PDF
脑挫伤血CK、LDH-L、HBDH活性测定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建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评价脑挫伤患者血CK、LDH-L、HBOH活性测定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入院病人常规生化全套测定,将脑挫伤患者的血CK、LDH-L、HBDH活性测定结果与非脑挫伤病人比较。结果:脑挫伤患者其生化全套中的CK、LDH-L、HBDH活性呈异常增高、... 目的:评价脑挫伤患者血CK、LDH-L、HBOH活性测定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入院病人常规生化全套测定,将脑挫伤患者的血CK、LDH-L、HBDH活性测定结果与非脑挫伤病人比较。结果:脑挫伤患者其生化全套中的CK、LDH-L、HBDH活性呈异常增高、经X2检验,P值<0.005。有显著临床意义。结论:对脑挫伤患者血CK、LDH-L、HBOH活性测定,在今后临床诊治工作中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挫伤 血液 CK ldh-l HBDH 测定
下载PDF
IL-4增强IL-2活化的A-NK细胞对人直肠癌CC95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华 申宝忠 史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用IL—4联合IL—2共同诱导A-NK细胞,研究A-NK细胞体外细胞毒性及对直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基因重组的IL-2和IL-4联合活化A-NK细胞,用LDH-L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的细胞活性,同时观察A—NK细胞对人直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目的:用IL—4联合IL—2共同诱导A-NK细胞,研究A-NK细胞体外细胞毒性及对直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基因重组的IL-2和IL-4联合活化A-NK细胞,用LDH-L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的细胞活性,同时观察A—NK细胞对人直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IL-2单独或IL—2联合IL-4均可以诱导A-NK细胞,但二者联合效果更好,通过LDH—L测定活化的A—NK细胞可在体外杀伤K562,Anip973和CC95细胞(39.00±9.16 vs77.68±12.80,43.10 ±10.05 vs 80.02±13.74,42.14±9.72vs 79.10±2.65,P<0.01),抑制人直肠癌肿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1.04±0.15 vs 0.62±0.16,P<0.01),提示A-NK细胞膜表面存在IL—4受体的表达.结论:IL—4能够增强IL-2诱发的A—NK细胞抗肿瘤活性,此方法在将来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4 Il-2 A-NK细胞 直肠癌 CC95细胞 ldh-l释放法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应用酶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死亡时间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真 李精岩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8-11,共4页
利用7例颅脑外伤死亡的健康青年尸体,在死后48h,环境温度18~24℃,空气相对湿度83~92%和实验湿度54~64%的条件下,检测肝脏、肾脏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肝脏乳酸脱氢酶(LDH)和L-苹果酸脱氢酶(MDH),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活性逐... 利用7例颅脑外伤死亡的健康青年尸体,在死后48h,环境温度18~24℃,空气相对湿度83~92%和实验湿度54~64%的条件下,检测肝脏、肾脏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肝脏乳酸脱氢酶(LDH)和L-苹果酸脱氢酶(MDH),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减低,48h近于阴性;而肾脏上述二种酶活性则在死亡后6h和24h出现高峰,36h开始下降;肝脏的酸性磷酸酶(ACP)亦于死后6h和24h出现高峰,36h开始下降。而肾脏此种酶在死后18~24h,有增高趋势。笔者认为上述酶活性的规律性变化有助于死亡时间的推断。应用二种以上酶活性的变化特点,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死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组织化学 死亡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