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5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全球尺度下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57
1
作者 刘绍辉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9-476,共8页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释放CO2的过程,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和根系产生。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在受到植被、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并且随着人类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 土壤呼吸是指土壤释放CO2的过程,主要由土壤微生物和根系产生。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在受到植被、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了温度、湿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作用,并且随着人类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根据已有工作,讨论了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湿润地区森林植被的土壤呼吸与纬度的关系以及土壤呼吸与年均温的关系,得出了全球范围的Q10值为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生态学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纬度变化 温度
下载PDF
中国植物细根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3
2
作者 马玉珠 钟全林 +5 位作者 靳冰洁 卢宏典 郭炳桥 郑媛 李曼 程栋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了研究中国陆地植物细根碳(C)、氮(N)、磷(P)的空间变化模式,揭示细根在"温度-植物生理假说"及"生长速率假说"等方面的规律,该文收集已发表的有关中国陆地植物细根研究的文献,从中提取细根C、N、P元素含量及其相... 为了研究中国陆地植物细根碳(C)、氮(N)、磷(P)的空间变化模式,揭示细根在"温度-植物生理假说"及"生长速率假说"等方面的规律,该文收集已发表的有关中国陆地植物细根研究的文献,从中提取细根C、N、P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数据,分析了细根C、N、P含量及其比例与经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细根N、P元素含量均随纬度增加而增加,P含量随经度增加而降低,N:P随经度增加而增加。细根N、P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关系。在土壤养分、温度、降水量3个非生物因素中,土壤养分对细根N、P含量的影响最大。该文中细根和粗根的C:P、N:P差异变化不完全支持"生长速率假说"。根系和叶片一样,N、P含量与纬度呈正相关关系,支持"温度-植物生理假说",反映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度 经度 土壤养分 温度 降水
原文传递
中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70
3
作者 王襄平 张玲 方精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1-879,共9页
通过研究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沿纬度、经度的变化格局,和对高山林线处的温度和基带降水等气候指标的分析,对我国高山林线分布高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在... 通过研究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沿纬度、经度的变化格局,和对高山林线处的温度和基带降水等气候指标的分析,对我国高山林线分布高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在北纬30o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在30o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高山林线在藏东南的洛隆、丁青、工布江达一带(约29o^32oN,94o^96oE)达到4600m,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降低。(2)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生长季温度条件。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温度指标为年生物温度3.5oC,温暖指数14.2oC·月,生长季平均温度8.2oC。该指标相应海拔高度的地理差异,导致了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纬向、经向变化,和从沿海到内陆林线高度的差异。(3)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生长季 气候因子 分布 高纬度地区 地理差异 干旱区域 中国 中国 内陆
下载PDF
云南烟叶香吃味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关系 被引量:70
4
作者 李天福 王树会 +1 位作者 王彪 杨焕文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对云南烟区不同部位的烟叶香吃味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下部烟叶灰色,中部烟叶香气量和刺激性的主要因素;纬度是影响中部烟叶香韵、口感和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经度对下部烟叶的香气量、浓度、灰色和综合得分以及中部... 对云南烟区不同部位的烟叶香吃味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下部烟叶灰色,中部烟叶香气量和刺激性的主要因素;纬度是影响中部烟叶香韵、口感和综合得分的主要因素;经度对下部烟叶的香气量、浓度、灰色和综合得分以及中部烟叶的香气质、浓度、刺激性和杂气有较大影响。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影响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香吃味的主要因素分别为经度和海拔,受海拔及经纬度影响较大的香吃味指标主要为综合得分和香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香吃味 海拔 纬度 经度
下载PDF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5
作者 冯德枫 包维楷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0-408,共9页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可以反映有机质质量和含量,其研究对于理解生态学过程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与干扰的响应十分重要.综述了土壤C:N:P随土层深度、海拔、纬度和演替梯度上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土壤N:P和C:P随土壤深度... 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可以反映有机质质量和含量,其研究对于理解生态学过程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与干扰的响应十分重要.综述了土壤C:N:P随土层深度、海拔、纬度和演替梯度上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土壤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土壤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还有争论;土壤C:N随海拔变化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多变的;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土壤C:N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而土壤C:P则减小;在演替过程中,受到所选择的演替阶段及其时间序列范围和环境特征等因素影响,土壤C:N:P的演替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争论.综合分析表明:1)对土壤C:N关注多,而N:P与C:P研究较贫乏;2)土壤C:N:P的时空变化格局规律还不完全清楚;3)土壤C:N:P受气候、土壤、植被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是清楚的,但其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未来需要更多地聚焦土壤N:P与C:P的变化格局规律,关注土壤C:N:P变异的多种(生物、物理与化学)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动态变化的关系,并通过整合植物-凋落物-土壤系统的化学计量学研究,为深入揭示营养元素的生物化学耦合循环规律提供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计量比 时空变化格局 土层深度 海拔 纬度 演替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不同纬度下刺槐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7
6
作者 张向茹 马露莎 +2 位作者 陈亚南 杨佳佳 安韶山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825,共8页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 为了阐明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刺槐林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黄土高原由南向北13个县区刺槐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阳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48~15.33、8.93~59.79、0.77~5.11,10~20 cm土壤分别为9.13~13.57、7.85~37.69、0.44~3.19;阴坡0~10 cm土壤C∶N比、C∶P比、N∶P比分别为8.58~13.75、9.46~47.71、0.76~3.63,10~20 cm土壤分别为7.60~13.41、5.99~31.28、0.54~2.65。(2)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与有机碳具有一致性,均随纬度的升高呈指数减小的趋势,表层大于表下层,且随着纬度的升高该差异逐渐减小;全磷的空间变异性低于有机碳和全氮,研究区内土壤全磷含量随纬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3)土壤C∶N比随纬度的升高无明显的变化趋势,而C∶P比和N∶P比随纬度的升高显著减小;土壤C∶N∶P比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小,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生态化学计量学 刺槐 黄土高原 纬度
下载PDF
地理要素对我国温度分布影响的数量评价 被引量:55
7
作者 方精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7-104,共8页
本文数量评价了纬度、海拔高度和经度(表示离海岸的距离)3个基本地理要素对我国温度地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个地理要素能充分说明我国温度的地理分布规律;纬度和高度对温度的作用呈现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但趋势相反:冬季纬度的影响... 本文数量评价了纬度、海拔高度和经度(表示离海岸的距离)3个基本地理要素对我国温度地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个地理要素能充分说明我国温度的地理分布规律;纬度和高度对温度的作用呈现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但趋势相反:冬季纬度的影响明显大于高度,夏季高度的影响远大于纬度;经度的影响较弱且具地域性。纬度、高度和经度对我国温度分布的平均影响分别为44.4%、42.0%和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要素 温度分布 海拔高度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蛇床的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蔡金娜 周开亚 +4 位作者 徐珞珊 王峥涛 沈曦 王义权 李晓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布区的蛇床Cnidium monnieri 的ITS序列变异与其地理分布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设计2 对引物,Pf+ Pb 及P5-8SITS1+ P5-8SITS2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用银染法或A... 目的:探讨不同分布区的蛇床Cnidium monnieri 的ITS序列变异与其地理分布和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方法:设计2 对引物,Pf+ Pb 及P5-8SITS1+ P5-8SITS2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用银染法或ABI310 测序。结果:得到核糖体DNA中的ITS及5-8SrDNA 完全序列,18S和26SrDNA 部分序列,共约700 bp 。5 个地点样品的ITS1及ITS2 的序列大小分别为210~217 bp 和219 ~224 bp。ITS1 碱基序列的遗传距离0-00 ~1-93% ,ITS2 碱基序列的遗传距离0-46 ~2-34% ,ITS1 较为保守。以NJ法根据ITS2 序列数据重建系统发生树。哈尔滨样品聚为一组,衡水与德州样品和郑州与高淳样品各自聚为一组。结论:ITS2 序列的变异与中国产蛇床的纬度分布相关,而其与蛇床化学型的关系尚需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 CDNA 内转录间隔区 序列分析 ITS
下载PDF
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与高程及纬度的关系 被引量:46
9
作者 王朋岭 唐国利 +2 位作者 曹丽娟 刘秋锋 任玉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319,共7页
基于青藏高原地区高质量、均一化的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研究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整体呈升温趋势,平均升温率为0.40℃/10a,冬春季升温率大于夏秋季节,以三江源区、西藏中西部和... 基于青藏高原地区高质量、均一化的气象站点观测资料,研究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整体呈升温趋势,平均升温率为0.40℃/10a,冬春季升温率大于夏秋季节,以三江源区、西藏中西部和青海北部升温趋势最为显著。青藏高原地区年和冬、春、秋三季的升温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海拔每升高1000 m,站点年平均气温倾向率增加0.1℃/10a,冬季更为显著。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倾向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经向差异,纬度每增加10°,气温倾向率增加0.33℃/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温变化 区域差异 高程 纬度
下载PDF
钉螺在不同纬度地区生存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梁幼生 肖荣炜 +7 位作者 戴建荣 叶嘉馥 宋鸿焘 陈志明 姜本启 缪峰 朱育光 朱家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59-262,共4页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 为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后,钉螺能否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本文采用现场定量放养的方法,对钉螺在山东济宁、江苏徐州和镇江三地的生存繁殖作了纵向观察比较.结果,6、12、18和24个月后,济宁钉螺死亡率依次为35.33%、95.18%、100%和100%,徐州为16.23%、79.57%、86.24%和76.73%,对照点镇江为10.93%、32.38%、30.68%和31.58%;钉螺在济宁的产卵量15.9301只/雌螺,卵的孵化率32.50%,二者均为对照点的1/3,新孵出幼螺成活率为0;徐州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点(P<O.01).观察提示,如果南水北调将钉螺移至北方,由于受温度、土壤等因素影响,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并形成新的有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纬度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学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2
11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3 位作者 陶波 官丽莉 方华军 姜春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99-1906,共8页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543.970、16.902、2.373mg/g和14.625mg/g,且叶片的C含量>N含量>K含量>P含量;叶片的C/N、C/P和N/P分别为32.183、229.226和7.123。随纬度的增加、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叶片C、N含量和N/P显著降低,叶片C/N和K含量显著升高,叶片P含量和C/P的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随纬度与年均温度的变化与全球及其它大尺度的研究结果相反,而N/P与其一致,这与在该区域的其它物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区域北部寒温带越往高纬度地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越低、生长季越短,因此成土作用弱导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养分越少,但是由于植物显著降低的N含量和变化不明显的P含量导致了叶片N/P随纬度的增加和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而降低,这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一致。兴安落叶松叶片养分分布格局与全球尺度和中国区域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了加强区域叶片养分特征研究的重要性。叶片养分与气候因子的显著线性相关说明气候因子是影响叶片养分特征的一个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兴安落叶松 年均温度 年均降雨量 纬度 分布格局 叶片养分
下载PDF
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37
12
作者 陈亚南 马露莎 +2 位作者 张向茹 杨佳佳 安韶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412-4422,共11页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生态化学计量学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基本原理,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过程中的规律及其之间的计量关系提供了一种综合的方法。以陕西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结合纬度和坡向两个因素,分析了三原、淳化、耀州区、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宝塔区、安塞、米脂、神木12个县区的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发现,阳坡刺槐枯落叶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8.34—428.01 g/kg、13.27—24.07 g/kg、1.66—2.57 g/kg;阴坡刺槐枯落叶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06.70—433.68 g/kg、12.55—24.39 g/kg、1.62—2.99 g/kg。阳坡刺槐枯落叶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23—24.61、148.67—215.92、7.37—14.47;阴坡刺槐枯落叶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87—26.54、130.06—234.41、7.05—13.22。随着纬度的升高,刺槐枯落叶C、N显著下降,刺槐枯落叶P、C∶N、C∶P、N∶P无明显差异。刺槐枯落叶C、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刺槐枯落叶C、N、P、C∶N、C∶P、N∶P在阴坡和阳坡之间无明显差异。研究区,阴坡和阳坡的刺槐枯落叶N∶P均较低,刺槐林土壤的全氮平均含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推测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林的生长可能主要受到氮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刺槐 枯落叶 生态化学计量学 纬度 坡向
下载PDF
不同纬度阔叶红松林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敏 毛子军 +5 位作者 厉悦 孙涛 李兴欢 黄唯 刘瑞鹏 李元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1352,共12页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纬度阔叶红松林红松径向生长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不同纬度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下红松的动态特征、适应性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红松径向生长对当地... 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纬度阔叶红松林红松径向生长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期揭示不同纬度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差异以及气候变化影响下红松的动态特征、适应性及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纬度红松径向生长对当地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最南部的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红松径向生长与生长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中部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低海拔区域红松径向生长与生长季的水分因子(降水、相对湿度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凉水自然保护区红松径向生长与生长季的水分因子(相对湿度和PDSI)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因子(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最北部的胜山自然保护区红松径向生长则与大部分月份的气温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当年6月气候因子是影响所有纬度红松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4个样地都与当年6月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在气温不断上升的近40年,最南部的红松径向生长呈显著下降趋势,最北部呈显著上升趋势,中部的变化不显著.如果未来气温升高而降水不变,红松分布区可能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木年轮 纬度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与暖温带—亚热带界线问题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芳 张百平 +3 位作者 朱连奇 姚永慧 崔耀平 刘俊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901,共13页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对于揭示秦巴山地地域结构复杂性和过渡性、探索中国复杂的生态地理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献中搜集了秦巴山地33个山地垂直带谱,建立了秦巴山地数字垂直带谱体系,从纬向、经向和坡向3个维度分析...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对于揭示秦巴山地地域结构复杂性和过渡性、探索中国复杂的生态地理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献中搜集了秦巴山地33个山地垂直带谱,建立了秦巴山地数字垂直带谱体系,从纬向、经向和坡向3个维度分析了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特征、数量、高度以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纬向上从南向北基带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逐渐转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垂直带结构由复杂逐渐变得简单;优势带由山地针阔混交林和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②经向上山地垂直带结构呈现复杂—简单—复杂的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海拔呈现了二次曲线分布模式;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的海拔则呈现显著的线性降低趋势;③坡向方面,秦岭北坡和南坡基带均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南坡含有常绿成分;大巴山北坡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大巴山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和大巴山北坡优势带类似,均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或山地落叶阔叶林带,但大巴山南坡具有独特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带,这表明了大巴山比秦岭更适合作为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但是未来还需使用土壤和气候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地 山地垂直带谱 纬度 经度 二次曲线
原文传递
中国毛竹林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杜满义 范少辉 +3 位作者 刘广路 封焕英 郭宝华 唐晓鹿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0-774,共15页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特征,开展种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细化植物种群化学计量学内容,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同时为大尺度模型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为阐明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 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比是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特征,开展种群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可以细化植物种群化学计量学内容,确定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类型,同时为大尺度模型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为阐明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C、N、P化学计量学特征,通过对毛竹主要产区文献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探索我国毛竹林"植物-土壤-凋落物"系统C、N、P及C:N、C:P、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不同组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毛竹林叶片C含量为478.30 mg·g^(–1),N含量为22.20 mg·g^(–1),P含量为1.90 mg·g^(–1),C:N为26.80,C:P为299.60,N:P为14.40;毛竹林0–20 cm土层C含量为21.53 mg·g^(–1),N含量为1.66 mg·g^(–1),P含量0.41 mg·g^(–1),C:N为14.20,C:P为66.74,N:P为4.28;毛竹凋落物C含量为438.49 mg·g^(–1),N含量为13.39 mg·g^(–1),P含量为0.86 mg·g^(–1),C:N为22.53,C:P为665.67,N:P为22.55。2)毛竹林"植物-土壤-凋落物"系统中,C:N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C:P和N:P均表现为:凋落物>叶片>土壤,叶片N、P再吸收率分别为39.68%和54.74%,我国毛竹林生长发育总体上可能受到P限制或者N和P两种元素的双重限制。3)纬度梯度:叶片N含量、N:P随纬度增加而增加,C:N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经度梯度:叶片N:P随经度增加而增加,P含量、C:N随经度增加而降低;土壤C:N随经度增加而增加,N含量随经度增加而降低;凋落物N含量随经度增加而降低。4)叶片N含量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但对温度的响应比降水更敏感,叶片N含量与纬度呈正相关关系,支持"温度-植物生理假说",反映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土壤 凋落物 纬度 经度 生态化学计量
原文传递
论“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现象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邵敬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2,共10页
本文充分利用语料库和网络进行语料检测,并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辅以形式标记鉴定,重点考察“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现象,并且进行相关理论探讨。这些问题主要是:(1)“太”跟特殊形容词结合的自由度;(2)“太”跟形容词组合后的褒贬倾... 本文充分利用语料库和网络进行语料检测,并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辅以形式标记鉴定,重点考察“太”修饰形容词的动态变化现象,并且进行相关理论探讨。这些问题主要是:(1)“太”跟特殊形容词结合的自由度;(2)“太”跟形容词组合后的褒贬倾向及其优选性;(3)跟否定副词的配合机制及其词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度 褒贬倾向 优选性 词汇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0
17
作者 瞿晴 徐红伟 +3 位作者 吴旋 孟敏 王国梁 薛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04-2911,共8页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化学计量及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 2 mm和0. 25~2 mm粒径... 为研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人工刺槐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粒径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化学计量及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 2 mm和0. 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机械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E_(MWD))和机械团聚体的几何平均直径(E_(GMD))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而0. 053~0. 25 mm粒径团聚体含量和可蚀性因子K呈现相反的变化特点;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3个植被带整体表现为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而全磷含量在各植被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草原带以<0. 053 mm和0. 25~2 mm粒径占绝对优势,在森林草原带以0. 053~0. 25 mm和0. 25~2 mm粒径为主,而森林带各粒径间均无显著差异;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0. 053 mm粒径全磷含量最高,而森林带全磷含量在各粒径间无显著差异;<0. 053 mm和0. 053~0. 25 mm粒径团聚体C∶N值以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高于森林带,而0. 25~2 mm和> 2 mm粒径在3个植被带间无显著差异;各粒径C∶P和N∶P值以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综上可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化学计量在3个植被带间存在较大差异,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表现为森林带显著高于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稳定性 纬度梯度 植被带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亚热带不同纬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林 魏识广 +1 位作者 练琚愉 曹洪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9-1257,共9页
我国亚热带气候区植被资源丰富,对其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随纬度和海拔变化规律的探索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在亚热带区域按照纬度从高到低分别选取猫儿山、南岭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四个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 我国亚热带气候区植被资源丰富,对其典型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随纬度和海拔变化规律的探索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在亚热带区域按照纬度从高到低分别选取猫儿山、南岭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四个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立四个1hm^2样地,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调查和监测。通过对样地中胸径大于1cm的所有物种进行种-个体曲线分析,对优势种进行径级分布分析,以及对四个群落进行一系列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四个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和纬度变化趋势明显。研究结果显示:(1)海拔的差异对于种-个体的分布起到关键作用,个体数随海拔变化更加明显。纬度从南到北单个体种的出现频率逐渐下降,而单个体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贡献也在低海拔地区更为显著。(2)海拔接近的南岭样地和鼎湖山样地α多样性差异显著:由于所处演替阶段不同,以及鼎湖山样地受到人为干扰大,物种多样性反而低于纬度较高的南岭样地。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猫儿山两块样地相比较,处于中纬度的红军亭样地α多样性高于海拔偏高的八角田样地。(3)四个群落之间由于生境的差异,物种组成明显不同。纬度和海拔对群落β多样性都有影响。群落间纬度相差越大,物种差异性越大。相同纬度的样地之间海拔对其β多样性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海拔相近的群落,纬度不同也会造成物种组成差异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纬度 海拔
下载PDF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学林 梅四伟 +3 位作者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王永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了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9、豫麦70、洛阳8716和豫麦50)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品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结... 为了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9、豫麦70、洛阳8716和豫麦50)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品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硬度、出粉率、耐揉指数、断裂时间的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对灰分、沉淀值、容重有显著影响。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灰分、沉淀值呈减少趋势,容重呈增加趋势。小麦不同品质性状受气候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硬度、灰分、沉淀值、容重均与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的主要气象因子呈显著相关。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以改善小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纬度 生态因子 品质
下载PDF
纬度未知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晃动基座的初始对准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跃钢 杨家胜 杨波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22-2329,共8页
针对纬度未知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晃动基座的初始对准问题,提出晃动基座下的纬度估计算法和初始对准方法。前者通过惯性坐标系下两个不同时刻的重力加速度向量的夹角来求取纬度;后者利用惯性坐标系下的姿态更新来实时地反映载体在... 针对纬度未知条件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晃动基座的初始对准问题,提出晃动基座下的纬度估计算法和初始对准方法。前者通过惯性坐标系下两个不同时刻的重力加速度向量的夹角来求取纬度;后者利用惯性坐标系下的姿态更新来实时地反映载体在晃动干扰下的姿态变化,结合初始姿态的最优估计实现初始对准。理论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纬度估计算法的误差主要由加速度计误差决定,陀螺误差和晃动干扰对其影响很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纬度估计算法和初始对准方法适用于纬度未知条件下晃动基座的初始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系统 捷联惯导系统 晃动基座 初始对准 纬度 惯性坐标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