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薇叶片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献 柴永生 职永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9-192,230,共5页
以紫薇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进的酚—氯仿法,提取到了高质量的紫薇叶片DNA,并建立了20个紫薇品种和南紫薇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首次在紫薇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清晰的紫薇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 以紫薇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进的酚—氯仿法,提取到了高质量的紫薇叶片DNA,并建立了20个紫薇品种和南紫薇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首次在紫薇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清晰的紫薇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为紫薇基因库的建立、优良品种选育以及亲缘关系的系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叶片DNA 提取 AFlP 反应体系 酚-氯仿法 基因库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尾叶紫薇与紫薇杂交后代花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婉 石俊 +2 位作者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7-39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的挥发物成分有10种,F2代及BC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6种。(2)月桂烯是尾叶紫薇与杂交子代共有的挥发物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在亲本及各世代中均不高,分别为0.69%(W1)、3.16%(F1)、0.51%(F2)、0.75%(BC1)。(3)亲本及子代的香气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尾叶紫薇、‘多花粉’与杂交子代(F1、F2、BC1)具有较高相对百分含量的挥发物成分分别为异香叶醇(26.21%)、1,1-二甲基-3-亚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0.34%)、α-法尼烯(11.37%)、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4.67%)及反-α-香柠檬烯(16.19%)。(4)尾叶紫薇、‘多花粉’与F1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脂氧合酶途径的脂肪酸衍生物,F2及BC1子代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紫薇香气成分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紫薇 紫薇 种间杂种 挥发物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下载PDF
邵阳市紫薇品种调查研究Ⅰ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建民 侯伯鑫 索志立 《农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7-53,70,共8页
紫薇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目前中国有50多个品种。通过对邵阳市紫薇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紫薇品种100个,分属堇薇、红薇、银薇及复色4个品种群,其中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品种69个。因篇幅所限,分3篇文章发表,本研究报道了堇薇品种群的2... 紫薇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目前中国有50多个品种。通过对邵阳市紫薇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紫薇品种100个,分属堇薇、红薇、银薇及复色4个品种群,其中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品种69个。因篇幅所限,分3篇文章发表,本研究报道了堇薇品种群的24个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堇薇品种群 新品种 分类性状
下载PDF
邵阳市紫薇品种调查研究Ⅱ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建民 侯伯鑫 索志立 《农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5-41,共7页
紫薇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目前中国有50多个品种。通过对邵阳市紫薇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紫薇品种100个,分属堇薇、红薇、银薇及复色4个品种群,其中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品种69个。因篇幅所限,分3篇文章发表,本研究报道了红薇品种群... 紫薇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目前中国有50多个品种。通过对邵阳市紫薇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紫薇品种100个,分属堇薇、红薇、银薇及复色4个品种群,其中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品种69个。因篇幅所限,分3篇文章发表,本研究报道了红薇品种群的20个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红薇品种群 新品种 分类性状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水稻成熟花粉的杂交后代突变效应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侯聪 邱思密 +4 位作者 陈如铭 方亚顺 杨觉民 黄厚哲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3-41,共9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行之有效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技术的工作程序 ,解决了水稻成熟花粉保鲜的技术难关 ,提出了水稻成花粉适宜诱变剂量为 4 6Gy左右 ,确认了辐照花粉杂交后代以产生数量性状突变为主 ,第三代较第二代出现更多的突...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简便、行之有效的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技术的工作程序 ,解决了水稻成熟花粉保鲜的技术难关 ,提出了水稻成花粉适宜诱变剂量为 4 6Gy左右 ,确认了辐照花粉杂交后代以产生数量性状突变为主 ,第三代较第二代出现更多的突变性状 ,扩大了突变幅度 ,而且随着世代的递增 ,突变性状有累加的现象 ,大部分株系在第五代即可稳定。利用本项技术获得了一批熟期提早或推迟 15天以上 ,株高变矮或增高 10cm以上、稻谷增长 5mm ,米长增加 4 4mm ,长宽比最大达 4 5 ,千粒重较起始种增减 10 2 3g等特殊性状的一批新种质。本研究初步认为水稻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主要是诱发DNA位点的突变 ,同时存在隐性突变 ,在水稻及其它作物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成熟花粉 Γ射线 辐照诱变 杂交后代 突变效应 诱变育种
下载PDF
邵阳市紫薇品种调查研究Ⅲ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建民 侯伯鑫 索志立 《农学学报》 2013年第5期34-41,共8页
紫薇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目前中国有50多个品种。通过对邵阳市紫薇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紫薇品种100个,分属堇薇、红薇、银薇及复色4个品种群,其中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品种69个。因篇幅所限,分3篇文章发表,本研究报道了银薇及复色... 紫薇是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目前中国有50多个品种。通过对邵阳市紫薇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紫薇品种100个,分属堇薇、红薇、银薇及复色4个品种群,其中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品种69个。因篇幅所限,分3篇文章发表,本研究报道了银薇及复色2个品种群的23个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银薇品种群 复色品种群 新品种 分类性状
下载PDF
浙江省紫薇品种资源调查Ⅰ—堇薇品种群 被引量:7
7
作者 沈鸿明 侯伯鑫 +4 位作者 张晓杰 薛桂芳 朱王微 王金凤 陈卓梅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6,共8页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对其中的堇薇品种群进...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对其中的堇薇品种群进行报道,调查并鉴别出36个堇薇品种,其中已见文献报道的15个,新品种21个。调查发现‘海之恋’、‘紫曳’、‘毛萼堇薇’等具优良的观赏特性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调查 堇薇品种群 资源 浙江省
下载PDF
浙江省紫薇品种资源调查Ⅱ─红薇品种群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劲余 沈鸿明 +4 位作者 薛桂芳 朱王微 张晓杰 王金凤 陈卓梅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47,共12页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对其中的红薇品种群进行报...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对其中的红薇品种群进行报道,调查并鉴别出55个红薇品种,其中已见文献报道的16个,新品种有39个。调查发现‘晚花玫红’、‘直萼红’、‘红盛’等为观赏特性优异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紫薇 品种资源 红薇品种群 调查
下载PDF
浙江省紫薇品种资源调查Ⅲ─银薇品种群 被引量:5
9
作者 沈鸿明 沈劲余 +6 位作者 朱王微 张晓杰 薛桂芳 李庄华 潘小宇 陈卓梅 王金凤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对其中的银薇品种群进行报... 2015-2016年,在浙江省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苗木主产区、风景名胜区和城镇绿化区,采用LY/T1847-2009《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紫薇》品种性状调查方法,对紫薇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本文对其中的银薇品种群进行报道,调查并鉴别出18个银薇品种,其中已见文献报道的10个,新品种有8个,分别为‘紫爪直枝白’L.indica‘Zizhao Zhizhi Bai’,‘长爪白云映霞’L.indica‘Changzhao Baiyun Yingxia’,‘大花紫环’L.indica‘Dahua Zihuan’,‘大花冰清玉蝶’L.indica‘Dahua Bingqing Yudie’,‘大花红日映霞’L.indica‘Dahua Hongri Yingxia’,‘红环小花白’L.indica‘Honghuan Xiaohua Bai’,‘红晕’L.indica‘Hongyun’,‘紫扇’L.indica‘Zishan’。调查发现‘大花红日映霞’、‘红晕’和‘紫扇’为观赏特性优异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紫薇 品种 资源调查 银薇品种群
下载PDF
籼稻米粒垩白的遗传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8-13,共6页
13个籼稻杂交组合的研究表明,垩白差异较大的亲本间,其正反交F_1的垩白度存在显著差异,以垩白度较低的品种作母本,其垩白度较低,3个杂交组合分离世代群体中,垩白与百粒重及谷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谷粒长、谷粒长宽比以及出糙率呈显著... 13个籼稻杂交组合的研究表明,垩白差异较大的亲本间,其正反交F_1的垩白度存在显著差异,以垩白度较低的品种作母本,其垩白度较低,3个杂交组合分离世代群体中,垩白与百粒重及谷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谷粒长、谷粒长宽比以及出糙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F_2群体中出现大量正向超亲(高于高垩白亲本)的变异.以垩白度较高的材料作母本回交改良垩白度的效率较低,垩白度具有中等大小的广义遗传率.不同组合中亲本垩白度的差异分别由显性方向不同的1~3组部分显性的基因所控制,要改良稻米垩白,应选择垩白度较低的材料作母本,同时扩大分离世代的种植群体,提高选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品质 垩白 遗传 相关
下载PDF
水稻第2染色体上细菌性条斑病抗性QTL的检测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方宣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923-1925,共3页
用中抗和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构建了F2群体,应用SSR标记在水稻第2染色体的RM279~RM154之间检测到1个与水稻细条病抗性有关的QTL,其可解释遗传表型变异的13.7%,其加性效应为0.9576,来自抗... 用中抗和高抗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的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构建了F2群体,应用SSR标记在水稻第2染色体的RM279~RM154之间检测到1个与水稻细条病抗性有关的QTL,其可解释遗传表型变异的13.7%,其加性效应为0.9576,来自抗病亲本佳辐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QTl检测 细菌性条斑病 QTl 染色体 水稻 检测 抗性 SSR标记 F2群体 明恢86
下载PDF
水稻糯质基因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利用3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研究了糯质基因(wx)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3对糯与非糯品系均仅具有千粒谷重这一产量构成性状有极显著的差异,糯稻比非糯稻降低7.3—9.7%,降低的原因并非由于谷粒体积的减小而是由于糙米粒重和谷粒比重的降... 利用3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研究了糯质基因(wx)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3对糯与非糯品系均仅具有千粒谷重这一产量构成性状有极显著的差异,糯稻比非糯稻降低7.3—9.7%,降低的原因并非由于谷粒体积的减小而是由于糙米粒重和谷粒比重的降低。糯稻与非糯稻具有相同的同化产物库容,但由于灌浆不充实,米粒较小,导致糯稻谷壳内余留较大的空隙。糯稻千粒壳重增加所造成的糙米率降低与谷粒比重下降两者综合作用可能使糯稻的糙米产量降低幅度大于稻谷产量。培育高产糯稻品种应从开源畅流的角度以提高谷粒比重为目标,达到提高千粒谷重和糙米率,增加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糯质 基因效应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rain Chalkiness 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Detected in Thre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of Indica Rice 被引量:19
13
作者 MEI De-yong ZHU Yu-jun +3 位作者 YU Yong-hong FAN Ye-yang HUANG De-run ZHUANG Jie-y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for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degree of chalkiness,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were detected using 3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of co...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for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degree of chalkiness,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were detected using 3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of commercial three-line hybrids of indica rice.Two of the populations showed great variations on heading date,and the other had a short range of heading date variation.A total of 40 QTLs were detected and fell into 15 regions of 10 chromosomes,of which 5 regions were detected for 1 or more same traits over different populations,2 were detected for different trait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3 were detected for 2 or all the 3 traits in a single population,and 5 were detected for a single trait in a single population.Most of these QTLs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but a region located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0 showing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ll the 3 populations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It was shown that a number of gene cloned,including the Wx and Alk for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y of rice grain,and GW2,GS3 and GW5 for grain weight and grain size,could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genetic control of grain chalkiness in rice,but there are many more QTLs exerting stable effects for rice chalkiness over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It is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s to these regions which harbor QTL such as the qPCG5.2/qDC5.2/qET5.2 and qPCG10/qDC10/qET10 detected in our study.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use of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having high-uniform heading date could grea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QTL responsible for traits that are subjected to great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 degree of chalkiness endosperm transparenc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headingdate variation indica rice(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下载PDF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建国 朱军 潘启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10,共4页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质的遗传原因不同,直...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质的遗传原因不同,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大小因性状而异,但总的来说,母体显性对籼粳杂种F2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细胞质效应对部分性状(如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的群体平均优势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遗传
下载PDF
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早籼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反应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3 位作者 斯华敏 杨仁崔 梁康迳 王乃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早籼光敏核不育系W6154S、安农S-1、5460S和87N123S的育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供试材料育性表达的主导因素之一,日平均温度29.8℃(最高33℃/最低28℃)导致不育或育性很低,25.8℃(29/24℃)时育性提高,21.8...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早籼光敏核不育系W6154S、安农S-1、5460S和87N123S的育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供试材料育性表达的主导因素之一,日平均温度29.8℃(最高33℃/最低28℃)导致不育或育性很低,25.8℃(29/24℃)时育性提高,21.8℃(25/20℃)使育性再次下降:在29.8℃与21.8℃时,光周期(150或12.0h/d)对育性的影响不明显;在25.8℃时,短日处理的育性显著高于长日处理的育性。作者还讨论了这些灿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制、繁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稻 光温处理 育性表达 三系配套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分蘖角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早籼品种珍汕97(分蘖直立型)与二九南1号(分蘖松散型)之间分蘖角度的差异由3对数量基因所控制,直立型表现为部分显性。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60%和58.87%。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直立型品种早二六14含有与珍汕97相同的等位... 早籼品种珍汕97(分蘖直立型)与二九南1号(分蘖松散型)之间分蘖角度的差异由3对数量基因所控制,直立型表现为部分显性。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60%和58.87%。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直立型品种早二六14含有与珍汕97相同的等位基因,而松散型品种矮脚南特与二九南1号之间在2个位点上存在同效等位基因的分散分布,2品种各带有3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2个直立型品种的基因型可假定为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而2个松散型品种的基因型可分别假定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和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认为通过杂交和选择,可以从不同的直立型和松散型品种获得各种不同分蘖角度以及分蘖角度遗传结构不同的重组品系。将分散分布于不同品种中的同效基因累加起来可望获得重要农艺性状的理想超亲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 早稻 籼稻 品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廖亦龙 万邦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43,共6页
研究了4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在不同遗传背景影响下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W6154S、W7415S、N12S和N18S的育性均由2对核隐性基因控制,但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育性的遗传表达机制极为复杂.通过对F2、F3群体育性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 研究了4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在不同遗传背景影响下的遗传表达,结果表明W6154S、W7415S、N12S和N18S的育性均由2对核隐性基因控制,但因遗传背景的不同,育性的遗传表达机制极为复杂.通过对F2、F3群体育性的进一步分析,提出了“育性恢复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及剂量效应”假说.同时,就分离群体育性分离模式的多态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 雄性不育性 遗传
下载PDF
Putative cytochrome P450 genes in rice genome(Oryza sativa L.ssp.indica)and their EST evidence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兰 王凯 +2 位作者 谭军 李蔚 李松岗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5期512-517,共6页
We discovered 528 putative cytochrome P450s (P450s) in 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us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P450s as database. Those putative rice P450s are thought to belong to 40 families classified in Arabidopsis... We discovered 528 putative cytochrome P450s (P450s) in 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us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P450s as database. Those putative rice P450s are thought to belong to 40 families classifie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We compared distribution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Oryza sativa P450s and found the two species have simi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However, family distributions of two species also have some differences. For example, in rice, the gene number in families of CYP71, CYP72, CYP76, CYP89, CYP94 and CYP709 is more than twice tha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there are 33 CYP705 member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but none in rice. We also found gene members in CYP71 and CYP81 are organized as tandem arrays repeated in the rice genome; maybe they are duplications in the evolutionary event. Furthermore, we accumulated expression sequence tag (EST) evidence for 263 putative rice P450s, which are expressed at transcriptional level and more likely to be true P45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P450 EST 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Arabidopsis thaliana.
原文传递
水稻灌浆期叶鞘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兆伟 熊君 +6 位作者 李振方 齐晓辉 陈鸿飞 邵彩虹 王经源 梁义元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9-626,共8页
为研究叶鞘在籽粒灌浆期间代谢的分子机理,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大穗型水稻"金恢809"在籽粒灌浆不同时期,叶鞘的蛋白质组变化趋势,共检测到2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1个得到鉴定,并按其表达丰度的变化分为6类。第1类,... 为研究叶鞘在籽粒灌浆期间代谢的分子机理,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大穗型水稻"金恢809"在籽粒灌浆不同时期,叶鞘的蛋白质组变化趋势,共检测到2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1个得到鉴定,并按其表达丰度的变化分为6类。第1类,随着灌浆进程表达量逐渐降低,如α-亚基草酰乙酸脱羧酶;第2类,表达量先升后降,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链和ADP-核糖基化因子1;第3类,表达量先降后升再降低,如生长素响应因子、锌指-C3HC4型家族蛋白、液泡H+-ATP酶和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活化酶;第4类,表达量先升后降再升又降,如核酮糖α亚基结合蛋白;第5类,表达量先降后升,如金属硫蛋白Ⅱ相似蛋白-1A和牻牛儿基牻牛儿基二磷酸合酶;第6类,表达量逐渐升高,如蛋白激酶家族蛋白。这6类蛋白分别参与叶鞘光合作用、激素调节、物质转运、植株衰老的抗性反应以及细胞信号转导,共同调控叶鞘的源、库、流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鞘 蛋白质组 籽粒灌浆
下载PDF
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新光S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程式华 孙宗修 +1 位作者 斯华敏 卓丽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7-91,共5页
新光S是与农垦58S不同来源的具育性转换特性的不育系。对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在15.0h长光照与所有处理温度(平均温度30.1℃、24.1℃和23.1℃)的光温组合下和30.1℃高温与所有处... 新光S是与农垦58S不同来源的具育性转换特性的不育系。对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在15.0h长光照与所有处理温度(平均温度30.1℃、24.1℃和23.1℃)的光温组合下和30.1℃高温与所有处理光照时间(15.0h、14.0h和12.5h)的光温组合下,表现完全不育;在14.0h与23.1℃和24.1℃的光温组合下,育性部分恢复;仅在12.5h短光照与23.1℃和24.1℃的光温组合下,育性才趋于正常。对自交结实率的两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单独的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均不显著(P>0.05),仅光温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准(P<0.01),属典型的光温互作型。在杭州自然条件下,新光S表现出较长(约2个月)的稳定不育期,但秋季繁殖的结实率未达到在人工气候箱的短日低温下的结实率水平。对新光S这类光温互作型籼型不育系的实用价值作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育性转换 光温互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