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折椎垂直应力螺钉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06
1
作者 袁强 田伟 +5 位作者 张贵林 刘波 行勇刚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在骨折椎上应用垂直应力螺钉以加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例,其中16例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固定(A组),17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1... 目的探讨在骨折椎上应用垂直应力螺钉以加强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病例,其中16例采用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固定(A组),17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8岁(32~74岁);B组,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0岁(21~61岁)。所有患者外伤均不超过3周,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A组在施行后路常规撑开和恢复腰椎前凸的同时,在骨折椎上应用椎弓根螺钉向垂直于撑开应力方向的腹侧加压,以达到局部的应力平衡。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1个月。结果垂直应力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0.094±0.062)显著高于B组(0.018±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11.75°±8.73°,B组6.53°±5.03°)及头侧椎体前上缘至尾侧椎体前下缘距离的变化(A组0.484±0.259,B组0.330±0.149),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加用垂直应力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可以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骨螺丝
原文传递
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9
2
作者 江晓兵 莫凌 +5 位作者 梁德 张顺聪 杨志东 姚珍松 晋大祥 丁金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2011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住院并行PVP治疗的45例患者,男14例,女31例,年龄53~88岁,平均72.18岁,病程2h^4个月,平均17.36d。均为胸腰段(T10~L2)单一椎体骨折。根据术前多平面重建CT或MRI评估椎体骨折线位置,参考术后X线、多平面重建CT判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骨水泥充分弥散在骨折线内,B组(n=15):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记录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局部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局部Cobb角之差定义为后凸纠正丢失量,对比分析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成形术,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除骨密度外两组患者术前基线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时的VAS评分、ODI相比术前值的改善程度(术前-术后)A组优于B组(VAS:5.03±1.33 vs 3.53±1.13,ODI:26.17±2.10 vs 24±2.03,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d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纠正(P<0.05),A组术后3d时的Cobb角与末次随访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较术后3d时显著增大(P<0.05)。A组后凸纠正丢失量显著小于B组(1.08°±0.38°vs 3.58°±0.37°,P<0.05)。A组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B组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总体渗漏率为31.1%,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结论:PVP可有效缓解胸腰段骨OVCF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也可能是骨折椎体接受PVP术后仍发生进展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线 后凸畸形
下载PDF
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2
3
作者 杨惠林 牛国旗 +11 位作者 梁道臣 王根林 孟斌 陈亮 陆俭 周云 毛海青 赵刘军 刘小勇 顾晓晖 倪才方 唐天驷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差异,评价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施行椎体复位的58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患者(90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 目的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差异,评价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施行椎体复位的58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患者(90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90个椎体分为单球囊组(28个椎体)和双球囊组(62个椎体),两组均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扩张后灌注骨水泥,分别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和双球囊双侧同时扩张的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726%(229~100%);Cobb角由术前179°(31°~316°)矫正至术后96°(06°~282°),平均矫正87°(03°~27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分别为776%(553%~100%)和643%(229%~100%),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分别为99°(03°~272°)和86°(06°~19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同样能使压缩骨折的椎体获到较好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球囊 术后 椎体高度 术前 患者 COBB角 消失 显著性 恢复
原文传递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75
4
作者 沈煜 冯明利 +7 位作者 徐军 张杰 陈兵 刘征宇 安帅 沈惠良 张文博 方秀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07例(118个骨折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2...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07例(118个骨折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2.5年)的完整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下腰痛的发生率,分析患者骨密度(BMD,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椎体压缩骨折部位及椎体骨折数量与下腰部疼痛的关系。结果18例(16.8%)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出现下腰痛,随着腰椎骨密度平均T值[(-2.90±0.91)比(-4.87±0.52)]的下降,下腰部VAS疼痛指数[(3.12±0.91)比(4.03±1.08)]呈上升趋势(P〈0.05);骨折部位越是临近下腰椎,下腰部疼痛发生的概率越高,疼痛程度越重。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16.8%的患者会显现下腰部明显疼痛。腰椎骨密度和椎体骨折部位是导致下腰部疼痛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密度 腰痛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2
5
作者 陈仲强 李危石 +2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党耕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6个月(6个月~84个月),32例骨性融合,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畸形 胸腰段 继发 术后 后路 松解 前路 脊髓 恢复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和后路脊柱缩短术 被引量:68
6
作者 邱勇 朱锋 +3 位作者 钱邦平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并发后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4年7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并发后凸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4~52岁,平均34岁。患者初期均在伤后3~11d内接受后路手术;就诊时后凸畸形Cobb角32°~72°,平均46°。17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结果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因素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12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9例,初次手术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而残留部分后凸畸形9例,内固定失败和假关节形成7例及固定节段过度撑开3例。本组术前胸腰椎后凸Cobb角46°,术后8°,纠正率为83%(38/46)。随访6个月~4.5年,平均2年4个月,Cobb角11°,纠正丢失率8%(3/38)。无死亡、深部感染患者,其中12例腰痛消失。结论初次后路手术未行植骨融合、没有满意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没有满意重建脊柱正常矢状面形态、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缩短术可以一次后路手术完成内固定取出和矫形内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64
7
作者 仉建国 邱贵兴 +3 位作者 于斌 王以朋 丁立祥 任玉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1.5~18岁,平均11.3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1.5~18岁,平均11.3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8例、腰椎10例。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内固定器械包括CDH2例、TSRH2例、ISOLA8例、Moss-Miami6例。其中4例使用Meshcage椎间支撑融合。结果手术时间2.5~8.0h,平均5.5h;术中出血量150~2000ml,平均918ml,平均输血量850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7个椎体。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5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2.11°矫正至14.25°,平均矫正率66.4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49.30°矫正至14.12°,平均矫正率69.98%;顶椎偏移由术前26.94mm矫正至11.06mm。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19.39°,丢失5.14°;矢状面Cobb角平均14.80°,无明显丢失。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椎弓根切割需翻修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至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方秀统 于方 +9 位作者 付胜良 陈国强 袁晓明 李洪川 张林 俞猛 姚琦 艾笛 沈煜 吴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2654-2658,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76例(87个骨折椎体)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1年),根据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76例(87个骨折椎体)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1年),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60~69岁(A组),70~79岁(B组),80~91岁(C组),分析术前患者骨密度(BMD,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术前X线骨折椎体和MRI是否一致、术中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费用分析。结果患者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9个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不能在X线片上诊断,在MRI影像诊断明确;术中每个椎体后凸成型术平均时间为28min;本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8.0±1.2)分比(2.6±1.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2.3±5.6)比(33.9±4.7)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A组、B组和C组骨折椎体高度、椎体节段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7.1±5.1)比(-3.8±0.7),P〈0.05;术后结果与2年后最后随访[2.2分,(26.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透视下监测有5例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间盘,2例渗透到椎体旁外,2例渗透到椎旁静脉;术后1例患者17个月后出现相邻椎体的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平均费用为33778元。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能迅速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
原文传递
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9
9
作者 齐强 陈仲强 +1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以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以来,采用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4~5... 目的探讨采用以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以来,采用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3°(42°~90°),3例合并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为25.7°。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4例。8例均伴有较为严重的胸腰背部疼痛,3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手术方式均为:单纯后路经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隙楔性截骨,切断前纵韧带,先行脊柱前方撑开垫高(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截骨面),再行脊柱后方加压闭合及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h(3.5~6.0h),平均术中出血量2280ml(700~4200ml)。术中有1例血压曾一度偏低,术后脑脊液漏1例,此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8.3°、平均矫正度数为64.7°、平均矫正率为88.6%;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为18.7°、平均矫正度数为7°、平均矫正率为27.2%。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5~23个月),X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5例;3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2例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与现行常用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式相比,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可有效地避免脊柱过度短缩和脊髓扭曲、折皱的发生,提高了脊柱闭合截骨的安全性;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单一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安全截骨矫正度数。可适用于40°~90°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胸椎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病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杨惠林 王根林 +3 位作者 姜为民 陈康武 干旻峰 唐天驷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2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的方式防止骨水泥...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22例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患者接受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的方式防止骨水泥渗漏。术后CT扫描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15个月。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出现。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1、85.5,术后分别为2.3、28.9,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2、23.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采用分次灌注骨水泥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骨水泥渗漏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45
11
作者 仉建国 邱贵兴 +4 位作者 刘勇 王以朋 徐宏光 杨新宇 任玉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价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近期疗效。方法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5~16岁,平均11.8岁。半椎体T41例,T51例,T61例,T103例,T112例,T121... 目的评价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近期疗效。方法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5~16岁,平均11.8岁。半椎体T41例,T51例,T61例,T103例,T112例,T121例,L21例,L33例,L41例,L51例。均行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内固定器械包括:CDH(M8)5例,TSRH3例,儿童TSRH1例,Isola1例,儿童Isola2例,MossMiami3例。通过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侧凸的顶椎偏移,并记录脊柱融合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7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170~520min,平均395min。术中出血量180~1600ml,平均805ml。固定融合节段为2~9节椎体,平均4.3节。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1.2°矫正至15.9°,矫正率为68.9%,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后凸由术前平均31°矫正至16°,随访中无明显丢失。顶椎偏移由术前4.7mm矫正至1.9mm。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皮肤压疮1例,术中椎弓根切割1例。术后出现侧凸和后凸弧延长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可直接去除致畸原因,最大程度地矫正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早期手术可明显缩短融合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两种截骨矫形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5
12
作者 邱勇 朱泽章 +3 位作者 吕锦瑜 王斌 俞杨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截骨范围及内固定范围的选择。方法共54例,男49例,女5例;年龄25~56岁,平均36岁。其中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23例(A组),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31例(B组)。结果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术中硬脊膜破裂2例(A组和B组各1例),椎弓根骨折1例(A组);术后下肢短暂性麻木2例(B组),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A组)。术后平均矫正度:行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者为44°,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者为36°。随访11~45个月,平均20个月,A组矫正度丢失平均为6°,B组为3°,但均达骨性融合。A组有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早期松动。A、B两组患者主观满意率分别为95.7%和93.5%。结论以上两种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相似,可根据脊柱前柱是否完全骨化来选择术式。偏心椎板钩的使用是解决术中内固定困难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截骨矫形 疗效比较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截骨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5
13
作者 钱邦平 季明亮 +4 位作者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俞杨 蒋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oste 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oste 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35.6±10.8)岁(21±53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统计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X线片的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ekyphosis,G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结果脊柱一骨盆相关参数中,除TK和PI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L的变化与PT(r=0.59,P=0.005)、SS(r=0.64,P=0.02)、SVA(r=0.49,P=0.025)及AFL(r=0.60,P=0.004)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胛的变化与SS(r=0.94,P0.000)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AFL的变化与阳(r=0.59,P=-0.005)、SS(r=0.61,P=0.003)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结论PSO能够显著地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LL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王吉莹 周志杰 +7 位作者 范顺武 方向前 赵凤东 张建锋 赵兴 胡志军 刘军辉 王燕燕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lO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lO月至2017年2月83例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9例,女54例;年龄32~83岁,平均(60.8±13.7)岁。椎间盘源性腰痛17例,腰椎轻度滑脱23例,腰椎管狭窄症25例,退行性腰椎侧后凸畸形18例。手术节段L1,2 5例、L2.3 13例、L3,4 38例、L4,5,69例,平均手术节段1.5节。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摄腰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并评估内植物及融合器沉降情况。结果83例患者中51例联合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时间43-460min,平均(132±68)min,每个节段(不含内固定操作)手术时间平均(43±12)min。术中出血量30-640ml,平均(125±74)ml,每个节段OLIF手术中出血量平均(27±13)ml。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5.6±3.2)d。所有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9%(19/83),术中并发症为5例(6.0%),包括4例(4.8%)入路无关的融合器沉降,1例(1.2%)入路相关的节段动脉损伤;术后并发症为14例(16.9%),包括6例(7.2%)术侧腰大肌无力,2例(2.4%)术侧大腿前外侧疼痛,1例(1.2%)术侧大腿外侧麻木,1例(1.2%)对侧屈髋疼痛,2例(2.4%)术侧交感链损伤症状,2例(2.4%)取髂骨区疼痛。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均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结论OLIF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椎前移 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手术矫形时机选择 被引量:33
15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2 位作者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通过对78例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自然史的分析,探讨手术矫形时机选择。方法本组78例,男性69例,女性9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后凸畸形Cobb角40°~87°,平均61°。多节段V形截骨术28例、经椎弓根... 目的通过对78例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自然史的分析,探讨手术矫形时机选择。方法本组78例,男性69例,女性9例,年龄22~56岁,平均38岁。后凸畸形Cobb角40°~87°,平均61°。多节段V形截骨术28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50例。根据病史回顾和后凸畸形的病程,本组患者后凸畸形的进展可分为4个阶段:腰痛期、后凸畸形缓慢性进展期、加速进展期及稳定期。结果腰痛期1~10年,平均5年,缓慢进展性后凸畸形期1~8年,平均3年,后凸畸形加速进展期1~5年,平均3年,稳定期1~8年,平均4年。随访4~60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矫正度(40±11)°,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5°。74例(95%)优良,4例(5%)为好,无疗效为一般或差的病例。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的手术时机除了正确掌握适应证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腰痛停止6个月以上(腰椎力学性疼痛除外);血沉连续2次正常;C反应蛋白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截骨术 后凸畸形
原文传递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30
16
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3 位作者 李卫东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或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的方法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 目的:评价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6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或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的方法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6.5岁。共30个椎体骨折,两个椎体骨折8例,单个椎体骨折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VAS评分6~9分,平均8.3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6例,E级15例。胸腰椎后凸Cobb角为38°~54°,平均47.4°。采用X线片观察Cobb角改善情况,应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应用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脊髓功能情况。结果:9例患者接受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治疗,13例患者接受经关节突"V"型截骨矫形术治疗。手术时间190~260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量650~1400ml,平均876ml。术后5d时Cobb角3°~14°,平均9.1°,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善率79.5%,术后VAS评分1~5分,平均4.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2例由E级变为D级,经营养神经治疗后恢复为E级,其余未有加重情况。术后随访3~62个月,平均20.2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5°~22°,平均12.5°,VAS评分0~6分,平均4.1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1例C级患者改善为D级,2例D级患者改善为E级,无加重病例。影像学显示植骨融合,未见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椎体骨折,1例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固定节段上位第二个椎体骨折,均予对症、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胸背痛症状缓解。结论: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陈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后凸 截骨 后凸矫形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观察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李锦华 赵宙 +1 位作者 杨祖清 王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10例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选取法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常规...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后凸畸形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10例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利用随机选取法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行基础疾病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及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通过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两组各55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年时间,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记录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结果随访1年时间,常规组及研究组Barthel指数(69. 04±1. 73)分、(82. 04±2. 94)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43. 05±2. 73)分、(32. 05±1. 95)分、Cobb角(17. 03±1. 03)°、(12. 04±1. 88)°、伤椎前缘(24. 06±0. 69) mm、(25. 06±0. 94) mm和中线高度(22. 79±0. 84) mm、(25. 95±0. 69) mm均优于治疗前(P<0. 05),且研究组治疗后Cobb角、Barthel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0. 05),而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 0. 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多节段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后凸畸形及疼痛症状,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体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 后凸畸形
下载PDF
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被引量:31
18
作者 郭立新 陈兴 +1 位作者 马远征 才晓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62-665,共4页
目的观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6.4岁.结核病损位于下胸椎,累及两或三个椎体.后凸成角15°~34°,平均25°... 目的观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6.4岁.结核病损位于下胸椎,累及两或三个椎体.后凸成角15°~34°,平均25°.5例患者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3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术后随访2~4年,切口一期愈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成角平均为7°,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坚强的内固定可促进病椎植骨融合,有助于缩短术后药物治疗时间和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病灶清除 椎弓根内固定 治疗 胸椎结核 脊柱后凸
原文传递
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对下腰椎的影响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仲强 党耕町 +2 位作者 郭昭庆 吉立欣 齐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僵硬性后凸畸形对腰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量 14例后凸畸形截骨手术治疗前后的胸腰段后凸角和L2 5、L2 ~S1、L2 3 、L3 4 、L4 5、L5~S1的前凸角以及椎体滑移的情况 ,对所得结果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段僵硬性后凸畸形对腰椎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量 14例后凸畸形截骨手术治疗前后的胸腰段后凸角和L2 5、L2 ~S1、L2 3 、L3 4 、L4 5、L5~S1的前凸角以及椎体滑移的情况 ,对所得结果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畸形组腰椎前凸及L2 3、L3 4 、L4 5前凸角明显大于正常组 ,而且L2 3、L3 4 前凸增加幅度更大 ,术后腰椎过度前凸有明显矫正 ,但仍然大于正常组 ;畸形组有 9例 2 0个椎体向后滑移 ,70 %发生在L2、3椎体 ,术后减少至 3个 ,正常组无椎体滑移 ;前后方联合截骨矫正率为 85 7% ,单纯后方截骨矫正率为 6 0 7% ;畸形组中 8例腰背疼痛者术后 7例明显缓解或消失 ,40 %的患者括约肌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5 0 %的患者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胸腰段后凸畸形可导致腰椎过度前凸及椎体向后方滑移 ,尤其在上腰椎更为明显 ,可能是引发腰背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矫正胸腰段后凸畸形可减小腰椎的过度前凸和椎体滑移倾向 ,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腰背疼痛 ;前后方联合截骨更安全 ,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僵硬性后凸畸形 下腰椎 影响
原文传递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岩 毛克亚 +11 位作者 张永刚 肖嵩华 刘郑生 刘保卫 王征 张雪松 张西峰 朱守荣 陆宁 崔庚 陈超 郑国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截骨矫形,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1~420min,平均326min;术中出血950~4600ml,平均2290ml。6例患者硬脊膜与椎板粘连,切除椎板时出现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经严密缝合及控制引流后伤口按期愈合;1例患者矫形中已融合的C5/6处发生骨折,术后给予硬颈托固定6个月后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痊愈出院。患者身高由术前122.5±10.4cm矫正到术后163.6±10.0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102.6°±9.4°矫正到术后19.5°±11.6°,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3.7±5cm矫正到术后11.3±6.1cm,脊柱侧位X线片上截骨部位Cobb角由术前后凸67.1°±24.5°矫正到术后前凸9.7°±25.1°,经统计学处理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可以有效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重度 楔形截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