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妇女职业活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黎萍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主要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妇女职业活动由高潮到低潮发展为线索,展现这一时期国统区妇女职业的状况、从属于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妇女职业的战时和传统性别歧视特征,以揭示出这时期国统区妇女职业不平等状况的根源。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统区 妇女职业活动 职业妇女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形象塑造——以新闻活动为中心
2
作者 胡凤 张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2-68,共7页
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塑造抗日救国形象的宣传策略和方法,不仅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还可以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经验启示。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以新闻活动为中心塑造自身的抗日救国... 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塑造抗日救国形象的宣传策略和方法,不仅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还可以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提供经验启示。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以新闻活动为中心塑造自身的抗日救国形象。面向民众时,中国共产党以公共出版物为载体广泛宣传抗日主张和军队形象;面向国民党和民主党派等政治群体时,以舆论营造为路径积极交流并支持与保护抗日民主人士;面向海外人士时,以新闻活动为纽带促成驻华记者实地探访敌后抗日根据地并如实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实绩。中国共产党采取灵活策略与多种方法在国统区及海外树立了其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统区 抗日救国 形象塑造 新闻活动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的战地图书服务运动 被引量:3
3
作者 倪德茂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127,共9页
抗战期间,由于财政困难和图书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致使国民政府为部队提供战地图书服务倍感困难。在国外战地图书服务成功事例的影响下,在国内有识之士的呼吁下,部分组织毅然地承担起了向军队提供战地图书服务的义务。文章通过对国统区... 抗战期间,由于财政困难和图书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致使国民政府为部队提供战地图书服务倍感困难。在国外战地图书服务成功事例的影响下,在国内有识之士的呼吁下,部分组织毅然地承担起了向军队提供战地图书服务的义务。文章通过对国统区战地图书服务的描述以及将它们与国外战地图书服务的比较,阐明国统区战地图书服务丰富了战士的业余生活,强化了对战士的政治与思想教育,从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最终战胜日军奠定了基础。但是,与战地图书服务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战地图书服务还发展不成熟,它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成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统区 图书 军队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农村与农民——以农民赋役与灾荒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巧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1,共9页
抗战胜利后,由于既受国民党政府过度赋役等重压,又受水、旱、蝗、疫等天灾连续侵袭,国统区本在抗战期间就艰难支撑的脆弱农村经济更加衰败,濒临破产。农民生活每况愈下,十分艰难,尤其遇到灾荒年份,欲求生存而不得。面对农村的衰败和农... 抗战胜利后,由于既受国民党政府过度赋役等重压,又受水、旱、蝗、疫等天灾连续侵袭,国统区本在抗战期间就艰难支撑的脆弱农村经济更加衰败,濒临破产。农民生活每况愈下,十分艰难,尤其遇到灾荒年份,欲求生存而不得。面对农村的衰败和农民的疾苦,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国民党政府当局和一些看到农村危机状况的中间知识群体,试图寻找解决农村与农民问题的方案,但均因未能从根本上着手找到通路,其办法多流于形式。国民党政府不恤民间疾苦,只知为进行内战而榨取农民,失去了民心,也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国统区 农村 农民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国统区妇女刊物的出版与民族解放运动——以《妇女生活》为例
5
作者 袁博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3-58,共6页
抗战时期,国统区妇女刊物的出版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类妇女刊物层出不穷,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这一时期,包括《妇女生活》在内的许多妇女刊物都将抗战救亡作为宣传重点,以民族利益为上,以动员妇女抗战为中心,以促进民... 抗战时期,国统区妇女刊物的出版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类妇女刊物层出不穷,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这一时期,包括《妇女生活》在内的许多妇女刊物都将抗战救亡作为宣传重点,以民族利益为上,以动员妇女抗战为中心,以促进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为目标,成为广大妇女的舆论导师。国统区妇女刊物的出版在动员妇女积极抗战、推动妇女运动健康发展、丰富妇女精神世界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统区 妇女刊物 民族解放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战后国统区学生运动研究述评
6
作者 汪玉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9,共7页
近二十年来,有关战后国统区学生运动的档案史料陆续公开,相关的回忆史料不断问世,丰富了研究资源。学界对一些个案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认识。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时期学生运动发生发展的国际诱因、地域特点、传媒作用、参与力量等问题的... 近二十年来,有关战后国统区学生运动的档案史料陆续公开,相关的回忆史料不断问世,丰富了研究资源。学界对一些个案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认识。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时期学生运动发生发展的国际诱因、地域特点、传媒作用、参与力量等问题的研究尚待深化,同时,学界仍需在史料整理和研究视角拓展等方面继续努力,更富于立体化的学生运动分析模型有待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 国统区 学生运动
下载PDF
简述1943年国统区各体文学的创作倾向
7
作者 梁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86-88,共3页
1943年国统区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三类文体呈现出新的创作风格与倾向:诗歌方面新诗从纯诗化开始向散文化发展;小说方面出现了新作家新倾向;戏剧方面,"剧场戏剧"再次回归主流。
关键词 1943年 国统区 文学作品 创作风格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安徽国统区的乡镇造产运动探究
8
作者 何孔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以皖西立煌为核心,以安徽国统区为主体,建立大别山敌后根据地。在险恶的战时环境下,为解决基层财政危机,维系基层政权运行,新桂系借鉴治理广西经验,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和强制义务劳动方式,在安徽国统区推行乡镇...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以皖西立煌为核心,以安徽国统区为主体,建立大别山敌后根据地。在险恶的战时环境下,为解决基层财政危机,维系基层政权运行,新桂系借鉴治理广西经验,利用乡村公共资源和强制义务劳动方式,在安徽国统区推行乡镇造产运动,希冀通过公共造产增加基层财政收入,抑制非法摊派现象,克服日益严重的乡村危机,巩固大别山敌后根据地。安徽乡镇造产虽增加了基层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财政压力,但以行政命令方式强制推行公共造产,违背了民众意愿和经济发展规律,出现"指公为私""指无为有""摊派收益"等不良现象,导致制度改革的初衷与制度实践的结果相背离,无法根本解决基层财政危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国统区 新桂系 乡镇造产 基层财政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争取话语权的斗争——以《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的社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志华 潘何琴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73-79,共7页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契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党报党刊《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得以在国统区公开发行。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为主阵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话语权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新华日报》《群众...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契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党报党刊《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得以在国统区公开发行。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为主阵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话语权同国民党展开了斗争。《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秉持真实、客观、全面的原则进行抗战宣传,牢牢把握时代话语的斗争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斗争取向,采取形式多样的话语斗争方式和重视话语权斗争的国际支持,积极争取国内外广泛政治认同和支持,赢得了抗战话语权斗争的最后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国统区 话语权
原文传递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阎书钦 《近代史学刊》 2019年第1期152-177,278,共27页
透过中苏文化协会,可见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浓厚的“苏联热”。这个团体由国民党知苏人士发起成立,得到了国民党内各派系乃至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苏联驻华外交人员亦介入其中。其宣传活动在国统区构建起一个相当正面的苏联形象。人... 透过中苏文化协会,可见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浓厚的“苏联热”。这个团体由国民党知苏人士发起成立,得到了国民党内各派系乃至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苏联驻华外交人员亦介入其中。其宣传活动在国统区构建起一个相当正面的苏联形象。人们羡慕苏联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主张学习计划经济、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建设、农业集体化与机械化等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出于中国制宪问题的考虑,人们高度关注苏联1936年宪法。苏联社会建设模式在国统区有着深远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文化协会 国统区 苏联
下载PDF
抗战期间国统区工矿业官僚资本的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63-168,共6页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资本量、产量、产值和厂数这四个比较项的数据来展示抗战期间工矿业官僚资本变化发展的具体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抗战后期民营工矿企业衰败原因的分析,认为国家资本和民营资本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全盘否定抗战...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资本量、产量、产值和厂数这四个比较项的数据来展示抗战期间工矿业官僚资本变化发展的具体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抗战后期民营工矿企业衰败原因的分析,认为国家资本和民营资本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全盘否定抗战期间国家资本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工矿业 官僚资本 民营资本
下载PDF
浅析抗战时期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能性
12
作者 刘宾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抗日战争时期以国统区为依托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可能,主要关联于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关系的正确理解,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文化统战政策的有效实施等因素。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国统区 文化统战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统区宣传阵地建设的历史考察
13
作者 范海龙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4-100,153,共8页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统区宣传阵地的建设。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借助八路军办事处、政治部第三厅、重要纪念活动,以及演讲和撰写文章等形式,开展了大量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好地动员民众、揭穿摩擦和争取世界舆论的作用。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国统区 宣传阵地
下载PDF
焦菊隐1950年致巴金信札六通考释
14
作者 袁洪权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1-22,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信函卷(第一辑)》内,收录焦菊隐致巴金信札四通。因编者不明信札的写作时间,导致信札编排顺序错乱。据初步考订,真正顺序应如下:第一通信札应为原排第二通信札,写于1947年4月15日;第二通信札应为原排第三...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信函卷(第一辑)》内,收录焦菊隐致巴金信札四通。因编者不明信札的写作时间,导致信札编排顺序错乱。据初步考订,真正顺序应如下:第一通信札应为原排第二通信札,写于1947年4月15日;第二通信札应为原排第三通信札,写于1950年1月2日;第三通信札应为原排第四通信札,写于1950年2月13日;第四通信札应为原排第一通信札,写于1950年3月8日。这里可看出,有三通为焦菊隐写于1950年的信札。另,周立民先生新提供两通焦菊隐10月15日、10月23日致巴金信札,从内容可推断这两通信札为前后连贯信件,仍旧写于1950年。综合1950年的现存焦菊隐致巴金六通信札,其文字呈现特殊的思想史意义,透露原国统区代表性文人巴金、焦菊隐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1950年 致巴金信札 考释 原国统区文人 心态
下载PDF
全面抗战期间马列经典著作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翻译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璐璐 李飞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14,共7页
全面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马列经典著作翻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陆续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这项工作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范围,推动了马... 全面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统区和沦陷区的马列经典著作翻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陆续翻译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这项工作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范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而且为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教育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马列经典著作 国统区 沦陷区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文学的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学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从沦陷区迁徙到国统区,也有不少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沦陷区。作家迁徙过程中主编的文艺刊物促进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来看,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两者文学关系... 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从沦陷区迁徙到国统区,也有不少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沦陷区。作家迁徙过程中主编的文艺刊物促进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来看,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两者文学关系的复杂性,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孤立起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视阈 国统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 互动
下载PDF
战争与性别视域下的妇女组织——以抗战时期重庆妇女慰劳会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王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63-69,共7页
在抗日战争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中国各阶层女性主动团结起来,各地妇女救亡组织也应运而生。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制度让女性与政治的关系即便在战时仍若即若离,中国妇女组织在战争、政党、性别等多重元素交... 在抗日战争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中国各阶层女性主动团结起来,各地妇女救亡组织也应运而生。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制度让女性与政治的关系即便在战时仍若即若离,中国妇女组织在战争、政党、性别等多重元素交织的夹缝中求生存。作为国统区较具代表性的妇女组织——重庆妇女慰劳会,积极发动在渝女性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凝聚抗战力量,为民族解放作出重要贡献,但亦未逃离性别与传统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妇女组织 重庆妇女慰劳会 国统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