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
胡丽娜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2
|
关于昆曲音乐的曲腔关系问题 |
王正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3
|
浙江三大昆曲支派初探 |
吴新雷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4
|
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昆曲意象”文化自觉的社会学研究 |
邵颖萍
张鸿雁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5
|
论昆曲发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 |
张可辉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6
|
论昆剧与苏剧的关系 |
朱恒夫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7
|
论当代江浙戏曲人物造型设计改良创新的多元化发展——以昆曲和越剧为例 |
张晓妍
孙莹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8
|
“引俗入雅”——雅、俗文化对流中的唐英戏曲创作 |
胡婷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3
|
|
9
|
昆丑动作程式符号化设计策略研究 |
陈奕璇
盛歆漪
|
《包装与设计》
|
2024 |
0 |
|
10
|
文旅产业视域下苏州观光昆曲的演出生态 |
周南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4
|
|
11
|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历程和历史经验 |
白先勇
|
《民族艺术研究》
|
2017 |
6
|
|
12
|
面向文化旅游开发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以昆曲为例 |
许鑫
霍佳婧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3
|
昆曲翻译探析 |
杨才元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4
|
昆曲与中国的雅文化 |
陈学凯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4
|
|
15
|
唐英戏剧创作成就探析 |
李静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6
|
台湾北管古路戏音乐源流考 |
刘振
|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
解玉峰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昆曲曲律与《牡丹亭》之《惊梦》曲词英译 |
吉灵娟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9
|
从明清家班的历史经验看当下昆曲的保护和发展 |
杨惠玲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20
|
曲学与曲学研究四题 |
王宁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