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nal Microanatomy and Zoological Affinity of the Early Cambrian Olivooides 被引量:5
1
作者 Han Jian LI Guoxiang +10 位作者 KUBOTA Shin OU Qiang TOSHINO Sho WANG Xing YANG Xiaoguang UESUGI Kentaro MASATO Hoshino SASAKI Osamu KANO Harumasa SATO Tomohiko KOMIYA Tsuyos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8-65,共28页
The early Cambrian pentamerous microfossil Olivooides/Punctatus in South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agnostic stellate tubular apex, has been well-known for its almost complete development sequence that can b... The early Cambrian pentamerous microfossil Olivooides/Punctatus in South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agnostic stellate tubular apex, has been well-known for its almost complete development sequence that can be confidently traced from embryos and hatched juveniles, to conical adults. However, its zoological affinity remains highly controversial. Here we describe the internal microan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soft-body inside the peridermal theca of Olivooides multisulcatus Qian, 1977, including interradial pairs of tentacles, adradial and perradial frenula, perradial oral marginal lappets and twins of perradial gastric saccule-like humps as well as a circular velarium with striated coronal muscles. Particularly, one specimen shows bifurcated velarial canals along the bell aperture. Both the components of the soft-body and the external theca (or cyst) are arranged in perfect pentaradial symmetry.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compatible with those of living cubomedusans and co-occurring Cambrian athecate embryonic cubozoans. Concerning the presence of peridermal theca, Olivooides most likely represents an extinct thecate stem-group cubomedusae but devoid of both perradial eyes and specialized pedalia. The well-grown soft body inside the peridermal tube displays a set of mixed features of both polyp and medu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s PERIDERM CNIDARIANS cubozoan early Cambrian kuanchuanpu formation
下载PDF
陕南西乡生物群早寒武世Quadrapyrgites化石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云焕 邵铁全 +7 位作者 段少帅 胡厚攀 白佳 张文娟 杨飞 张宁 李秀敏 任萌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9-43,共5页
早寒武世早期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面貌。最近在陕南西乡县张家沟发现了大量下寒武统宽川铺组的微骨骼化石,其中以产出大量不同成长阶段的刺细胞动物——四方塔形壳Quadrapyrgi... 早寒武世早期梅树村期生物类群大规模辐射,身体构型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面貌。最近在陕南西乡县张家沟发现了大量下寒武统宽川铺组的微骨骼化石,其中以产出大量不同成长阶段的刺细胞动物——四方塔形壳Quadrapyrgites和其他大量形态特异的微骨骼化石为特色,据此建立西乡生物群。基于此,对四方塔形壳生长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Quadrapyrgites个体演化序列进行了完善。双胚层刺细胞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生命史的真后生动物演化开端,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中占据着关键位置。陕南西乡生物群Quadrapyrgites及其他微骨骼化石的大量获得,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体型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乡生物群 早寒武世 宽川铺组 微骨骼化石 刺细胞动物 个体演化序列
下载PDF
陕南张家沟剖面寒武纪早期微体化石Hexaconularia sichuanensis的新材料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虎 刘云焕 +8 位作者 秦嘉琛 张亚楠 邵铁全 张婷 魏荣浩 王凤 张宏泽 罗磊 尹春涛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3-439,共7页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系下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原始锥石类,根据整体形态特征和原始锥石类化石分类方案将其归属到六方锥石属Hexaconularia。前人对于六方锥石分类方案众多,本文对其进行重新厘定。本文报道的六方锥石新材料在中央锥...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系下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原始锥石类,根据整体形态特征和原始锥石类化石分类方案将其归属到六方锥石属Hexaconularia。前人对于六方锥石分类方案众多,本文对其进行重新厘定。本文报道的六方锥石新材料在中央锥面上具有两条不连续的角沟,这不仅丰富了种内特征,而且为六方锥石的壳体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前人发现的该类化石与本文描记的化石类型相同,产地不同,因而具有地层对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锥石 原始锥石类 口部 宽川铺组 梅树村期
原文传递
陕南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微体化石人工智能识别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涛 雷丹博 +3 位作者 王宾 牛犇 杨晓光 韩健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我国陕南寒武纪初期的宽川铺组(距今大约535百万年)以盛产磷酸盐化的微体小壳化石和球状动物胚胎化石而闻名于世,是探索早期动物门类起源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在宽川铺组中寻找微体化石新类型主要依赖显微镜... 我国陕南寒武纪初期的宽川铺组(距今大约535百万年)以盛产磷酸盐化的微体小壳化石和球状动物胚胎化石而闻名于世,是探索早期动物门类起源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在宽川铺组中寻找微体化石新类型主要依赖显微镜下人工挑选的传统方法日趋低效,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微体化石数量庞大,大小接近,形态简单,非常适合于采用机器学习的手段进行人工智能分类。我们在宽川铺组微体化石中尝试使用机器学习的手段来进行化石图像识别和机器分拣。采用方向梯度直方图来提取化石图像的主要向量特征,并设计了二叉树型多分类识别器进行化石数字分类。目前处理了 5 000多张微体化石照片的人工智能识别,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体化石 机器学习 图像处理 磷酸盐化 宽川铺组 早寒武世
原文传递
寒武纪早期锥管状化石Anabarites trisulcatus群居行为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平 杨晓光 +2 位作者 唐清钦 何凯悦 张毅恒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4-240,共7页
Anabarites trisulcatus是寒武纪早期一类三辐射对称的管栖生物,推测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浅海。本文对来自陕南宁强石钟沟剖面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的Anabarites trisulcatus进行了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根据化石形态构建3D模型,依据推测的... Anabarites trisulcatus是寒武纪早期一类三辐射对称的管栖生物,推测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浅海。本文对来自陕南宁强石钟沟剖面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的Anabarites trisulcatus进行了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根据化石形态构建3D模型,依据推测的生活环境设计流域参数,进行了单体与群居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下的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1)水动力条件对于底栖Anabarites trisulcatus而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Anabarites trisulcatus以群居的方式生活阻力系数更小,更有利于生存。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长期存在的功能和生态假说进行定量检验,是微体化石研究新思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barites 群居 3D模型 流体模拟 宽川铺组 寒武纪早期
原文传递
陕南寒武系下部宽川铺组帽球状化石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 郝欣 +5 位作者 胡滢 杨晓光 王星 姚肖永 沈阳 韩健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球状化石 宽川铺生物群 原生动物 宽川铺组 寒武纪早期
原文传递
陕西省宁强县早寒武世宽川铺组具瘤突装饰的Olivooides-like胚胎化石新类型 被引量:1
7
作者 侯笑晋 郝亚青 +3 位作者 姚肖永 韩健 李勇 刘云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50-354,362,共6页
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小壳化石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第一幕,对于揭示后生动物起源至关重要。对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宽川铺组第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中发现的动物球状胚胎化石进行大量观察,发现了两枚Olivooides-like的... 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小壳化石处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第一幕,对于揭示后生动物起源至关重要。对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宽川铺组第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中发现的动物球状胚胎化石进行大量观察,发现了两枚Olivooides-like的新型动物胚胎化石。此类化石的胚胎表面并非Punctatus Emeiensis常见的密集分布的典型或非典型的尖刺状结构,而是呈基端具螺旋状环褶、末端较圆滑的锥状突起。新型动物卵的发现暗示了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动物化石卵的多样性很可能发端于新元古代埃迪卡拉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化石 PUNCTATUS 梅树村期 宽川铺组 陕西省
下载PDF
陕南张家沟剖面寒武纪早期微体化石Olivooides multisulcatus的新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亚楠 刘云焕 +8 位作者 秦嘉琛 张虎 邵铁全 张婷 王凤 魏荣浩 罗磊 张宏泽 尹春涛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5-432,共8页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寒武系下部统宽川铺组发现了大量特异埋藏化石,这些珍贵化石为三维磷酸盐化精美保存,在探索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意义重大,也是早寒武世前三叶虫时代生物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其中一类保存有软躯体的特...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寒武系下部统宽川铺组发现了大量特异埋藏化石,这些珍贵化石为三维磷酸盐化精美保存,在探索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方面意义重大,也是早寒武世前三叶虫时代生物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其中一类保存有软躯体的特异埋藏Olivooides multisulcatus Qian,1977进行描记,该类化石1977年曾在陕西宁强宽川铺生物群首次报道,与本文描记的化石类型相同,产地不同,因而具有地层对比意义。根据在西乡生物群发现的新材料,与Olivooides multisulcatus进行特征对比,对属征及种内变异特征进行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ivooides multisulcatus 种内变异 特异埋藏 宽川铺组 梅树村期 陕西西乡
原文传递
寒武纪幸运期刺胞动物意外秦钵水母(Qinscyphus necopinus)的种内变异
9
作者 张华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华南寒武纪幸运期小壳化石生物群中已经报道了丰富多样的刺胞动物胚胎和幼年个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它们的解剖结构、个体发育、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较少关注它们的种内变异。本文报道了来自陕南西乡县大河镇张家沟剖面寒武系幸运阶... 华南寒武纪幸运期小壳化石生物群中已经报道了丰富多样的刺胞动物胚胎和幼年个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它们的解剖结构、个体发育、亲缘关系和演化意义,较少关注它们的种内变异。本文报道了来自陕南西乡县大河镇张家沟剖面寒武系幸运阶宽川铺组的刺胞动物意外秦钵水母(Qinscyphus necopinus)的幼年个体新材料。意外秦钵水母的围鞘上发育着细密的环纹和纵跨数个环纹的三角隆起。三角隆起每5个形成规则的1圈,均匀分布形成规则的5纵列,赋予秦钵水母五辐射对称的特征。新材料显示,在个别标本上同圈不同列的三角隆起可以错位生长,不形成规则的一圈。这些具有不规则排列三角隆起的个体可能为意外秦钵水母的种内变异个体,它们揭示了秦钵水母的水螅体在分泌建造围鞘的过程中具有各向不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scyphus 橄榄蛋科 刺胞动物种内变异 宽川铺组 寒武系幸运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