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秦斋藏秦铜器铭文选释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辉 萧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87,共24页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有铭青铜器有簋、鼎、盘、盉、(?)、壶、权及多件兵器。其铭文涉及秦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极为重要。本文选取其中10件铜器铭文进行考释,认为:十四年口平匽氏戟作于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前311年),器主即四川青...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有铭青铜器有簋、鼎、盘、盉、(?)、壶、权及多件兵器。其铭文涉及秦的政治、军事、历史、文化,极为重要。本文选取其中10件铜器铭文进行考释,认为:十四年口平匽氏戟作于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前311年),器主即四川青川县出土木牍所见的“内史匽”,时任上郡守;二十一年相邦冉戈作于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三十年诏事戈时代有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及始皇三十年(前217年)两种可能性,而以前者的可能性为大;三十二年相邦冉戈作于昭襄王三十二年(前275年),该戈内上套一件鸟柲冒(帽),应是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前276年)赵国器物,秦人缴获后继续使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藏同铭乌柲冒原称鸠杖首,不确;元年上郡假守暨戈作于庄襄王元年(前249年),暨即与白起同时之秦名将王龁;口年相邦吕不韦戈作于秦王政元年至六年间;三件“少府”弋铭文, 则讨论秦宫庭机构少府的职能;咸阳壶铭文讨论了秦的度量衡制度、器物命名及编号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秦斋 青铜器 秦惠文王 庄襄王 秦始皇 鸟秘冒 赵惠文王 王售乞
原文传递
河西之争与秦国崛起:以历史叙事和政治地理为视角
2
作者 孙闻博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82,共17页
理解秦如何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认识秦统一与秦王朝的形成意义重大。其中,秦与晋、魏的河西之争是认识相关问题的重要线索,可从历史叙事、政治地理视角重作考证与揭示,并将春秋、战国秦史贯通整合。秦穆公“东竟至河”实现较早,东... 理解秦如何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认识秦统一与秦王朝的形成意义重大。其中,秦与晋、魏的河西之争是认识相关问题的重要线索,可从历史叙事、政治地理视角重作考证与揭示,并将春秋、战国秦史贯通整合。秦穆公“东竟至河”实现较早,东进的目标实际是晋南、豫东,求入中原。晋惠公背约并非“河西八城”,而是河外列城及河东邑。《史记》所见“河西八城”“献其河西地”“秦地东至河”等历史叙事,出自后世建构,并不可信。春秋是天下秩序变动——天下中心衰落,周边崛起;战国是诸侯国秩序变动——诸侯国中心衰落,周边崛起。战国时期秦也现大臣干政,君位数易。《史记》“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之说,同样体现一定的叙事建构,包含对怀公系之外其他秦君执政的否定。战国前期,秦对外用兵积极,因魏文侯复现晋献公之势,至简公反失河西。献公、孝公改革用兵,实皆追迹穆公,并抑制权臣。惠文君收复河西,置上郡,县义渠,超迈穆公霸业,由此称王,开启秦争天下之新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公霸业 河西八城 历史叙事 政治地理 秦惠文王
原文传递
珍秦斋藏王八年内史操戈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辉 萧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共7页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青铜戈一件,戈援狭窄微弯,中长胡三穿。内上有铭文3行14字,援近穿处有记号“三”字。铭“王八年”是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内史”是京师行政长官,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操”之名见于《史记·六国年表》,... 澳门萧春源珍秦斋藏秦青铜戈一件,戈援狭窄微弯,中长胡三穿。内上有铭文3行14字,援近穿处有记号“三”字。铭“王八年”是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内史”是京师行政长官,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操”之名见于《史记·六国年表》,曾以庶长的身份平定义渠内乱。惠文王更元四年(前321年)操已任内史。“内史操左之造”极可能是内史操佐助丞相监造。此戈反映了秦兵器铸造制度的重大变化,极为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秦斋 内史 “三”字 行政长官 重大变化 青铜戈 文王 丞相 铭文 史记 内乱 兵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