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苏联赫鲁晓夫时期的垦荒运动
1
作者 伍岳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7期59-62,共4页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垦荒运动的背景是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农业造成的消极影响,1953年后苏共高层的权力斗争影响了农业政策,赫鲁晓夫延续了斯大林关于改造自然的设想,因急于提高苏联的粮食产量,发动了垦荒运动。这一运动使苏联的粮食产量在...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垦荒运动的背景是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农业造成的消极影响,1953年后苏共高层的权力斗争影响了农业政策,赫鲁晓夫延续了斯大林关于改造自然的设想,因急于提高苏联的粮食产量,发动了垦荒运动。这一运动使苏联的粮食产量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促进了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苏联社会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没有解决苏联农业存在的严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荒运动 赫鲁晓夫 背景 影响
下载PDF
肯尼迪在美苏古巴导弹系统危机中的“战争边缘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红 刘会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5-39,共5页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机的处理方式发生变革,在核时代这个常量限定的条件下,博弈双方会控制边际收益,达成利益均衡点并缓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迪 赫鲁晓夫 战争边缘策略 美苏古巴导弹危机 国际危机 边际成本原理
下载PDF
苏联与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2,共6页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 苏联在斯大林死后虽然有限地调整了对东欧的政策,相对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但并未放弃它在东欧的绝对支配地位。苏联在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中,开始就决定干涉,后在武力干涉的图谋受挫后,又不得不暂时“妥协”退让,但并未放弃军事干涉的念头,而且赫鲁晓夫一直对波兰问题存有一种欲阻不能、欲罢不休的复杂矛盾心态。只是后来由于匈牙利事发,苏联对外视线的重心转移,才迫使其忙于应付匈牙利危机,并最终放弃武力干涉波兰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事件 赫鲁晓夫 哥穆尔卡 波苏关系
下载PDF
核查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禁止核试验谈判(1957—1960)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子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6,171,共11页
核查是艾森豪威尔时期禁止核试验会谈中引起最大争论和美国政府内部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这一时期达成禁止核试验协议的主要障碍和挑战。尽管核查是核裁军协议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在冷战背景下,艾森豪威尔政府把禁止核试验与对苏冷战结合起... 核查是艾森豪威尔时期禁止核试验会谈中引起最大争论和美国政府内部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这一时期达成禁止核试验协议的主要障碍和挑战。尽管核查是核裁军协议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在冷战背景下,艾森豪威尔政府把禁止核试验与对苏冷战结合起来,核查从而被高度政治化,异化为打开苏联社会大门的手段和美国继续进行核试验的借口,成为实现其军事和政治外交战略诉求的工具和冷战的有吸引力的抓手。苏联同样把禁止核试验作为对美冷战的工具,尽管表现出一定灵活性,但始终坚持核查是不必要的。由于无法找到共同立场,会谈常常陷于相互指责中,导致不断出现中断危机,最终因为U-2飞机事件而功败垂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赫鲁晓夫 禁止核试验会谈 核查
下载PDF
浅析赫鲁晓夫的三和政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勇田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简述了赫鲁晓夫三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特点 ,回顾其三和政策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使读者对赫鲁晓夫执政之初面临的一系列国内外困境和其实行外交政策调整的必然性有所了解 ,主要论述了三和政策实施后苏联在军事、经济、对西方外交上取... 本文简述了赫鲁晓夫三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特点 ,回顾其三和政策产生的国内外背景 ,使读者对赫鲁晓夫执政之初面临的一系列国内外困境和其实行外交政策调整的必然性有所了解 ,主要论述了三和政策实施后苏联在军事、经济、对西方外交上取得的成果 ,并结合该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对其不足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苏联 美国 外交政策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全民垦荒运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0-74,共5页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振兴农业的一个最为宏大的行动计划,就是发动全民垦荒种粮。持续多年的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虽然具有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谷物产量、带动畜牧业发展等积极意义,但是,赫鲁晓夫将其放在一切...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振兴农业的一个最为宏大的行动计划,就是发动全民垦荒种粮。持续多年的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虽然具有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谷物产量、带动畜牧业发展等积极意义,但是,赫鲁晓夫将其放在一切经济工作首位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另外,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辽阔的草原地带以及半森林半草原地带开荒种地的同时,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结果产生了影响苏联自身甚至欧洲国家的沙尘暴现象,进而导致六十年代初期新垦区的土地严重歉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全民开荒 绩效评价
下载PDF
赫鲁晓夫“全民党”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一成 黄爱英 巫春庚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0-23,共4页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批判也不全对。重新审视和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党建设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党 赫鲁晓夫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美苏秘密交易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学功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72,共11页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一次直接对抗,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一次直接对抗,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次危机之所以最终能够和平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苏领导人秘密达成了所谓"导弹交易",即双方同意撤走各自部署在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长期以来,西方学者过分夸大了美国军事力量对苏联的威慑作用,认为美国决定性的军事优势促使苏联做出让步。美苏达成的秘密协议再次表明,危机的解决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巴导弹危机 导弹交易 肯尼迪 赫鲁晓夫 冷战
原文传递
文化“解冻”对苏联文化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海云 《西伯利亚研究》 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
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冲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化政策的束缚,使知识分子得到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苏联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然而,文化"解冻"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工作方法,也给苏联文... 赫鲁晓夫时期的文化"解冻"冲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化政策的束缚,使知识分子得到思想解放和创作自由,苏联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然而,文化"解冻"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文化体制、文化政策和工作方法,也给苏联文化艺术发展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文化“解冻” 苏联
下载PDF
重评赫鲁晓夫的“全民党”思想
10
作者 何一成 黄爱英 巫春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 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公开提出改变无产阶级性质的“全民党”思想,宣布用“全民党”代替无产阶级政党。中苏论战期间,中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猛烈批判,然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并不全错,而中共过去对“全民党”的批判也不全对。重新审视和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党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党 赫鲁晓夫 政党建设
下载PDF
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考量及其当代价值
11
作者 许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2,共8页
历史上的中苏关系历经曲折,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目的也是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毛泽东发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是为了换取斯大林对他的支持,有人造谣毛泽东赞成“斯大林‘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的决定”,甚... 历史上的中苏关系历经曲折,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目的也是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毛泽东发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是为了换取斯大林对他的支持,有人造谣毛泽东赞成“斯大林‘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的决定”,甚至还有人提出毛泽东想当“国际共运领袖”。事实上,真正的事实则是毛泽东坚持从中国抗战的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毛泽东坚持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毛泽东强调要“以苏联和苏联共产党为首”,但他反对封建“家长制”的统治和“父子党”式的关系。立足于上述问题涉及的相关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考证,大量史料证明毛泽东始终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坚持追求平等的党际关系,始终坚持从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出发开展对外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苏联 赫鲁晓夫 国家利益 党际关系
原文传递
1956年苏联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教训——以第比利斯骚乱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0-74,共5页
1956年3月上旬,斯大林故乡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民众发动了反对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大规模游行、集会、示威、抗议等群体性事件。究其动因:第一,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被格鲁吉亚民众看作是对其民族英雄的侮辱;第二... 1956年3月上旬,斯大林故乡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民众发动了反对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大规模游行、集会、示威、抗议等群体性事件。究其动因:第一,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被格鲁吉亚民众看作是对其民族英雄的侮辱;第二,苏共中央没有及时将《秘密报告》传达到基层,导致民众想了解中央批判斯大林的原委;第三,一些普通百姓,对于斯大林确实怀有深厚的感情;第四,一些干部群众担心非斯大林化,会使格鲁吉亚失去政治经济特权;第五,第比利斯民众得到了其他城市民众的声援和支持。尽管苏联党和政府最终以刚性维稳方式平息了此次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但是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值得总结和借鉴的历史教训:例如高层掉以轻心、地方干部渎职、执法者不作为、社会管理不力、法制教育缺失、信息披露不及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年 赫鲁晓夫 批判 斯大林 格鲁吉亚 民众抗议
下载PDF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凤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92,共6页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秘密报告 苏共二十大
下载PDF
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
14
作者 周新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十月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是"早产儿"。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应坚持"三七开",不能全盘否定。苏联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必须分清... 十月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是"早产儿"。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应坚持"三七开",不能全盘否定。苏联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必须分清两种改革观,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戈尔巴乔夫 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 改革观
下载PDF
论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援助与影响(1955-1964)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名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7-42,共6页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度予以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达到了60.4亿卢比,位居苏联对非社会主义国家援助榜首。它不但为印度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使西方国家对印度援助的门槛逐步降低并引发了竞相投资的景象,大大扩大了印...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印度予以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达到了60.4亿卢比,位居苏联对非社会主义国家援助榜首。它不但为印度打造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且使西方国家对印度援助的门槛逐步降低并引发了竞相投资的景象,大大扩大了印度的对外贸易,对印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印度 苏联 经济援助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决裂的反思
16
作者 周建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7-30,共4页
中苏从 5 0年代短暂的“蜜月时期”到 5 0年代末关系急剧恶化主要是中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领导者个人之间的矛盾三种因素造成的。然而 ,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直至分裂的这三种因素都不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 ,即使双方有矛盾 ... 中苏从 5 0年代短暂的“蜜月时期”到 5 0年代末关系急剧恶化主要是中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分歧及领导者个人之间的矛盾三种因素造成的。然而 ,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直至分裂的这三种因素都不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 ,即使双方有矛盾 ,也不应该恶化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赫鲁晓夫 中苏关系 20世纪60年代 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领导者 中国 共产党
下载PDF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建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6-49,共4页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时 ,斯大林模式已经严重僵化 ,各种弊病日渐暴露。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 ,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时 ,斯大林模式已经严重僵化 ,各种弊病日渐暴露。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 ,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因而成为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农业改革 斯大林模式
下载PDF
60年前苏联国内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反应——写在苏共20大召开60周年之际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盛发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5期5-19,共15页
1956年2月25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揭露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谴责斯大林的镇压罪行。同年3月5日,根据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全苏各州委、边疆区委和加盟共... 1956年2月25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揭露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谴责斯大林的镇压罪行。同年3月5日,根据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全苏各州委、边疆区委和加盟共和国中央委员会向全体党员和团员以及无党派人士传达了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在各地传达后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应和反响。对斯大林极端对立的两极评价表明,即便是在20世纪50年代表面上高度一致的苏联社会,也无法在斯大林问题上形成统一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斯大林 个人崇拜 苏共20大
下载PDF
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从斯大林时期到赫鲁晓夫时期
19
作者 陆南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20-136,共17页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赫鲁晓夫先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这40年中,苏联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斯大林时期,苏联大力推行工业化,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经历了卫国战争,战后又开展经济恢复工作,在取得...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赫鲁晓夫先后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这40年中,苏联在经济政策、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斯大林时期,苏联大力推行工业化,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经历了卫国战争,战后又开展经济恢复工作,在取得重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经济结构畸形、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固化、农业严重落后等问题。赫鲁晓夫上台后,在政治上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经济上一方面着力解决农业问题,另一方面力图通过大改组推动工业加速发展。赫鲁晓夫执政后期,由于经济政策上的严重失误,苏联经济呈恶化趋势并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是导致他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工业化 农业全盘集体化 计划经济体制
下载PDF
试论赫鲁晓夫解冻政策与宗教整肃的内在张力
20
作者 白虹 刘再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19,共5页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国内的政教关系经历了该国历史上又一次的紧张和冲突。从表面上看,赫鲁晓夫的解冻政策与当时苏联在内政和外交上解冻和缓和的总的方向并不一致。然而,这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体现...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国内的政教关系经历了该国历史上又一次的紧张和冲突。从表面上看,赫鲁晓夫的解冻政策与当时苏联在内政和外交上解冻和缓和的总的方向并不一致。然而,这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当时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以及宗教问题的认识,满足了当时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并且有效地服务于苏联树立社会主义先进国家形象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政教关系 解冻政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