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喀斯特地区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丁访军 潘忠松 +1 位作者 周凤娇 吴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4,169,共5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以黔中喀斯特地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为对象,分析其土壤及枯落物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80cm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值表现为阔叶混交...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以黔中喀斯特地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为对象,分析其土壤及枯落物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80cm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值表现为阔叶混交林(19.10g/kg,18.62kg/m2)>灌木林(9.21g/kg,9.67kg/m2)>针阔混交林(8.38g/kg,8.60kg/m2),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存储不同;3种林型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最大,且与各土层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分布有很强的表聚性,因此,应避免人为活动干扰,增加植被覆盖和减少水土流失;3种林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拟合度(R2)均较大,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拟合方程均较好;3种林型枯落物现存量和有机碳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的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喀斯特地区 林型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的效应 被引量:28
2
作者 曾馥平 王克林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 针对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剧以及石漠化严重的现状,筛选适合该地区植被快速恢复的5种人工造林(草)方式和自然抛荒恢复模式,分析评价各种模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6种退耕还林(草)模式都使土壤肥力、生物生产力明显提高。对水土保持最好的是自然抛荒,其次是牧草、板栗+金银花、毛竹和木豆,最差的是任豆;经济效益最好的是牧草,其次是任豆、毛竹、板栗+金银花和木豆,最差是自然抛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自然恢复 人工造林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过程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0
3
作者 曹建华 鲁胜力 +2 位作者 杨德生 蒋忠诚 康志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
长期岩溶作用导致的双层岩溶水文地质结构,使岩溶区的水循环过程(含水的流失)和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且受到岩溶地质条件的影响。基于岩溶环境空间分异大的特点,在分析水循环、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 长期岩溶作用导致的双层岩溶水文地质结构,使岩溶区的水循环过程(含水的流失)和土壤侵蚀过程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且受到岩溶地质条件的影响。基于岩溶环境空间分异大的特点,在分析水循环、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区域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别提出坡地、洼地(谷地)及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过程 石漠化 岩溶区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抗旱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潘学军 张文娥 +1 位作者 杨秀永 李顺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5-961,共7页
以4份2生年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野生葡萄幼苗的外观形态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探讨其抗旱性及其抗旱机理.结果表明;(1)4份野生葡萄的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以葛藟葡萄小七孔-3的... 以4份2生年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通过塑料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胁迫下野生葡萄幼苗的外观形态特性和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探讨其抗旱性及其抗旱机理.结果表明;(1)4份野生葡萄的抗旱性存在明显差异,以葛藟葡萄小七孔-3的抗旱性最强,毛葡萄天河潭-2的最差.(2)干旱胁迫期间,小七孔-3的1级旱害症状出现时间比天河潭-2晚12d,且旱害指数始终小于其他3份种质.(3)抗旱性强的野生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抗旱性差的株系,而其叶片水分饱和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则相反,且材料间差异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4)野生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其旱害指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其水分饱和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与旱害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是导致葡萄旱害的首要因素.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野生葡萄叶片膜系统稳定,水分散失较少,细胞电解质外渗较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从而维持了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野生葡萄 种质资源 抗旱机理
下载PDF
贵阳市区灌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储量 被引量:13
5
作者 宁晨 闫文德 +2 位作者 宁晓波 梁小翠 王新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55-2563,共9页
采用直接收获法和实测数据,以贵州省贵阳市区天然灌木林内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及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灌木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3.16 t/hm2,其中木本植物层生物量为12.46 t/hm2;草... 采用直接收获法和实测数据,以贵州省贵阳市区天然灌木林内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及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碳含量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灌木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3.16 t/hm2,其中木本植物层生物量为12.46 t/hm2;草本植物层为3.74 t/hm2;凋落物层为6.96 t/hm2,分别占植被层生物量的53.08%、16.15%、30.05%。木本植物25种的碳含量范围为445.91—603.46 g/kg;草本植物6种的碳含量为408.48—523.04 g/kg;凋落物层碳含量为341.01—392.81 g/kg;土壤层碳含量为5.73—26.68 g/kg。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88.34 t/hm2,其中植被层为8.10 t/hm2;凋落物层为2.56 t/hm2;土壤层为77.68 t/hm2,分别占系统总碳储量的9.17%、2.89%、87.94%。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城市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灌木林生态系统 生物量 碳含量 碳储量 贵阳市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娅 熊康宁 +1 位作者 龙成昌 朱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7-211,共5页
采用GIS技术手段和参与性农村评估(PRA)相结合的方式,对喀斯特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开展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继续实施现行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采用GIS技术手段和参与性农村评估(PRA)相结合的方式,对喀斯特环境退化与农村经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开展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继续实施现行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和减少农村经济贫困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贫困 互动关系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村级尺度下农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彭志良 赵泽英 +1 位作者 李中元 李莉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5期81-84,共4页
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及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土壤养分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分别选出... 以贵州省平坝县马场镇栗木村土壤养分测试数据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及地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有机质、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根据旱地和水田中各土壤养分元素的不同空间变异特性分别选出了各自的最优插值方法,生成了空间变异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有机质 氨态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喀斯特山区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原生境土壤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学军 李德燕 张文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542,共8页
为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资源种类、分布与原生境土壤条件的关系,本文对原产于贵州的8种43份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原生境土壤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葡萄原产地土壤中性微酸,有机质含量和各类矿物质含量变异幅度(VR)很... 为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野生葡萄资源种类、分布与原生境土壤条件的关系,本文对原产于贵州的8种43份葡萄属野生资源的原生境土壤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葡萄原产地土壤中性微酸,有机质含量和各类矿物质含量变异幅度(VR)很大,除土壤有效硼含量整体偏低外,土壤中其他必需元素含量较为平衡,适合葡萄生长。土壤pH值、有机质及各类矿物质含量间表现出一定的正负相关关系,表明各测定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与拮抗关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野生葡萄生境土壤类型归类时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土壤类型与野生葡萄种类关系较小。贵州野生葡萄属植物中蕴含着大量对土壤因子需求特异的种质资源,是葡萄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属野生种 喀斯特山区 土壤因子 分析 评价
下载PDF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戴亚南 况明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92-95,共4页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 岩溶地区 旅游业 必然性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0
作者 孔兰 梁虹 贺中华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7年第6期5-8,共4页
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喀斯特地区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研究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意义重大。该文阐释了水资源承载力及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及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方法,探讨了喀斯特水资源承... 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喀斯特地区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研究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意义重大。该文阐释了水资源承载力及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及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方法,探讨了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前景。从而为指导喀斯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水资源承载力 综述 展望
下载PDF
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康宁 肖杰 朱大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1-861,共11页
混农林产业是兼顾生态环境修复、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将生态系统服务与混农林实践相结合既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前沿之一,也是推进石漠化治理向生态产业振兴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阶段转... 混农林产业是兼顾生态环境修复、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共赢的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将生态系统服务与混农林实践相结合既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前沿之一,也是推进石漠化治理向生态产业振兴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阶段转变的具体路径。研究系统回顾了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与特征,揭示了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与喀斯特地区产业振兴的内在关系,从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认知、评估与决策三个层面探讨了喀斯特地区产业振兴的方向,强调未来喀斯特地区应围绕混农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级联机理、供需关系、权衡协同及影响因素等层面为混农林产业振兴提供决策支撑,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喀斯特地区以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混农林 产业振兴 启示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造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喻国军 谢晓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27,36,共8页
通过湿筛法得到不同造林地(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和未造林地)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大团聚体(>2 mm)、中间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53μm^0.25 mm)以及粉+黏团聚体(<53μm)和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 通过湿筛法得到不同造林地(桤木林、杜仲林、刺槐林、滇柏林和未造林地)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大团聚体(>2 mm)、中间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53μm^0.25 mm)以及粉+黏团聚体(<53μm)和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结果表明:造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造林地会导致大团聚体的破碎化,未造林地>0.2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均小于林地。在0—30 cm的土层深度内,在土壤的各粒径团聚体中,桤木林、杜仲林以>0.25 mm的大团聚体为主,占粒径总组成的20%以上;刺槐林、滇柏林以中间团聚体和粉+黏团聚体为主;而未利用林地则以粉+黏团聚体为主,约占粒径总组成的40%。在0—30 cm土层深度的各土层上,桤木林、杜仲林团聚体MWD和GMD值均明显高于其他林地,而在20—30 cm土层,这种差异变小,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10 cm的土壤表层。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造林过程中,土壤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与大团聚体、中团聚体、MWD和GMD呈显著正相关(p<0.05);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代谢熵与微团聚体和粉微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上看,喀斯特地区造林后土壤结构趋于改善,并且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造林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黔中典型岩溶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新瑞 苏维词 +1 位作者 鄢贵权 曹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6-159,共4页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坡位和季节的不同,通过24组样品分析了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性。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沿上坡向下具有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坡面土壤水分呈中等变异,...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在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坡位和季节的不同,通过24组样品分析了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性。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水分沿上坡向下具有不断减小的变化趋势,坡面土壤水分呈中等变异,不同坡位间的差异不大,坡顶和坡底土壤含水量较高,与坡地相比,坡底受外界条件的干扰相对较小;与坡位相比季节对岩溶土壤水的影响相对较大,在雨季来临时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突然变大,随着雨季的延续变异系数逐渐变小,到雨季末期达到最小,其含水量在4-8月之间达到最大,其变化幅度总体与降雨量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地区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岩溶区农业种植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文冬妮 杨程 +5 位作者 杨霖 秦兴华 孟磊 何秋香 朱同彬 Christoph Müller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土壤有机氮矿化是供应无机氮的主导过程,研究其变化对于认识土壤氮素有效性和指导氮肥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在云南建水、蒙自和勐腊岩溶区选取脐橙地、玉米地和橡胶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临近未受人为扰动的草地或原始林地作为对... 土壤有机氮矿化是供应无机氮的主导过程,研究其变化对于认识土壤氮素有效性和指导氮肥施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在云南建水、蒙自和勐腊岩溶区选取脐橙地、玉米地和橡胶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临近未受人为扰动的草地或原始林地作为对照,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岩溶区草地或原始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后石灰土有机氮矿化(MNorg)速率变化,并区分了易分解有机氮矿化(MNlab)和难分解有机氮矿化(MNrec)对MNorg的贡献。结果表明,原始林地土壤MNorg(8.94 mg N∙kg^-1 d^-1)显著高于草地(1.41~2.46 mg N·kg^-1 d^-1),且均以MNlab为主。其中,草地MNlab对MNorg贡献率可达80.6%~93.1%,而在原始林地中该贡献率达到62.2%。岩溶区草地或林地开垦种植经济作物显著降低MNorg速率,其MNorg速率为0.53~0.89 mg N∙kg^-1 d^-1,下降比例达62.5%~90.1%。这种差异主要受MNlab和MNrec影响,由草地开垦种植脐橙和玉米后土壤MNorg下降主要归于MNlab速率下降,而MNrec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原始林地开垦种植橡胶后土壤MNorg下降主要归于MNlab和MNrec速率的共同下降。岩溶区草地或原始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钙和全镁含量及土壤田间持水量、pH、阳离子交换量均显著降低,且与土壤MNorg和MNlab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农业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是影响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农业种植 15N标记 矿化速率 易分解有机氮
下载PDF
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利用初探——以黔中城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远 王志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4期30-35,共6页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贵州省部分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特征和规划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总结,探讨了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从城市发展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贵州省部分城市山体绿地资源的特征和规划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总结,探讨了岩溶地区山地城市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果表明:无论从城市发展角度还是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是岩溶地区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成为可能的必要因素。山体绿地资源公园化为山地城市的绿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山体开发 绿色喀斯特景观 景观特色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渗漏特征与效益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馥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0-142,共3页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经营4年后渗漏系数是老田的1.36~1.45倍,漏水漏肥仍很严重,经营成本增加,增加经营中的犁耙次数,可以加速犁底层的形成,减少渗漏。从投入产出来讲,新开水田前2年种植旱作(大豆或早稻),第3年开...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新开水田经营4年后渗漏系数是老田的1.36~1.45倍,漏水漏肥仍很严重,经营成本增加,增加经营中的犁耙次数,可以加速犁底层的形成,减少渗漏。从投入产出来讲,新开水田前2年种植旱作(大豆或早稻),第3年开始种植水稻,既能有效降低新开田的渗漏,又能减少经营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新开水田 渗漏
下载PDF
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依珊 尹斌 +6 位作者 谢云 殷水清 刘雨鑫 章文波 殷兵 杨扬 段兴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3,共7页
研究岩溶区土壤侵蚀评价方法,既可以对岩溶区水土流失状况有深入了解,也可以为水土流失治理和评价提供依据。在贵州关岭、云南罗平、云南峨山3个县岩溶区,抽样选取44个小流域进行野外考察,收集土壤侵蚀因子的相关信息,分别通过因子分级... 研究岩溶区土壤侵蚀评价方法,既可以对岩溶区水土流失状况有深入了解,也可以为水土流失治理和评价提供依据。在贵州关岭、云南罗平、云南峨山3个县岩溶区,抽样选取44个小流域进行野外考察,收集土壤侵蚀因子的相关信息,分别通过因子分级判断侵蚀强度方法(因子法)和土壤侵蚀模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再判断侵蚀强度的方法(模型法),对研究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这2种方法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和SL461—2009下的差异,并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的差异,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在SL190—2007分级标准下,模型法和因子法得到的单元平均水蚀比例差异较大,分别为35.98%和72.40%;在SL461—2009分级标准下,模型法和因子法得到的水蚀比例有较好的匹配,分别为70.11%和69.31%。在SL190—2007标准下,模型法侵蚀量标准偏高,不适用于岩溶区;由于考虑了基岩裸露率的影响,在SL461—2009标准下,因子法对林、草地水蚀比例的评价相对更合理;在SL461—2009标准下,模型法由于综合考虑了降雨、土壤、地形、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的影响,且能定量模拟土壤侵蚀模数,是最合理的方法。但由于目前模型法中土壤可蚀性因子对基岩裸露这一岩溶区典型现象反映不够,导致评价结果中林草地水蚀比例偏高,下一步应开展基岩裸露率的调查、在模型法中加入基岩裸露率的影响,提高模型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壤侵蚀 评价 CSLE 因子打分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与喀斯特山区农业持续发展——以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蔡秋 卢兰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为例,分析了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特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合特征及其改善喀斯特环境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功能,指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喀斯特山区脱贫致富,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农林 复合生态系统 农业持续发展
下载PDF
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宜蓉 龙健 +4 位作者 李娟 刘灵飞 廖洪凯 王显 杨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微节肢动物121只,隶属2纲3目9科,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其中隐气门亚目螨、捕食性螨在不同的恢复阶段处于优势群落的地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易氧化碳对土壤微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除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土壤微节肢动物微食物网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微节肢动物 土壤养分 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岩溶地区县域“二元”水生态承载力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太安 张凤太 +1 位作者 于世杰 杨庆 《人民珠江》 2021年第4期90-98,共9页
水生态承载力兼顾了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并将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水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基础研究之一,它的动态演变过程反映了水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岩溶地区贫困县威宁县为... 水生态承载力兼顾了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并将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生态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水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基础研究之一,它的动态演变过程反映了水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岩溶地区贫困县威宁县为例,基于物元分析模型,选取凸显岩溶地区“二元三维”结构的水生态承载力指标,构建岩溶地区县域尺度的“二元”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演绎2006—2017年威宁县的“二元”水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2006—2017年威宁县“二元”水生态承载力等级不断提升,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水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是水生态承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2006—2017年威宁“二元”水生态承载力主要集中在“可承载”等级,但在2006、2011年呈现为“弱承载”水平,说明“可承载”水平不稳定,容易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制约,仍需要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水库蓄水动态变化量、湖泊水质等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综合用水量、供水普及率等指标是威宁县今后需要关注的问题。此研究可为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承载力 物元分析 岩溶地区 威宁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