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与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桑琴 黄静 +4 位作者 程超 未勇 吕宗刚 吴昌龙 彭祚远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2-219,共8页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缝洞系统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在恢复茅口组古地貌的基础上,根据上二叠统在区域上的分布厚度、风化壳表面侵蚀特征和茅口组地层保存程度,将茅口组顶部古岩溶面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坡地(又分为西部陡坡带和北东部缓坡带)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研究了各地貌单元和缝洞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岩溶台地岩溶水以垂向渗流为主,风化剥蚀强烈,形成垂向的溶缝、溶洞常被泥质等充填,横向连通性弱;岩溶陡坡、岩溶台地和岩溶陡坡过渡带岩溶作用最强,溶孔、溶洞发育,且充填程度低,缝洞系统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区带;岩溶缓坡水流速度慢,岩溶作用周期长,溶蚀空间易受充填,不利于缝洞保存;岩溶盆地岩溶发育最弱,储集性能差,是不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古岩溶地貌 缝洞系统 蜀南地区
下载PDF
碳酸盐岩断溶体内部结构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常少英 曾溅辉 +3 位作者 徐旭辉 曹鹏 崔钰瑶 李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422,I0007,共10页
碳酸盐岩断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新型碳酸盐岩圈闭类型。断溶体内部结构复杂、识别难度大,一直制约着储量潜力的充分挖掘、油藏的高效开发以及新井投产成功率的提高。常规断裂检测方法如相干、曲率、蚂蚁追踪等以表征断裂分布... 碳酸盐岩断溶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新型碳酸盐岩圈闭类型。断溶体内部结构复杂、识别难度大,一直制约着储量潜力的充分挖掘、油藏的高效开发以及新井投产成功率的提高。常规断裂检测方法如相干、曲率、蚂蚁追踪等以表征断裂分布特征为主,不能很好地刻画断溶体圈闭的外部轮廓及内部结构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是识别断溶体及其内部结构特征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实际地震资料,首先构建了断溶体“围岩—破碎带—油源主断裂区—破碎带—围岩”地质模型并分析其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断溶体顶部地震反射相位一致性特征去除上覆地层反射波形的影响,突出断溶体的弱反射振幅特征;然后利用正交合成张量梯度属性识别断溶体系统外部轮廓;最后利用去除上覆地层波形影响的数据进行波形指示反演,以张量梯度属性作为波形指示反演初始地质模型的约束条件,进而得到既能表征断溶体轮廓特征又能刻画断溶体内部结构特征的反演数据体。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为高效井优选、剩余油挖潜、提高油藏采收率以及对断溶体实施措施井建议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缝洞结构 张量梯度 波形指示反演 小断距断裂识别
下载PDF
塔河油田西部斜坡TH10421井区中—下奥陶统迷宫型缝洞结构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长建 罗君兰 +1 位作者 文欢 任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厚覆盖区TH10421高累产井区的古岩溶洞穴成因及缝洞结构关系,利用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提取、缝洞体雕刻等方法,厘清研究区地表水系分布特征、断裂特征、洞穴空间结构,首次识别出塔河油田TH10421井区的缝洞系... 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上奥陶统厚覆盖区TH10421高累产井区的古岩溶洞穴成因及缝洞结构关系,利用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提取、缝洞体雕刻等方法,厘清研究区地表水系分布特征、断裂特征、洞穴空间结构,首次识别出塔河油田TH10421井区的缝洞系统为洪水成因迷宫型洞穴系统,并结合油藏动态生产特征分析迷宫型洞穴系统的缝洞体连通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H10421井区发育共轭型次级走滑断裂网络,网格状断裂为迷宫型洞穴提供初始溶蚀通道;加里东运动中期Ⅱ幕地表岩溶湖泊提供高流量岩溶水补给,岩溶水沿网格状断裂下渗注入一间房组形成迷宫型洞穴;岩溶水顺断裂的溶蚀表现为同时性、选择性特点,造成TH10421井区迷宫型洞穴在不同方向断裂和不同深度上的溶蚀程度差异较大,东部浅层洞穴管道的连通性好,西部浅层洞穴管道的连通性较差,深层缝洞的连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古岩溶 迷宫型洞穴系统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断溶体构型地震表征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常少英 崔仕提 +2 位作者 曹鹏 王孟修 崔钰瑶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200,共9页
针对弱能量断溶体不易识别、断溶体连通性不清晰,以及“小串珠”产量高、“大串珠”产量低,“低串珠”产油、“高串珠”产水等生产问题,在断溶体构型地质模式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静态生产资料,进行断溶体几何外形特征、规模及内部... 针对弱能量断溶体不易识别、断溶体连通性不清晰,以及“小串珠”产量高、“大串珠”产量低,“低串珠”产油、“高串珠”产水等生产问题,在断溶体构型地质模式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动态、静态生产资料,进行断溶体几何外形特征、规模及内部岩相的表征,进而探究断溶体轮廓及内部结构刻画的可行性。介绍了3项断溶体内部结构量化描述技术:①应用地震波形分解技术去除上覆地层强反射特征,凸显弱能量断溶体;②应用频率域多尺度断裂检测技术描述断溶体边界;③应用断溶体缝洞岩相反演技术识别断溶体内部岩相分布。碳酸盐岩断溶体构型地震表征关键技术为断溶体油藏高效井位优选提供了新的思路,支撑了断溶体油藏由点状溶洞向三维立体断溶体的开发思路转变,钻井成功率由75%左右提升到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断溶体 缝洞结构 波形分解 多尺度断裂检测 岩相反演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perimental hydraulic fractures interacting with karst fracture-cavity distributions
5
作者 Hanzhi Yang Xin Chang +4 位作者 Chunhe Yang Wuhao Guo Lei Wang Guokai Zhao Yintong Guo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667-1683,共17页
Karst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s,in which natural cavities are connected by natural fractures to form cavity clusters in many circumstances,have become significant field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 Karst fracture-cavity carbonate reservoirs,in which natural cavities are connected by natural fractures to form cavity clusters in many circumstances,have become significant field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Proppant fracturing is considered as the best method for exploiting carbonate reservoirs;however,previous studie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types of geological formations,such as natural fractures or cavities,on fracture propagation.In this study,true-triaxi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systematically performed under four types of stress difference conditions after the accurate prefabrication of four types of different fracture-cavity distributions in artificial samples.Subsequently,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hydraulic fractures and fracture-cavity structures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ress distribution,cross-sectional morphology of the main propagation path,and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fracture network.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aga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s near the cavity was inhibited by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surrounding the cavity.In contrast,a natural fracture with a smaller approach angle(0°and 30°)around the cavity can alleviat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significantly facilitate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cavity.In addition,the hydraulic fracture crossed the natural fracture at the 45°approach angle and bypassed the cavity under higher stress difference conditions.A new stimul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imulated reservoir area(SRA),tortuosity of the hydraulic fractures(T),and connectivity index(CI)of the cavities.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racturing desig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Fracturing experiment fracture propagation Cross-sectional morphology Stimulation effectiveness
下载PDF
A novel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outcrop geological knowledge bas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idering parameter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data-knowledge,application and update
6
作者 Qi-Qiang Ren Jin-Liang Gao +4 位作者 Peng Zhu Meng-Ping Li Jian-Wei Feng Qiang Jin San Zh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184-2202,共19页
This study endeavors to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for establishing a Geological Knowledge Base(GKB)tailored to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outcrops within the North Tarim Basin.The acquisition of quantitativ... This study endeavors to 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for establishing a Geological Knowledge Base(GKB)tailored to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outcrops within the North Tarim Basin.The acquisition of quantitative geological parameters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diverse means such as outcrop observations,thin section studies,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canning,and high-resolution cameras.Subsequently,a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outcrop model was generated,and the parameters were standardized.An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geological knowledge was conducted to delineate the knowledge framework,content,and system of the GKB.The basic parameter knowledge was extracted using multiscale fin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including core statistics,field observations,and microscopic thin section analysis.Key mechanism knowledge was identified by integrating trace elements from filling,isotope geochemical tests,and water-rock simulation experiments.Significant representational knowledge was then extracted by employing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and discriminant classification.Subsequently,an analogy study was performed on the karst fracture-cavity system(KFCS)in both outcrop and underground reservoir settings.The results underscored several key findings:(1)Utilization of a diverse range of techniques,including outcrop observations,core statistics,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canning,high-resolution cameras,thin section analysis,and electron scanning imaging,enabled the acquisi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data.This facilitate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of geological parameter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scales.(2)The GKB for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outcrops,encompassing basic parameter knowledge,key mechanism knowledge,and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onal knowledge,provides robust data support and systematic geological insights for the intricate and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genetic mechanisms of fracture-cavity reservoirs.(3)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knowledge base karst fracture-cavity system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data-knowledge Knowledge base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Tarim basin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岩溶缝洞型储层井间连通性分析——以LG15-A井组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宪婴 曹鹏 +3 位作者 常少英 戴传瑞 刘江丽 闫晓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7036-7038,7045,共4页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属于岩溶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空间连通性差,现已进入开发注水阶段。通过静、动态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油藏连通性,认为LG15-A井组为一连通单元。同时指出三维缝洞雕刻技术是油藏评价...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属于岩溶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空间连通性差,现已进入开发注水阶段。通过静、动态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油藏连通性,认为LG15-A井组为一连通单元。同时指出三维缝洞雕刻技术是油藏评价及开采的有效技术,可为单元的连通性研究提供很好的静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缝洞型 连通性 轮古西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岩溶缝洞充填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环境意义——以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红琪 张庆玉 +5 位作者 梁嘉鹏 梁彬 李景瑞 淡永 聂国权 季少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3-874,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是该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弄清岩溶缝洞充填物特征有利于寻找最优储集体,对该区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31口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充填物类型统计,选取7口典型钻井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是该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弄清岩溶缝洞充填物特征有利于寻找最优储集体,对该区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31口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充填物类型统计,选取7口典型钻井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取样,并对充填物样品δ^(13)C和δ^(18)O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δ^(13)C为0.75‰~−10.14‰,δ^(18)O为−5.94‰~−14.14‰。(2)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存在4中不同类型的形成环境:同生期或早期成岩岩溶环境、风化壳岩溶环境、埋藏岩溶环境、较晚期岩溶环境。该研究成果对古岩溶型油气储层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缝洞充填物 碳氧同位素 鹰山组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田水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贾存善 马旭杰 +1 位作者 饶丹 高仁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的δD(SMOW)分布于-44.7‰^-61.0‰,表明为古大气降水和原生沉积水的混合水,并以古大气水为主。根据油田水的高压物性参数、HCO3-离子碳同位素、锶同位素87Sr/86Sr比值等的横向变化规律,大致判断出塔里木盆地阿克... 塔河油田奥陶系地层水的δD(SMOW)分布于-44.7‰^-61.0‰,表明为古大气降水和原生沉积水的混合水,并以古大气水为主。根据油田水的高压物性参数、HCO3-离子碳同位素、锶同位素87Sr/86Sr比值等的横向变化规律,大致判断出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古大气水的优势流动方向为从阿克库勒凸起的东北构造高地向鼻凸倾伏的西南方向流动,并且在此流动过程中由构造轴部向两翼分流,通过对断裂、裂隙等薄弱带的不断溶蚀扩大,最终形成塔河油田奥陶系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因此,古大气水流动的方向对岩溶缝洞系统的分布以及缝洞单元的连通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缝洞系统 同位素 油田水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地下暗河溶洞系统特征描述及地质建模——以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翔 马青 +2 位作者 曹康 宋倩 董旭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2-787,792,共7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油气产层为岩溶缝洞型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根据录井、测井、地震和生产资料等,针对该储层建立了地下暗河溶洞系统的地质概念模型,总结出地下暗河溶洞识别的3种地震反射特征:片状...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主要油气产层为岩溶缝洞型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并根据录井、测井、地震和生产资料等,针对该储层建立了地下暗河溶洞系统的地质概念模型,总结出地下暗河溶洞识别的3种地震反射特征:片状反射、杂乱反射和弱反射。根据该地质概念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哈拉哈塘地区潜山围斜区的岩溶水循环模型和圈闭聚油模型,可以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该地区的实际生产情况。地下暗河溶洞系统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将为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储量产量的快速增长提供地质基础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缝洞型储层 地下暗河溶洞系统 奥陶系 哈拉哈塘地区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青 李小波 +3 位作者 谭涛 宋正聪 张杰 刘洪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建立概念模型。依据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特点的数值模型,考虑其平面及纵向储集体发育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设计了"平面上不同位置注采,纵向上不同深度注采"的井网优化方案。通过结果优选,得到适用于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最佳井网模式。研究表明,平面上,针对有一定破碎宽度的带状油藏,两翼同时注水,核部采油效果最好,针对破碎带宽度较小的板状油藏,宜采用线状井网,且注水井部署在断裂带中间的开发效果好于注水井部署在两端;纵向上,深注浅采的注采关系更有利于断溶体油藏水驱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断溶体 缝洞组合 注采井网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南堡凹陷及周边露头下古生界岩溶储集体特征及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毳 张云峰 +8 位作者 袁红旗 孟令箭 王有智 何春波 吴海光 李婷婷 刘兴瑀 邓馨雨 张青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共11页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是重要的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构造运动复杂、多期岩溶作用的特点。依据唐山周边露头、南堡凹陷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比并分析露头和凹陷岩溶储集体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周边露头和南堡... 南堡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是重要的深层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埋藏深、时代老、构造运动复杂、多期岩溶作用的特点。依据唐山周边露头、南堡凹陷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比并分析露头和凹陷岩溶储集体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周边露头和南堡凹陷下古生界构造-岩溶背景基本一致,具有很好对比性,露头典型的断控岩溶储集体和岩溶塌陷体为南堡凹陷岩溶储层提供参考;南堡凹陷岩溶储层具有断控和坍塌双重特点,储层位于高角度张扭断裂上升盘,受联合坍塌作用影响岩溶储层范围可达不整合面之下170 m,储层段没有明显的空洞,具有裂缝密度增大、自然伽马升高、泥质含量增加的特点;缝洞充填物类型多样,垮塌角砾岩、碎屑充填砂泥岩较常见,不同类型的缝洞充填物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其中碎屑充填物性较好;断控岩溶及联合坍塌作用,可形成孔-缝-洞复合的储集空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控岩溶储层 岩溶塌陷体 缝洞充填物 储集空间
下载PDF
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及其对开发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浩 王光付 +9 位作者 杨敏 曹飞 郑松青 尚根华 朱莲花 韩东 康志江 赵艳艳 刘坤岩 李王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2-1211,共10页
超深断溶体油藏是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下方油气沿断裂高导流通道向井底流动。为表征油井纵向动用范围,提出了"动用深度"的概念,并建立基于井温的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 超深断溶体油藏是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下方油气沿断裂高导流通道向井底流动。为表征油井纵向动用范围,提出了"动用深度"的概念,并建立基于井温的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动用深度定义为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生产时井底下方流体开始向上流动的位置到井底的垂向距离。在油井纵向动用位置,纵向上驱动压力梯度等于流动阻力、流速等于0、流温等于静温。利用井温法可计算油井动用深度,本质上是基于超深断溶体油藏非等温流动特征确定"热源"位置。研究认为:基于温度—深度线性关系的油井动用深度控制方程,其分母为静温梯度与流温梯度差。油嘴尺寸越大,油井动用深度越深且流体热损失越小,这均导致相同深度流静温差越大。油井动用深度概念及确定方法的提出在超深断溶体油藏油柱高度认识、储量计算、动用方式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超深断溶体油藏的初始静压并不"静",基于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生产压差和油藏压降的油藏工程评价指标计算方法需重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用深度 超深断溶体油藏 缝洞 流温 静温
原文传递
基于数值试井的断溶体油藏储集体动态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立迎 林会喜 +1 位作者 曹飞 鲍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0-159,共10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断溶体油藏是碳酸盐岩油藏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储集空间主要是受断裂作用改造形成的洞穴或裂缝。因储集空间结构复杂、形态不规则且分布随机性强,传统上依据静态地震资料的缝洞体雕刻技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依据缝洞体雕刻... 塔里木盆地顺北断溶体油藏是碳酸盐岩油藏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储集空间主要是受断裂作用改造形成的洞穴或裂缝。因储集空间结构复杂、形态不规则且分布随机性强,传统上依据静态地震资料的缝洞体雕刻技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依据缝洞体雕刻结果,采用数值试井正演模拟方法分析不同试井曲线代表的地质意义,明确试井分析可动态表征断溶体油藏储集体,提出了基于数值试井动态约束缝洞体雕刻门槛值的储集体定量表征方法。该方法结合试井解释、生产特征分析等研究手段,用动态修正的储集体认识约束地震属性门槛值,确定缝洞体形态和储量规模,进而优选更为准确的缝洞体雕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 数值试井 储集体动态表征 油藏描述 缝洞体雕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