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5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顺北特深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藏发现意义与前景 被引量:229
1
作者 焦方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埋深7 000 m以下特深碳酸盐岩领域获得重大油气突破。通过对顺北特深油气田的构造演化、储层、油气藏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类油气藏为断溶体油气藏,具有沿断裂带整体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点。走滑...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埋深7 000 m以下特深碳酸盐岩领域获得重大油气突破。通过对顺北特深油气田的构造演化、储层、油气藏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该类油气藏为断溶体油气藏,具有沿断裂带整体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点。走滑断裂多期活动与流体溶蚀改造作用在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层系形成良好的洞穴、裂缝及沿缝溶蚀孔洞型储集体;断裂带外围致密碳酸盐岩作为侧向封挡构成了物性圈闭。上覆巨厚却尔却克组泥岩作为区域封盖层,源自下寒武统的油气沿走滑断裂垂向运移聚集,以晚期成藏为主,断裂既是油气运移通道又是油气富集场所。该类型油气藏的发现展现了一种新的特深层油气富集成藏模式。目前,顺北油气田已发现落实了18条走滑断裂带,资源规模达17×10~8t油当量,展示了顺北地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深层 碳酸盐岩 断溶体 油气藏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 被引量:131
2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2 位作者 杜虎 王克林 曾馥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328-5341,共14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及发展态势的遏制与综合治理是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要。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采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试验站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新的石漠化概念和分类标准,探讨了西南喀斯特石...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及发展态势的遏制与综合治理是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要。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采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试验站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新的石漠化概念和分类标准,探讨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阐明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属性的表现特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揭示了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不同石漠化程度的治理对策,以促进喀斯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 石漠化 时空变化 发生机制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被引量:124
3
作者 曾馥平 彭晚霞 +4 位作者 宋同清 王克林 吴海勇 宋希娟 曾昭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110-5119,共10页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以坡面为尺度,以顶极群落为对照,运用干扰理论和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4类典型干扰区自然恢复22a之后植被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扰区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严重,共出现维管束植物91科206属241种,仅有自然保护区的26.6%,6种植被类型的顺向演替系列为石漠化稀疏草丛→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片段。随着坡位的上升,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密度则呈少、多、次少的单峰分布状态,各项指标均远低于自然保护区。不同干扰方式对植被自然恢复的影响不同,其中整坡火烧+垦殖的破坏性最大,呈现了石漠化景观,整坡火烧+放牧次之,采樵属选择性干扰,采樵+放牧+坡脚火烧的恢复相对较快,没有放牧干扰的采樵+坡脚火烧恢复更好。此外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桂西北喀斯特干扰区在不同立地类型上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4条植被恢复途径。对因各种人为干扰导致的桂西北喀斯特生态系统处于极度退化状态下的植被恢复建设和生态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自然恢复 植被特征 群落演替 桂西北喀斯特
下载PDF
试论广西岩溶区的土壤侵蚀 被引量:86
4
作者 柴宗新 《山地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55-260,共6页
根据碳酸盐岩溶蚀速度、成土过程特点和岩溶区岩石组成比例,确定了广西岩溶区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为68吨/平方公里×年,并进行了土壤侵蚀分级,编制了广西岩溶区土壤侵蚀分布图。广西岩溶区在严重的土壤侵蚀作用下,土层渐薄,裸岩地遍布... 根据碳酸盐岩溶蚀速度、成土过程特点和岩溶区岩石组成比例,确定了广西岩溶区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为68吨/平方公里×年,并进行了土壤侵蚀分级,编制了广西岩溶区土壤侵蚀分布图。广西岩溶区在严重的土壤侵蚀作用下,土层渐薄,裸岩地遍布,水土俱缺。这是当地贫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岩溶区 碳酸盐岩 土壤侵蚀 土壤允许流失量
下载PDF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5
作者 黄秋昊 蔡运龙 王秀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参考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分布、评价指标、生态效应、成因分析...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西部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参考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分布、评价指标、生态效应、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等六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结果认为,目前研究中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定量分析不足、基础数据采集工作欠缺和现有治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不足,并建议从研究重点区域、探究喀斯特石漠化演变机理、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展生态综合整治工作及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先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部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 生态建设
下载PDF
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林传年 李利平 韩行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69-1476,共8页
岩溶地区隧道地下水涌水预测方法和理论是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水文地质难题。基于我国岩溶地区隧道突(涌)水实例分析,从岩溶蓄水模式角度揭示岩溶区易发生涌水的构造机制,指出当前地质超前预报手段在涌水预报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岩溶地区... 岩溶地区隧道地下水涌水预测方法和理论是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水文地质难题。基于我国岩溶地区隧道突(涌)水实例分析,从岩溶蓄水模式角度揭示岩溶区易发生涌水的构造机制,指出当前地质超前预报手段在涌水预报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岩溶地区隧道涌水量的预测理论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各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对不同含水地质构造的岩溶区进行划分,提出相应较合理的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其可行性。所得结论可为岩溶隧道涌水的预测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岩溶地区 地质预报 涌水量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旱季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63
7
作者 宋同清 彭晚霞 +2 位作者 曾馥平 欧阳资文 吴海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4,共7页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段研究了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坡地和洼地旱季表层土壤水分(0~5cm和5~10cm)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季表层土壤水分仍然较高,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坡地和洼地0~5cm和5~10cm... 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段研究了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坡地和洼地旱季表层土壤水分(0~5cm和5~10cm)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季表层土壤水分仍然较高,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坡地和洼地0~5cm和5~10cm土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均符合指数模型,同一立地条件下两土层土壤含水量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和分布格局,相同土层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差异明显;坡地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相关性中等且连续性好,具有明显的斑块分布格局,其Moran I值的变化相对缓慢;洼地土壤水分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但变程很短,其Moran I值的波动较大,斑块比较破碎.地形、微地貌、降雨、人为干扰特别是植被是保护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对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旱季 木论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演变过程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3
8
作者 龙健 李娟 +1 位作者 汪境仁 李阳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一个较小的时空尺度上对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及其退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由于植被破坏和耕地的开垦发生土壤颗粒粗化,向石漠化景观发展,土体结构破坏,容重增加0.12~0.60g/cm^3,总孔隙度降... 在一个较小的时空尺度上对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及其退化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由于植被破坏和耕地的开垦发生土壤颗粒粗化,向石漠化景观发展,土体结构破坏,容重增加0.12~0.60g/cm^3,总孔隙度降低12.0%~39.8%,持水性能变劣,养分也随之下降;〈0.05mm的粘粉粒流失,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33.4%~84.6%和43.3%~85.2%。土壤质量的演变,既有系统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内在原因,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外部干扰体系的驱动;演变的过程既有渐变型,又有跃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质量 石漠化 过程和特征
下载PDF
岩溶区4种石山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响应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中峰 黄玉清 +1 位作者 莫凌 袁维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阐明石山植物对光与水分的适应能力,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岩溶区石山植物红背山麻杆、九龙藤、青檀和圆叶乌桕生长盛期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4种植物光合作用生理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红背山... 为阐明石山植物对光与水分的适应能力,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岩溶区石山植物红背山麻杆、九龙藤、青檀和圆叶乌桕生长盛期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4种植物光合作用生理参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红背山麻杆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Lsp(1 026.57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11.52μmol.m-2.s-1)和较低的光补偿点Lcp(3.87μmol.m-2.s-1),表现为典型的喜阳性特点;九龙藤的表观量子效率α(0.075)最大,Lsp(627.71μmol.m-2.s-1)、Lcp(2.06μmol.m-2.s-1)、Pmax(6.68μmol.m-2.s-1)最低,表现为弱阳性特点;青檀和圆叶乌桕表观量子效率较低,分别为:0.054、0.060,Lsp和Lcp都相对较高,表现为阳性植物特点;九龙藤与红背山麻杆水分利用效率高于乔木树种青檀与圆叶乌桕。九龙藤与红背山麻杆在高温干旱的岩溶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青檀与圆叶乌桕虽然光合能力较强,但较低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利于在石山上生存,这可能是岩溶区石山上高大乔木较少,而以灌丛植被类型为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石山植物 光合作用 光响应曲线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应用线性光谱分离技术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变化——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被引量:39
10
作者 万军 蔡运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9-446,共8页
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主要类型除了和非喀斯特地区一样的植被和裸露土壤外 ,还存在一个广泛分布的裸露基岩 ,一般遥感处理方法不具备直接定量提取这三类土地覆被参数的能力。基于地物光谱线性混合模型的线性光谱分离技术 ,可以在亚象元的... 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主要类型除了和非喀斯特地区一样的植被和裸露土壤外 ,还存在一个广泛分布的裸露基岩 ,一般遥感处理方法不具备直接定量提取这三类土地覆被参数的能力。基于地物光谱线性混合模型的线性光谱分离技术 ,可以在亚象元的尺度上直接获取植被覆盖、裸露土壤和裸露基岩等在各象元区域内的比例 ,非常适合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本文利用 1 987年 2月 1 7日和 1 999年 1 2月 2 7日LandsatTM各 6波段遥感影像 ,使用ENVI软件 ,分离出植被、裸露土壤、裸露岩石和阴影等土地覆被丰度和RMS的空间分布。对比结果表明 ,研究区 1 987~ 1 999年 ,植被覆盖率上升 5 93 % ,裸露土壤面积下降1 2 1 5 % ,裸露基岩面积上升 4 0 8%。表明研究区尽管植被在恢复、水土流失总量在减少 ,但石漠化面积在明显上升 ,生态形势依旧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光谱分离技术 土地覆被变化 喀斯特地区 TM影像 关岭县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喀斯特地区柏木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锦春 钟章成 何跃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36-2840,共5页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适生物种柏木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其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相对含水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丙...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适生物种柏木对"干旱-复水"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柏木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干旱条件下其活性氧清除系统及复水后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柏木幼苗相对含水量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胁迫初期(2周)复水后,MDA含量下降到对照水平,而胁迫中期(4周)和末期(6周)的严重干旱复水后不能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持续上升,复水后,SOD活性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POD和CAT在轻度干旱下复水降至对照水平,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则下降幅度较小.轻度胁迫能够提高柏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抵抗水分胁迫,且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严重干旱会使其膜结构严重受损,无法完成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柏木 干旱胁迫 复水 活性氧清除系统
原文传递
滇东南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6
12
作者 洪涛 孔祥胜 岳祥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20-4627,共8页
为全面了解云南东南部峰丛洼地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采用网格化方法采集旱地和水田表层土样共199个,测定其Cd、As、Hg、Cr、Pb、Zn、Cu和Ni含量.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 为全面了解云南东南部峰丛洼地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状况,采用网格化方法采集旱地和水田表层土样共199个,测定其Cd、As、Hg、Cr、Pb、Zn、Cu和Ni含量.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应用聚类分析和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法对重金属的来源及贡献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d、Hg、Cr、Ni和Zn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分别达云南背景值的16. 00、7. 29、1. 46、1. 45和2. 39倍;土壤重金属平均RI为1 039. 3,属于重度生态风险水平,Hg和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重金属主要有4个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源1)、交通运输(源2)、自然背景(源3)和农业生产(源4),Cd、Cr和Ni的来源以源1为主,Pb和Zn的主要来源为源2,Cu主要受源3控制(贡献率77. 86%),源4为Hg的主导来源(70. 37%),源1和源4对As的贡献率分别为46. 71%、49. 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岩溶区 重金属 峰丛洼地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 被引量:44
13
作者 王荣 蔡运龙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0-1080,共11页
喀斯特脆弱生态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由于其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导致该生态系统呈退化态势.本文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为依据,参考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 喀斯特脆弱生态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由于其脆弱的自然地质环境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导致该生态系统呈退化态势.本文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为依据,参考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漠化治理经验,综合考虑各种加剧喀斯特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因素,并基于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模式和技术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原则,综述了3套喀斯特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整治模式(生态移民-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模式、退耕还林-蓄水保土-人工造林恢复植被模式、可持续生态农业-庭园经济-资源产业模式),详细论述了各模式的适宜地区和成本效益情况,并指出了其推广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脆弱生态区 土地退化 整治模式
原文传递
广西弄拉峰丛山区土壤有机质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态 被引量:39
14
作者 章程 谢运球 +1 位作者 吕勇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广西弄拉峰丛山区为例探讨岩溶区偏碱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可显著影响有效态养分含量。主要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多大于其缺素临界值,但存在潜在缺素的可能性。有机质与有效态锌、... 以广西弄拉峰丛山区为例探讨岩溶区偏碱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可显著影响有效态养分含量。主要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多大于其缺素临界值,但存在潜在缺素的可能性。有机质与有效态锌、铁和硼均存在三种函数类型的正显著水平相关关系,反映出土壤有机质与它们的关系密切且稳定。说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锌、铁和硼的含量。前两者以指数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后者以幂函数类型建立的回归方程最好。有效态锰与有机质较符合幂函数方程,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壤有机质 微量营养元素 有效态 广西弄拉
下载PDF
贵州省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空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瑞玲 王世杰 +1 位作者 熊康宁 周德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6,共5页
喀斯特石漠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远小于水土流失的速率而造成的土地生产力的退化过程。坡度起伏决定着地表现代侵蚀作用的强弱,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坡度越大,地表物质的不稳定性就越强,土壤越容易遭受侵蚀而变薄... 喀斯特石漠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远小于水土流失的速率而造成的土地生产力的退化过程。坡度起伏决定着地表现代侵蚀作用的强弱,影响着水土流失的强度;坡度越大,地表物质的不稳定性就越强,土壤越容易遭受侵蚀而变薄。在前期工作中,构筑了贵州省岩溶地区1:500000坡度分级图和石漠化分布图,对岩溶地区坡度图和石漠化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坡度与石漠化形成的相关关系。贵州省岩溶地区坡度主要集中于10°~25°之间,不同程度石漠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25°的坡地区;在坡度〉18°的地区,石漠化的发生率基本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强度石漠化的表现尤为明显;〈18°的坡地区石漠化程度主要以轻度和中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坡度 相关分析 岩溶地区
下载PDF
基于DPSIRM概念框架模型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评价 被引量:42
16
作者 张凤太 王腊春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11-3520,共10页
针对目前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片面性、单个指标隶属信息遗漏及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以岩溶典型区-贵州省为例,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DPSIR... 针对目前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片面性、单个指标隶属信息遗漏及权重确定主观性问题,以岩溶典型区-贵州省为例,结合岩溶地区水资源的特点,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岩溶区水资源安全DPSIRM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集对模型对贵州省2005~2012年水资源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和2006年整个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7~2012年处于较安全状态,贵州省水资源安全呈现整体转好的态势.水资源的状态和水资源管理是目前影响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继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大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提高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是贵州省水资源安全的根本保障;该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评价结果较为客观,为岩溶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DPSIRM概念框架 灰色-集对模型 水资源 安全
下载PDF
NO_3^-中^(15)N和^(18)O同位素新技术在岩溶地区地下水氮污染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林州食管癌高发区研究为例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杨琰 蔡鹤生 +1 位作者 刘存富 周爱国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6-212,共7页
介绍了在野外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收集地下水中的NO-3的新技术,以及用AgNO3和氧化铜丝及铜颗粒燃烧反应测定氮同位素比值;用AgNO3+C(石墨)生成CO2测定NO-3中氧同位素比值的密封石英管燃烧法。安阳和林州岩溶区饮用水中广泛的NO-3-N污染大... 介绍了在野外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收集地下水中的NO-3的新技术,以及用AgNO3和氧化铜丝及铜颗粒燃烧反应测定氮同位素比值;用AgNO3+C(石墨)生成CO2测定NO-3中氧同位素比值的密封石英管燃烧法。安阳和林州岩溶区饮用水中广泛的NO-3-N污染大大超过饮用标准,食管癌的死亡率与饮用水中NO-3、NO-2、NH+4和亚硝胺过剩的含量成正比。δ18O和δ15N资料证实,饮用水中的NO-3主要来自农家肥和化肥,这个地区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反硝化作用,而以硝化作用为主。在食管癌低发区(东部)存在反硝化作用而使该区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降低。δ18O和δ15N资料还表明氧化环境中可能出现局部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硝酸盐 岩溶地区 地下水污染 食管癌
下载PDF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0
18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1 位作者 苏维词 曾春芬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5-1135,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人类活动 水文效应 岩溶水资源 展望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喀斯特地区裸岩率的计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40
19
作者 张盼盼 胡远满 +2 位作者 肖笃宁 李秀珍 殷洁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石漠化地区的提取和等级的划分是石漠化研究的首要前提。裸岩率作为石漠化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科学快速的运算,是石漠化等级划分和石漠化地区提取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石漠化地区的提取和等级的划分是石漠化研究的首要前提。裸岩率作为石漠化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科学快速的运算,是石漠化等级划分和石漠化地区提取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裸岩率的计算方法,并选取贵州省普定县后寨河流域1987年的TM影像进行了实验。首先,对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得影像对象,再通过波段运算提取后寨河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裸土指数BI,分别用来计算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裸露率,最后通过图层算术运算获得实验区的裸岩率。结果表明这种裸岩率的提取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裸岩率 植被覆盖度 土壤裸露率 TM影像
原文传递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杨慧 曹建华 +2 位作者 孙蕾 栾会妮 侯彦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桂林毛村岩溶区旱耕地、灌丛、林地、水田土壤的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全磷含量较高,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无机磷含量在49.87~489.80g... 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的土壤无机磷分级体系,对桂林毛村岩溶区旱耕地、灌丛、林地、水田土壤的无机磷形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全磷含量较高,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均较低。4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无机磷含量在49.87~489.80g/kg之间,占全磷的比例在6.08%~56.64%之间。各无机磷形态分布除Fe-P以外,均以水田最高,总无机磷含量水田也为最大。在同一土壤剖面不同发生层次上,Ca2-P、Ca8-P、Al-P、Fe-P、Ca10-P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O-P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对比各无机磷形态含量大小发现:Ca10-P>O-P>Fe-P>Al-P>Ca8-P>Ca2-P。对各无机磷形态与速效磷相关性分析表明:Ca2-P、Ca8-P、Al-P、O-P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无机磷形态之间,除Ca2-P与Ca10-P相关性不显著,Ca8-P、Al-P、Fe-P与O-P、Ca10-P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形态无机磷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磷素活化系数(PAC)除了水田耕层为2.5%>2.0%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的PAC均小于2.0%,说明岩溶区全磷不易转化为速效磷,有效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无机磷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