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 被引量:519
1
作者 王世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过程的介绍 ,深入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 ,受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 ,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出露 ,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 ,地表... 通过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过程的介绍 ,深入探讨了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 ,受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 ,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基岩大面积出露 ,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 ,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它以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基础 ,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驱动力 ,以土地生产力退化为本质 ,以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石漠化 荒漠化 科学内涵 土地生产力 土壤侵蚀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 被引量:367
2
作者 王世杰 李阳兵 李瑞玲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青藏高原隆升在其东南翼所诱发的重要地质生态灾害问题 ,是制约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是一种纯自然过程 ,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 ,干旱缺水 ,生态系统退化 ,而且使该区的贫困... 喀斯特石漠化是青藏高原隆升在其东南翼所诱发的重要地质生态灾害问题 ,是制约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不是一种纯自然过程 ,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 ,干旱缺水 ,生态系统退化 ,而且使该区的贫困问题加剧 ,具有明显的自然和社会学属性。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 ,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 ,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 ,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 ,与非岩溶区相比 ,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 ,诱发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 ,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文中特别强调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基底岩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与植被演替的方式和进程的多样性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认识 ,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喀斯特 形成背景 灾害防治 西南岩溶山区 地质生态灾害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被引量:270
3
作者 王世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作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益扩展的土地石漠化 ,正在吞噬着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民众的生存空间 ,已经构成灾害和贫困之源。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叠加于脆弱生态地质环境背景上的综合作用结... 作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日益扩展的土地石漠化 ,正在吞噬着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民众的生存空间 ,已经构成灾害和贫困之源。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 ,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叠加于脆弱生态地质环境背景上的综合作用结果。它以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基础 ,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驱动力 ,以土地生产力退化为本质 ,以出现类似荒漠景观为标志。中国西南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而形成的 ,它对喀斯特石漠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运动塑造了陡峻而破碎的喀斯特地貌格局 ,古环境演化奠定了石漠化的物质基础。喀斯特地区的人口压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退化、植被覆盖度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超载的社会经济压力是导致喀斯特土地石漠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尽管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非常艰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石漠化 中国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 人类活动 土地生产力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73
4
作者 王世杰 李阳兵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3-582,共10页
喀斯特石漠化代表了世界上一个比较独特的荒漠类型,即湿润区石质荒漠化。目前石漠化面积快速扩展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因对石漠化发生机制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还不清楚,同时缺乏比较完善的石漠化防治理论和技术体系也... 喀斯特石漠化代表了世界上一个比较独特的荒漠类型,即湿润区石质荒漠化。目前石漠化面积快速扩展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因对石漠化发生机制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还不清楚,同时缺乏比较完善的石漠化防治理论和技术体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目前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过程和适应性生态修复研究方面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喀斯特石漠化的时空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喀斯特山地的侵蚀过程、驱动力与危险性、以水为纽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和石漠化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喀斯特受损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修复、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优化和综合调控等方面,阐述了上述几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可能的发展方向;强调喀斯特石漠化是一个非地带性问题,不是纯自然过程,而是与自然、社会与经济紧密相关,需要以喀斯特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生态过程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综合调控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00
5
作者 刘春霞 李月臣 +3 位作者 杨华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42,共12页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在RS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突出的土壤侵蚀、石漠化、生境和酸雨4个生态环境要素建立敏感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侵蚀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东北部是土壤侵蚀最为敏感的区域;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石漠化总体以不敏感为主,其次是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以上敏感区主要分布东北部地区,中度以上石漠化与石漠化高度和极敏感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生境敏感性类型以不敏感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地区;东北部和南部生境敏感性高,而中西部地区生境敏感性低。(4)酸雨高度敏感面积和比例最大,其次是中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敏感区呈块状零星散布、高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集中片状分布、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沿江河带状分布,部分呈团块状散布。(5)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以高度敏感为主,其次为中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东北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高,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土壤侵蚀 石漠化 生境 酸雨 三峡库区 重庆
原文传递
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 被引量:88
6
作者 白晓永 王世杰 +2 位作者 陈起伟 程安云 倪雪波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构建了贵州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等3期历史石漠化数据,利用其空间变换和数学模型详细探讨和评价了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研究时段内贵州省石漠化总面积变化不明显,但石漠化内部类型之间的相互演变非常显著,各类... 构建了贵州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等3期历史石漠化数据,利用其空间变换和数学模型详细探讨和评价了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研究时段内贵州省石漠化总面积变化不明显,但石漠化内部类型之间的相互演变非常显著,各类型之间的演变具有转移、多变、"此消彼长"的特点。(2)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可分为单变方式、层变方式、返变方式等3种基本类型,其中以层变方式为主,单变方式为辅,返变方式较少。(3)石漠化正向演变与逆向演变并存,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速度,两者的比值为82.29%,局部治理,整体恶化。(4)各石漠化类型总的演变速率是398.31km2·a-1,石漠化等级越高,演变速率越慢。(5)石漠化演变频率最快的是中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的演变频率明显低于中度石漠化。对石漠化的空间演变区域特征和影响因子做了宏观的定性分析、并根据石漠化演变特点对综合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时空演变 贵州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78
7
作者 李瑞玲 王世杰 +1 位作者 熊康宁 李凤全 《热带地理》 200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从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出发,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的具体内容,指出喀斯特石漠化评价应从现状、危险性以及发展速率3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所依据的原则,探讨了指标体系适用的时、空尺度范围;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喀斯特石漠化不... 从喀斯特石漠化的科学内涵出发,探讨喀斯特石漠化评价的具体内容,指出喀斯特石漠化评价应从现状、危险性以及发展速率3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所依据的原则,探讨了指标体系适用的时、空尺度范围;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喀斯特石漠化不同等级指标量化界线确定的生态基准,初步建立了石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指标体系 尺度 生态基准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及程度评价 被引量:70
8
作者 王德炉 朱守谦 黄宝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7-1063,共7页
由于碳酸盐岩岩性的不同,发育的喀斯特在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类型。在大量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岩性、小生境种数、小生境组合、裸露石面面积、石砾含量和土壤总量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 由于碳酸盐岩岩性的不同,发育的喀斯特在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类型。在大量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岩性、小生境种数、小生境组合、裸露石面面积、石砾含量和土壤总量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喀斯特石漠化分为2大类型,即显性石漠化和隐性石漠化,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同时,分别石漠化类型选择了程度评价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和欧氏距离公式建立了石漠化数量评价模型,即石漠化程度指数模型,用石漠化程度指数对样地的石漠化现状进行了评价,将6 4个样地划分为未石漠化,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5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石漠化 数量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综合治理的石漠化演变规律与趋势讨论 被引量:67
9
作者 熊康宁 陈起伟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67-273,共7页
分析了中国南方石漠化现状及变化,以中国南方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生态综合治理下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数据表明: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从2000年35 920km2(占全省总面的20.39%)发展到2005年的37 597km2(占全... 分析了中国南方石漠化现状及变化,以中国南方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生态综合治理下石漠化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数据表明: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从2000年35 920km2(占全省总面的20.39%)发展到2005年的37 597km2(占全省总面的21.34%),5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34.7km2。但与1975—1999年期间相比,石漠化增加的速度明显降低,生态治理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漠化发展。贵州花江、清镇、毕节3个典型示范区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在生态治理工程实施下石漠化面积都逐年减小,说明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石漠化并不是"环境癌症"。但是,预测数据表明,即使《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的工程措施全部实施,到2030年贵州石漠化面积将仍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9%。中国南方石漠化问题将长期存在,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绝非一两个五年计划就能达到"山川秀美"。要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增长的趋势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仍需国家和地方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大规模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治理 演变 预测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59
10
作者 李阳兵 王世杰 +1 位作者 谭秋 龙健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4,共6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易损性和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但它与发生石漠化并没必然的联系,喀斯特石漠化是岩溶生态系统退化的结果,而不是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 喀斯特石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之一。喀斯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易损性和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但它与发生石漠化并没必然的联系,喀斯特石漠化是岩溶生态系统退化的结果,而不是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必然表现。故所指的喀斯特石漠化,特指人为加速的石漠化,属于人为荒漠化的一种类型,但强调喀斯特石漠化的人为成因性,并不是否定自然背景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石漠化土地的分类既要能反映出石漠化发生的严重程度,也要能体现石漠化土地的成因和岩性地貌等地质背景对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因此,作者提出以“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岩性+地貌+石漠化程度”对人为加速石漠化过程中石漠化土地进行类型划分,以正确评价石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成因 分类 生态价值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6
11
作者 龙健 邓启琼 +2 位作者 江新荣 李阳兵 姚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88-3195,共8页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及干扰程度对石漠化土壤质量的恢复和重建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草地的有机质、全P和全K含量最高,分别是果树地和坡耕地...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土地利用方式和人为生产经营活动方式及干扰程度对石漠化土壤质量的恢复和重建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草地的有机质、全P和全K含量最高,分别是果树地和坡耕地的2.3、2.1、1.5倍和1.7、1.9、1.3倍,全氮量以草地最高,分别是其它利用方式的1.2~2.8倍,农地有机质含量仅次于林地和草地,石漠化地土壤营养元素最低.果树地和林地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分别占微生物总量的69.7%和73.3%,草地以固N菌为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33.0%,农地的放线菌多于草地、林地、果树地和坡耕地,石漠化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最低.经开垦利用后(坡耕地),喀斯特山区表层土壤颗粒砂化逐渐明显.石漠化区经过13a退耕还林后,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由0.96和0.29提高了1.92和0.53,优势度由0.75降到0.36.采用合适的土地利用方式,辅于必要的生物措施,是恢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恢复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52
12
作者 张军以 戴明宏 +2 位作者 王腊春 苏维词 曹立国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69-278,共10页
在概述喀斯特生境特征和主要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石漠化主要治理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干旱、土壤质量、小生境异质性和地形海拔等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了简要评述。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国家对西南喀斯... 在概述喀斯特生境特征和主要石漠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石漠化主要治理植物物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干旱、土壤质量、小生境异质性和地形海拔等方面对石漠化治理植物物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进了简要评述。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国家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提出了加强石漠化治理特色植物物种选育研究;治理植物物种生境适应性研究;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模式的适用性与治理综合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治理模式 治理物种 喀斯特 环境胁迫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石漠化驱动机制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43
13
作者 胡宝清 廖赤眉 +3 位作者 严志强 蒋树芳 黄秋燕 李生明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583-590,共8页
喀斯特石漠化 (KarstRockyDesertification ,KRD)是指喀斯特区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采用RS和GIS技术 ,对都安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分级状况与驱动因素进行全面调查 ,建立全县 1∶ 10万喀斯特石漠化数据库。利用相关分析、... 喀斯特石漠化 (KarstRockyDesertification ,KRD)是指喀斯特区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采用RS和GIS技术 ,对都安喀斯特石漠化程度分级状况与驱动因素进行全面调查 ,建立全县 1∶ 10万喀斯特石漠化数据库。利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分析导致石漠化的影响因子 ,即喀斯特石漠化的重要驱动力 ,建立了喀斯特石漠化动力指数模型 ,算出了各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值 ,指出石漠化产生的主导原因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所建的动力指数模型输出结果与遥感调查有相对一致性 ,表明石漠化动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该地区石漠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分析 驱动机制 喀斯特石漠化 RS与GIS 广西都安
下载PDF
新形势下我国岩溶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50
14
作者 袁道先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29-331,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岩溶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我国岩溶研究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认为进一步加强岩溶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尤其是岩溶发育的气-生-水-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岩溶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了我国岩溶研究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认为进一步加强岩溶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尤其是岩溶发育的气-生-水-岩的相互作用、油气富集与深层岩溶发育机理、岩溶作用对全球碳汇的影响,以及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岩溶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岩溶研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研究 岩溶石漠化 岩溶水资源开发 油气富集 碳汇
下载PDF
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贵阳黔灵山的启示 被引量:37
15
作者 张竹如 李燕 +2 位作者 王林均 陈强 陈黎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0-314,T001,T002,共7页
贵州省石漠面积约 98万 ha[1 ] ,87.16 %石漠分布在贵州的西部和南部 ,其中 93.93%为石灰岩石漠 ,6 .0 7%为白云岩石漠 ,即它们都属岩溶石漠。贵阳市黔灵山是一森林公园 ,山体由下二叠系厚层块状茅口灰岩组成 ,为一裸露型岩溶化山原 ,... 贵州省石漠面积约 98万 ha[1 ] ,87.16 %石漠分布在贵州的西部和南部 ,其中 93.93%为石灰岩石漠 ,6 .0 7%为白云岩石漠 ,即它们都属岩溶石漠。贵阳市黔灵山是一森林公园 ,山体由下二叠系厚层块状茅口灰岩组成 ,为一裸露型岩溶化山原 ,在大片裸露的基岩上生长着繁茂的林木使其群峰叠翠、古木参天。黔灵山的自然生态景观启示我们 :1植物在自然界存在“无土栽培”;2某些已经石漠化地区土壤难恢复 ,但植被有可能恢复 ;3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岩溶石漠的形成人文干扰是主导因子。基于此 ,文中还对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岩溶石漠化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罗海波 宋光煜 +4 位作者 何腾兵 刘丛强 刘方 刘元生 钱晓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 通过定位、半定位观测,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进行研究,探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以及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改善,保水保肥能力和通道性增加;同时,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程度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肥力改善,生产力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山区 石漠化治理 土壤 质量特性
下载PDF
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石漠化成因初探 被引量:43
17
作者 李阳兵 王世杰 +1 位作者 李瑞玲 熊康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42,共6页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地下水埋藏深,地表干旱,存在显著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过程,植被次生性明显,生境干热特征显著,是已石漠化和半石漠化的生态系统。其中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岩溶形态、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植被群落可能是石漠化过程的主...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地下水埋藏深,地表干旱,存在显著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过程,植被次生性明显,生境干热特征显著,是已石漠化和半石漠化的生态系统。其中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岩溶形态、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植被群落可能是石漠化过程的主要自然成因,以土地利用为表现形式的强烈人类活动是石漠化的驱动力。基于此,提出了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的建议,旨在为石漠化的演化研究及生态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成因 花江峡谷区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 被引量:44
18
作者 苏维词 朱文孝 滕建珍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 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文章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花江大峡谷右岸的贞丰县兴北镇顶坛片区为例,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对这几种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喀斯特峡谷 生态重建模式 效益分析 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
下载PDF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龙健 李娟 +2 位作者 江新荣 邓启琼 李阳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5-619,共5页
采取4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了13年的生态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严重石漠化区(对照)植物多样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改为花椒种植或多种乔-灌-藤混交种植后,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大,土壤质量得... 采取4种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了13年的生态治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严重石漠化区(对照)植物多样性极低,土壤肥力极差,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改为花椒种植或多种乔-灌-藤混交种植后,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大,土壤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后,林下植被层和群落多样性恢复得最快,林地土壤质量得到较快的恢复;保留较好的喀斯特次生林中植物多样性较高,土壤质量最好.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促进严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恢复和重建措施 土壤质量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典型峰丛洼地耕地、聚落及其与喀斯特石漠化的相互关系——案例研究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李阳兵 罗光杰 +4 位作者 白晓永 王永艳 王世杰 谢静 杨广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95-2207,共13页
喀斯特石漠化,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引起国家层面重视,但当前研究并没揭示岩溶山地土地为什么会发生石漠化这一现象的本质,没有阐明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从理论上解释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 喀斯特石漠化,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引起国家层面重视,但当前研究并没揭示岩溶山地土地为什么会发生石漠化这一现象的本质,没有阐明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从理论上解释岩溶山地农户为什么要进行不合理活动这个问题,以从本质上揭示石漠化发生的机理。为此,在贵州选择了6个典型峰丛洼地,采用2010年的10 m分辨率ALOS影像作为数据源,比较了6种不同的峰丛洼地组合地形中的耕地资源分布、聚落特征和石漠化发育情况。结果表明,6个研究点耕地和聚落数量、分布和石漠化的面积和分布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可阐明土地承载力较低情形、土地承载力中等情形和土地承载力较高情形石漠化发生的过程;发现严重的石漠化只能出现在土地承载力低、人口压力大的区域,并据此进一步总结了峰丛洼地区石漠化形成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峰丛洼地区土地承载力和人口压力是否协调决定了峰丛洼地区的生态质量状况,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石漠化的发生机理和指导石漠化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聚落 耕地 石漠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