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66
1
作者 李海兵 Franck Valli +6 位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Paul Tapponnier Robin Lacassin 陈松永 戚学祥 Marie-Luce Chevalier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39-255,共17页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形成时代、构造演化以及它的构造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在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地区,沿断裂出露具右旋剪切应变的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花岗岩,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其存在高温右旋剪切变形特征,并伴随...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形成时代、构造演化以及它的构造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在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地区,沿断裂出露具右旋剪切应变的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花岗岩,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其存在高温右旋剪切变形特征,并伴随淡色同构造花岗岩的产生,同构造结晶锆石所记录的U-Pb同位素年龄,暗示了喀喇昆仑断裂的形成时代在23-25Ma以前,其连续变形作用持续到-12Ma,之后伴随阿伊拉日居山的快速隆升以及噶尔盆地开始形成。综合分析表明喀喇昆仑断裂生长过程可能是由南东向北西扩展的过程,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持续碰撞的结果。断裂的累积位移量至少为280km,其长期平均滑移速率约为11mm/a。通过块体间运动学分析,表明在-23-25Ma以后青藏高原物质以约16.2mmn/a的速率向-N108°方向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同构造花岗岩 累积位移量 滑移速率 喀喇昆仑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喀喇昆仑断层与塔什库尔干地震形变带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剑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7-116,T002,共11页
喀喇昆仑断层位于我国新疆、西藏和阿富汗、克什米尔之间,是亚洲大陆中部一条巨型的右旋走滑断裂带,长约1000km,呈北西向展布,十分醒目。喀喇昆仑断层和阿尔金断层形成一个巨大的挤出构造,使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对东亚的新构造和地震活动... 喀喇昆仑断层位于我国新疆、西藏和阿富汗、克什米尔之间,是亚洲大陆中部一条巨型的右旋走滑断裂带,长约1000km,呈北西向展布,十分醒目。喀喇昆仑断层和阿尔金断层形成一个巨大的挤出构造,使青藏高原向东运动,对东亚的新构造和地震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木吉-塔什库尔干盆地是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山西侧一条串珠状断陷盆地带,东西两侧发育系列山前活动断裂,主要表现为正断层。这里曾发生多次强震活动,3条地震形变带(地震断层)已被发现。塔什库尔干断裂带呈北北西走向,是喀喇昆仑断层北部的一条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层 地震 变形带
下载PDF
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Zanda basin in southwest Tibet Plateau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6
3
作者 WANG ShiFeng ZHANG WeiLin +2 位作者 FANG XiaoMin DAI Shuang Oliver KEMPF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9期1393-1400,共8页
The Zanda basin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basins at the north slope of the Himalaya Range. Thus the study of the basin strata will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 Orogenic... The Zanda basin i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basins at the north slope of the Himalaya Range. Thus the study of the basin strata will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 Orogenic Belt. 268 oriented bloc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750-m-thick sections of the Zanda ba- sin. The characteris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 (ChRM) was isolated that decays linearly to the origin between 500oC and 690oC for most studied samples. An age range of 9.5―2.6 Ma was estimated fro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ur observed polarity column and the Geo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 (GPTS). The age of the Zanda basin does not support the models that the South Tibetan Detach system (STDS) is one of the basin controlling faults. Given the sediment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basin and the tectonic features at the north edge of the basin, the Zanda basin was a half graben that was possibly controlled by the Karakorum fault on the north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磁性地层学 断层 西藏南部
原文传递
Dating of the Karakorum Strike-slip Fault 被引量:12
4
作者 ZHOU Yong, XU Ronghua, YAN Yuehua, PAN Yusheng,Tsanyao Frank YANG, Wei LO and WU Chunming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e Tectonic Evolu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Department of Ge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45 Choushan Road, Taipei 106-17, TaiwanDepartment of Geology,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Hwa-kang, Yang-Ming-Shan, Taipei, Taiwan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8,共9页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iming of the Karakorum strike-slip fault,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structures, offset, and deformational style. This fault strikes NNW-SSE. Asymmetrical folds, stretching ...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iming of the Karakorum strike-slip fault, and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s structures, offset, and deformational style. This fault strikes NNW-SSE. Asymmetrical folds, stretching lineation, S-C fabrics, feldspar and quartz s?-porphyroclasts, domino structure, shear cleavages and faults in the fault zone are products of tectonic movements. They all indicate a dextral slip sense of faulting. Mylonitic bands are widely developed along this fault. Phengite appears, indicating rather high deformational pressure. Geochron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 Karakorum strike-slip faulting occurred from 6.88±0.36 to 8.75±0.25 Ma. The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from Muztag Ata to Muji is about 13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akorum fault KINEMATICS TIMING DISPLACEMENT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构造研究进展综述(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Marie-Luce CHEVALIER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54,共18页
喀喇昆仑断裂系(KF)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从帕米尔高原至尼泊尔西部延绵1 000多km。长期以来,对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起始时间、总位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移速率以及断层两端的精确位置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为... 喀喇昆仑断裂系(KF)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从帕米尔高原至尼泊尔西部延绵1 000多km。长期以来,对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起始时间、总位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移速率以及断层两端的精确位置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更好的了解喀喇昆仑断裂现今的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陆内碰撞造山带的关系,确定喀喇昆仑断裂的滑移速率历史以及它随时间和/或空间的变化规律是极其重要的。目前研究表明,从现今的大地测量学尺度到几个百万年的地质学尺度,喀喇昆仑断裂走滑速率的变化范围为3~10 mm/yr。本论文对断裂各段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阐述了获得晚第四纪以来走滑速率的方法,回顾了喀喇昆仑断裂在大地测量学、晚第四纪以及地质学等不同时间尺度的走滑速率,并重点讨论了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的走滑速率。然后,确定了喀喇昆仑断裂北端的精确位置、讨论了其运动学意义和地震灾害效应。鉴于喀喇昆仑断裂具有长期的活动历史、规模巨大、运动速率较高,我们认为即使板块内部小尺度的似连续变形非常发育,板块模型依然可以很好的解释由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造成的喜马拉雅北部的岩石圈变形。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昆仑断裂及龙木错—郭扎错断裂等青藏高原周缘的主要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向东的挤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裂 青藏高原西部 滑移速率 晚第四纪 构造地貌 活动构造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下载PDF
Initial movement of the Karakorum Fault in western Tibet:constraints from SHRIMP U-Pb dating of zircons 被引量:6
6
作者 LI HaiBing Franck VALLI +7 位作者 LIU DunYi XU ZhiQin YANG JingSui Nicolas ARNAUD Paul TAPPONNIER Robin LACASSIN CHEN SongYong QI xuex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089-1100,共12页
The Karakorum Fault zone(KFZ)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evol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high-T dextral shearing metamorphic rocks,e.g.,mylonites or mylonitized gneisse... The Karakorum Fault zone(KFZ)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evol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high-T dextral shearing metamorphic rocks,e.g.,mylonites or mylonitized gneisses-granites,locally crop ou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KFZ in the Ayila Ri’gyüRange area.The SHRIMP U-Pb dating of the syn-kinematic crystallized zircons indicates that the initial age of the KFZ is^27 Ma,~10 Ma older than previous results.The extensive high-T dextral shearing along the KFZ started at least at 27-20 Ma,accompanied by the syn-kinematic emplacement of leuco-granites.Deformation and concomitant fluid circulation during shearing most likely occurred as early as at 25-13 Ma.The KFZ probably grew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long the fault as a result of continuous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India plate and Eurasia p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部 喀拉昆仑断裂带 锆石 SHRIMP U-PB 测年
原文传递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世锋 江万 王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83-493,共11页
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1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2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 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1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2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兰裂谷,断裂的走滑错距均被普兰裂谷吸收。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裂谷以东活动的野外调查。近年来,在普兰—仲巴一线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展开了详细的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普兰—仲巴一线断层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显著,如线性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坎、断塞塘、错断脊以及不同级别的水系右旋弯曲等,表明活动的喀喇昆仑断裂不仅仅局限于普兰裂谷以西。冲沟和错断脊显示霍尔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最大右旋错距为(11±1)km,而马攸木山以东的冈底斯花岗岩被右旋错断(7±1)km。喀喇昆仑断裂不同断层分支在马攸木山侧接,形成局部的挤压区。该挤压区吸收了约4km的走滑错距,造成马攸木山成为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分水岭。仲巴地区罗布岗日峰以东,喀喇昆仑断裂失去其地表踪迹,表明马攸木山附近的7km走滑错距完全被隆格尔裂谷—罗布岗日峰—琼果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所吸收。霍尔附近一个右旋错距(84±2)m的错断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错断脊形成于(9.4±0.8)^(21.7±1.6)ka,由此计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的最大右旋走滑速率为每年(4.0±0.3)mm。如果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均保持这样的走滑速率,则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仲巴一线的起始活动时间在3 Ma左右,远小于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的12 Ma起始活动时间。因此,断裂在研究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中具有分散变形的构造模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裂 冈底斯花岗岩带 错断脊 水系位错 构造地貌 光释光测年 走滑速率
下载PDF
西藏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雷东宁 蔡永建 李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2期152-156,共5页
为了分析西藏喀喇昆仑断裂东段段第四纪活动地质地貌特征,通过对该段进行遥感影像、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断错地貌测量等方法和手段,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在扎西岗北东河流阶地中发现断裂切割全新世的阶地堆积物。同... 为了分析西藏喀喇昆仑断裂东段段第四纪活动地质地貌特征,通过对该段进行遥感影像、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断错地貌测量等方法和手段,获得了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在扎西岗北东河流阶地中发现断裂切割全新世的阶地堆积物。同时,对断裂不同的地段进行断错测量,获得了定量的断层数据,反映了断层活动的幅度及期次。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以来右旋走滑量介于2~220 m,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活动方式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山断裂 第四纪活动性 微地貌 冲沟 冰碛物
下载PDF
喀喇昆仑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一霖 刘健 +1 位作者 姜科庆 祝明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右旋走滑的喀喇昆仑断裂(KKF)作为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界,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陆内变形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KKF北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存在争议。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观测,在喀喇昆仑断裂(KKF)的北段——新疆卡拉... 右旋走滑的喀喇昆仑断裂(KKF)作为青藏高原的西部边界,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陆内变形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KKF北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存在争议。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观测,在喀喇昆仑断裂(KKF)的北段——新疆卡拉苏地区,对KKF及其两条分支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现今发育的冰水扇被右旋错断和冰水扇上分布羽列式T张破裂等指示KKF右旋走滑的证据。采集了KKF控制的浅冰水湖相沉积中贝壳的AMS14C样品,获得年龄分别为(5.20±0.03)ka、(5.61±0.03)ka和(9.95±0.04)ka。表明KKF北段晚全新世以来仍在活动,其右旋走滑速率约为3.7mm/a,累计垂向滑移速率约为1.7mm/a。据前人在KKF中部的研究成果,推测KKF北段在卡拉苏地区由南东往北西右旋走滑速率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喀喇昆仑断裂 活动断裂 走滑速率 浅冰湖沉积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冈底斯花岗岩体的热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亚思 王世锋 王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5-981,共17页
冈底斯花岗岩带是沿雅鲁藏布江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一条长约2 500 km、宽100~300 km的巨型岩浆岩带.在阿里冈底斯山主峰岗仁波齐峰附近,冈底斯花岗岩体受到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特别受喜马拉雅大反向断裂和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改造,造成... 冈底斯花岗岩带是沿雅鲁藏布江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一条长约2 500 km、宽100~300 km的巨型岩浆岩带.在阿里冈底斯山主峰岗仁波齐峰附近,冈底斯花岗岩体受到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特别受喜马拉雅大反向断裂和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改造,造成断裂和岩体的关系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一些研究者把在北阿伊拉日居山分布的32~ 25 Ma的花岗岩作为喀喇昆仑断裂活动引起的同构造花岗岩,并把此年龄段归结为断层活动年龄,从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本文的锆石U-Pb年龄指示了岗仁波齐峰地区的冈底斯花岗岩是由110 Ma、60 Ma和50 Ma的3期花岗岩组成,而韧性剪切带内的锆石年龄与附近未变形岩石内的锆石年龄一致,表明锆石的形态并未受到断裂活动的影响.韧性剪切带内云母的氩氩年龄为12 Ma左右,而周围未变形花岗岩的云母氩氩年龄在60~ 50 Ma左右,由此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岗仁波齐峰地区是12 Ma开始活动的.由于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中的变形花岗岩并没有记录32~25 Ma这期热事件,由此排除了断裂在狮泉河—门士—线是32~ 25 Ma开始活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花岗岩 喜马拉雅大反向断裂 喀喇昆仑断裂 U-PB年龄 40Ar 39Ar年龄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断错地貌及最近强震活动时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伟 刘志成 +2 位作者 王继 高战武 尹金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5-943,共19页
喀喇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部一条大型边界断裂,调节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变形,在青藏高原西部构造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阿里地区断裂迹线清晰,断错地貌显著,显示出晚第四纪强烈活动的特征。目前,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时代、... 喀喇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部一条大型边界断裂,调节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变形,在青藏高原西部构造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阿里地区断裂迹线清晰,断错地貌显著,显示出晚第四纪强烈活动的特征。目前,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时代、复发间隔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尚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文中对阿里地区的断裂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进行了调查,在扎西岗乡、门士乡、巴嘎乡等地对断错地貌面及断塞塘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样品采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以扎西岗乡、索多村为界分可为3段,各段断裂结构及性质差异显著;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在扎西岗乡西、门士乡东以及巴嘎乡一带,时间分别约为2.34ka BP、 3.01ka BP及2.54ka BP。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距今的时间可能已非常接近地震复发间隔,其能量积累或已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再次发生强震事件的危险性很大,需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对断裂的古地震事件、复发间隔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开展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裂 晚第四纪 断错地貌 最近强震活动时代
下载PDF
札达盆地碎屑裂变径迹揭示的盆山耦合过程
12
作者 孟艳宁 王国灿 +1 位作者 张克信 王岸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758,共12页
札达盆地是中新世9.5Ma以来发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厚度、砾石成分和古流向分析显示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阿伊拉日居山系.札达盆地系列样品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构显示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年龄区间,分别为12.... 札达盆地是中新世9.5Ma以来发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厚度、砾石成分和古流向分析显示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阿伊拉日居山系.札达盆地系列样品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构显示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年龄区间,分别为12.6~15.3Ma(P1峰值年龄)与19.8~22.2Ma(P2峰值年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滞后时间(lagtime)与沉积时代对比分析显示,P1和P2峰值年龄为快速冷却事件的静态峰,与北部阿伊拉日居地区基岩U-Pb年代研究揭示的热事件时间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因此,札达盆地碎屑裂变径迹年龄两个峰值年龄区间记录了源区阿伊拉日居的两次构造事件,可能对应于喀喇昆仑断裂在中新世的两次强烈的构造活动.综合碎屑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信息,估算源区在32.6~9.5Ma之间的平均冷却速率是15.4℃/Ma,上新世末期-第四纪(3.6~1.4Ma)之间再次发生了一次快速的隆升剥露事件.札达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地层碎屑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结构与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的热事件年龄格局吻合,从碎屑裂变径迹年代学角度揭示了造山带地区的盆山耦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达盆地 裂变径迹 阿伊拉日居山 喀喇昆仑断裂
原文传递
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快速隆升作用: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海兵 VALLI Franck +6 位作者 ARNAUD Nicolas 陈松永 许志琴 TAPPONNIER Paul LACASSIN Robin 司家亮 邱祝礼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52-1566,共15页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物进行了^(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剪切带中的矿物记录了从高温(>600℃)到低温(<250℃)条件下的连续变形,表现为近水平的右旋剪切运动转变成斜向的右旋正滑,使绿片岩相的变形作用叠加在中-高温变形之上,暗示出走滑过程中存在隆升作用,热年代学结果显示其连续剪切变形作用从早中新世以来至少持续到4Ma,并且出现三个快速冷却阶段:第一个快速冷却阶段为从25~22Ma 到21~18Ma 期间,可能代表的是浅部高温剪切过程中变形局部停止或减慢的过程;第二个快速冷却时期为从15Ma 到12~10Ma,是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阿伊拉日居山的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开始形成以及主要河流深切过程阶段;9Ma 以来是第三个快速冷却过程,使阿伊拉日居山脉进一步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定形过程。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右旋错位距离以及不同层次变形特征,估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带长期滑移速率为8~10mm/a,伴随的隆升速率为1mm/a。从显微构造和热年代学证据表明,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经历了强烈的右旋走滑运动的同时伴随强烈的隆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热年代学 冷却历史 隆升 喀喇昆仑断裂带
下载PDF
西藏中南部格仁错断裂张剪性质及其区域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攀新 陈正位 +1 位作者 张俊 任金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285-3295,共11页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是青藏高原中南部一条规模宏大断裂带,因其是青藏高原向东运移的南边界,其构造展布和活动性质与高原隆升、侧向挤出和东西向伸展等科学问题关系密切,也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地球动力学重要场所.本文选取该断... 喀拉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是青藏高原中南部一条规模宏大断裂带,因其是青藏高原向东运移的南边界,其构造展布和活动性质与高原隆升、侧向挤出和东西向伸展等科学问题关系密切,也是研究高原变形机制和地球动力学重要场所.本文选取该断裂带中部NW向格仁错断裂(GRCF),对断裂沿线进行较详细地质地貌调查,对冲沟位错和断层陡坎等地貌单元进行测量,并进行探槽开挖,结合天然剖面揭示了断裂产状,详细研究断裂活动性质,发现断裂除前人认为的右旋走滑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张性正断性质,断裂向北陡倾,且北盘相对南盘下降,全新世以来右旋走滑速率和正断速率分别为2.98mm/a和0.2~0.5mm/a之间.前人在共轭的北东向断裂研究中,也发现除左旋走滑性质外,同样具有正断分量,表明现今高原中南部上地壳除传统认为处东西向张性应力场环境外,南北向也具有明显张性特征.而受印度板块向北东向挤压作用,高原岩石圈总体应处于挤压应力状态.因此,推测现今该区域上下地壳处于应力解耦状态,并尝试建立区域张剪性地壳动力学模型:在南北向挤压应力场的作用下,中下地壳缩短凸起隆升,导致上地壳在各方向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张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仁错断裂 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 青藏高原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