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吉泰盆地卤水型锂钾矿物源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春连 刘丽红 +6 位作者 李强 孟令阳 刘成林 张媛媛 王九一 余小灿 颜开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84,共20页
中国探明锂钾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罗布泊盐湖和川西等地,资源开发成本高、难度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在江西吉泰盆地勘探发现卤水中氯化锂浓度超过600 mg/L,氯化钾含量接近1%,锂钾含量均超过或接近工业品位,综合利用价值高。... 中国探明锂钾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罗布泊盐湖和川西等地,资源开发成本高、难度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在江西吉泰盆地勘探发现卤水中氯化锂浓度超过600 mg/L,氯化钾含量接近1%,锂钾含量均超过或接近工业品位,综合利用价值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吉泰盆地中生代火成岩开展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以及高压釜水-岩反应模拟实验,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流体成分等对火成岩水-岩反应的影响,探究其对富钾锂卤水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吉泰盆地卤水具有高锂低镁的特征,表明吉泰盆地卤水在成因上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异,火成岩蚀变作用强烈,表明地下热液对研究区火成岩的交代作用强烈,火成岩通过水-岩反应为富锂钾卤水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温度是流体对元素的淋滤能力的主要控制因素,高盐度流体是各成矿元素主要的迁移载体;地表成因的卤水中Mg/Li值主要受原岩成分控制;水-岩反应是卤水形成的重要过程,而地表蒸发浓缩是卤水成矿最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白垩系 水-岩反应 富锂钾卤水 含矿卤水成因
下载PDF
江西省吉泰盆地土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逸麟 谢长瑜 +1 位作者 胡晨琳 刘铁山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87-395,共9页
依据影响土地质量的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化合物及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等地球化学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建立相应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函数值划分江西省吉泰盆地的土地等级。评价区土地质量总体良好,良好以上... 依据影响土地质量的营养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化合物及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等地球化学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建立相应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函数值划分江西省吉泰盆地的土地等级。评价区土地质量总体良好,良好以上土壤面积为9 640.94 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85.98%;中等土壤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3.75%,差等级土壤占0.27%。该研究成果为调整吉泰盆地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促进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同时,对污染土地的治理提出了施用石灰(Ca CO3)降低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补施磷酸盐等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权重 隶属度函数 土地质量评价 土壤污染 吉泰盆地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吉泰盆地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格格 杨艳昭 +1 位作者 封志明 张晶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3-488,共6页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揭示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和耕地是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11年来吉泰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增长,水域增幅较多,其他地类面积有所下降,草地减幅最大;③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水域,以及草地转化为林地是吉泰盆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三种类型的转化面积依次为2887.91 hm2、2821.19 hm2和2326.97 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林地转为耕地模式分布最为广泛,耕地转化为水域分布较松散,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区;④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研究发现,吉泰盆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绝对值最大,林地年变化率最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规模呈增大的趋势,其余地类呈不同程度减少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红壤丘陵 吉泰盆地
原文传递
干旱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分平衡 被引量:9
4
作者 杨艳昭 张伟科 +2 位作者 封志明 杨格格 杨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9,共10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 全球变暖背景下近些年中国南方地区干旱气候事件频发,水土资源匹配态势并不乐观。论文以吉泰盆地为案例区,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系统诊断吉泰盆地近50a的干旱态势,识别干旱的类型与强度;构建水分平衡模型,重演历史干旱气候条件下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耕地、林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平衡。研究表明,1960-2010年,吉泰盆地近30%的年份发生了干旱,频率较高。其中,轻旱发生的频次最高,特旱位居其次,吉泰盆地干旱大多发生于伏秋期间;无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水分平衡量约为448mm,自然降水整体可以满足林地和耕地等主要用地类型的水分需求,水分盈余是其平衡关系的基本特征,盈余量整体呈现河谷、平原低于丘陵、山地的空间格局;轻、中、重和特旱气候条件下,吉泰盆地耕地水分平衡量由无旱态势下的盈余转为亏缺,林地的水分盈余量下降幅度在37.87%~77.80%;轻、中、重旱气候条件,吉泰盆地的水分平衡量较无旱时依次下降了55.07%、70.28%和96.08%;在特旱气候条件下,缺水量达72mm;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吉泰盆地水分盈余量降低、亏缺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水分 降雨 水分平衡 标准化降水指数 吉泰盆地
下载PDF
江西省吉泰盆地泰和凹陷含锂卤水矿成矿地质背景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廖达军 欧阳斌 +1 位作者 张栋梁 朱文韬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23期178-179,共2页
主要通过在吉泰盆地泰和凹陷施工梅一、梅二2个超千米深钻探工程,在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综合研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掌握区内白垩系周田组地层的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分,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含量,分... 主要通过在吉泰盆地泰和凹陷施工梅一、梅二2个超千米深钻探工程,在对以往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综合研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掌握区内白垩系周田组地层的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矿物组分,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古地理、古气候成岩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盐类及含锂卤水矿产赋存层位及成矿特征,进而探索研究全区范围内盐类及含锂卤水集聚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吉泰盆地 白垩系地层 周田组 含锂卤水
下载PDF
江西吉泰盆地卤水锂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厚明 赖志坚 +2 位作者 鄢新华 廖绍平 田立明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627,共11页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面积4550 km^(2)。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赣西南坳陷之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与吉安凹陷的交接部位,主要沉积一套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建造夹含膏盐层和卤水。基于对已知泰和县梅岗卤水锂矿地质特征、钻探成... 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面积4550 km^(2)。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赣西南坳陷之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与吉安凹陷的交接部位,主要沉积一套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建造夹含膏盐层和卤水。基于对已知泰和县梅岗卤水锂矿地质特征、钻探成果和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研究,认为白垩系周田组第三段、第四段碎屑岩Li最富集,Li主要还是地层同生富集引起,是本区卤水锂矿主要矿源层。结合吉泰盆地1:20万化探数据和值夏幅1:5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圈定以梅岗锂高富集区为核心的4处远景区,在吉泰盆地赣江两岸白垩系和第四系分布8个锂富集区,表明吉泰盆地具有良好的寻找卤水锂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吉泰盆地 卤水锂矿 锂地球化学特征 远景分析
下载PDF
江西省吉泰盆地水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雁翼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吉泰盆地存在农业旱灾问题突出、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健全、灌溉体系布局不完善等问题。分析了该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即建设一个基本覆盖全域、功能健全、互联互通、丰枯互济、调控自如、保障有力... 吉泰盆地存在农业旱灾问题突出、水资源配置体系不健全、灌溉体系布局不完善等问题。分析了该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即建设一个基本覆盖全域、功能健全、互联互通、丰枯互济、调控自如、保障有力的新灌区,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灌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吉泰盆地 水资源优化配置 灌溉体系:信息化建设 灌区管理
下载PDF
江西吉泰盆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汪震 姜勇彪 岳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吉泰盆地位于南方湿润区,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盆地内出现了荒漠化的现象,其受关注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构建NDVI-Albedo特征空间,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吉泰盆地荒漠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吉泰盆... 吉泰盆地位于南方湿润区,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盆地内出现了荒漠化的现象,其受关注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遥感影像构建NDVI-Albedo特征空间,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吉泰盆地荒漠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吉泰盆地内荒漠化面积在近15年内呈现减少趋势,在沿江、靠近城市地区荒漠化有斑点状的增长趋势;降水在某些点与荒漠化呈现正相关,能够使荒漠化发生,但总体上对荒漠化有扼制作用;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在城区地区呈负相关关系,使荒漠化呈减少趋势,在城市边缘呈正相关关系,加剧荒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荒漠化 荒漠化差值指数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吉泰盆地
下载PDF
吉泰盆地卤水型钾锂矿成矿地质特征
9
作者 王焕 王春连 +3 位作者 余小灿 李强 刘殿鹤 颜开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中国探明卤水型锂钾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罗布泊盐湖、江汉盆地和川西等地区,这些资源开发成本高、难度大,近期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在吉泰盆地晚白垩纪地层中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氯化钾含量超过1g/L、氯化锂达到工业品位2倍... 中国探明卤水型锂钾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罗布泊盐湖、江汉盆地和川西等地区,这些资源开发成本高、难度大,近期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在吉泰盆地晚白垩纪地层中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氯化钾含量超过1g/L、氯化锂达到工业品位2倍。本文通过对吉泰盆地周边中生代火成岩开展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探讨火成岩与富钾锂卤水成因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吉泰盆地卤水矿Mg/Li比值低,表明卤水在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盆地周边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过碱性的特征,导致岩石中锂的富集,发生水-岩反应,为卤水提供锂元素;玄武岩钾元素稍微富集,有利于卤水钾元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白垩系 卤水型钾锂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含富锂(钾)卤水断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以中国华南吉泰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志伟 侯献华 +5 位作者 郑绵平 乜贞 司国帅 鹿颖 戴顺铭 李继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中国华南吉泰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发育大量蒸发岩,其中含富锂卤水矿床,由于盆地深部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导致富锂卤水矿勘查评价明显滞后.基于盆地东北部泰和坳陷二维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经过精细保幅处理和综合构造解释,总结了含富锂卤... 中国华南吉泰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发育大量蒸发岩,其中含富锂卤水矿床,由于盆地深部构造特征认识不清,导致富锂卤水矿勘查评价明显滞后.基于盆地东北部泰和坳陷二维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经过精细保幅处理和综合构造解释,总结了含富锂卤水矿断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剖面和构造属性表明,盆地深部发育错断白垩系的NE-SW走向、NW倾向的正断层,高陂-梅岗低隆起深部存在挤压走滑性质逆断层,二者导致盆地白垩系茅店组、周田组和宏岗组微裂隙普遍发育.基于梅岗含富锂卤水矿层位追踪和钻孔岩性录井,吉泰盆地深部隐伏正断层和白垩系裂隙是深层富锂卤水向上运移的通道,白垩系深层可能存在富锂卤水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泰和坳陷 富锂(钾)卤水 断陷构造 二维地震 矿床学
原文传递
吉泰盆地水稻熟制遥感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艳昭 郑亚南 +2 位作者 姜鲁光 刘晓娜 李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0,F0002,共6页
实时监测作物熟制信息对于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主产区吉泰盆地为例,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GIS技术并结合农业气象数据,建立吉泰盆地水稻物候历,综合运用特征时间窗口与地表水分指数和植被指数等方法,定... 实时监测作物熟制信息对于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水稻主产区吉泰盆地为例,以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遥感与GIS技术并结合农业气象数据,建立吉泰盆地水稻物候历,综合运用特征时间窗口与地表水分指数和植被指数等方法,定量提取了2010年吉泰盆地水稻熟制信息,揭示了吉泰盆地单季稻和双季稻分布的数量特征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1)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是吉泰盆地单季稻和双季稻提取的较好时段,其中,9月下旬为最佳时段;2)2010年吉泰盆地水田和旱地的比例基本相当,耕地主要分布于赣江两侧河谷地带,水田主要位于盆地腹地;3)2010年吉泰盆地水稻种植面积为2 059km2,单季稻和双季稻的比例为1∶12,双季稻分布广泛,单季稻分布较为零散,在盆地周边区县相对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熟制 时间窗口 耕地 吉泰盆地
下载PDF
吉泰盆地石炭系黄龙组黑色碳质泥岩物源、构造背景与古风化作用:来自稳定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开 王春连 +3 位作者 王九一 沈立建 余小灿 孟令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7,共13页
吉泰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沉积了巨量的富锂钾卤水,同时富含硼、铷、铯、溴、碘等新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高。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吉泰盆地石炭系黄龙组黑色碳质泥岩的主、微量和... 吉泰盆地在白垩纪—古近纪时期,沉积了巨量的富锂钾卤水,同时富含硼、铷、铯、溴、碘等新兴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价值高。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吉泰盆地石炭系黄龙组黑色碳质泥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其物源、构造背景及古风化作用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其对上覆卤水矿层的影响。吉泰盆地M2钻孔底部细碎屑岩具有LREE富集,HREE较平缓的特征,且均表现明显的Eu负异常,综合La/Th-Hf和Zr-TiO_(2)图解,认为其主要来自长英质/基性岩浆岩和古老沉积组分的混合源区,为卤水形成带来了丰富的深源物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和比值(La/Th、Cr/Th、Th/Sc),反映出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特征。通过计算化学风化指数(CIA、CIW、PIA和ICV)及Al_(2)O_(3)-(CaO+Na_(2)O)-K_(2)O图解,表明其化学风化程度较高,有利于元素的迁移和富集,为卤水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构造演化 风化作用
下载PDF
吉泰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演化分析
13
作者 肖凯 熊凯 +3 位作者 高赵伟 黄涛 肖鹏敏 刘消清 《矿产勘查》 2022年第11期1603-1611,共9页
吉泰盆地为江西省内一白垩系陆相红色盆地,本文结合以往地震、钻井及地质等资料,开展研究区构造、沉积相等研究,将吉泰盆地划分出1个一级、4个二级、6个三级、9个四级构造单元。在盆地构造演化上,盆地北部的吉安坳陷最先形成,之后受引... 吉泰盆地为江西省内一白垩系陆相红色盆地,本文结合以往地震、钻井及地质等资料,开展研究区构造、沉积相等研究,将吉泰盆地划分出1个一级、4个二级、6个三级、9个四级构造单元。在盆地构造演化上,盆地北部的吉安坳陷最先形成,之后受引张作用,盆地继续下沉,凹陷成湖,泰和坳陷、早禾坳陷迅速扩大,沉积中心由北往南迁移,盆地相对较深,白垩世晚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盆地全面抬升,趋于封闭。通过对盆内周田组进行沉积相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通过岩相古地理分析,认为周田期沉积中心位于梅岗南东新圩以西一带,为区内富锂卤水矿的勘查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沉积相 盆地演化 陆相盆地
下载PDF
江西吉泰盆地梅岗富锂卤水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辉平 朱俊 李波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20期205-206,共2页
梅岗富锂卤水矿位于吉泰盆北东部,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钾盐找矿时,经钻孔揭露在梅岗发现了高盐富锂卤水矿产,产于华夏板块吉泰盆地东部的晚白垩世红层中。卤水中富含氯化钠和氯化锂,氯化钠是工业品位的2.6倍;氯化锂是工业品位的3.8倍。... 梅岗富锂卤水矿位于吉泰盆北东部,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钾盐找矿时,经钻孔揭露在梅岗发现了高盐富锂卤水矿产,产于华夏板块吉泰盆地东部的晚白垩世红层中。卤水中富含氯化钠和氯化锂,氯化钠是工业品位的2.6倍;氯化锂是工业品位的3.8倍。由于锂矿资源的急需并紧缺,卤水锂矿也备受关注,通过近几年在吉泰盆地卤水锂矿的地质调查工作,本文对卤水锂矿床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梅岗富锂卤水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基于DEM和SCS模型的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径流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丁丁 白桦 +2 位作者 段茂庆 张力薇 李小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74-76,共3页
为研究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建立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坡地径流资源潜力公式,探究坡地径流资源化可行性。采用泰和水保站12个不同覆被下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通过以该流域部分实测次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型参数率定,用算术... 为研究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降雨-径流关系变化,建立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坡地径流资源潜力公式,探究坡地径流资源化可行性。采用泰和水保站12个不同覆被下径流小区的观测数据,通过以该流域部分实测次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型参数率定,用算术平均值法求出研究区CN值,并用部分降雨—径流资料进行模拟验证,得出符合该流域的SCS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对吉泰盆地红壤丘陵区合格率为65%-85%,且不同覆被下径流小区模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植被覆盖度高的产流量小,反之产流量相对偏高。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降雨量越大,模拟效果越好,准确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泰盆地 SCS模型 降雨—径流
下载PDF
丘陵山区1403-1911年旱涝灾害序列重建与演变规律--以赣中吉泰盆地为例
16
作者 郭耀强 万智巍 +3 位作者 贾玉连 洪祎君 蒋梅鑫 章鸣 《江西科学》 2017年第5期716-721,共6页
干旱和洪水是造成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面对严峻的旱涝形势,系统研究百年尺度下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选取中国南方典型的丘陵盆地——吉泰盆地作为研究区域,系统收集整理1403-1911年的旱涝灾害史料,重建长时间旱... 干旱和洪水是造成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面对严峻的旱涝形势,系统研究百年尺度下旱涝灾害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选取中国南方典型的丘陵盆地——吉泰盆地作为研究区域,系统收集整理1403-1911年的旱涝灾害史料,重建长时间旱涝灾害序列。利用频率分析、突变分析、周期分析和趋势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吉泰盆地近500年来的旱涝灾害等级序列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1403-1911年期间,吉泰盆地发生各类旱涝灾害共315次,其中旱灾138次,平均2.28 a一遇;涝灾177次,平均1.78 a一遇,涝灾发生的频率大于旱灾。2)在95%置信水平下,吉泰盆地旱涝演变的突变点主要有:1452年由涝转旱,1468年由旱转涝,1485年由涝转旱,1574年由旱转涝,1662年由涝转旱,1683年由旱转涝,1801年由涝转旱,1826年由旱转涝,1866年由涝转旱。3)吉泰盆地旱涝灾害等级序列的小波变换揭示出8个主要周期,分别是5-8 a、13 a、31-33 a、23 a、54-58 a、140 a、200 a、300 a。从出现的次数来看,54-58 a周期出现最多,说明吉泰盆地旱涝灾害的演变在54-58 a存在主要振荡周期。4)15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涝灾出现频率高于旱灾,16世纪、17世纪和20世纪旱灾出现频率高于涝灾。总体上来看吉泰盆地1403-1911年期间涝灾的强度大于旱灾,特别是18世纪后,涝灾的强度明显大于旱灾。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吉泰盆地长时间尺度下的旱涝发生规律及未来旱涝预提供历史相似型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吉泰盆地 近500年 旱涝演变
下载PDF
吉泰盆地古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钟永达 田晓娟 +4 位作者 李彦强 刘立盘 杨爱红 刘淑娟 余发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对来自吉泰盆地9个县市的148株古樟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进行观测,研究各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程度和相关性,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樟群体间种子大小、千粒质量、苗高和地径均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 通过对来自吉泰盆地9个县市的148株古樟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进行观测,研究各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程度和相关性,并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樟群体间种子大小、千粒质量、苗高和地径均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各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为3.34;各表型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种源间,表明种源是香樟各性状的决定因素;种子大小和千粒质量主要决定了幼苗的高度;第1主成分反映了4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贡献率达到76.88%,且种子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期植株苗期的生长量;9个群体可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吉安市群体明显好于其他群体,并且种子大小和千粒质量性状与群体在吉泰盆地中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吉泰盆地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