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IHA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伟东 包为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83,87,共6页
为提高评价水利工程对下游径流影响的精准度,提出了基于控制变量思想的改进IHA法。该方法通过控制降水量这一影响径流的关键因素,采用滑动平均法寻找匹配年降水量周期,再计算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然后结合年降水量趋势线等因素找出工程... 为提高评价水利工程对下游径流影响的精准度,提出了基于控制变量思想的改进IHA法。该方法通过控制降水量这一影响径流的关键因素,采用滑动平均法寻找匹配年降水量周期,再计算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然后结合年降水量趋势线等因素找出工程前后年降水量最为相似的两个时期,并将此时期内的日平均径流资料作为改进IHA法的输入。实例应用中,锦江流域长江、扶溪、石塘等7个雨量站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整个流域的降水过程,分析表明1972-1987年的年降水量情况与水库运行后的1993-2009年的年降水量最为相近。采用IHA法和改进IHA法分别计算锦江水库下游仁化站的径流资料,结果表明改进IHA法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情况,益于科学有效地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变量 改进IHA法 降水量 径流 锦江流域
下载PDF
晋江西溪流域绿水蓝水资源量估算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荣琨 陈兴伟 +1 位作者 李志远 李学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5,共4页
运用SWAT模型计算了东南沿海晋江西溪流域的绿水蓝水资源量。对西溪流域绿水蓝水的组成和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西溪流域与中国北方两流域在绿水占水资源比例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西溪流域1973—1979年绿水蓝水资源总... 运用SWAT模型计算了东南沿海晋江西溪流域的绿水蓝水资源量。对西溪流域绿水蓝水的组成和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西溪流域与中国北方两流域在绿水占水资源比例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西溪流域1973—1979年绿水蓝水资源总量是传统水资源量的1.6倍;(2)绿水蓝水的年内分布特点为汛期最高,冬季最低,且绿水流是绿水的主要组成部分;(3)由于气候湿润、干燥度指数较小等原因,晋江西溪流域水资源以蓝水为主,约为绿水资源量的1.8倍;但也表明即使在南方地区,绿水资源仍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 蓝水 SWAT模型 时间分布 晋江西溪
下载PDF
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影响的SWAT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荣琨 陈兴伟 +2 位作者 刘梅冰 林文娇 高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88-1493,共6页
运用SWAT模型,对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非点源污染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总氮、总磷污染总量分别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均1530t、266t,上升为2001年的2641t、542t;单位面积非点源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越来越... 运用SWAT模型,对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非点源污染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造成的非点源总氮、总磷污染总量分别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均1530t、266t,上升为2001年的2641t、542t;单位面积非点源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越来越集中于流域中部地区;就非点源污染总量而言,除坑仔口溪区的污染总量仍较小外,其余4个水系区中的分布趋于均衡;由于耕地减少、园地猛增等原因,非点源污染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耕地产污为主变为2001年的以园地产污为主,园地成为非点源污染重点治理的用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LUCC) 非点源污染 SWAT模型 晋江西溪
下载PDF
用SWAT模拟土地利用对绿水蓝水的影响:以晋江西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荣琨 陈兴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9-204,共6页
应用SWAT模型,研究了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绿水与蓝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西溪流域绿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625.34 mm减少到2001年的618.5 mm,年绿水总量平均减少了6.48 mm;蓝水资源从1... 应用SWAT模型,研究了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绿水与蓝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西溪流域绿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625.34 mm减少到2001年的618.5 mm,年绿水总量平均减少了6.48 mm;蓝水资源从1970年代的年均1 019.44 mm增加到2001年的1 026.49 mm,年蓝水总量平均增加了7.05 mm。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年内12个月份的绿水都有所减少,蓝水都有所增加,其中处于汛期的6-9月蓝水增加量较大。由于流域上游几个亚流域的林地耕地面积之和大幅减少等原因,绿水的减少与蓝水的增加主要集中于流域上中游的几个亚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绿水 蓝水 SWAT模型 晋江西溪
下载PDF
晋江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荣琨 陈莹 +1 位作者 李学平 单长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基于晋江西溪流域1985与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周长—面积分形方法计算获得了西溪流域两期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分形维数从1985年... 基于晋江西溪流域1985与2001年两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周长—面积分形方法计算获得了西溪流域两期主要地类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并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分形维数从1985年的1.255减少到2001年的1.169,整体空间结构向着简单、规则的方向发展;林地和水域的分形维数有所增加,其余用地类型均表现为减小。西溪流域土地利用的整体稳定性指数从1985年的0.245增加到2001年的0.331,用地的整体空间结构更加稳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最稳定的地类在1985与2001年分别为林地和草地,两期最不稳定的地类均为耕地。1985—2001年,人类活动对占西溪流域面积近50%的林地的利用趋于无序,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今后应重点加强对林地有序利用的规划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稳定性 晋江西溪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Xixi Watershed of Jinjiang Basin
6
作者 Kun RONG Jiqiang ZHANG Yang SH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6年第6期68-72,共5页
The SWAT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s and the difference of pollution load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Xixi Watershed of Jinjiang Basi... The SWAT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s and the difference of pollution load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Xixi Watershed of Jinjiang Bas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yearl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ion loads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during 1973 to 1979,the annual TN pollu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 was 1530 t,or 6. 3 kg / ha,and the annual TP pollu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 was 270 t,or 1. 1 kg / ha during 1973 to 1979 in the watershed.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on both monthl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ion loads. The TN and TP pollution loads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accounted for 76. 2% and 75. 8% of the annual load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both TN and TP pollution load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and the pollution load of both farmland and orchar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TN and TP pollution loads of farmland accounted for 66% and 83% of total watershed. There was a great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of the study area.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re mainly located at Guanqiao Town,Longmen Town,Changkeng Town,Shangqing Town and Dapu Town,where the efforts of controlling pollution should be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LAND use type SWAT model Xixi WATERSHED of jinjiang basin
下载PDF
锦江盆地白垩系基本层序与沉积环境分析
7
作者 刘细元 《江西地质》 1998年第4期262-266,共5页
本文阐述了锦江盆地白垩系的基本层序特征,对其沉积环境作了系统分析,建立了12个基本层序,划分了3大沉积体系,探讨了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演化规律。
关键词 基本层序 沉积环境 沉积体系 白垩系 锦江盆地 江西
下载PDF
基于DEM的流域水系分维计算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林 陈兴伟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133-134,共2页
利用ArcGIS8.3和ArcVIEW3.2中的水文分析模块,根据不同最小河流长度,提取晋江流域河网信息,采用传统的网格法计算提取的不同河网的分维,研究以最小河流长度所提取的不同河网密度与分维的关系,确定晋江流域分维,分析流域地貌的演变。
关键词 最小河流长度 河网密度 分维 晋江流域
下载PDF
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及其临界条件 被引量:28
9
作者 吴杰峰 陈兴伟 高路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199-204,共6页
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是干旱研究的重要问题。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例,选取1960-2010年逐月实测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Streamflow Index,SSI... 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是干旱研究的重要问题。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例,选取1960-2010年逐月实测降水和径流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Streamflow Index,SSI)两个干旱指数(分别代表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及游程理论对流域主要干旱事件特征进行识别,应用Logarithm函数,建立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特征的响应关系模型,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并提出了气象干旱演进为水文干旱临界条件的概念。结果表明,多时间尺度的SPI与SSI指数可以有效反映晋江流域气象、水文干旱历时及烈度,用Logarithm函数可以比较好地建立晋江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模型,得到气象干旱演进为水文干旱的临界条件为气象干旱历时1.45个月、烈度0.8,该模型的建立也为基于气象干旱监测实现水文干旱预警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水文干旱 气象干旱 响应关系 Logarithm函数 临界条件 晋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水源涵养量多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27
10
作者 林峰 陈兴伟 +4 位作者 姚文艺 方艺辉 邓海军 吴杰峰 林炳青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5-1078,共14页
为解决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的定量评价问题,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特点,提出了反映森林斑块空间分布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森林不连续分布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 为解决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的定量评价问题,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特点,提出了反映森林斑块空间分布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森林不连续分布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以东南沿海的晋江流域为例,构建了2006年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日时间步长SWAT模型,统计分析了2002—2010年降水条件下森林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构建的晋江流域SWAT模型精度较高,面积阈值为零生成的水文响应单元比较准确地反映流域森林斑块分布,提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适用于森林空间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为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②晋江流域森林水源年涵养量271.41~565.25mm;月涵养量-29.15~154.59 mm;日尺度的极端降水期皆为正值,极端枯水期都为负值。表明年际之间不存在森林水源涵养的蓄丰补枯调节作用,但在年内的部分月份得到体现,而日尺度的森林蓄丰补枯功能充分发挥。从而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森林水源涵养量及其蓄丰补枯功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源涵养 水量平衡法 分布式水文模型 晋江流域
原文传递
江西锦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佳乐 王萌 +5 位作者 胡发旺 董一慧 孙占学 王瑶 卫承芳 燕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64-4073,共10页
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了江西省锦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中8种磺胺类、 9种喹诺酮类、 4种四环素类、 4种大环内酯类和2种硝基咪唑类共27种抗生素的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锦江流域水体... 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了江西省锦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中8种磺胺类、 9种喹诺酮类、 4种四环素类、 4种大环内酯类和2种硝基咪唑类共27种抗生素的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锦江流域水体存在抗生素的污染,地表水中共检出20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32.3~280 ng·L^(-1).地下水中检出15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28.4~55.8 ng·L^(-1).废水中检出21种抗生素,浓度范围为231~8.71×10~4 ng·L^(-1).与国内外河流湖泊中8种常见抗生素浓度进行对比表明,锦江流域污染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比国内外地下水中磺胺甲唑浓度可知,锦江流域地下水中磺胺甲唑污染程度中等偏下.与国内外养殖厂废水中3种抗生素浓度对比可知,锦江流域养殖废水中磺胺嘧啶的污染程度较高.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高风险抗生素有9种,分别是克拉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噻唑、罗红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磺胺甲唑,其余为低风险或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江流域 抗生素 水体 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的区域水文干旱指数构建与识别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杰峰 陈兴伟 +1 位作者 高路 林志东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9,共8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应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进行水文干旱识别时存在的干旱等级划分及其临界值如何确定问题,构建了新的区域水文干旱指数,并应用于典型区水文干旱识别。即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该流域... 为了进一步探讨应用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进行水文干旱识别时存在的干旱等级划分及其临界值如何确定问题,构建了新的区域水文干旱指数,并应用于典型区水文干旱识别。即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该流域2个水文站和3个气象站1960—2006年逐月径流和降水数据,结合径流距平百分比和降水距平百分比,构建了区域水文干旱指数SHI(Standardized Hydrology Index),获得了相应的干旱等级发生频率,进而以SHI累计频率确定了区域水文干旱指数SHI各干旱等级临界值。结果表明,基于SRI和区域水文干旱指数SHI,可以较好地识别过去47 a中晋江流域发生的主要水文干旱事件,且SHI临界值较SPI(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临界值对重要水文干旱事件识别更为敏感,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干旱 SRI(标准化径流指数) SHI(区域水文干旱指数) 晋江流域 临界值
下载PDF
晋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劲草 许新宜 +1 位作者 王红瑞 王韶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2,共6页
为加强晋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依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确定了晋江上游地区为补偿对象,晋江下游地区为补偿主体。依据上游地区的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服务总... 为加强晋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依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确定了晋江上游地区为补偿对象,晋江下游地区为补偿主体。依据上游地区的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服务总价值,核算补偿标准为8 327万元/a,出资方式为泉州市政府出资1/4,其余部分由晋江下游各县市区按所分配水量的比例分摊。资金在上游地区依据对下游下泄水量贡献比例进行分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上游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将上游地区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和水质作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安排补偿资金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流域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补偿标准 资金分配 考核办法
下载PDF
晋江流域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家泉 祁士华 +5 位作者 谭凌智 邢新丽 张原 刘梦 柯艳萍 于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08-2013,共6页
以网格法(12km×12km)采集晋江流域42个表层土壤代表性样品,并用GC-ECD内标法对土壤中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进行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晋江流域土壤中HCHs及DDTs的... 以网格法(12km×12km)采集晋江流域42个表层土壤代表性样品,并用GC-ECD内标法对土壤中的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进行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水平、空间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晋江流域土壤中HCHs及DDTs的异构体或衍生物的检出率在81.0%~100%之间.OCPs、HCHs和DDTs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3.98~114.69ng.g-1(平均值22.38ng.g-1)、1.16~30.13ng.g-1(平均值3.73ng.g-1)和1.42~111.93ng.g-1(平均值18.65ng.g-1).对不同土地种植类型的比较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平均含量排序为:蔬菜地>水稻田>茶树地,DDTs平均含量排序为:茶树地>蔬菜地>水稻田.同时,蔬菜地中HCHs的使用具有非均一性,而由于水稻与蔬菜的交替种植,二者的DDTs来源具有同一性.通过污染评价分析发现,晋江流域土壤整体处于我国一级标准范围内,但与荷兰标准相比,研究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六六六(HCHs) 滴滴涕(DDTs) 晋江流域 来源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人类活动对晋江流域径流演变影响的分析与定量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杰峰 陈兴伟 +2 位作者 高路 陈莹 刘梅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2,7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的影响,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例,基于1960年-2010年逐月径流、降水数据,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差积曲线-秩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利用SCRCQ方法定...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的影响,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例,基于1960年-2010年逐月径流、降水数据,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差积曲线-秩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利用SCRCQ方法定量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砻水文站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跨流域调水和山美水库调蓄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石砻水文站年径流上升趋势较不受水库影响的安溪水文站明显,年内径流变化幅度更趋于平稳。径流序列主要存在6~7a、11~12a和20~21a左右三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与流域年降水周期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但20世纪80年代后石砻站周期变化与流域降水周期变化出现微弱差别。石砻站年径流序列在1982年发生变异,而安溪站年径流序列未发现明显变异;变异期内,以山美水库为主的人类活动对石砻站年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7.17%、84.76%和7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SCRCQ法 大型水库 晋江流域
下载PDF
以DEM提取流域水系河源的最小误差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冬平 陈莹 陈兴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前,以水文模型提取流域水系已成为水文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用DEM提取流域水系的方法不能解决流域水系唯一性的问题。故本文在没有流域纸质水系图或遥感数据的前提下,提出以DEM提取流域水系的河源最小误差法,即通过建立实际河源... 目前,以水文模型提取流域水系已成为水文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用DEM提取流域水系的方法不能解决流域水系唯一性的问题。故本文在没有流域纸质水系图或遥感数据的前提下,提出以DEM提取流域水系的河源最小误差法,即通过建立实际河源与提取水系河源两点之间的距离误差与网格数大小的相互关系,以两点之间误差最小为原则解决流域水系提取唯一性问题。以晋江流域为例,3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采用河源最小误差法提取了晋江流域水系。结果表明,最小河流长度为42m时,实际河源与提取水系河源的距离误差达到最小,相应的晋江流域的水系分维值为1.389,表明该法是提取流域水系较合理可行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系 DEM 河源最小误差法 网格数 晋江流域
原文传递
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林 陈兴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21-26,共6页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东南沿海晋江流域内3个水文站点的年、月径流和基流分别进行模拟。选取1972—1975年作为模型校准期,以效率系数、平均误差、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率定出6个模型敏感参数,并用1976—1979年的资料进行...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东南沿海晋江流域内3个水文站点的年、月径流和基流分别进行模拟。选取1972—1975年作为模型校准期,以效率系数、平均误差、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率定出6个模型敏感参数,并用1976—1979年的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3个站点模拟的方法可以从流域尺度上更客观地率定模型参数,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模型在东南沿海流域的模拟效果较好,精度较高;模拟期内降水量的差异以及水库年径流调节均会对水量模拟结果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径流模拟 3个站点 校准验证 晋江流域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晓涛 陆愈实 杨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46-2153,共8页
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 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模型关键输入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α-HCH与p,p′-DDT在土壤相,水相以及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野外样品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当研究系统达到平衡时,环境各相对α-HCH与p,p′-DDT容纳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物,土壤,水及空气;α-HCH在土壤与沉积物中的储量之和为总储量的97.42%,p,p′-DDT则为99.89%,是其主要的汇区;α-HCH与p,p′-DDT从研究区域迁移消逝的主要途径为水的平流输出,在环境相间迁移过程中,α-HCH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大气的迁移,而p,p′-DDT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沉积物的迁移;灵敏度分析指出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og Kow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晋江流域 多介质逸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曲线割线斜率法的水文特征提取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章蕊 卢毅敏 张永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1,共4页
以晋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环境下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对流域水文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汇流格网阈值设置存在的主观性,提出用曲线割线斜率法克服传统目视判读的主观性,用该方法计算出的集水面积阈值为14.265 km^2,依此阈值提取... 以晋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环境下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对流域水文特征进行了分析。针对汇流格网阈值设置存在的主观性,提出用曲线割线斜率法克服传统目视判读的主观性,用该方法计算出的集水面积阈值为14.265 km^2,依此阈值提取晋江流域水系并将晋江流域划分为7个子流域。结果表明:晋江流域河网密度为0.192km/km^2,河长比为2.4,分叉比为3.3,水系分形维数为1.36,流域地貌发育处于幼年时期;各子流域的河网密度为0.183~0.207 km/km^2,其中湖洋溪流域的河网密度最大,为0.207 km/km2,坑仔口溪流域的最小,为0.183 km/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DEM 曲线割线斜率法 水文特征 晋江流域
下载PDF
泉州市晋江流域纳污能力计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路雨 苏保林 张传霞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9-102,133,共5页
现以泉州市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一维水质模型,以COD和氨氮作为污染指标,设定相关水文条件及水质目标,计算晋江流域的纳污能力。其计算结果表明:晋江流域COD的纳污能力为33599t/a,氨氮的纳污能力为1596t/a。从行政区角度上看,晋江中... 现以泉州市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一维水质模型,以COD和氨氮作为污染指标,设定相关水文条件及水质目标,计算晋江流域的纳污能力。其计算结果表明:晋江流域COD的纳污能力为33599t/a,氨氮的纳污能力为1596t/a。从行政区角度上看,晋江中下游的南安市、安溪市和晋江市纳污能力最强。从流域水系角度上看,晋江干流、西溪和东溪的纳污能力最强。以上结果可为泉州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和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流域 一维水质模型 纳污能力 设计流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