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华亮 高成 +3 位作者 李正汉 张璋 彭智敏 关俊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3-673,共11页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呈近EW向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该组以陆相磨拉石建造为特征,角度不整合在蛇绿岩及老的海相地层之上,从早到晚由河流相向湖泊相演化。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出露的竟柱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呈近EW向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该组以陆相磨拉石建造为特征,角度不整合在蛇绿岩及老的海相地层之上,从早到晚由河流相向湖泊相演化。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班公湖地区出露的竟柱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形成时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竟柱山组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全面闭合后的陆相山间盆地沉积,是洋陆转换全面完成之后的陆相沉积。本文首次对班公湖地区竟柱山组进行了ESR年代学、磁性地层学研究,得出了研究区竟柱山组底部砾岩的ESR年龄为92.0±9.0 Ma,古地磁测年显示该组的底界年龄约为96 Ma。班公湖地区在96 Ma左右全面完成了由洋到陆的转换,进入了陆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柱山组 地质特征 形成时代 洋陆转换 班公湖地区
下载PDF
西藏尼玛盆地陆相地层归属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波明 周家声 +1 位作者 闻涛 何志文 《天然气技术》 2009年第4期21-24,共4页
西藏尼玛盆地发育以灰绿色泥岩、纸片状页岩、钙质页岩为代表的陆相地层,前人将其归属为上白垩统竞柱山组。然而,这套地层中存在大量始新世—渐新世的孢粉组合,同时赋存有相当数量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鱼化石。因此,尼玛盆地的陆相... 西藏尼玛盆地发育以灰绿色泥岩、纸片状页岩、钙质页岩为代表的陆相地层,前人将其归属为上白垩统竞柱山组。然而,这套地层中存在大量始新世—渐新世的孢粉组合,同时赋存有相当数量的时代为渐新世—中新世的鱼化石。因此,尼玛盆地的陆相地层时代应为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在这套陆相地层中还发现了油苗和沥青,表明尼玛盆地不仅是一个古近系陆相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含油气盆地。由于尼玛盆地陆相地层与伦坡拉盆地连片分布,两个盆地的烃源岩和储盖层发育层位、特点以及组合特征都非常相似,表明两个盆地的生成、发育和演化过程都可以视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层 孢粉组合 鱼化石 古近系(纪) 竞柱山组 尼玛盆地
下载PDF
西藏比如盆地竟柱山组沉积-火山岩形成环境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和钟铧 杨德明 +1 位作者 王天武 黄应聪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12,共5页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为一套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间夹由英安岩、安山岩、石英粗安岩和流纹岩组成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碎屑岩均呈整合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竟柱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为一套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间夹由英安岩、安山岩、石英粗安岩和流纹岩组成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与碎屑岩均呈整合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竟柱山组火山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挤压背景下地壳增厚熔融的产物。竟柱山组沉积-火山岩的形成环境揭示了比如盆地的性质在晚白垩世已由弧后盆地转换为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白垩统 竟柱山组 沉积-火山岩 比如盆地 西藏
下载PDF
措勤地区竟柱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唐熊 陶晓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在西藏措勤地区主要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且坎-古昌-阿索断裂带和塔若错北-达瓦错南-秋措麦凹陷带断续分布。主要为一套磨拉石的紫红色碎屑岩,其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主。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的前积层理指示了其...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在西藏措勤地区主要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且坎-古昌-阿索断裂带和塔若错北-达瓦错南-秋措麦凹陷带断续分布。主要为一套磨拉石的紫红色碎屑岩,其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主。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的前积层理指示了其进积方向,表明早期物源来自北部,而晚期来自南部的陆源物质增加。竟柱山组磨拉石沉积的发育,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造山运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柱山组 措勤地区 沉积相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磨拉石
下载PDF
西藏塔惹增地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建国 马德胜 龙胜清 《贵州地质》 2014年第3期206-209,240,共5页
分布于塔惹增地区帕荣山一带的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对其时代归属缺乏可靠的古生物化石,一直颇有争议。前人根据岩性将其归为古近系日贡拉组,通过对此套地层详细的剖面研究表明其时代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其沉积环境为残留海相沉积,此... 分布于塔惹增地区帕荣山一带的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对其时代归属缺乏可靠的古生物化石,一直颇有争议。前人根据岩性将其归为古近系日贡拉组,通过对此套地层详细的剖面研究表明其时代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其沉积环境为残留海相沉积,此套地层的时代厘定,为研究怒江洋在该地区的关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惹增 上白垩统 竟柱山组 厘定 西藏
下载PDF
拉萨-羌塘板块碰撞——来自西藏阿索晚白垩世红层的约束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先进 王明 +4 位作者 范建军 罗安波 曾孝文 李航 申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8-1442,共15页
晚白垩世拉萨板块与羌南-保山板块陆陆碰撞事件是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研究的热点。西藏阿索地区的晚白垩世竟柱山组和马莫勒组是阿索地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沉积记录。目前有关其形成时代及沉积环境的研究非常薄弱,限制了对于区域构造背... 晚白垩世拉萨板块与羌南-保山板块陆陆碰撞事件是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研究的热点。西藏阿索地区的晚白垩世竟柱山组和马莫勒组是阿索地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沉积记录。目前有关其形成时代及沉积环境的研究非常薄弱,限制了对于区域构造背景等方面的认识。对西藏阿索地区的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竟柱山组碎屑锆石样品中的最小单颗粒锆石年龄为89±5 Ma,阿索地区竟柱山组南部侵入的闪长岩岩脉获得了88 Ma的锆石U-Pb年龄,进一步表明竟柱山组的沉积时代应在90 Ma左右。结合该地区同时代马莫勒组的研究成果,认为竟柱山组沉积于冲积扇环境,而马莫勒组为辫状河-三角洲环境。在沉积物源方面,竟柱山组物源更偏向汇聚环境下的岛弧,而马莫勒组则具有更复杂的物源。竟柱山组和马莫勒组作为拉萨-羌塘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在地表的沉积响应,共同记录了晚白垩世的地壳抬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晚白垩世 碎屑锆石 竟柱山组 沉积环境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藏北革吉北部竟柱山组地球化学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宝龙 范海滨 +4 位作者 朱德全 彭勃 郭平 周磊 李宇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57-3673,共17页
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近东西向不连续分布的上白垩统竟柱山组(K2j),是洋-陆转换后的陆相沉积。因其东西向空间跨度较大,其准确的形成时限和砂岩源区的构造环境存在争议。本文采集西藏革吉县北部竟柱山组粗砂岩,对其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近东西向不连续分布的上白垩统竟柱山组(K2j),是洋-陆转换后的陆相沉积。因其东西向空间跨度较大,其准确的形成时限和砂岩源区的构造环境存在争议。本文采集西藏革吉县北部竟柱山组粗砂岩,对其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样品碎屑锆石U-Pb谐和年龄值范围集中于100~130Ma和150~170Ma;在碎屑锆石年龄频谱图上,主要出现111.7Ma和160.1Ma两个峰值。最新的碎屑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5.3Ma,表明竟柱山组应在早白垩世末期之后沉积。SiO2含量为52.92%~69.47%,Al2O3含量为5.22%~14.34%。高场强元素Ta、Nb、Ti亏损,Hf、Th及REE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亏损,Rb、K富集。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判别图解表明,研究区竟柱山组砂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物源为中酸性火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竟柱山组 锆石U-PB年代学 砂岩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下载PDF
冈底斯南缘打加错地区竟柱山组沉积特征及其时代
8
作者 李鹏举 梁志勇 +1 位作者 火久伟 曹勇刚 《甘肃地质》 2022年第2期16-23,共8页
竟柱山组地层出露于西藏昂仁县打加错东地区,是一套以砂岩、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岩建造,通过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了竟柱山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组地层为一套红色磨... 竟柱山组地层出露于西藏昂仁县打加错东地区,是一套以砂岩、砾岩为主的陆相碎屑岩建造,通过野外剖面测制、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析了竟柱山组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该组地层为一套红色磨拉石建造,其形成于打加错断陷湖盆的河流—湖泊相沉积环境。竟柱山组上部安山岩透镜体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89.97±0.7 Ma,其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柱山组 沉积特征 冈底斯南缘 打加错 地层时代
原文传递
措勤地区竟柱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9
作者 唐熊 陶晓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在西藏措勤地区主要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且坎——古昌——阿索断裂带和塔若错北——达瓦错南——秋措麦凹陷带断续分布。岩性主要为一套磨拉石性质的紫红色碎屑岩,其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主。扇三角洲和...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在西藏措勤地区主要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且坎——古昌——阿索断裂带和塔若错北——达瓦错南——秋措麦凹陷带断续分布。岩性主要为一套磨拉石性质的紫红色碎屑岩,其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主。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的前积层理指示了其进积方向,表明早期物源来自北部,而晚期来自南部的陆源物质增加。竟柱山组磨拉石沉积的出现,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造山运动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柱山组 措勤地区 沉积特征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磨拉石
下载PDF
西藏中部若干地层问题讨论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孝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95-698,共4页
野外考察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阿尔布—赛诺曼期,在西藏中部沉积了由海相灰岩组成的郎山组;白垩纪坎潘期,在班戈一带出现由磨拉石建造组成的竞柱山组;新近纪中—上新世,西藏中部沉积了湖相的丁青组。因此,前人关于该区一些地层... 野外考察和有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阿尔布—赛诺曼期,在西藏中部沉积了由海相灰岩组成的郎山组;白垩纪坎潘期,在班戈一带出现由磨拉石建造组成的竞柱山组;新近纪中—上新世,西藏中部沉积了湖相的丁青组。因此,前人关于该区一些地层归属的厘定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中部 郎山组(赛诺曼期) 竞柱山组(坎潘期) 丁青组(中—上新世) 问题讨论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块体北缘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古地磁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雨纯 周亚楠 +15 位作者 程鑫 叶亚坤 卫弼天 姜南 张伟杰 吴珂 王保锋 许鹏祥 陈庆龙 幸龙云 李腾 张冬孟 武景岳 刘非凡 王嘉伟 吴汉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75-2290,共16页
作为亚洲大陆晚白垩世时的最南缘,拉萨块体古纬度对研究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拉萨块体北缘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35个采点415块定向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岩石磁学结果显示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 作为亚洲大陆晚白垩世时的最南缘,拉萨块体古纬度对研究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拉萨块体北缘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35个采点415块定向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岩石磁学结果显示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通过逐步热退磁可从22个采点中获得一组稳定的高温分量方向,同沉积校正后该方向在95%和99%置信区间内均通过了McElhinny和McFadden褶皱检验,表明该方向(D_(c)=335.6°,I_(c)=31.2°,k_(c)=52.8,α95=4.3°)应为原生剩磁,其对应的古地磁极为63.3°N,329.4°E,A_(95)=3.6°.等温剩磁各向异性分析显示拉萨块体北部尼玛和班戈地区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红层中可能并不存在磁倾角浅化现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限定了拉萨块体晚白垩世古纬度为16.6±2.1°N(参考点31.8°N,87.7°E),晚白垩世以来青藏高原北部可能发生了960±400 km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块体 晚白垩世 古地磁 竟柱山组红层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