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汉书·艺文志》等四种目录书论医籍史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821-1824,共4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可反映图书的存佚、流传情况以及学术的发展演变。在著录医籍的数量方面,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开始大幅增...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可反映图书的存佚、流传情况以及学术的发展演变。在著录医籍的数量方面,到了《文献通考·经籍考》开始大幅增加。在诊断方面的医书上,自《隋书·经籍志》开始著录,以辨脉象为主。经方类医书以《隋书·经籍志》著录的数量最多,多是小型方书。《文献通考·经籍考》则收载了规模较大的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针灸方面,《汉书·艺文志》无记载,《隋书·经籍志》收载的书目最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其他三部目录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医案、医论、综合性医书数量的大大增加。这四部目录书所著录的医籍数量、著录内容逐步增多,医籍分类、编纂体例越来越细化、精密,可清晰反映一段历史时期内医书的流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文献通考·经籍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医籍史
下载PDF
《隋志》总集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侯素芳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2-145,共4页
《隋志》总集观念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总集"与"总集类"区别对待,这有助于廓清以往关于《隋志》总集的模糊认识。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以例称善,《隋志》标举其为总集之轨则。《隋志》"总集类"只是以&qu... 《隋志》总集观念的基本特征在于将"总集"与"总集类"区别对待,这有助于廓清以往关于《隋志》总集的模糊认识。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以例称善,《隋志》标举其为总集之轨则。《隋志》"总集类"只是以"总集"之名提其纲,并非全然总集。《隋志》总集类的性质和著录范围可从《唐六典》、《旧唐志》中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志》 总集观念 总集(类) 《文章流别集》
原文传递
《隋书·经籍志》作者辩证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34-34,47,共2页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中古时期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它为何人所编撰,历来有不同意见。文章经探索辩证,认为《隋书·经籍志》不可能为魏征所写,应为唐高宗初年长孙无忌主持下的学者所完成。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魏征 长孙无忌
下载PDF
从三部传统目录学著作看古代《庄子》的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刘红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5-178,共4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庄子》的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论《隋书·经籍志》经部中《孝经》的次序变化
5
作者 燕思睿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5-99,共5页
《隋书·经籍志》作为我国第二部现存的史志目录,影响巨大,更标志着“四分法”的确立。与前作《汉书·艺文志》相比,其经部中《孝经》的次序发生了变化,与《论语》交换了位置,虽然只是一个小变动,但其背后却体现了唐代的政治背... 《隋书·经籍志》作为我国第二部现存的史志目录,影响巨大,更标志着“四分法”的确立。与前作《汉书·艺文志》相比,其经部中《孝经》的次序发生了变化,与《论语》交换了位置,虽然只是一个小变动,但其背后却体现了唐代的政治背景以及魏徵的主观选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孝经》 政治功用 个人品质
下载PDF
《东观汉记》“自永初以下阙续”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子立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东观汉记》作为东汉一朝的国史,对于东汉历史研究意义重大。然而,该书不仅很早就已散佚,而且关于其起讫年代、篇卷数量,在文献中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这种情形的出现源于《东观汉记》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书过程,亦源于《东观汉... 《东观汉记》作为东汉一朝的国史,对于东汉历史研究意义重大。然而,该书不仅很早就已散佚,而且关于其起讫年代、篇卷数量,在文献中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这种情形的出现源于《东观汉记》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成书过程,亦源于《东观汉记》有别于一般正史的"随写随传"的传播方式,以及后人在整理、抄录《东观汉记》一书时,尚缺乏严密的文献整理条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存《东观汉记》辑本的体例与文献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观汉记》 《史通》 《隋书·经籍志》
原文传递
《隋书·经籍志》著录重出文献述微
7
作者 阳清 何雪利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2,共9页
文献重出特指某种典籍重复出现目录学著作之中。古代学者针对《隋志》文献重出现象的举例和分析,不免流于宽泛。适当考虑典籍称名特别是严格要求卷数和撰者相同,应是判断《隋志》文献重出的前提条件。《隋志》著录重出文献非常明显,主... 文献重出特指某种典籍重复出现目录学著作之中。古代学者针对《隋志》文献重出现象的举例和分析,不免流于宽泛。适当考虑典籍称名特别是严格要求卷数和撰者相同,应是判断《隋志》文献重出的前提条件。《隋志》著录重出文献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亦即同一种文献在两种类别中出现、同一种文献在同一类别中两出,其实际分类则详细表现为七种情况。究其缘由,一方面缘于文献本身在形制和内涵方面的双重性、交叉性以及复杂性,以致撰者在文献归类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归因于撰者并未检读原典,而是直接综合前代目录学成果,甚至在文献归类后没有进行严格校勘。此外,撰人众多导致责任不明和体例不一,事后未经有效统改和严谨处理,同样容易出现重出和淆杂之弊。文献析出也会影响到宽泛意义上的文献重出。《隋志》文献重出现象足以给后学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重出文献 述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