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河床演变及对航道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江凌 李义天 +1 位作者 孙昭华 黄成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沙质河段不同类型河床的演变特性,预测计算了水库下游河床冲刷过程,进而探讨了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对航道的影响.资料分析表明,蓄水初期,上荆江深泓下切明显,但分汊放宽段航深不足问题突出;下荆江深泓冲淤相间,... 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荆江沙质河段不同类型河床的演变特性,预测计算了水库下游河床冲刷过程,进而探讨了河床演变趋势及其对航道的影响.资料分析表明,蓄水初期,上荆江深泓下切明显,但分汊放宽段航深不足问题突出;下荆江深泓冲淤相间,长顺直(微弯)河段的深槽过渡段下移,弯道进口处水流较分散,致使航槽不稳定.基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测,蓄水5—10年,太平口—藕池口河段发生强烈冲刷,分汊放宽段中枯水河槽更宽浅,致使航道条件恶化,而且,支汊发展会影响主汊的通航条件;藕池口以下处于冲刷初期,过渡段浅滩碍航与否主要与退水过程有关,但弯道发展将使航槽位置发生变动.蓄水15—20年,藕池口以上冲刷基本完成,上荆江微弯分汊河型趋于稳定;藕池口以下发生强烈冲刷,过渡段浅滩高程降低,有利于航深的增加,弯道可能出现局部撇弯,致使航槽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三峡水库 河床演变 冲刷发展 航道变化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7
2
作者 韩剑桥 孙昭华 +1 位作者 黄颖 李义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5,295,共10页
根据实测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沙质河段内洪枯河槽、宽窄河段等不同部位的冲淤幅度差异,并结合观测资料讨论了河道形态调整对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荆江河道泥沙冲淤强度平面分布不均,泥沙冲刷主要集中于枯水河槽,断面形... 根据实测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沙质河段内洪枯河槽、宽窄河段等不同部位的冲淤幅度差异,并结合观测资料讨论了河道形态调整对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荆江河道泥沙冲淤强度平面分布不均,泥沙冲刷主要集中于枯水河槽,断面形态趋向窄深;宽浅河段冲刷强度大于束窄河段,河道形态沿程趋于均一化。蓄水前河道形态与水沙过程相适应,河床在不同流量下以造床流量为界发生冲淤交替,长时期水沙过程作用下河道整体冲淤平衡。蓄水后含沙量大幅减小、大洪水消减而中洪水持续时间增长是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河段 冲淤分布 水沙过程
原文传递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段崩岸过程及特点 被引量:24
3
作者 夏军强 林芬芬 +2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彭玉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为研究近期荆江段崩岸过程及特点,利用实测水下地形图及固定断面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该河段平面及断面的形态变化过程。平面形态对比结果表明:2002—2013年荆江段多年平均崩退速率约为15.0 m/a,崩岸总长达42.3 km,左岸占59.2%;... 为研究近期荆江段崩岸过程及特点,利用实测水下地形图及固定断面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前后该河段平面及断面的形态变化过程。平面形态对比结果表明:2002—2013年荆江段多年平均崩退速率约为15.0 m/a,崩岸总长达42.3 km,左岸占59.2%;下荆江岸线崩长约为上荆江的2.2倍,且石首、调关及荆江门等河湾凸岸一侧受低含沙水流长期冲刷不断崩退,其岸线崩长约占下荆江崩岸总长的35.5%。断面形态对比结果显示:2002—2015年荆江段约有21%断面存在明显的崩岸现象,且近74%的崩岸断面位于下荆江。故近期荆江段崩岸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左岸多于右岸,下荆江多于上荆江,且下荆江部分河湾凸岸崩退显著。定量分析了河岸土体组成与分布、来水来沙条件等因素对崩岸过程的影响,发现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建立了上、下荆江典型断面平滩河宽与前期水沙条件之间的经验关系,除工程守护良好的断面外,相关系数均高于0.85,提出的经验公式可较好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对平滩河宽调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特点 崩岸机理 河岸稳定性 深泓摆动 荆江段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河岸稳定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姚仕明 何广水 卢金友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9,共6页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水沙输移变化,河道冲淤变化以及典型险工段近岸坡度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河岸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荆江河段普遍发生冲...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河段水沙输移变化,河道冲淤变化以及典型险工段近岸坡度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河岸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荆江河段普遍发生冲刷,部分地段近岸河床的水下岸坡冲刷变陡,河岸稳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隐患,局部河段甚至发生了崩岸险情,已影响防洪安全与河势稳定等;建议加强荆江险工段的监测,对已发生的崩岸险情进行及时治理,对以往护岸工程的薄弱地段或可能发生崩岸险情的地段需及时加固守护;建议加强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道演变与治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荆江河段 河岸稳定 崩岸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 被引量:19
5
作者 夏军强 宗全利 +2 位作者 邓珊珊 许全喜 张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确定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提出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下荆江段2002—2013年汛后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个别河段河势变化剧烈... 为确定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特点,提出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上、下荆江段2002—2013年汛后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河床冲刷加剧,个别河段河势变化剧烈,但总体河势仍基本稳定;尽管局部河段的崩岸现象较为突出,但河段平滩宽度总体变化不大,上、下荆江平均河宽分别为1 388及1 305m,而河段平滩水深平均增加1.6及1.0m,故荆江河段的平滩面积在持续增加.最后建立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期5a平均的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计算关系,用于预测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河槽形态 水流冲刷强度 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护岸工程
下载PDF
长江荆江河段典型洲滩演变机理初探 被引量:19
6
作者 段光磊 彭严波 +1 位作者 肖虎程 赵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5,共6页
长江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近40年来,荆江河段洲滩演变比较剧烈,影响了下游局部主流线走向及河势变化.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重点洲滩的演变备... 长江荆江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为微弯分汊河型,下荆江为典型蜿蜒性河道.近40年来,荆江河段洲滩演变比较剧烈,影响了下游局部主流线走向及河势变化.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重点洲滩的演变备受关注.本文根据大量水文泥沙原型观测资料,以关洲、三八滩和乌龟洲等三个典型洲滩为例,总结了典型洲滩演变特征,对三个典型洲滩演变机理和演变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荆江河段典型洲滩的演变主要受上游河势变化、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对各洲滩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洲滩 演变 河势变化
下载PDF
荆江段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宗全利 夏军强 +2 位作者 邓珊珊 张翼 许全喜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5-969,共15页
为揭示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机理,本文采用荆江河岸原型土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上、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的概化水槽试验,分析了河岸的崩塌过程、机理及崩塌后土体的堆积、分解和输移特点等.试验结果表明:平面滑动破坏在上荆江概化... 为揭示二元结构河岸的崩塌机理,本文采用荆江河岸原型土体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上、下荆江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的概化水槽试验,分析了河岸的崩塌过程、机理及崩塌后土体的堆积、分解和输移特点等.试验结果表明:平面滑动破坏在上荆江概化试验中发生频率最高,其崩塌过程包括岸顶竖向拉伸裂隙的出现以及崩塌土体(滑崩体)沿滑裂面的滑动两部分;下荆江概化试验河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悬臂破坏,发生机理为悬空土块宽度超过其临界值,自身产生的重力矩大于黏土层的抵抗力矩,从而绕中性轴旋转发生崩塌;从试验结果还可看出,上部黏性土层崩塌后大部分土体会暂时堆积在河岸坡脚处,不会被水流立即冲走,在一定时间内对覆盖的近岸河床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崩塌后土体在坡脚处呈三角形堆积,其坡度近似等于河岸水下稳定坡比或泥沙水下休止角;堆积土体的体积主要与崩塌土体体积有关,一般占后者的比例在0.38~0.74之间,实际计算中可以按照此比例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河岸 崩塌机理 堆积形式 荆江河段 水槽试验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护坡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熊小元 余新明 +1 位作者 李明 刘林双 《水道港口》 2018年第5期567-572,共6页
钢丝网格结构具有较好的固土、渗透、生态种植性能好等特点,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中,仍存在着护坡时机与植被生长时间冲突、消落带植被很难恢复等问题。针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护坡结构,开展了结构... 钢丝网格结构具有较好的固土、渗透、生态种植性能好等特点,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中,仍存在着护坡时机与植被生长时间冲突、消落带植被很难恢复等问题。针对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护坡结构,开展了结构型式、尺寸研究,形成了施工工艺,并依托于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植生型钢丝网格不仅起到了较好的护岸效果,且网格内植物基本成活,长势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植生型钢丝网格 护坡工程 施工工艺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荆江河段崩岸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启航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28,共8页
河道崩岸是威胁大江大河堤防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难以区别各崩岸影响因素的权重。利用实测断面及水文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了荆江河段不同时期10个典型断面河岸崩塌指标临界值,最后反演荆34与... 河道崩岸是威胁大江大河堤防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难以区别各崩岸影响因素的权重。利用实测断面及水文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了荆江河段不同时期10个典型断面河岸崩塌指标临界值,最后反演荆34与荆98断面2003-2017年的河岸崩退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来水来沙权重值为25.6%,排第一,土体特性权重值为16.0%,排第二;在人为因素影响下,2003-2010年、2011-2013年、2014-2017年荆江河段平均河岸崩塌指标临界值分别为0.380、0.463及0.493,河岸边界稳定性在逐渐增强;建立的河岸崩塌层次结构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局部河段的崩岸宽度对各影响因素的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崩岸 影响因素 权重 荆江河段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后沙市段洲滩形态调整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溢汶 夏军强 +1 位作者 周美蓉 邓珊珊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85,共10页
为了研究三峡工程运用后沙市河段的洲滩调整过程,采用该河段1999—2016年实测水沙地形资料及2003—2016年从卫星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洲滩面积数据,定量分析了该河段的洲滩形态调整特点及影响滩体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 为了研究三峡工程运用后沙市河段的洲滩调整过程,采用该河段1999—2016年实测水沙地形资料及2003—2016年从卫星遥感影像中提取的洲滩面积数据,定量分析了该河段的洲滩形态调整特点及影响滩体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沙市河段洲滩整体呈逐渐萎缩趋势,其中太平口心滩先淤后冲,滩体面积(30 m等高线)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2.38 km^2),至2016年滩体面积较最大值减小约62.6%;三八滩与金城洲持续冲刷,其滩体右缘均有明显崩退,2016年滩体面积(较2002年)分别减小了约91.2%和70.1%;腊林洲边滩对沙市河段心滩调整的控制作用在2003—2010年间逐渐减弱,2010年后太平口心滩、三八滩及金城洲明显出现相互影响的现象。此外还建立了太平口心滩、三八滩及金城洲的滩体面积与前5年平均的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幂函数关系,用于反映滩体面积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形态 沙市河段 遥感影像 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洲滩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薛兴华 常胜 宋鄂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4-1727,共14页
目前对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的洲滩演变还缺乏完整认识。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枯水期遥感影像,分析了荆江洲滩的冲淤变化与分布及形态演变。结果表明,蓄水后荆江洲滩总面积持续冲刷减小,累计冲刷4.56 km2,大部分发生在蓄水后前6年(冲... 目前对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河段的洲滩演变还缺乏完整认识。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枯水期遥感影像,分析了荆江洲滩的冲淤变化与分布及形态演变。结果表明,蓄水后荆江洲滩总面积持续冲刷减小,累计冲刷4.56 km2,大部分发生在蓄水后前6年(冲刷速率0.55 km2/a)。上、下荆江洲滩的冲淤演变存在差异性。上荆江洲滩总面积一直处于冲刷萎缩中,且其强度明显大于下荆江,累计冲刷6.46 km2;下荆江前期(2002-2009年)冲刷、后期(2009-2015年)淤增,累计淤1.90 km2。在冲淤分布上,上荆江凸岸滩持续冲刷萎缩,凹岸滩前期冲刷、后期略有淤增,心滩(洲)前期淤积增长而后期冲刷萎缩;下荆江主要是凸岸滩冲刷,凹岸滩和心滩(洲)有所发展。根据滩体位置活动和冲淤动态性,荆江心滩(洲)演变被划分为8种典型类型。在形态演变上,上荆江以凸岸突出滩体和边滩发育的凹岸滩冲刷显著,形态变化不大。下荆江凸岸滩上游弯侧冲蚀后退、湾顶退缩、下游弯侧淤积伸长,形态趋向低弯扁平化,在高弯曲特定河湾平面形态格局下凸岸冲刷—淤积过程延伸到相邻河湾凹岸,成为下荆江凹岸滩和心滩淤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淤积一般不越过凹岸湾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效应 洲滩 冲淤动态 形态演变 荆江 三峡水库
原文传递
荆江石首河段近50年河床演变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美蓉 夏军强 邓珊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6,共7页
河道裁弯及三峡工程运用对荆江石首河段的河床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结合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河段近50年来的河床演变特点,主要包括河床冲淤、平面及断面形态调整三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裁弯使得石首河段平面形态发生... 河道裁弯及三峡工程运用对荆江石首河段的河床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结合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河段近50年来的河床演变特点,主要包括河床冲淤、平面及断面形态调整三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裁弯使得石首河段平面形态发生显著调整,1966-1975年该河段深泓平均摆幅达42.0m/a,且总体向左岸摆动。三峡工程运用后,大规模护岸工程的实施使石首河段的平面形态趋于稳定,深泓平均摆幅减小到29.8m/a,但北门口下段、调弦口弯道等位置的深泓摆动仍较为剧烈,使得这些局部河段岸线崩退现象十分明显。此外还分析了石首河段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并建立了河段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5年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式,用于反映河段平滩河槽形态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淤 平面形态调整 断面形态调整 石首河段 荆江段
下载PDF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对策及初步成效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传金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7,共7页
全面阐述"十五"以来荆江河段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该河段航道治理主要特点、初步成效与基本经验,并为下阶段系统治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动态管理,有攻有守、攻守兼备以及提高整治建筑物耐久性并建立大... 全面阐述"十五"以来荆江河段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该河段航道治理主要特点、初步成效与基本经验,并为下阶段系统治理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动态管理,有攻有守、攻守兼备以及提高整治建筑物耐久性并建立大荆江治理协调机制"等思路、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 长江 荆江河段 特点 成效 思路 对策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对近期荆江段平滩河槽形态调整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夏军强 邓珊珊 +1 位作者 周美蓉 卢金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391,共7页
针对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的显著调整,定量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其造成的影响。计算了2002—2013年该河段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并建立这些参数与宜昌站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还原了在无三峡工程时宜昌站的水沙数据,... 针对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的显著调整,定量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对其造成的影响。计算了2002—2013年该河段断面及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并建立这些参数与宜昌站汛期水流冲刷强度的经验关系。还原了在无三峡工程时宜昌站的水沙数据,计算了相应的河槽形态参数,分析了有、无三峡工程时荆江段河槽形态调整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近期荆江段平均河床比降略有调平,河段平滩水深逐年增加,但平滩河宽变化较小,使得河相系数减少6.7%~10.3%;无三峡工程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缓,河段平滩水深及面积的增幅分别仅占有三峡工程时的16%和18%。故三峡工程运用没有改变近期荆江段河槽形态趋于窄深的调整趋势,但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调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段 河槽调整 平滩河槽形态 三峡工程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河段河势变化及生态护岸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越 丁艳荣 范北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7-122,共6页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尤其是荆江河段冲刷、崩塌,局部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并导致主流顶冲部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新的崩岸发生。分析了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特点,列举了各种传...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尤其是荆江河段冲刷、崩塌,局部河段河势调整较为剧烈,并导致主流顶冲部位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新的崩岸发生。分析了荆江河段河势变化特点,列举了各种传统护岸方法,分析了传统护岸的特点和适用性,针对传统护岸工程的不足,提出生态护岸理念,在满足整体性、稳定性、适应变形等要求下,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共同护岸,并为河道与河岸之间水分交换提供条件,建立了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河流原本完整的结构和作为生态廊道的功能,进而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理念,满足生态需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荆江河段 河势变化 生态护岸
原文传递
长江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航道水深资源提升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云平 李明 +3 位作者 刘万利 朱玉德 杨丽洁 余文钧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通过系统性航道整治和疏浚维护,长江荆江河段航道水深已由2002年的2.9 m提升至2020年的3.5~3.8 m,但仍低于上游三峡大坝库区(4.5 m)及下游河段(4.5~6.0 m),航道水深与上下游不衔接且制约长江航道综合效益发挥... 长江是中国的“黄金水道”,通过系统性航道整治和疏浚维护,长江荆江河段航道水深已由2002年的2.9 m提升至2020年的3.5~3.8 m,但仍低于上游三峡大坝库区(4.5 m)及下游河段(4.5~6.0 m),航道水深与上下游不衔接且制约长江航道综合效益发挥。为了适应上下游航道水深,需提升荆江河段航道尺度,亟需明确航道水深资源、碍航特征与河道演变等关系。以长江荆江河段为对象,分析1960—2020年水沙及地形等资料,开展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滩槽演变与航道水深资源提升关系研究。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河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冲刷量占全部冲刷量的90.97%,江心洲和边滩面积减少18.3%,其中江心洲、边滩面积减幅分别为9.4%和24.9%;在河床冲刷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条件下,以4.5 m×200 m(水深×宽度)进行航道尺度核查,荆江河段碍航总长度占全河段5.3%;4.5 m水深碍航特征包括砂卵石河段枯水位下降幅度高于河槽下切深度引起航道水深不足,沙质河床内弯曲河段“凸岸侧边滩冲刷、凹岸侧深槽淤积”引起滩槽形态及航道边界不稳定,以及分汊河段内洲滩萎缩与汊道间不均衡冲刷引起枯水航路不稳定及水深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槽演变 汊道分流关系 航道水深资源 荆江河段 长江中游河段
下载PDF
长江中游河道床面冲淤及河岸崩退数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军强 邓珊珊 +1 位作者 周美蓉 林芬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5-740,共16页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段持续冲刷,局部河段崩岸现象较为突出,尤其在荆江河段.崩岸不仅影响局部河段河势的稳定,同时还影响两岸防洪及航运安全.本研究通过耦合一维水沙动力学模块、潜水位变化模块以及二元结构河岸稳定性分析模块,...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河段持续冲刷,局部河段崩岸现象较为突出,尤其在荆江河段.崩岸不仅影响局部河段河势的稳定,同时还影响两岸防洪及航运安全.本研究通过耦合一维水沙动力学模块、潜水位变化模块以及二元结构河岸稳定性分析模块,建立了模拟坝下游冲积河道床面冲淤及河岸崩退的一维耦合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年份长江中游荆江段的河床变形过程,对模型进行较为详细地率定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演研究河段内的水沙输移过程,并能模拟出主要崩岸发生区域及崩岸宽度;崩岸主要受近岸水流冲刷作用控制,但河岸土体内潜水位变化对上荆江河段崩岸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在下荆江河段,超过50%的河岸在洪峰期发生绕轴崩塌现象.此外,还分析了河段出口水位及河岸土体特性参数变化对崩岸计算结果的影响,这些参数的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当出口断面水位由于洞庭湖入汇而上升时,河段水面纵比降及平均流速减小,导致研究河段内崩岸宽度会有所降低;土体起动切应力的减小对河岸崩塌的影响最为显著,尤其在下荆江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面冲淤 河岸崩退 潜水位变化 耦合模型 荆江河段 长江中游
原文传递
荆江河段水沙条件与主流线特征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亚 李义天 +1 位作者 孙昭华 陈飞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3,共7页
荆江河段的主流变化主要表现为弯曲分汊段的主支汊交替及单一弯道段深泓半径的变化,综合考虑两者关系,提出了能描述荆江分汊段及单一弯道段主流线特点的无量纲常数——弯曲特征数r,并针对同一河段分析了汛期平均流量、洪峰变差系数、年... 荆江河段的主流变化主要表现为弯曲分汊段的主支汊交替及单一弯道段深泓半径的变化,综合考虑两者关系,提出了能描述荆江分汊段及单一弯道段主流线特点的无量纲常数——弯曲特征数r,并针对同一河段分析了汛期平均流量、洪峰变差系数、年输沙量及输沙指数等水沙条件变化与主流线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汛期平均流量较小、水流相对饱和度低、来水来沙过程较为均匀使得滩槽高差较小,横断面向宽浅发展,从而减弱河道对水流的约束,弯曲特征数较小,主流顺直;反之主流向弯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水沙条件 水流动力轴线 荆江河段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后荆江河势变化及整治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红英 何广水 谢作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28,63,共4页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了长江航运。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的河道冲刷和崩岸等概况。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估了荆江河段的河...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了长江航运。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的河道冲刷和崩岸等概况。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估了荆江河段的河道变化趋势,提出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的初步方案,对沙市河弯、公安河段、石首河弯及监利河弯提出了阶段性的初步治理设想,可为荆江河势演变研究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势演变 河势控制 整治方案 荆江河段 三峡工程
下载PDF
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断面形态冲刷调整成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立 余博闻 +3 位作者 许全喜 何小花 张康贺 房复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6,共8页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下游河段将发生长时间累积性的冲刷。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不同河型河槽断面形态的冲刷调整特点存在差异。本文基于2003—2018年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实测河道断面形态资料,选取典型顺直河型、弯曲河型和分汊河... 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下游河段将发生长时间累积性的冲刷。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不同河型河槽断面形态的冲刷调整特点存在差异。本文基于2003—2018年长江三峡水库坝下游荆江段实测河道断面形态资料,选取典型顺直河型、弯曲河型和分汊河型的典型断面,计算断面宽、平均水深和宽深比等断面形态特征参数,分析不同河型断面形态冲刷调整的异同,并探讨其成因。主要发现:1)不同河型的断面形态调整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不同河型的平滩河槽断面总体向窄深化方向发展;顺直河型、分汊河型的枯水河槽断面宽深比总体减小,断面亦向窄深化方向发展;而弯曲河型的枯水河槽断面宽深比以增大居多,即断面总体宽浅化。2)平滩河槽和枯水河槽断面宽深比调整差异主要受水流动力轴线摆动范围控制。顺直河型、分汊河型水流动力轴线摆动范围覆盖平滩河槽与枯水河槽,即冲刷集中于平滩河槽和枯水河槽,两者均呈现窄深化特征;弯曲河型水流动力轴线摆动范围位于平滩河槽内,却超出枯水河槽,汛期摆到凸岸边滩上并冲刷凸岸边滩,枯水河槽显著展宽,凹岸深槽淤积,断面向宽浅化方向发展,且初期凸岸边滩宽度越大,宽深比变化率越大。3)蓄水后水流动力横向摆动范围缩小且水流冲刷动力集中,宽浅河段受水流冲刷下切的影响更显著,加上宽浅河段的河床组成相对较细,抗冲性弱,导致蓄水前宽深比越大的断面,蓄水后宽深比变化幅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河段 河型 平滩河槽 枯水河槽 断面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