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易秀 谷晓静 +2 位作者 侯燕卿 刘秀花 谢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88-291,共4页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严重,地质累积指数为1.007~3.117,58%的采样点级别为3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38%的采样点级别为2级,属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次之,地质累积指数为-0.407~1.644,71%的采样点级别为1级,属无污染到中污染;Cd污染变异程度最大,地质累积指数为-2.705~3.312,70%的采样点级别0级,属无污染,但个别采样点达到了强污染;Cu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535~0.421,Pb为-1.119~-0.144,Cr为-1.005~-0.458,As为-0.562~0.077,除个别点外这些重金属污染级别皆为0级,属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地质累积指数 土壤质量 污染 泾惠渠灌区 陕西省
下载PDF
GIS技术在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玉宝 何武全 尚虎君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
根据GIS的工作原理,提出GIS在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方案。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GIS的具体应用方法,认为GIS能够科学预测灌区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给,真正实现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水。同时,GIS系统与通讯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灌溉管理专... 根据GIS的工作原理,提出GIS在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方案。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GIS的具体应用方法,认为GIS能够科学预测灌区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给,真正实现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水。同时,GIS系统与通讯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灌溉管理专家系统等的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灌区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专家系统 GIS 农业灌溉 灌区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潜在蒸散发量的敏感性及变化成因 被引量:12
3
作者 粟晓玲 宋悦 +1 位作者 牛纪苹 钟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潜在蒸散发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和制定灌溉制度的依据,敏感性分析对评估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泾惠渠灌区4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日ET0,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 潜在蒸散发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关键因子和制定灌溉制度的依据,敏感性分析对评估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至关重要。根据泾惠渠灌区4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日ET0,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研究气象因子变化趋势,采用无量纲的相对敏感系数分析ET0对4个主要气象因子的敏感性,结合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定量分析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泾惠渠灌区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在南部和东南部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西部和东北部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ET0呈显著下降趋势;ET0对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和气温的敏感系数分别为-0.77、0.41、0.16和0.08;风速和太阳辐射的显著下降是灌区ET0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PENMAN-MONTEITH公式 敏感性 泾惠渠灌区
原文传递
关中平原灌区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的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蕾 魏晓妹 +1 位作者 降亚楠 武弘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17,共5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变化环境下灌区水循环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了将SWAT模型运用于关中平原灌区水循环研究,以泾惠渠灌区为例,利用HWSD土壤数据、SPAW软件及统计分析法,构建了灌区土壤数据库;基于遥感数据获得了灌区2014年的土地... 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变化环境下灌区水循环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为了将SWAT模型运用于关中平原灌区水循环研究,以泾惠渠灌区为例,利用HWSD土壤数据、SPAW软件及统计分析法,构建了灌区土壤数据库;基于遥感数据获得了灌区201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构建了土地利用数据库;充分考虑灌区水系、渠系分布(无排水沟)、人工侧支循环的逆汇流特性及输配水管理特点,利用ArcGIS自定义了SWAT的河网水系及子区,并通过pre-defined操作导入模型,将灌区划分为52个子区,分别设置了合理的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阈值,将研究区划分为279个HRUs,构建了灌区空间离散数据库。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的构建为灌区SWAT模型的构建及水循环演变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惠渠灌区 SWAT 基础数据库 HWSD 自定义子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决策的灌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优选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柳 汪妮 +1 位作者 解建仓 荆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5-231,共7页
针对目前灌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中指标选取主观化、未成体系化的困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多源特征信息融合的优选思路与方法。以关中地区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灌区生态环境概念模型,以"灌区资源"定义因素层,逐... 针对目前灌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中指标选取主观化、未成体系化的困境,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多源特征信息融合的优选思路与方法。以关中地区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灌区生态环境概念模型,以"灌区资源"定义因素层,逐级确定了31个指标,初步构建了灌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库。采集指标灵敏度、均衡度、独立性这3种特征信息,视为3项证据,进而采用DS(Dempster Shafer)证据理论对该3项证据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值进行融合,计算该3项证据共同支持作用下的指标可信度,依据可信度高低排序结果,即可从繁复、庞大的指标库中进行指标优选。该研究设置了两种融合思路:1指标全体融合、2先分别剔除3项证据下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值较低的指标,然后对剩余指标进行融合;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2种思路下的计算会提前剔除某些可信度较高的指标,如盐碱化程度、空气相对湿度指标;按照第1种思路,对指标全体进行信息融合,进而根据可信度排序结果,选取可信度较高的指标作为灌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主评指标,为灌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提供了支撑。为其他领域评价研究中指标的优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决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灌渠 信息融合 灌区生态环境评价 DS证据理论 指标优选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浑水泥沙输移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小帅 张耀哲 +2 位作者 党永仁 王博 张芳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80-187,共8页
通过对泾惠渠灌区2013年夏秋灌期干支斗渠浑水资料的实时取样分析,探究渠灌区渠系挟沙水流含沙量及泥沙级配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描述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颗粒的输移特征,旨在获得灌渠渠系内挟沙水流历经冲淤过程不同粒径悬沙沿程的垂向... 通过对泾惠渠灌区2013年夏秋灌期干支斗渠浑水资料的实时取样分析,探究渠灌区渠系挟沙水流含沙量及泥沙级配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描述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颗粒的输移特征,旨在获得灌渠渠系内挟沙水流历经冲淤过程不同粒径悬沙沿程的垂向分布与输移规律,为渠灌区的运行及泥沙问题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灌区内进行的原型取样测流工作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干-支-斗渠线路上进行,观测分析了灌区渠系含沙量及不同粒径泥沙颗粒沿垂线分布的特征,验证分析了挟沙水流历经淤积过程含沙量分布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典型渠系线路不同粒径悬移质泥沙的沿程调整计算分析,表明不同粒径泥沙沿程的输移特征不同,各分组沙的冲淤特征并不都和全沙平均计算结果一致,其中级配曲线左端一定粒径范围(约>0.015 mm)的粗沙与全沙具有同冲同淤的规律。该研究可为泾惠渠灌区泥沙处理利用以及渠灌区浑水调控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渠 输移 沉淀物 泾惠渠灌区 悬移质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曼菲 周维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70,195,共8页
地下水作为陕西泾惠渠灌区的重要水源,对其动态特征的研究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泾惠渠灌区1981-2010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Sen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 地下水作为陕西泾惠渠灌区的重要水源,对其动态特征的研究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泾惠渠灌区1981-2010年的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Sen斜率估计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序列进行年际变化分析;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双向回归突变分析法分析序列突变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灌区1981-2010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基本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1994年之前影响灌区地下水埋深动态的主要因素为蒸发量,1994年之后主要影响因素为蒸发量、地下水开采量和灌渠引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惠渠灌区 地下水位埋深 趋势分析 突变检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SD-MOP模型的生态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安迪 康艳 宋松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74,共7页
为解决传统灌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以“资源节约、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为理念的生态型灌区,开展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基于节水-经济-生态多重目标,构建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Sys... 为解决传统灌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以“资源节约、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为理念的生态型灌区,开展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基于节水-经济-生态多重目标,构建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System Dynamics-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简称SD-MOP)耦合模型,仿真模拟生态型灌区各子系统因果反馈关系,开展“P=50%”水平年的生态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结果显示:到2030年,当灌区农业需水量、工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3.23、0.58、0.37和1.16亿m^3时,可实现生态型灌区节水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最佳,泾惠渠灌区总需水量下降7.93%,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别提高67.78%、9.09%。与单目标SD模型仿真结果相比,工业需水量和生活需水量分别增加3.57%和2.78%,农业需水量和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下降14.10%、9.38%的情况下,灌区总需水量下降10.40%,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分别增加27.28%、10.20%。研究表明,基于SD-MOP模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更有利于生态型灌区的实现,该成果可为生态型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优化配置 生态型灌区 系统动力学 多目标规划 SD-MOP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灌区地下水动态预报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娜 周维博 +2 位作者 董起广 李慧 马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3-47,共5页
针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不合理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恶化问题,首先采用平稳性检验、纯随机性检验以及BIC准则对影响灌区地下水位的降雨量、渠灌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以及渠井用水比4个主要因子进行特征分析和预处理,然后利用ARIMA模... 针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不合理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恶化问题,首先采用平稳性检验、纯随机性检验以及BIC准则对影响灌区地下水位的降雨量、渠灌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以及渠井用水比4个主要因子进行特征分析和预处理,然后利用ARIMA模型对这4个因子的未来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Visual MODFLOW三维可视化软件对灌区的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区边界条件及源汇项等进行概化。利用灌区2001~2008年各观测井点地下水位对模型进行模拟识别,采用灌区2009~2010年的地下水位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训练结果与实测水位较吻合,误差满足要求,对未来地下水位的预测也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惠渠灌区 ARIMA模型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预测
下载PDF
基于COMGIS和Matlab的泾惠渠灌区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6
10
作者 乔长录 刘招 茯苓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6,70,共7页
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规划、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算法基于Matlab完成了系统优化模型,并采用GIS的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技术基于COMGIS完成了灌溉仿真模型,同时利用COM技术,建立了系统与Matlab&ArcGIS无缝集成... 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规划、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算法基于Matlab完成了系统优化模型,并采用GIS的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技术基于COMGIS完成了灌溉仿真模型,同时利用COM技术,建立了系统与Matlab&ArcGIS无缝集成的泾惠渠灌区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系统能够有效地协助决策人员解决泾惠渠灌区灌溉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难题,显著提高了灌溉水资源的管理水平。通过将2008年实际数据输入运行结果分析来看,系统能够胜任辅助灌溉决策之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GIS MATLAB 泾惠渠灌区 灌溉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天气预报的泾惠渠灌区参考作物滕发量预报模型研究
11
作者 韩红亮 胡文兵 +1 位作者 王雪梅 董爱红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0期1-3,14,共4页
农业节水背景下,对泾惠渠灌区参考作物滕发量预报方法进行研究,选用Hargreaves-Samani公式作为预报模型,运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泾河站2008年~2020年13个年份的气象数据进行SPSS参数反演,并采用2022年的实测气象数据进行验证,表明适合泾惠... 农业节水背景下,对泾惠渠灌区参考作物滕发量预报方法进行研究,选用Hargreaves-Samani公式作为预报模型,运用中国气象数据网泾河站2008年~2020年13个年份的气象数据进行SPSS参数反演,并采用2022年的实测气象数据进行验证,表明适合泾惠渠灌区的Hargreaves-Samani模型参数为C=0.00122、a=14.19、m=0.259。通过验证,83.2%验证值相对误差在20%以内,同时表明Hargreaves-Samani模型进行参考作物滕发量预报时,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精度分布规律,可为灌区灌溉预报和智慧水利发展提供实用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惠渠灌区 参考作物滕发量 预报模型 Hargreaves-Samani公式
下载PDF
气候与径流变化对泾惠渠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文举 马孝义 +1 位作者 张建兴 吕静渭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3-1170,共8页
大型灌区对保障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径流变化已经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挑战。该文利用M 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泾惠渠灌区渠首来水量、气象要素... 大型灌区对保障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径流变化已经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挑战。该文利用M 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泾惠渠灌区渠首来水量、气象要素和灌区水量供需状况变化趋势,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了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表明,泾河来水量和渠首引水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灌区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呈微弱减少趋势,次灌溉面积呈上升趋势,而灌区目前依靠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来弥补灌区渠灌水量不足,已造成了灌区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和枯竭,未来灌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为此,灌区今后应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科学调控地表地下水水资源、涵养地下水源,增强灌区地表地下水资源的综合供水能力,加大渠道防渗衬砌工程建设力度,推广先进实用的田间节水技术等,以期为灌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MANN-KENDALL检验 可持续发展 泾惠渠灌区
原文传递
Caus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被引量:1
13
作者 Wangxiong Tao Jie Zhang Jianying W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evolution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groundwater dynamic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adopting the ...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evolution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groundwater dynamic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water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adopt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y and their impact on groundwater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water level in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dropped in nearly 34 years;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water irrigation use, which reduced the amounts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destroyed the water balance,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direct cause for falling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level. Besides, reduction in precipitation, increase of evaporation also accelerated the declining of the groundwater level at some extent. Finally, a predicting method of groundwater depth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is develop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ing model can reasonablely predict the groundwater level in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with a high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GROUNDWATER Level CAUSE PREDICTION BP Neural Network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旱灾危机预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吉程 王斌 +1 位作者 张洪波 李娇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78,共14页
旱灾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影响人口最多,范围最广,驱动因素也最复杂的一种灾害,常威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现行的旱灾应对体制多关注气象驱动与旱情监测,对干旱事件发展的过程模拟与危机管理缺乏研究,尤其对人类活动的驱动性影... 旱灾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影响人口最多,范围最广,驱动因素也最复杂的一种灾害,常威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现行的旱灾应对体制多关注气象驱动与旱情监测,对干旱事件发展的过程模拟与危机管理缺乏研究,尤其对人类活动的驱动性影响考虑不足,常因整合性预警体系的缺失,导致旱灾危机诊断和抗旱决策信息不够充分,进而引发农业经济损失。因此,完善旱灾危机预警系统对区域防灾减灾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定义了有别于旱情和旱灾的旱灾危机的概念与内涵,考虑了人类活动对旱灾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基于旱情评估、水文模拟、水资源调控、危机预警等模型构建了面向灌区的旱灾危机预警系统,以实现对旱灾危机从诊断、预警到决策的全过程支持。系统以泾惠渠灌区为研究区,通过将干旱状态指标与抗旱能力指标相融合,构建了综合旱灾危机预警指标(DCAI),表征灌区未来3个月的危机情势,通过对校验期灌区旱灾危机的滚动预警与决策模拟,发现预警指标与决策建议与官方发布的监测结果较为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旱灾危机预警系统与应对机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认为其预期可为灌区干旱管理与危机应对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旱灾危机 诊断体系 预警指标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斌 张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2-1000,共9页
为了评价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探讨GIS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人体... 为了评价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探讨GIS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运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地下水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做出评价,对不同暴露人群的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As、Cr(Ⅵ)、NO_3^--N的含量均超出标准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对成年男性的致癌风险高于成年女性,其最高值分别为3.73×10^(-4)和3.26×10^(-4),明显超出限值1.00×10^(-4),长期暴露对当地居民带来的罹患癌症的超额风险较高;非致癌风险值按大小排序为Cr(Ⅵ)>NO_3^--N>As,其中Cr(Ⅵ)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8.693 7,远超限值1,其危害性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方面,As的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最高为45.82%,As、Cr(Ⅵ)、NO_3^--N的非致癌风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69.19%、69.06%和66.55%,非致癌总风险区域几乎覆盖整个研究区,建议加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研究同时表明,GIS能较好地应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风险空间分布特征获取、信息可视化和暴露风险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污染 人体健康 风险评价 泾惠渠灌区 GIS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地下水位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维博 李娜 +1 位作者 刘雷 董起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8-140,共3页
针对地下水埋深变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terference system,ANFIS)应用于地下水埋深预测。利用1993—2010年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的灌... 针对地下水埋深变化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fuzzy interference system,ANFIS)应用于地下水埋深预测。利用1993—2010年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的灌溉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构建了基于ANFIS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ANFIS对地下水埋深进行短期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长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6-202,共7页
根据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6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泾惠渠灌区2000年的具体指标值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 根据泾惠渠灌区水文生态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由3层16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评价标准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泾惠渠灌区2000年的具体指标值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文气象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质量都为中等水平,两者对中等级别的隶属度分别为36.7%和42.3%;而社会经济要素的质量相对较差,对很差级别的隶属度高达61.1%。总体来说该灌区2000年的水文生态系统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说明层次分析法和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水文生态系统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系统 半干旱地区 泾惠渠灌区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储存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斌 王金凤 +3 位作者 张艳 金岚 李换换 熊玉晴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49,共4页
为了分析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储存量消耗情况,探讨GIS在地下水动态研究中的作用,通过1978年和2014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地下水储存量分析模型对灌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进行计算,对不同时期地下水流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 为了分析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储存量消耗情况,探讨GIS在地下水动态研究中的作用,通过1978年和2014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和地下水储存量分析模型对灌区浅层地下水储存量进行计算,对不同时期地下水流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78年,泾惠渠灌区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为390.35 m,至2014年,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为382.00 m,最低水位下降了7.90 m,最高水位下降了16.08 m,平均水位下降了8.35 m;1978—2014年,灌区潜水储存量减少了8.27×10~8 m^3,年均减少0.23×10~8 m^3。灌区西南部形成了经"燕王—崇皇—张卜—北田"等地,长约45 km、平均宽度约10 km的大型疏干区域,局部储存量约减少了5.60×10~8 m^3,占整个灌区减少量的67.69%。GIS能较好地应用于地下水储存量计算、空间分布特征获取、信息可视化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惠渠灌区 地下水 储存量 动态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面积-高程积分的地下水动态分析——以泾惠渠灌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斌 王金凤 +3 位作者 张艳 金岚 李换换 熊玉晴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27-37,共11页
为了研究泾惠渠灌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探讨面积-高程积分在地下水动态分析中的可行性,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了灌区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数据,绘制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分析了灌区地下水水位与储存量动态特征。结... 为了研究泾惠渠灌区的地下水动态特征,探讨面积-高程积分在地下水动态分析中的可行性,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了灌区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数据,绘制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分析了灌区地下水水位与储存量动态特征。结果显示:1978?—?2012年,泾惠渠灌区地下水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46、0.44、0.38、0.39,表明地下水水位与储存量整体呈下降趋势;1991?—?2012年,410.00?—?446.19 m水位区间面积由1978年的2.54下降为0,342.51?—?360.00 m水位区间面积多年持续增加,中等水位区间存在演化差异性,反映出不同时期地下水开发强度具有空间变异性;以1978年为基准,至2012年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约7.08×10~8 m^3;降水、地表水引水量、人工开采是影响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的重要因素,补排失衡是引起灌区地下水储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面积-高程积分曲线可以表征地下水水位空间结构特征和储存量的变化情况,利用面积-高程积分值能够近似估算地下水储存量变化量,证明了面积-高程积分在地下水动态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地下水 动态 分析 泾惠渠灌区
下载PDF
泾惠渠灌区渠道衬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及其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雪 周蓓蓓 王全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227,共6页
为了解灌区渠道衬砌节水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关中典型灌区泾惠灌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了泾惠渠灌区干支渠衬砌渠道两侧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及土壤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衬砌渠道两侧SOM质... 为了解灌区渠道衬砌节水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陕西关中典型灌区泾惠灌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研究了泾惠渠灌区干支渠衬砌渠道两侧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变异及土壤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衬砌渠道两侧SOM质量比介于18.96~162.92 mg/kg,平均为86.07 mg/kg,其中,预制混凝土衬砌渠道两侧SOM质量比最高,现浇凝土衬砌和浆砌石衬砌其次,复合土工膜衬砌最低;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SOM的半方差函数可用指数模型进行最优拟合,变程为21.7 km,结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为0.37,SOM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SOM质量比和土壤颗粒的kriging插值图表明,两者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SOM的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泾惠渠灌区 衬砌渠道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