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希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6-201,共6页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投入量太阳能值为3.36×1019sej,产出量太阳能值为3.07×1020sej,初级生产力为5.04×1019sej,不可再生能值为6.35×1019sej。该区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低,环境负荷不断增大,产品经济成本增加,能值持续性指数下降等。应采取措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产出能力,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泾河流域
下载PDF
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景波 王娜 龙腾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3,共5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共发生82次,平均每3.52年发生一次;在唐中期的703—840年间,共有洪涝灾害51次,平均2.69年发生一次,占洪涝灾害次数的62.2%;在...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对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共发生82次,平均每3.52年发生一次;在唐中期的703—840年间,共有洪涝灾害51次,平均2.69年发生一次,占洪涝灾害次数的62.2%;在唐代早期的618—702年间和唐代晚期的841—907年间洪涝灾害平均分别为每5.60年和4.13年发生一次,分别占18.3%和19.5%。唐代泾河流域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时期,中期为洪涝灾害多发期,早期和晚期为洪涝灾害较少发生期。唐代泾河流域一级轻度涝灾共发生37次,占洪涝灾害发生次数的45.1%;发生二级洪涝灾害34次,占41.5%;发生三级大洪涝灾害8次,占9.6%;发生四级特大洪涝灾害5次,占6.1%。唐代泾河流域持续时间长的大涝灾和特大涝灾的发生主要是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造成的,是当年降水量增加或气候短暂变湿润的结果;持续时间短的轻度和中度涝灾的发生主要是降水量的集中和暴雨引起的,一般不代表年降水量的增加。初步认为,唐代中期降水量较多,气候较早期和晚期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 唐代 泾河流域
下载PDF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田多 邵晶 +1 位作者 裴学松 李静波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 陕西泾阳蒋刘遗址是一处仰韶晚期聚落遗址。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遗物丰富,遗迹尤以袋状灰坑最为显著。本研究对该遗址植物考古浮选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和统计,发现炭化农作物主要以粟和黍为主,并有少量稻米,同时还有适生于湿地和盐碱地的杂草。本文分析了袋状灰坑的功能和埋藏过程,并通过伴生农田杂草遗存种类、环境状况、历史记载等方面讨论了关中地区史前时期稻米种植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刘遗址 植物遗存 仰韶晚期 泾河流域
下载PDF
陕西省蝴蝶新纪录种
4
作者 刘凤仪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5-36,共2页
在彬县和永寿县交界的泾河大峡谷海拔 80 5~ 870m处 ,发现一种小型罕见的蝴蝶———蟾眼蝶 (TriphysaPhrynePallas) 。
关键词 蟾眼蝶 陕西 纪录种 泾河大峡谷 蝴蝶 眼蝶科 形态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