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靖安油田长6油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欢 罗跃 +3 位作者 张煜 龙永福 曹瑛 田育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1,共4页
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在纵向上单层突进使中低渗透层达不到注水受效的问题,室内开发了新型酸化分流剂SZD-1,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分流剂SZD-1由80%有机酸酯、19%硬脂酸盐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平均粒径10.03μm,... 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在纵向上单层突进使中低渗透层达不到注水受效的问题,室内开发了新型酸化分流剂SZD-1,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分流剂SZD-1由80%有机酸酯、19%硬脂酸盐和1%十二烷基硫酸钠组成,平均粒径10.03μm,最大粒径44.0μm。分流剂SZD-1可缓慢溶于水,60℃在水中溶解24 h、15 d的溶解率分别为15.13%和99.65%。聚丙烯酰胺携带液的最佳加量为0.3%,分流剂最佳加量为10%,分流剂悬浮液黏度为32.5 mPa.s。考察了9∶1、6∶1和3∶1三组渗透率级差下分流剂SZD-1的分流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降低,低渗透率岩心堵塞率由7.5%增至22.1%,高渗透岩心堵塞率由100%降至95.3%。分流剂SZD-1各种性能均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且对渗透率级差较大的吸水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适用于注水井酸化前的分流作业。截止2011年4月,对靖安油田50口注水井进行了改善吸水剖面技术现场试验,有效率大于90%,累计增注量达23541 m3,对应油井累计增油量1752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井 分流剂 酸化 靖安油田
下载PDF
浊度控制法处理油田产出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高生军 宋绍富 +1 位作者 屈撑囤 高彩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17,共5页
根据现场水质监测数据,靖安油田五里湾作业区油田产出水含油量、悬浮物、浊度高且不稳定,腐蚀性大,细菌含量高。采用稀释倍数法对一个水样进行检测,发现浊度〈2 NTU时含油量、悬浮物均达到回注水标准(〈5 mg/L)。以浊度作控制指标筛... 根据现场水质监测数据,靖安油田五里湾作业区油田产出水含油量、悬浮物、浊度高且不稳定,腐蚀性大,细菌含量高。采用稀释倍数法对一个水样进行检测,发现浊度〈2 NTU时含油量、悬浮物均达到回注水标准(〈5 mg/L)。以浊度作控制指标筛选了各种净水剂及适宜用量:pH调节剂NaC lO+NaOH,40 mg/L;无机絮凝剂PAC,50mg/L;有机絮凝剂PAM(M=1.2×10^7),2 mg/L,这一组净水剂用于处理浊度为150±20 NTU的产出水时,加药量最稳定。提出了浊度控制法处理油田回注污水工艺并用于日处理水量1200 m3的该作业区回注污水处理站,处理程度包括:浊度控制130-170 NTU,加剂絮凝沉降、二级过滤,滤前加杀菌剂,滤后加缓蚀剂、阻垢剂,处理后水悬浮物、含油量、细菌SRB和TGB、浊度、腐蚀速率均达到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污水处理 pH值调节 絮凝沉降 浊度控制 回注水 靖安油田
下载PDF
靖安油田储层“上水下油”现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施冬 程启贵 +3 位作者 张荣彬 李建雄 高春宁 马超亚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6,共4页
针对靖安油田出现的“上水下油”这种独特的油层分布现象 ,利用测井、录井、薄片和压汞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分析了“上水下油”的沉积意义与形成机理 ,并对此现象进行了流体力学意义上的研究 ,指出“上水”现象是由于渗透率低、束缚... 针对靖安油田出现的“上水下油”这种独特的油层分布现象 ,利用测井、录井、薄片和压汞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分析了“上水下油”的沉积意义与形成机理 ,并对此现象进行了流体力学意义上的研究 ,指出“上水”现象是由于渗透率低、束缚水饱和度高造成的 ,在试油中不可能产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渗透率 饱和度 油层分布 靖安油田
下载PDF
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荣安 王永康 +1 位作者 杨秋莲 胡培茂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5-27,35,共4页
运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岩性、电性和沉积环境 ,认为张渠一、二区具有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体系和同一沉积环境 ,由于水动力条件上的差异 ,导致储层电性、物性、砂体展布及油藏控制因素等方面具有差... 运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岩性、电性和沉积环境 ,认为张渠一、二区具有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体系和同一沉积环境 ,由于水动力条件上的差异 ,导致储层电性、物性、砂体展布及油藏控制因素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张渠一区以辫状河心滩的沉积为主 ,水道发育 ,储层由两个左右对称的 A,B砂体和 B砂体的延伸部分 C砂体组成 ,非均质性强 ,含油饱和度低 ,含水率高 ;张渠二区以低弯度曲流河边滩的沉积为主 ,储层由上下对称的上、中、下三个砂体组成 ,沿河道呈长条状分布 ,横向连通性好 ,含油饱和度高 ,含水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 沉积特点 储层控制 油藏含油性 非均质性
下载PDF
油气成藏模拟实验在白于山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亮 万晓龙 +2 位作者 李志伟 张永强 张振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靖安油田白于山油藏开发初期试油投产效果好,但目前在油藏西北部和东部钻遇了一些高含水井,试油仅为油花。为什么同处于分流河道主体带上,含油性差别竟如此之大?通过油气成藏模拟实验,再现了该区油气运移聚集过程,揭示了该区油气富集规... 靖安油田白于山油藏开发初期试油投产效果好,但目前在油藏西北部和东部钻遇了一些高含水井,试油仅为油花。为什么同处于分流河道主体带上,含油性差别竟如此之大?通过油气成藏模拟实验,再现了该区油气运移聚集过程,揭示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认为白于山西部由于地层西倾和构造低而含油性较差;东部虽然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但裂缝发育和工艺改造强度偏大可能是该区高含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白于山油藏 油气成藏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含油污泥疏水缔合聚合物调剖剂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赖南君 叶仲斌 +1 位作者 樊开赟 舒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对含油污泥掺入聚合物交联凝胶调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含油污泥取自靖安油田污水处理站,含泥41.9%,含油33.5%,含水18.7%,含杂质5.9%,粒径峰值70μm,80%分布在20~200μm,用石灰粉调pH至中性。将质量分数为5%的含油污泥与1~3g/... 对含油污泥掺入聚合物交联凝胶调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含油污泥取自靖安油田污水处理站,含泥41.9%,含油33.5%,含水18.7%,含杂质5.9%,粒径峰值70μm,80%分布在20~200μm,用石灰粉调pH至中性。将质量分数为5%的含油污泥与1~3g/L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混合,加入杀菌剂和交联剂,在60℃下观察,加量10~200mg/L的醋酸铬不能使体系成胶。使用乌洛托品+苯酚+间苯二酚为交联剂,加入一种稳定剂和杀菌剂,在60℃下形成的聚合物凝胶黏度随AP-P4浓度增大而增大(0.723~49.9Pa.s),但均低于不含污泥的体系。在60℃、60天老化过程中,低AP-P4浓度(1.0,1.5g/L)含污泥凝胶黏度下降快,保留值低且发生失水收缩,较高AP-P4浓度(2.0,2.5,3.0g/L)时凝胶耐热性较好。水测渗透率为1.235~0.561μm2、长30cm的石英砂充填岩心,注入0.3PVAP-P4浓度2.0g/L的含污泥成胶体系并在60℃成胶后,封堵率超95%,水突破压力≥7.3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有机交联聚合物凝胶 疏水缔合聚合物 调剖剂 配方研究 长庆靖安油田
下载PDF
静安堡油田高凝油油藏原油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高金玉 张方礼 房桂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7年第3期55-58,共4页
方法利用室内实验.分析了静安堡油田高凝油特性及影响因素。目的通过高凝油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确定不同类型高凝油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高凝油的析蜡温度主要受原油中蜡的最高碳原子数、含蜡量及压力的影响;凝固... 方法利用室内实验.分析了静安堡油田高凝油特性及影响因素。目的通过高凝油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确定不同类型高凝油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高凝油的析蜡温度主要受原油中蜡的最高碳原子数、含蜡量及压力的影响;凝固点主要受原油中含蜡量、组分的影响。结论开发高凝油油藏,地层温度应保持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析蜡温度 凝固点 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长7~长10储层物性特征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谢慕华 高攀峰 +2 位作者 刘磊 郑显林 张春生 《能源化工》 2017年第1期68-73,共6页
利用岩心资料以及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高压压汞、有机包裹体荧光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长8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9储层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胶结物... 利用岩心资料以及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高压压汞、有机包裹体荧光分析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长8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9储层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按成因类型可将长7~长10孔隙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主要为小孔中细喉道储层。根据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储层主要为孔隙性储层,裂缝基本不发育。结合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对该区储层物性进行综合分析,得知好储层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这为今后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靖油田 长7~长10储层 物性特征 储层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