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永宝 李文渊 张照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9-1839,共11页
对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分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单相H2O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前2类为原生包裹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 对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石英脉型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分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及单相H2O溶液包裹体3种类型,前2类为原生包裹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20~260℃,盐度为0.88%~20.82%NaCleqv,流体的总密度为0.72~1.06g·cm-3,液相成分主要是水溶液,气相成分含有部分CO2及CH4;含CO2、CH4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峰值为260~280℃,盐度为6.63%~15.21%NaCleqv,流体的总密度为0.60~0.91g·cm-3,气相成分以CO2、CH4为主,次为H2S、N2及少量的H2;液相组分以H2O为主,次为CO2及少量的CH4、H2S。各矿区石英脉型矿石的δ18OH2O为4.02‰~6.32‰,δD为-75.5‰~-42.8‰,均显示出岩浆水的特征。总体而言,石英脉型矿体的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为中高温(220~280℃)、中盐度(10%~14%NaCleqv)、低密度的NaCl-H2O-CO2体系。钨锡成矿与区内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石英脉型矿石形成时流体处于不均匀的状态,成矿流体不混溶作用以及温压条件、pH、Eh、fO2、fS2等的变化是石英脉型钨锡矿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石英脉型矿石 钨锡矿床 白干湖 戛勒赛 祁漫塔格
下载PDF
东昆仑祁漫塔格白干湖-戛勒赛矿带成岩成矿时代及钨锡成矿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永宝 李文渊 +7 位作者 李侃 钱兵 张照伟 周安顺 吴玉诗 张江伟 郭周平 王亚磊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29-241,共13页
白干湖—戛勒赛一带钨锡成矿与岩枝、岩珠状更长花岗岩等小岩体密切相关。戛勒赛矿床含矿更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9.5±3.3)Ma,εHf(t)为-11.05~7.40,平均为-1.26,T2DM为944~2111Ma,平均为1492Ma;地球化学特征上,富... 白干湖—戛勒赛一带钨锡成矿与岩枝、岩珠状更长花岗岩等小岩体密切相关。戛勒赛矿床含矿更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9.5±3.3)Ma,εHf(t)为-11.05~7.40,平均为-1.26,T2DM为944~2111Ma,平均为1492Ma;地球化学特征上,富集Rb、Cs、Nb、Sn,亏损Ba、Zr、Hf、Th、Sr、Ti、V、La等。该带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均为早志留世局部拉张环境下地幔底侵重熔古老长英质地壳所形成,更长花岗岩小岩体为富含流体的残余岩浆所形成。综合研究认为,钨锡成矿作用主要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加里东期地幔底侵重熔古老长英质地壳形成的含W花岗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了深部二长花岗岩岩基、浅部更长花岗岩小岩体,在小岩体顶边部及与地层接触带中形成云英岩型、矽卡岩型钨矿体;第二阶段,岩浆期后热液淋滤围岩W、Sn等金属,形成含钨锡成矿流体,沿裂隙充填形成了石英脉型钨锡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矿床成因 白干湖-戛勒赛钨锡矿带 祁漫塔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