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防卫白皮书》看日本对华安全政策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怀中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3,共8页
在世界各国的官方出版物中,日本《防卫白皮书》被认为是对中国国防关注最多的系列文件。白皮书中公布的部分资料是目前系统研究日本对华安全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对这些资料的研判,可以了解日本政府在各个重要时期在对华安全问题上... 在世界各国的官方出版物中,日本《防卫白皮书》被认为是对中国国防关注最多的系列文件。白皮书中公布的部分资料是目前系统研究日本对华安全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对这些资料的研判,可以了解日本政府在各个重要时期在对华安全问题上的认识特征,并从总体上把握其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即日本的安全政策从在冷战时期的反华到中日复交后的联华制苏;再到冷战后的对华疑虑观望,关注戒备;最后发展到21世纪初的防范明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防卫白皮书 对华安全政策
下载PDF
日本对华认知与对华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共9页
近年来中日关系形势严峻,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对此的主流解读为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以及中日力量逆转的结果。但是,现有的日本对华认知和政策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日本对外关系认知和决策中的核心变量——美国。中日关系不是真空存在的... 近年来中日关系形势严峻,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对此的主流解读为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以及中日力量逆转的结果。但是,现有的日本对华认知和政策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日本对外关系认知和决策中的核心变量——美国。中日关系不是真空存在的双边关系,离开美国因素讨论中日关系就可能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基于此,将新世纪以来日本对华认知和政策分为四个阶段,系统考察美国因素的关键性作用,可以看出,日本对于日美同盟和中美关系的认知变化才是其对华认知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对华认知 对华政策 中日关系 美国
下载PDF
近代在华日本商业会议所对中国经济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费驰 孟二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93,共10页
近代以来,日本官方与民间团体对中国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调查活动,日本商业会议所就是披着“合法”经济团体外衣“秘密”收集中国经济情报的重要组织。从日本政府解密的档案资料及商业会议所出版的日文刊物可以看出,各类经济调查是在华日... 近代以来,日本官方与民间团体对中国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调查活动,日本商业会议所就是披着“合法”经济团体外衣“秘密”收集中国经济情报的重要组织。从日本政府解密的档案资料及商业会议所出版的日文刊物可以看出,各类经济调查是在华日本商业会议所日常最重要的活动。它们收集这些资料并据此提出诸多建议,为日本工商业者及企业提供经济情报,助力其拓展经贸。尤其是一些标注为“秘”或“机密”的调查资料,被秘密上报给日本政府与军部后,为其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商业会议所 中国经济调查 对华政策
下载PDF
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强化与中美日关系的互动发展——从战略思想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4,共5页
战后以来,由于战略利益的驱使,美国选择日本作为远东的核心盟国。冷战后,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在对华政策层面,美日两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政经分离的两面性政策,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在保持其对华原则... 战后以来,由于战略利益的驱使,美国选择日本作为远东的核心盟国。冷战后,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在对华政策层面,美日两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政经分离的两面性政策,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在保持其对华原则分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将中国纳入其中的“利益攸关者”政策。日本则在美日同盟关系的框架内,强化了对华政策,安倍新首相则提出了“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的架构。基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今后应加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对话,推动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对日本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日战略思想异同 美主日从 对华政策
下载PDF
“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向平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8期61-66,共6页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外交关系基本处于"冰封"状态。"吉田书简"对中日关系这种局面的形成,起着重要影响。吉田内阁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以"吉田书简"为原点,在"台湾政权"和"大...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外交关系基本处于"冰封"状态。"吉田书简"对中日关系这种局面的形成,起着重要影响。吉田内阁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以"吉田书简"为原点,在"台湾政权"和"大陆政权"之间进行"等距离外交",实质是在对华政策中推行"两个中国"的外交政策。这种"一中一台"的"两个中国"政策对战后日本对华政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田书简” 日本 战后初期 对华政策
原文传递
福岛安正访华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陶祺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1901年8至10月,日本陆军少将福岛安正访华,行踪遍及中国南方大部。他对华的基本态度是维护日本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保全中国",这符合当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这一基础上,福岛安正为日本军方提供了派遣上海驻屯军的决定性建议... 1901年8至10月,日本陆军少将福岛安正访华,行踪遍及中国南方大部。他对华的基本态度是维护日本在华利益的前提下"保全中国",这符合当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这一基础上,福岛安正为日本军方提供了派遣上海驻屯军的决定性建议,并视其为保证日本在华利益、阻缓俄国扩张的手段之一。同时,他积极劝诱清朝师日变革,其直接效果在各地派员参观日本军演一事上得到体现;因清末新政的需要,福岛安正的游说与南方督抚的愿望很相近。福岛安正在考察中采取的举措,促进了日本军方乃至政府在对华问题上与列国、清朝的关系调整,是日本在新的条约框架下扩大在华势力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安正 日本对华政策 中日关系 清末新政
下载PDF
甲午战争以前日本的对华协调政策——以1876—1894年的朝鲜问题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0,103,共8页
1876年以后日本政府在新的东亚变局下开始摸索对华外交路线的转变,特别是以1882年朝鲜的“壬午兵变”为契机,多种政策构想逐渐向“对清协调”的路线统一。而这一变化又在此后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等人的协商交涉之中,在甲申政变、天津条... 1876年以后日本政府在新的东亚变局下开始摸索对华外交路线的转变,特别是以1882年朝鲜的“壬午兵变”为契机,多种政策构想逐渐向“对清协调”的路线统一。而这一变化又在此后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等人的协商交涉之中,在甲申政变、天津条约、朝俄密约、巨文岛事件等一系列时局背景的影响下得到发展,最终以联清拒俄、承认清廷主导朝鲜事务、默认清军扩大对朝支配的方式具体表现出来。但由于该路线有其背后阴谋,本身是为其对外扩张服务的工具,再加上当时中日之间的根本矛盾难以调和,结果使其政策在1894年前后迎来了重大变动并进一步引发了甲午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对华政策 清政府 李鸿章 朝鲜
下载PDF
1937年到1941年日本的侵华政策
8
作者 黄玉军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11-15,共5页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速战速决的方针,用其主要兵力向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进攻,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企图迅速消灭中国。但是自1938年10月,日本...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速战速决的方针,用其主要兵力向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进攻,采取以军事打击为主,以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企图迅速消灭中国。但是自1938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以后,日本的对华政策改为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把其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政策
下载PDF
战后日本的政经分离对华政策──以岸信介内阁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4,共7页
岸信介内阁虽在对立的中美之间选择了后者,但也并未完全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以体制与意识形态包装的"政经分离"政策则是其对华政策的核心。该政策通过拒绝承认中国大陆,以巩固日美台关系;另借以维系对华贸易渠道,在满足本国... 岸信介内阁虽在对立的中美之间选择了后者,但也并未完全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以体制与意识形态包装的"政经分离"政策则是其对华政策的核心。该政策通过拒绝承认中国大陆,以巩固日美台关系;另借以维系对华贸易渠道,在满足本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发挥其在解决国内政治及外交问题上的工具价值。然长崎国旗事件等致中日交流断绝,及日方在打开局面上的无作为,则无不根源于该政策的非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日本 岸信介内阁 政经分离 对华政策
下载PDF
甲午战争后日本亚洲主义演变的两个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7,共8页
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 甲午战争后,日本民间为对抗美欧扩张在华权益而提出旨在与中国等亚洲国家间提携甚或结盟的亚洲主义论调,在其嬗变过程中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紧随局势变幻而频频翻新名称和言说;一是始终未变其国家利益至上的实质,及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所不屑的边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后 日本 亚洲主义 对华外交
下载PDF
赫尔利赴华使命的失败及原因论析
11
作者 龙士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86-290,共5页
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战略目标:一是调动中国社会各方面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势力;二是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和对美“友好”的国家,在战后能够遏止苏联向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扩展的势头。赫尔利来华后的实际结果是使美国终止了现实主义的对华政... 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战略目标:一是调动中国社会各方面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势力;二是使中国成为一个强大和对美“友好”的国家,在战后能够遏止苏联向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扩展的势头。赫尔利来华后的实际结果是使美国终止了现实主义的对华政策而确立了扶蒋反共政策,导致美国对华战略目标最终走向失败。赫尔利赴华使命失败的原因一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状况缺乏应有的了解;二是对国民党的专制主义本性缺乏认识;三是低估了中共的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利 抗战后期 对华政策 扶蒋反共
下载PDF
民国前期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对日本输华贸易的影响
12
作者 杨家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民国前期正处于世界矛盾和利益急剧变动的转换阶段。相对较为落后的日本垄断资本 ,为了在与西方先进国家争夺同其邻近的殖民市场 (中国 )的过程中 ,实现和保持其在华利益优势 ,不断变换其对华具体政策 ,以便有效利用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 民国前期正处于世界矛盾和利益急剧变动的转换阶段。相对较为落后的日本垄断资本 ,为了在与西方先进国家争夺同其邻近的殖民市场 (中国 )的过程中 ,实现和保持其在华利益优势 ,不断变换其对华具体政策 ,以便有效利用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各种条件。文章对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先作简明概括 ,进而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此期不同阶段政策的变动作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期 日本 对华政策 输华贸易
下载PDF
当前日本对华地缘遏制战略分析
13
作者 陆俊元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中,中日两国形成以相互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地缘战略关系。日本出于"零和"模式的战略思维,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采用多种地缘政治手段,制约中国,争夺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主导权,企图将中国置于战略被动地位... 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中,中日两国形成以相互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地缘战略关系。日本出于"零和"模式的战略思维,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采用多种地缘政治手段,制约中国,争夺在东亚地区的战略主导权,企图将中国置于战略被动地位,给中国的战略环境造成一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地缘政治 地缘战略 对华政策 遏制
下载PDF
浅析清末美日两国在华合作关系
14
作者 王彦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0-132,共3页
清末,美日在华合作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两国在中国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和相似的立场。为了对抗其他不合作的在华列强,美日两国联手,一方面对抗了其他列强,换取了双方在华利益的增强;另一方面,通过侵略压迫中国... 清末,美日在华合作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两国在中国存在许多共同利益和相似的立场。为了对抗其他不合作的在华列强,美日两国联手,一方面对抗了其他列强,换取了双方在华利益的增强;另一方面,通过侵略压迫中国,加速和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美国 日本 对华政策
下载PDF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又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60,共7页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对华经济遏制政策 对日经济复兴政策 亚洲冷战
下载PDF
试析美欧日对华“去风险”政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思纯 李清如 《当代美国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21-41,127,128,共23页
“去风险”已成为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经济战略的“关键词”。美国、欧洲及日本将“去风险”一词转用到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领域,原因在于认识到“脱钩”政策不符合己方利益,因而试图以“去风险”论统一对华战略认知,并根据其各自的利益... “去风险”已成为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经济战略的“关键词”。美国、欧洲及日本将“去风险”一词转用到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领域,原因在于认识到“脱钩”政策不符合己方利益,因而试图以“去风险”论统一对华战略认知,并根据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对“去风险”政策的目标、对象及措施作出不同的规划并推进实施。美欧日对华“去风险”的具体举措一方面是重点强化关键矿产资源、半导体和蓄电池等战略物资的供应链韧性,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尖端核心技术的合作研发、争取国际标准制定权、实施出口管制与投资限制等手段,共同保护尖端核心技术。美欧日对华推进“去风险”政策不仅将在政治、经济等层面对中国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还将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可能损害美欧日企业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风险” “脱钩” 美国对华经济政策 欧洲对华经济政策 日本对华经济政策
下载PDF
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新态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海燕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42,146,共21页
在美国挑起并不断加剧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呈现出系列新态势:战略上加紧追随美国,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强调以实力与联盟构筑对华优势地位;采取政治承诺与政策实践相分离的两面手法;推动低位政治高位... 在美国挑起并不断加剧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呈现出系列新态势:战略上加紧追随美国,将中国定位为“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强调以实力与联盟构筑对华优势地位;采取政治承诺与政策实践相分离的两面手法;推动低位政治高位化,将经济安全纳入对华战略范畴;制造新借口、利用旧矛盾加大干涉中国内政力度。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大背景是世界大变局深度演进、国际权力秩序加速调整;外部动力是美国对华政策转向以及日美同盟的运作方式的变化;内在动力则来自日本国内政治议程的需要;乌克兰危机升级对日产生了较大的刺激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对抗性因子的比重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加剧地区阵营化、对立化程度,存在引发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给中日关系带来负面冲击。面对日本加紧向美国靠拢的对华政策,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加强中日交流,培育互信;拓展中日共同利益空间,探讨携手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增强中日关系纽带的韧性;同时,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坚持底线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华政策 日本安保战略 日美同盟
原文传递
日本对华“观光外交”的模式、成效及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亮 俞东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6,共15页
自2010年日本政府放宽对华签证以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基本呈现大幅攀升趋势,2015年后一直位居外国访日游客首位。大量观光客的访日一方面对提振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极大改善了日本在中国游客心目中的国家形象,起到了... 自2010年日本政府放宽对华签证以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基本呈现大幅攀升趋势,2015年后一直位居外国访日游客首位。大量观光客的访日一方面对提振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极大改善了日本在中国游客心目中的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的公共外交成效。本文以公共外交为考察视角,首先对日本对华"观光外交"性质及模式进行界定,提炼出三类公共外交模型,并结合该外交行为的实施过程与方式,考察了其对近年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上升趋势的影响。其次,本文探究了"中国赴日游客数量"与"中国民众对日好感度"二者间的关联度,及其对日本国内经济发展与"地方创生"战略的积极推动作用。最后,本文基于日本"观光外交"的相关经验,从前期准备、实施模式以及效果互动三个方面对中国公共外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未来中国开展新型大国外交、提升国家形象有所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观光外交 日本对华签证政策 中日关系
下载PDF
中日复交进程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历史启示
19
作者 孙岩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75,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两国之所以未能化干戈为玉帛,是美国当局设置多重障碍所使然;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两国之所以能够最终重新恢复邦交,则是美国政府支持日本同中国复交所使然。由此不难洞悉,中美关系状况尤其美国政府对中日复交之态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两国之所以未能化干戈为玉帛,是美国当局设置多重障碍所使然;20世纪70年代初,中日两国之所以能够最终重新恢复邦交,则是美国政府支持日本同中国复交所使然。由此不难洞悉,中美关系状况尤其美国政府对中日复交之态度,直接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乃至结果。美国因素对中日复交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启示我们:一方面,在"美主日从"同盟关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之前,日美关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将一直密切于中日关系,任何奢望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的想法都是没有根据的,对此我们要准确评估并保持清醒认识;另一方面,鉴于日本对华政策还将长期服从服务于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因此建立和充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是我国今后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并走出低谷的主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 美国因素 美国对日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
下载PDF
民初抵制日货运动与日本的对华政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印少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10-213,252,共5页
抵制日货运动是民初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广大民众参与外交、反对日本侵华的一个重要方式。持续不断的抵制日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进而间接影响了民初政治的走向:它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在侵华手段上向温和的方向发... 抵制日货运动是民初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广大民众参与外交、反对日本侵华的一个重要方式。持续不断的抵制日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进而间接影响了民初政治的走向:它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在侵华手段上向温和的方向发展,也牵制了日本对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的参与和支持,在客观上对中国政局的变换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抵制日货运动也使日本从列强的联合阵营中分离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列强对中国革命的联合干涉,日本也因此加紧在革命阵营中寻找新的代理人,对中国革命阵营的分裂起到了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抵制日货 日本 对华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