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西安唐刘智夫妇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呆运 李明 +8 位作者 刘瑞俊 韩辉 冯力荣 夏书苗 翟建峰 张明惠 李钦宇 吴天才 王小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3,共16页
2004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考古学系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发掘了唐总章二年(669年)司宰寺丞刘智与夫人尹氏合葬墓。该墓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出土有组玉佩、金铜装班剑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唐代舆服制... 2004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学考古学系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发掘了唐总章二年(669年)司宰寺丞刘智与夫人尹氏合葬墓。该墓形制完整,纪年明确,出土有组玉佩、金铜装班剑等珍贵文物,为研究唐代舆服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智夫妇 唐代墓葬 组玉佩 班剑
下载PDF
隋唐组玉佩刍议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8,共7页
以片形玉佩饰形态出现的组玉佩是隋唐中、高级墓葬时有发现的随葬器物,但由于始终没有完整的发现,考古发掘者对这些零星玉佩的性质和组成结构皆无法定论。唐总章二年刘智墓组玉佩的出土,为研究唐代组玉佩的结构与形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以片形玉佩饰形态出现的组玉佩是隋唐中、高级墓葬时有发现的随葬器物,但由于始终没有完整的发现,考古发掘者对这些零星玉佩的性质和组成结构皆无法定论。唐总章二年刘智墓组玉佩的出土,为研究唐代组玉佩的结构与形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梳理了隋唐玉佩的考古发现状况,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其来源于三国、两晋组玉佩,适用范围为整个隋唐时代的贵族和高级官员,是当时"剑珮绶"的朝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组玉佩 朝服葬
下载PDF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组玉佩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代丽鹃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5,共7页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有33件单个饰件,根据它们在墓葬中的位置可复原为一组组玉佩。本文通过对各组件年代、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玉佩比较,认为该组玉佩以玻璃珠起首的串组风格与楚地组玉佩相近,各组件主要来自楚地,少数可能出自本地,战... 涪陵小田溪M12出土有33件单个饰件,根据它们在墓葬中的位置可复原为一组组玉佩。本文通过对各组件年代、来源的分析以及与其他组玉佩比较,认为该组玉佩以玻璃珠起首的串组风格与楚地组玉佩相近,各组件主要来自楚地,少数可能出自本地,战国晚期在巴蜀本地连缀成组。小田溪M12的年代不会晚到秦乃至西汉初期,应为公元前三世纪中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田溪M12 组玉佩 结构复原 风格比较 年代分析
原文传递
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出土玉器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古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64,共7页
河南辉县县城东南郊的琉璃阁墓地是一处战国时期魏国贵族的家族墓地。1935年12月和1937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此发掘了一批战国墓,1936年9~11月,河南省博物馆在该墓地的东北角发掘了甲、乙两座大墓,收获颇丰。1950年和1951年,中... 河南辉县县城东南郊的琉璃阁墓地是一处战国时期魏国贵族的家族墓地。1935年12月和1937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此发掘了一批战国墓,1936年9~11月,河南省博物馆在该墓地的东北角发掘了甲、乙两座大墓,收获颇丰。1950年和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此墓地进行了两次发掘。这五次发掘共得战国墓80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辉县 琉璃阁墓地 玉器 中国 文物考古 形制
原文传递
关中西部出土的西周组玉佩及相关问题
5
作者 陈亮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21-25,共5页
从石器时代已经萌芽的组玉佩,到西周已成为最具特色的玉器类型之一,也是西周用玉归于礼制化的典型代表。关中西部是西周组玉佩的重要出土地,了解和研究它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和基本特点,对于诠释西周中晚期墓葬出土玉器显示&... 从石器时代已经萌芽的组玉佩,到西周已成为最具特色的玉器类型之一,也是西周用玉归于礼制化的典型代表。关中西部是西周组玉佩的重要出土地,了解和研究它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和基本特点,对于诠释西周中晚期墓葬出土玉器显示"重佩"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组玉佩 历史渊源 思想内涵 特点
下载PDF
望山遣册记器简琐议
6
作者 刘国胜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4-105,共2页
The No.60 and No.61 bamboo slips of funeral goods inventory lists from Wangshan Tomb No.2, which are fragmentary and incomplete, can be re-jointed based on the graph ‘ling’ in places where these slips are broken. Th... The No.60 and No.61 bamboo slips of funeral goods inventory lists from Wangshan Tomb No.2, which are fragmentary and incomplete, can be re-jointed based on the graph ‘ling’ in places where these slips are broken. The complete record on this rejoin-bamboo slip should be ‘song lingguang zhi ao’(宋霝光之). Here ‘lingguang’ probably means a ‘lingguang’ style of textile came from a place called Song or reflected a fashion popular in Song. The No.50 bamboo slip records some wearing decorations called as ‘gedai’ and ‘kundai’.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se records might have corresponded to jade pendants from the coffin-compartment of head-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遣册 霝光 玉佩
下载PDF
白马藏族“鱼骨牌”饰品的考古学研究
7
作者 余永红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白马藏族妇女的头饰和胸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头饰中的圆形"鱼骨牌",无论形状、大小、色彩、质地还是佩戴部位,都体现了对史前时期玉璧、骨璧或蚌璧的继承性;其胸饰的方形鱼骨牌,从质地、佩戴部位来看,应... 白马藏族妇女的头饰和胸饰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头饰中的圆形"鱼骨牌",无论形状、大小、色彩、质地还是佩戴部位,都体现了对史前时期玉璧、骨璧或蚌璧的继承性;其胸饰的方形鱼骨牌,从质地、佩戴部位来看,应来源于史前时期的玉璜。鱼骨牌吉祥、圣洁的精神含义与玉璜、玉璧、骨璧或蚌璧通天、通灵的寓意是十分接近的,同时也包含了鱼图腾崇拜的某些因素。白马藏族鱼骨牌饰品的产生和形成,也与三苗部族的迁徙密切相关,是民族迁徒、文化传播与融合的图像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族 氐族 三苗 鱼骨牌 玉璧 玉璜
下载PDF
楚墓玉组佩的艺术形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书婷 胡晓东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54-57,共4页
以楚墓出土的玉组佩资料为基础,对楚墓玉佩进行实际考察和图像分析,以图表对照的方式,用形式美法则探析楚国墓葬中玉组佩的艺术与实用价值。
关键词 楚墓 玉组佩 形式美
下载PDF
汉唐之间组玉佩的传承与变革 被引量:8
9
作者 褚馨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9,共13页
本论文利用大量考古发现及重要的博物馆藏品,对六朝组玉佩做一细致、全面的研究,探讨其组合、形制及装饰风格的演变历程,帮助我们认知古代组玉佩制度在汉代以后流传与变革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组玉佩 魏晋南北朝 王粲 四灵纹
下载PDF
首都博物馆藏片状透雕玉凤形佩年代与文化属性探讨
10
作者 范芳芳 《博物院》 2023年第5期73-79,共7页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断代为商代的玉凤形佩,但目前已知考古出土的商代玉鸟均无此类片状透雕形式,无论从凤纹形象还是加工工艺上看该玉凤形佩均与商代玉器的特征不符。片状透雕这种玉器加工工艺在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有发现,通过对新... 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断代为商代的玉凤形佩,但目前已知考古出土的商代玉鸟均无此类片状透雕形式,无论从凤纹形象还是加工工艺上看该玉凤形佩均与商代玉器的特征不符。片状透雕这种玉器加工工艺在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就有发现,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玉器加工工艺及凤纹形象的对比,首都博物馆藏片状透雕玉凤形佩与后石家河文化透雕玉凤有较多相似之处,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石家河文化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凤形佩 透雕 后石家河文化 商代玉鸟
原文传递
“虹”文化意象的文学人类学解读——四重证据法与大传统新知识观的整合与重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凤娟 公维军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5期23-30,共8页
文化意象是凝聚民族智慧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与认知图式。文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四重证据法的立体释古方法论,在大传统新视域中对"虹"文化意象进行多维度、系统性解读。借助甲骨文的释读成果、多民族口耳相传的活... 文化意象是凝聚民族智慧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与认知图式。文章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四重证据法的立体释古方法论,在大传统新视域中对"虹"文化意象进行多维度、系统性解读。借助甲骨文的释读成果、多民族口耳相传的活态民族志以及作为显圣物的玉璜叙事,突破传世文献记载的遮蔽与误导,再现虹的祯祥、丰稔、交合寓意,并将中华儿女根植于心的龙文化信仰溯源至远古时期的虹文化信仰。可见,四重证据法对于中国大传统文化观的重构与再塑意义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大传统 文化意象 虹信仰 玉璜叙事
下载PDF
海昏侯玉佩中龙凤纹元素研究及运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雅静 《创意设计源》 2021年第2期40-44,共5页
以海昏侯墓出土的龙凤纹样玉佩为研究对象,探讨汉代龙凤纹饰的特点。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汉代玉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巅峰时期,汉代玉佩超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独特的文化审美水平受世人追捧,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龙凤纹相结合的玉佩。汉代玉... 以海昏侯墓出土的龙凤纹样玉佩为研究对象,探讨汉代龙凤纹饰的特点。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汉代玉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巅峰时期,汉代玉佩超高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独特的文化审美水平受世人追捧,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龙凤纹相结合的玉佩。汉代玉佩龙凤纹样造型讲究,与先秦时期龙凤纹样造型相比而言,其更富有张力也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海昏候龙凤纹样玉佩造型及其艺术特征也对后世玉雕纹样图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 龙凤纹形玉佩 纹饰图样 文化蕴意
下载PDF
湖北荆州熊家冢战国玉龙佩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葳 狄敬如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9期249-250,共2页
本文以当前湖北省荆州熊家冢出土的一些典型的玉龙佩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形制、纹饰的演进,分析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特征。结合战国时期玉龙佩的总体特征,根据年代和形制差异,系统地对熊家冢玉龙佩的风格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归纳总结出熊家... 本文以当前湖北省荆州熊家冢出土的一些典型的玉龙佩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形制、纹饰的演进,分析了解它们的种类和特征。结合战国时期玉龙佩的总体特征,根据年代和形制差异,系统地对熊家冢玉龙佩的风格特征进行描述和分类,归纳总结出熊家冢出土玉龙佩的风格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熊家冢出土的大部分玉龙佩的年代涵盖战国早期至战国晚期,各时期特点不同;玉龙佩形制主要是Ⅰ和Ⅱ和变形,形态各异,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家冢 玉龙佩 特征 战国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玉耳珰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费玲伢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玉耳珰根据器形的发展和演进,可分为原始型、过渡型和成熟型,表明玉耳珰的产生、发展和演进有着自身的轨迹;对随葬玉耳珰墓葬的等级规模的分析表明,玉耳珰已由单一的装饰物逐渐发展演进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关键词 长江下游 新石器时代 玉耳珰
原文传递
2017年湖北随州长堰墓群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梅田(执笔) 魏镇(执笔) +7 位作者 吴忧(执笔) 刘梦媛(执笔) 胡艳(绘图) 杨通琴(绘图) 吴嘉莉(绘图) 火家慧(摄影) 王艺霖(摄影) 梁欣彤(摄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8,共9页
湖北随州长堰墓群位于随县安居遗址和羊子山墓地东北部,2017年7月到9月为配合武汉至十堰铁路工程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东周时期墓葬23座,出土了... 湖北随州长堰墓群位于随县安居遗址和羊子山墓地东北部,2017年7月到9月为配合武汉至十堰铁路工程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东周时期墓葬23座,出土了战国人物御龙玉佩等重要文物,为进一步研究鄂北地区中小型楚墓,了解当时社会文化交流与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州长堰墓地 楚墓 人物御龙玉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