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石墨烯强化传热的微小飞行器热控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兴丽 陶国柱 叶东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9-514,共6页
文章针对微小飞行器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带来的热控风险,以某微小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轨道参数和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导热层等温强化传热的热控设计方案;通过热分析软件建立飞行器在轨状态的热模型,仿真计... 文章针对微小飞行器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带来的热控风险,以某微小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轨道参数和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导热层等温强化传热的热控设计方案;通过热分析软件建立飞行器在轨状态的热模型,仿真计算飞行器在高温和低温工况下的外热流及不同厚度的石墨烯导热层方案下的瞬态温度分布,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石墨烯导热层等温强化传热的热控方案可明显降低微小飞行器内部单机的温差,解决高低温工况下单机温度波动较大的问题。同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利用石墨烯导热层实现微小飞行器等温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飞行器 石墨烯导热层 热控设计 等温化
下载PDF
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像辐射计热控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明亮 徐云东 陈建新 《上海航天》 2009年第6期54-59,共6页
对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像辐射计的热控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辐射计热特点,考虑一般温度、温度梯度和日温度变化等热控需求,给出了成像辐射计中光学基板等温化、阳光直射时扫描镜等光学部件散热,以及次镜支持材料选择等关键热控设计原... 对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像辐射计的热控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辐射计热特点,考虑一般温度、温度梯度和日温度变化等热控需求,给出了成像辐射计中光学基板等温化、阳光直射时扫描镜等光学部件散热,以及次镜支持材料选择等关键热控设计原则。用NEVADA、SINDNG软件对冬至、春秋分、夏至,以及阳光与卫星轨道面夹角α=-8.8°,8.8°的5种条件的初期和末期10个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热控方案可行,基本满足成像辐射计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卫星 成像辐射计 热控制 等温化 散热 支撑材料
下载PDF
膨润土对不同价态铬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邵涛 姜春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49,共3页
对铬的2 种价态化合物( 三价铬和六价铬) 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3 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2 种价态铬化合物的Freundlich 和Langm uir 等温线,确定三价铬的最大饱和... 对铬的2 种价态化合物( 三价铬和六价铬) 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3 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2 种价态铬化合物的Freundlich 和Langm uir 等温线,确定三价铬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047 mg/g ,同时还研究了pH 值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石灰及2 种表面活性剂SN- 1 和ABSN 对铬的吸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吸附 铬化合物 等温线 土壤污染
下载PDF
镁合金上机匣等温精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吕炎 徐福昌 +6 位作者 薛克敏 单德彬 王真 许沂 孔祥永 赵玉珍 郝南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上机匣是某型号直升机的关键零件 ,几何形状复杂 ,锻件尺寸大 ,性能指标要求高 ,成形难度很大 .根据该件的上述特点 ,采用了等温锻造工艺 ,成形温度为 350~ 360℃ .并采用组合的模具结构和局部加载方法等 ,成功地锻制出上机匣锻件 .锻... 上机匣是某型号直升机的关键零件 ,几何形状复杂 ,锻件尺寸大 ,性能指标要求高 ,成形难度很大 .根据该件的上述特点 ,采用了等温锻造工艺 ,成形温度为 350~ 360℃ .并采用组合的模具结构和局部加载方法等 ,成功地锻制出上机匣锻件 .锻件的力学性能 ,高、低倍组织和尺寸精度均符合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上机匣 等温 精锻 锻造 直升机
下载PDF
氮吸附法表征多孔材料的孔结构 被引量:44
5
作者 杨通在 罗顺忠 许云书 《炭素》 2006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表征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纳米管、碳分子筛、活性炭、分子筛和石墨化炭黑等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利用康塔公司NOVA3000在相对压力0.001-1范围内测定。五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在100-1000m2/g之间。低... 采用低温氮吸附法表征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纳米管、碳分子筛、活性炭、分子筛和石墨化炭黑等多孔材料的孔径分布。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利用康塔公司NOVA3000在相对压力0.001-1范围内测定。五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在100-1000m2/g之间。低压下的吸附等温线和高压下的脱附等温线分别用HK方法和BJH方法解析,结果表明:五种多孔材料既含有发达的微孔,又含有一定数量的中孔。孔径大小及其分布的细微信息在色谱采样中能够预测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也是新型多孔材料开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吸附法 多孔材料 等温线 比表面积 孔结构
下载PDF
酚类化合物在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实验 被引量:38
6
作者 李铁 叶常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本文对四种不同酚类化合物在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酚类化合物的Freundlich等温线,同时还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吸附... 本文对四种不同酚类化合物在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三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酚类化合物的Freundlich等温线,同时还观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讨论了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吸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酚类化合物 颗粒物 等温线 水体
下载PDF
DAEM和Coats-Redfern积分法研究煤半焦燃烧动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49
7
作者 孙庆雷 李文 +2 位作者 陈皓侃 李保庆 刘旭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98-1602,共5页
利用恒温和程序升温热重技术研究了神木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 ,采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比较了二者在处理程序升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差异 ,同时还对恒温及程序升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分... 利用恒温和程序升温热重技术研究了神木煤半焦的燃烧动力学 ,采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比较了二者在处理程序升温半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差异 ,同时还对恒温及程序升温的燃烧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恒温燃烧和程序升温燃烧过程中 ,随着燃烧反应的进行 ,比燃烧速率逐渐增加 ,所得半焦燃烧的活化能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DAEM和Coats Redfern积分法因所用方法的不同而使结果有所差异 .而恒温燃烧时由于所用燃烧温度较低 ,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外扩散的影响 ,使所得动力学参数更接近半焦燃烧的本征动力学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 半焦 燃烧 动力学DAEM Coats—Redfern
下载PDF
秸秆生物碳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50
8
作者 张继义 蒲丽君 李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4-109,共6页
为了开辟一条废弃生物质材料利用的新途径,该研究以小麦秸秆为生物质材料,通过中低温区间限氧升温熔融碳化方法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并以铜离子为例,研究吸附剂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中低温区间(200~500℃)制备的吸附... 为了开辟一条废弃生物质材料利用的新途径,该研究以小麦秸秆为生物质材料,通过中低温区间限氧升温熔融碳化方法制备生物碳质吸附剂,并以铜离子为例,研究吸附剂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中低温区间(200~500℃)制备的吸附剂产率高、能耗小、制备工艺简单、吸附速率快、达到平衡时间短,最慢的吸附剂(P200)需要3 h达到吸附平衡,最快的吸附剂(P500)仅需0.5 h就达到吸附平衡。30℃时吸附剂P500对铜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11.19 mg/g。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分离因子RL值在0~1之间,为有利吸附。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秸秆的微孔变形程度加剧,增大了表面粗糙程度,孔道效应更易发挥,从而提高吸附性能,为生物质吸附剂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吸附 生物碳质吸附剂 制备 等温线
下载PDF
黏土矿物甲烷吸附性能与微孔隙体积关系 被引量:49
9
作者 吉利明 马向贤 +1 位作者 夏燕青 邱军利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为了揭示黏土矿物在含气页岩储层中所扮演的角色,选择以不同黏土矿物为主的黏土岩进行了孔隙~表面积测量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量显示,黏土矿物以3~100nm微孔隙为主,并出现3~6nm和20~70hm2个主要分布区。其中,蒙脱石黏土以小... 为了揭示黏土矿物在含气页岩储层中所扮演的角色,选择以不同黏土矿物为主的黏土岩进行了孔隙~表面积测量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量显示,黏土矿物以3~100nm微孔隙为主,并出现3~6nm和20~70hm2个主要分布区。其中,蒙脱石黏土以小孔占优势,伊/蒙混层黏土以小孔和中一大孔同时发育为特征,高岭石、绿泥石和伊利石黏土均以中一大孔为主。蒙脱石、伊/蒙混层和高岭石黏土为孔隙发育类型,总孔隙体积和表面积分别达到0.04mL/g和11.47m^2/g以上。不同类型黏土岩的甲烷吸附能力有较大差异,利用朗格缪尔方程拟合计算的蒙脱石黏土、伊/蒙混层、高岭石黏土、绿泥石黏土、伊利石黏土、粉砂岩及石英岩小于270目试样的最大甲烷吸附容量分别为8.12mL/g、3.66mL/g、2.70mL/g、2.28mL/g、1.72mL/g、0.97mL/g和0.70mL/g。黏土岩的表面积不仅取决于总孔隙体积和孔隙率,而且与孔隙尺寸的分布关系更为密切。黏土岩中小于100nm微孔隙体积与甲烷最大吸附量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页岩微孔隙体积的大小反映其天然气的吸附能力,而气体吸附能力的大小受其内孔隙,特别是小于20nm微孔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不同黏土矿物由于形态结构、孔隙大小和孔隙率的不同,导致其气体吸附性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仅与黏土的类型有关,而且受岩石成因和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微孔隙体积 甲烷吸附 等温曲线
原文传递
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及工艺设计 被引量:47
10
作者 戚建华 梁宗锁 +1 位作者 邓西平 姚增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41-2147,共7页
研究了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对吸附工艺进行设计.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静态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 研究了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对吸附工艺进行设计.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静态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自由能变(ΔGo)、焓变(ΔHo)和熵变(ΔSo).结果表明,平衡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离因子RL值在0~1之间,为有利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Cu2+起始浓度增大而增大;ΔHo和ΔSo分别为12.206kJ·mol-1和21.534J·mol-·1K-1,ΔGo为负值,表明板栗壳吸附Cu2+为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增加了固液界面的混乱度.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推导出的板栗壳用量计算公式可用于预测将一定体积一定起始浓度Cu2+溶液经过吸附降至所需浓度的板栗壳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板栗壳 等温线 动力学
原文传递
氨氮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孙大志 李绪谦 潘晓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18,111,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氨氮在土壤中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氨氮吸附/解吸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和解吸基本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氨氮热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等温式既不符合Langmuir,也不符合Fr... 文章主要研究氨氮在土壤中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氨氮吸附/解吸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和解吸基本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氨氮热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等温式既不符合Langmuir,也不符合Freundlich。我们考察吸附剂大小、吸附剂含量、pH值、温度的因素对氨氮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研究发现,粒度越小,pH值越大、温度越低,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越强,而土壤和溶液的最佳配比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此外,通过对温度的考察发现,土壤对氨氮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
下载PDF
PTT纤维染色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33
12
作者 唐人成 徐苏芳 《印染》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5,共5页
采用两只提纯的分散染料对PTT纤维进行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并采用商品分散染剃染色,绘制升温上染速率曲线和模拟Prr/PET纤维混纺交织物染色。研究结果表明,PTT纤维的染色速率常数高于PET纤维,半染时间明显短于PET纤维,临界染... 采用两只提纯的分散染料对PTT纤维进行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并采用商品分散染剃染色,绘制升温上染速率曲线和模拟Prr/PET纤维混纺交织物染色。研究结果表明,PTT纤维的染色速率常数高于PET纤维,半染时间明显短于PET纤维,临界染色温度约比PET纤维低15—20℃,染色转变温度则比PET纤维低20℃。在有分散匀染剂存在时,提纯的分散染料在PTT纤维上的吸附属于Nemst分配型吸附,分配系数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温型染料在PTT和PET纤维上的分配系数相差较大,而低温型染料的分配系数相差较小。PTT/PET混纺交织物表观染色深浅效果与分散染料在PTT和PET纤维上的热力学分配系数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分散染料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 动力学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
下载PDF
ZA27合金在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陈体军 郝远 +1 位作者 陆松 许广济 《金属热处理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1期26-31,共6页
研究了ZA2 7合金在应力诱发熔体激活法 (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50℃预变形时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 ,ZA2 7合金的原始组织由发达的树枝状晶逐渐演变为粗化的等轴晶和短树枝状晶 ;在等温处理中 ,形... 研究了ZA2 7合金在应力诱发熔体激活法 (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50℃预变形时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 ,ZA2 7合金的原始组织由发达的树枝状晶逐渐演变为粗化的等轴晶和短树枝状晶 ;在等温处理中 ,形变量越大和等温温度越高 ,初生α相逐渐形成球状颗粒 ;低温下 ,ZA2 7合金组织粒状化的原因是回复与再结晶的多边形晶界处形成低熔点Zn Al Cu三元共晶组织 ,较高温度则形成Zn Al二元共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A 球状化组织 等温温度 锌合金 形变量
原文传递
稻壳活性炭对水中染料的吸附特性及其回收利用 被引量:45
14
作者 刘斌 顾洁 +2 位作者 邱盼 陆裕聪 周建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56-2264,共9页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复合活化剂制备稻壳活性炭.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零电荷点等手段,分析了所制备的稻壳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了稻壳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同时对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进...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复合活化剂制备稻壳活性炭.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零电荷点等手段,分析了所制备的稻壳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了稻壳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同时对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进行热再生以及由高温灼烧法制备二氧化硅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用量增加而提高;随着pH值的升高去除率下降;吸附剂可以应用于高盐度条件下的吸附;随着溶液初始溶液增加去除率下降;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经过一次再生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活性炭;对吸附饱和的稻壳活性炭,在800℃条件下可以制得纳米级且具有一定晶型的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动力学 染料废水 等温线
原文传递
钢渣吸附剂吸附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刘盛余 马少健 +4 位作者 高谨 叶芝祥 羊依金 谭显东 徐成华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采用间歇振荡法,研究了钢渣吸附模式、选择性以及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钢渣对阳离子的吸附容量远远大于对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其吸附模式属于离子交换;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其选择性能与离子的电性、电价、离子半径和... 采用间歇振荡法,研究了钢渣吸附模式、选择性以及等温吸附方程。结果表明,钢渣对阳离子的吸附容量远远大于对阴离子的吸附容量,其吸附模式属于离子交换;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其选择性能与离子的电性、电价、离子半径和水化热等因素有关;钢渣吸附Pb2+是单层吸附,符合Langmu ir等温吸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吸附 机理 选择性 等温方程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晓东 顾安忠 《炭素》 2000年第4期11-15,共5页
综述了用于活性炭的各种吸附模型。包括最基础的Langmuir模型,该模型完全忽略吸附质分子间相互作用。BET模型引入了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改进了Langmuir模型。Oubinin理论从1947年提出后得到了不断的... 综述了用于活性炭的各种吸附模型。包括最基础的Langmuir模型,该模型完全忽略吸附质分子间相互作用。BET模型引入了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改进了Langmuir模型。Oubinin理论从1947年提出后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最近又有新的进展。对1997年Jensen等人提出的全新的多空间吸附模型(MSAM)也在本文中作了介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导致对活性炭吸附理论的计算机模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一些运用Monte Carlo模拟的最新研究,并就该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等温线 蒙特卡罗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米糠和麦麸对水中Cr(V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许彩霞 戴友芝 吴爱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56,共4页
以米糠(RB)和麦麸(WB)作吸附剂对水中Cr(VI)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吸附剂量、pH和粒径对吸附量的影响。当pH为1.0时,二者对Cr(VI)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Cr(VI)的去除随RB粒径增大而减小,随WB粒径增大而增大;RB... 以米糠(RB)和麦麸(WB)作吸附剂对水中Cr(VI)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吸附剂量、pH和粒径对吸附量的影响。当pH为1.0时,二者对Cr(VI)的吸附量均达到最大;Cr(VI)的去除随RB粒径增大而减小,随WB粒径增大而增大;RB对Cr(VI)的吸附遵循Freundlich等温线,而WB对Cr(VI)的吸附则遵循Langmuir等温线,二者对Cr(VI)的吸附都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参数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试验结果表明RB和WB是两种有效去除废水中Cr(VI)的生物吸附剂,相比之下WB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 麦麸 Cr(Ⅵ) 生物吸附 等温线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38
18
作者 姚永慧 张百平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84-2094,共11页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其巨大的块体产生了显著的夏季增温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山区气象观测台站很少,气象资料极度匮乏;如果依靠台站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数据,会由...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其巨大的块体产生了显著的夏季增温作用,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高原自然条件严酷,山区气象观测台站很少,气象资料极度匮乏;如果依靠台站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获得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数据,会由于插值点过少而产生较大误差并可能掩盖一些空间信息,因而难以全面反映高原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估算的青藏高原气温数据,详细分析各月气温及重要等温线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林线和雪线数据,初步探讨了高原气温空间分布格局对高原地理生态格局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①等温线的海拔高度自高原东北部、东部边缘向内部逐渐升高,等温线在高原内部比东部边缘高500~2000 m,表明相同海拔高度上气温自边缘向高原内部逐渐升高。㈡高原西北部的羌塘高原、可可西里为高原的寒冷区,全年有7个月的气温低于0℃,3~4个月的气温低于-10℃;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北坡—冈底斯山南坡)和中部(冈底斯山北坡—唐古拉山南坡)是高原的温暖区,全年有5个月的气温能达到5~10℃,有3个月的气温能超过10℃,尤其是拉萨—林芝—左贡一带在3500~4000 m以下的地区最冷月均温也能高于0℃。③北半球最高雪线和林线分别分布于高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表明高原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本地的地理生态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林线 雪线 等温线 空间格局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稻草秸秆对水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杨剑梅 高慧 +1 位作者 李庭 程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82,共5页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水体Cr(Ⅵ)污染的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考察了pH,温度,溶液初始Cr(Ⅵ)浓度以及稻草秸秆粒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了稻草秸秆去除Cr(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2.0,温...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水体Cr(Ⅵ)污染的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考察了pH,温度,溶液初始Cr(Ⅵ)浓度以及稻草秸秆粒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了稻草秸秆去除Cr(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2.0,温度47℃时,稻草秸秆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在48h内可将100mg/L的Cr(Ⅵ)完全去除。利用酒石酸对稻草秸秆进行化学改性,研究其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以及溶液pH的变化。Cr(Ⅵ)的去除过程中伴随着Cr(Ⅲ)的出现,说明改性稻草秸秆(TARS)不仅可以将Cr(Ⅵ)从溶液中去除,且还可将其转化成低毒的Cr。溶液pH的上升说明Cr(Ⅵ)的去除需要消耗溶液中的H+。通过RS和TARS对Cr(Ⅵ)的热力学吸附过程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RS和TARS对Cr的吸附均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其中TARS的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5.26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秸秆 改性稻草秸秆 六价铬 吸附 热力学
下载PDF
Adsorptive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using activated carbon derived from waste coconut buttons 被引量:35
20
作者 T. S. Anirudhan S. S. Sreekumar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989-1998,共10页
Activated carbon (AC) derived from waste coconut buttons (CB) was investigated as a suitable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such as Pb(II), Hg(II) and Cu(II)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through ... Activated carbon (AC) derived from waste coconut buttons (CB) was investigated as a suitable adsorbent for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 ions such as Pb(II), Hg(II) and Cu(II) from industrial effluents through batch adsorption process. The AC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difl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rmal gravimetric and difl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surface area analyzer and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s. The eflects of initial metal concentration, contact time, pH and adsorbent dose on the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were studied. The adsorbent revealed a good adsorption potential for Pb(II) and Cu(II) at pH 6.0 and for Hg(II) at pH 7.0. The experimental kinetic data were a better fit with pseudo second-order equation rather than pseudo first-order equation.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was found to be more suitable to represent the experimental equilibrium isotherm results for the three metals than the Langmuir model.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AC decreased in the order: Pb(II) Hg(II) Cu(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nut buttons heavy metal ions adsorption isotherm wastewater DESORP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