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束等长重建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飞 陈百成 +3 位作者 康慧君 王军 刘虎 董江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1-895,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单束等长重建和双束解削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的60例(72膝)陈旧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束等长重建组22例(27膝),双束解剖... 目的 对比观察单束等长重建和双束解削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的60例(72膝)陈旧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束等长重建组22例(27膝),双束解剖重建组38例(45膝).术后手法检查髌骨稳定性,记录再脱位的病例数,CT测量髌骨外移度及髌骨倾斜角并以Kujala和主观问卷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脱位病例.(1)髌骨不稳发生率,术后单束重建组18.5%,双束重建组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髌骨倾斜角和髌骨外移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ujala评分,单束组术前59±9,术后87±4;双束组术前62±9,术后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主观问卷:单束重建优良率85.2%,双束重建组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明显恢复髌骨稳定性,提高膝关节功能,但临床评价双束重建优于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韧带 内侧副韧带 内侧髌股韧带 等长重建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Combination of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 for chronic patellar disloca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WANG Fei KANG Hui-jun +3 位作者 CHEN Bai-cheng CHEN Wei SU Yah-ling ZHANG Ying-z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1期3024-3029,共6页
Background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 reconstruction is popular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chronic patellar dislocation;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with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 is rare. The aim of thi... Background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 reconstruction is popular in clinical practice for chronic patellar dislocation; however, the combination with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 is ra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the combination of MPFL reconstruction with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69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tellar dislocation between July 2004 and October 2008: twenty eight cases with isolated MPFL reconstruction (group Ⅰ), forty one cas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PFL reconstruction with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 (group C). All patients had CT scans available for review with knee flexion at 30 degree, on which the congruence angle, patellar tilt angle and patellar lateral shift were measured. Physical apprehension tests were examined and the redislocation was recorded. In addition, kne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Kujala score and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s.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42 months (12-65 months) without a recurrent dislocation reported.Postoperatively, all indexes on CT scan were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without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from the apprehension test showed eight patients in group Ⅰ and three in group Chad patellar lateral shift exceeding 1.5 cm with a hard end point (P 〈0.05). The Kujala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51.3±4.5 to 79.9±6.2 in group Ⅰ and from 53.7±5.2 to 83.9±6.5 in group C (P 〉0.05). However, the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including 12 excellent, seven good and nine fair in group Ⅰ and 30 excellent, six good and five fair in group C.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MPFL reconstruction with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 is better than isolated re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subjective effects and decrease the patellar instability rate for chronic patellar dis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ellar dislocation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isometric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reconstruction vastus medialis advancement
原文传递
不同股骨止点对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后髌股关节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彪 路坦 +2 位作者 杨骏良 姜亚琼 阴玉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463-3468,共6页
背景:髌股韧带重建有多种手术方式,其中股骨止点选取对手术实施影响较大,目前针对股骨止点的选取有多种方式,但无定论。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膝关节不同屈曲状态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股骨重建止点位置改变对髌股关节应力的影响,... 背景:髌股韧带重建有多种手术方式,其中股骨止点选取对手术实施影响较大,目前针对股骨止点的选取有多种方式,但无定论。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膝关节不同屈曲状态下内侧髌股韧带(MPFL)股骨重建止点位置改变对髌股关节应力的影响,从而选择出合理准确的股骨重建止点。方法:获取成年人正常膝关节CT数据,导入Mimics、Geomagic及Soildworks软件进行提取模具、添加韧带,其中韧带的股骨止点选择分别为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连线的中点、股骨内上髁、内收肌结节、股骨髁间窝顶部向内髁投射点和内收肌结节下10 mm,再将添加韧带后的模具导入机械软件Ansys,对不同股骨止点重建后髌股关节应力进行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膝关节屈曲0°和30°时,选取任一股骨止点产生的髌股关节应力大于其他屈曲角度(60°,90°,120°);无论采取哪种位点作为股骨端止点,当膝关节屈曲超过30°时,髌股关节间的接触应力大小基本无差别;(2)在膝关节屈曲0°和30°时,以内收肌结节为止点的髌股接触压力最大,以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连线的中点为止点的接触力最小;在膝关节屈曲30°时,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连线的中点及股骨髁间窝顶部向内髁投射点、内收肌结节下10 mm作为股骨端止点的髌股间的接触应力大小无明显差别;(3)结果显示,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时股骨侧止点最好选择在内收肌结节与内上髁连线的中点,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达到延缓关节及软骨退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网格划分 三维重建 生物力学 应力 有限元分析 等长重建
下载PDF
复发性髌骨脱位胫骨结节截骨移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4
作者 何伟 江潮 +1 位作者 朱伟 左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联合双隧道等长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资料,均行双隧道等长重...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联合双隧道等长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资料,均行双隧道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截骨移位。评估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3±6.7)min,随访时间平均(12.2±0.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Lysholm评分[(53.7±9.9),(86.5±6.0),P<0.001]、Kujala评分[(55.5±6.3),(83.7±7.9),P<0.001]、IKDC评分[(54.6±8.7),(86.7±6.9),P<0.001]均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再脱位发生。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髌骨适合角(patellofemoral congruence angle,PCA)[(28.2±4.4)°,(13.3±2.6)°,P<0.001]、髌骨倾斜角(patella title angle,PTA)[(23.1±4.8)°,(8.9±2.9)°,P<0.001]、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沟距离(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22.1±1.74)mm,(11.9±1.9)mm,P<0.001]、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Q角)[(23.1±2.4)°,(15.1±2.6)°,P<0.001]均显著减小,但髌股关节软骨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双隧道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 内侧髌股韧带 等长重建
原文传递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5
5
作者 乔绍文 王国强 +5 位作者 陈军 高春香 马斌 杨美英 王美岚 曹念蒙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自体股薄肌腱单束重建MPFL,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应用L... 目的:探讨应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自体股薄肌腱单束重建MPFL,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8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71°±1.27°、外侧髌股角3.44°±0.76°、髌骨外移率0.50±0.13、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38分±2.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股薄肌肌腱单束法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近期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骨道 等长重建 股薄肌 髌股韧带重建 髌骨脱位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学斌 曹力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2期54-59,共6页
目的评价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等长重建的意义,并寻找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最佳区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病区、经临床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评价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膝关节模型辅助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等长重建的意义,并寻找等长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最佳区域。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病区、经临床体格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膝关节镜下探查术诊断为ACL损伤的患者30例,行膝关节平扫+三维重建组合,建立患膝关节模型,将模型中的股骨和胫骨进行3D打印。将整个模型牢固安置在下肢被动运动训练机上,从0°伸直位至120°屈曲位,每10°为一个档位做屈伸运动,观察位移传感器显示器中的读数,算出长度变化。结果A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70±0.66)mm,变异系数为2.13,B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8.86±1.45)mm,变异系数为3.98,C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8.90±1.27)mm,变异系数为3.75,D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40±0.62)mm,变异系数为2.04,E点测得的长度变化为(9.90±0.65)mm,变异系数为2.14。结论对30例ACL损伤患者的膝关节不同隧道进行测量,基于已成共识的胫骨隧道定位点,以A、D、E三点围成的三角形为关节镜下ACL等长重建最理想的股骨隧道钻孔区域。在此三点围成的区域,重建的ACL都可以达到等长的效果,是手术重建的最佳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3D打印 膝关节 等长重建 股骨止点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胫骨平台止点的MRI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少战 黄长明 +3 位作者 王建雄 沈瑞群 范华强 傅仰攀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6期623-625,共3页
目的应用MR I测量前交叉韧带(ACL)胫骨平台止点,为临床生理等长重建ACL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并测量胫骨平台前缘至后交叉韧带(PCL)前缘之间直线距离(AP)、在该径线上ACL胫骨侧止点中... 目的应用MR I测量前交叉韧带(ACL)胫骨平台止点,为临床生理等长重建ACL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并测量胫骨平台前缘至后交叉韧带(PCL)前缘之间直线距离(AP)、在该径线上ACL胫骨侧止点中心至胫骨平台前缘之间距离(IA)、ACL胫骨止点中心至PCL前缘切线距离(DL),并计算IA/AP的比值。结果IA为(19.5±2.8)mm,AP为(38.5±3.6)mm,IA/AP为(50.6±4.8)%,DL为(16.3±2.0)mm。结论MR I可用于测量ACL胫骨侧止点,重建ACL胫骨侧止点定位于胫骨平台中点稍后方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前交叉韧带 等长重建
下载PDF
自体腘绳肌与腓骨长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豪 牟利民 +4 位作者 魏伟涛 王书华 王国胜 高健 沈志敏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自体腓骨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55例患者,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A组男性13例,女...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与自体腓骨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55例患者,根据移植物不同分为两组,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22.83±10.84)岁,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B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1.28±6.95)岁,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采用Kujala评分评价髌股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并应用足踝残疾指数(foot and ankle disability index,FADI)对患肢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测量患肢大腿周径的变化,应用膝关节屈膝30°CT平扫或MRI评估髌股关节对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28个月,平均(19.2±4.9)个月。两组患者移植物粗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长肌组取腱时间、切口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同时对应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肢踝关节功能FA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长肌组末次随访时大腿周径差值明显小于腘绳肌腱组(P<0.05)。术后1个月门诊行MRI或屈膝30°CT复查髌股关节,两组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髌骨适合角(patellar congruence angle,PCA)数值均减小,同组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应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长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末次随访时可达到与腘绳肌腱移植相似的膝关节功能学评分,该方法可获得更小的手术切口,更快的取腱时间,术后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程度较轻,且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韧带重建 腓骨长肌 腘绳肌 等距重建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豪 高健 +4 位作者 牟利民 王书华 沈志敏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袁智宇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记录胫骨结节-股骨滑车(TT-TG)间距、髌股适合角(P...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记录胫骨结节-股骨滑车(TT-TG)间距、髌股适合角(PCA)、髌骨倾斜角(PTA),采用恐惧试验评估髌股关节稳定性,采用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髌骨再脱位,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跑跳均正常,可参与正常体育活动;4例诉气温降低时,截骨处轻微不适,未给予特殊处理;1例术后3个月屈膝功能受限,给予麻醉下膝关节松解术。PCA、PTA、TT-TG间距:末次随访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在术中确定移植物的等距性,有效恢复髌股关节的稳定性,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等距重建 胫骨结节移位术 半腱肌 关节镜检查
下载PDF
X线动态测量膝前交叉韧带长度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华强 沈瑞群 +1 位作者 黄长明 刘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10期888-890,共3页
目的在侧位X线片下分别测定膝关节屈曲90°及过伸位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等距点(i点)到胫骨等距点(T点)的距离,并比较在2种体位下其长度的变化,评估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行ACL等距解剖重建的影像学效果。方法门诊随机抽取50... 目的在侧位X线片下分别测定膝关节屈曲90°及过伸位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等距点(i点)到胫骨等距点(T点)的距离,并比较在2种体位下其长度的变化,评估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行ACL等距解剖重建的影像学效果。方法门诊随机抽取50名志愿者,行膝关节侧位X线片检查,在PX电子系统下找到屈曲90°及过伸位ACL的i点和T点,测量两点间距离,并比较在屈伸过程中两点长度的变化。结果屈曲90°时i点到T点距离的95%可信区间为(25.43±0.455)mm,最大值为29.22 mm,最小值为20.29 mm;过伸位时i点到T点距离的95%可信区间为(26.90±0.436)mm,最大值为29.76 mm,最小值为23.10 mm;过伸位与屈曲90°时两点间距离之差的95%可信区间为(1.47±0.204)mm,最大值为3.33 mm,最小值为0.47 mm。结论术前X线片测量及术中关节镜结合X线透视双监视法可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对ACL的股骨等距点及胫骨等距点行准确定位,可达到生理性等距重建的要求,同时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可在大多数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等距重建 X线放射影像 双监视法 个体差异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健患侧肢体生物力学对称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邬俊夫 朱伟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07-314,共8页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人体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首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ACLR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健患侧肢体步态异常,然而术后异常的步态与重建韧带再次断裂率及晚期继发骨关节炎关系密切,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及日...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人体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临床治疗首选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ACLR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健患侧肢体步态异常,然而术后异常的步态与重建韧带再次断裂率及晚期继发骨关节炎关系密切,从而影响手术疗效及日常生活的恢复。本文综述ACLR术后两侧肢体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的研究进展,总结ACLR后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的测量、评估相关技术,分析患者性别、ACLR术前损伤机制、术中移植物选择、术后心理因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全身其余关节控制代偿、康复方案等影响因素,尤其是手术方式中股骨隧道定位点的不同对术后下肢步态生物力学对称性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解剖重建 类等长重建 生物力学 步态 对称性
下载PDF
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樊嵘 何智超 +2 位作者 马传雨 吴伟锋 张焱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 目的比较经胫骨入路与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解放军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ACL断裂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为(29.5±4.8)岁;采用经胫骨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B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为(31.2±9.6)岁;采用经辅助内侧入路可调袢钢板固定重建ACL。比较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位置、末次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7例患者术后获18~27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四格表法定位股骨隧道内口中心位点:A组和B组患者的X轴位点分别为25.6%±2.5%、26.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位点分别为19.8%±2.0%、30.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患者膝关节Lyholm评分分别为(90.9±3.4)、(92.4±3.9)分,IKDC评分分别为(89.9±3.5)、(90.2±3.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之间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胫骨入路和经辅助内侧入路制备股骨隧道类等长重建ACL,前者位点较后者更接近髁顶位置,二者术后近期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类等长重建 创伤和损伤 经胫骨入路 经辅助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