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暴雨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面位涡分析 被引量:107
1
作者 寿绍文 李耀辉 范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0-568,共9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模式输 出资料,根据湿位涡理论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 展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等熵面形态下,具有... 利用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模式输 出资料,根据湿位涡理论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 展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等熵面形态下,具有较高湿位涡值的高层冷空气沿等熵面快 速向南下降的过程中绝对涡度增加,导致了气旋性涡旋的发展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等熵面 中尺度气旋 暴雨 低空环流 梅雨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4/2005年冬季强寒潮事件的等熵位涡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丁一汇 马晓青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5-707,共13页
利用2004年12月1日—2005年2月28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2月22日—2005年1月1日的强寒潮事件进行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寒潮事件的强冷空气来自欧亚北部和北极地区的高纬平流层下部与对流层上部。在寒潮爆发前期... 利用2004年12月1日—2005年2月28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12月22日—2005年1月1日的强寒潮事件进行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寒潮事件的强冷空气来自欧亚北部和北极地区的高纬平流层下部与对流层上部。在寒潮爆发前期,高位涡强冷空气传播到贝加尔湖南侧,并被来自低纬度的低位涡空气所切断,在欧亚地区形成北部低位涡(阻塞高压)南部高位涡(低涡)的偶极型环流。随着低位涡的减弱消亡,高位涡强冷空气沿高原北侧向东南方向移动,当高位涡中心移到中国东部地区,高位涡空气柱在垂直方向上强烈向下伸展,使得气柱的气旋性涡度加强,东亚大槽迅速加深,引起寒潮的爆发。进一步分析表明,高位涡中心向南、向下传播过程中,等熵面上高位涡中心附近气流在其西侧和北侧地区沿等熵面下沉,引起上述地区低层西伯利亚高压迅速发展,导致强寒潮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位涡 等熵面 东亚大槽 西伯利亚高压
下载PDF
由变性台风环流引发的山东特大暴雨天气的位涡场分析 被引量:54
3
作者 赵宇 吴增茂 +2 位作者 刘诗军 龚佃利 孙兴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43,共11页
利用PSU/NCAR MM5V3非静力数值模式对1999年8月11~12日由变性台风引发的山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数值模拟.用模式输出资料,根据位涡理论探讨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 利用PSU/NCAR MM5V3非静力数值模式对1999年8月11~12日由变性台风引发的山东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数值模拟.用模式输出资料,根据位涡理论探讨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这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应用位涡守恒原理能较好地解释特大暴雨和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是影响中尺度低涡和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345K湿等熵面上风场和气压场的分布揭示了东南暖湿空气沿等熵面爬升与扩散的冷空气相遇,对流强烈发展,产生特大暴雨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位涡场分析 湿等熵面
下载PDF
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田秀霞 寿绍文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利用2008年12月的NCAR/NCEP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本月发生的两次强寒潮事件(分别简称为过程Ⅰ和过程Ⅱ)进行了等熵面位涡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寒潮过程的爆发时间均可用低层位涡扰动的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来确认;(2)两次过程中在寒潮爆发... 利用2008年12月的NCAR/NCEP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本月发生的两次强寒潮事件(分别简称为过程Ⅰ和过程Ⅱ)进行了等熵面位涡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寒潮过程的爆发时间均可用低层位涡扰动的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来确认;(2)两次过程中在寒潮爆发时,都存在明显的高位涡值向下传播特征,过程Ⅱ明显于过程Ⅰ;(3)等熵面分析可跟踪寒潮强冷空气活动,等熵面位涡演变反映了高、低层冷空气的分布及活动状况;等熵面位涡高值区代表冷空气范围,等位涡线密集区代表冷暖空气对峙。寒潮爆发时,等熵面上高层高位涡向下向南传播,导致高位涡强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正涡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位涡 等熵面
下载PDF
等熵面和湿等熵面倾斜发展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冉令坤 楚艳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利用等压坐标系中的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推导出可以诊断分析等熵面(等位温面)和湿等熵面(等相当位温面)倾斜变化的倾角方程。等熵面倾角的局地变化由倾角平流输送项、风速切变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共同决定,而影响湿等熵面倾角局地变化的... 利用等压坐标系中的热力学方程和水汽方程推导出可以诊断分析等熵面(等位温面)和湿等熵面(等相当位温面)倾斜变化的倾角方程。等熵面倾角的局地变化由倾角平流输送项、风速切变项和非绝热加热项共同决定,而影响湿等熵面倾角局地变化的强迫项除倾角平流输送项、风速切变项和非绝热加热项之外,还包括垂直热量通量切变项。NCEP/NCAR实时分析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斜压性、相对垂直涡度与等熵面和湿等熵面的倾角密切相关,它们的正高值区互相重叠;垂直风速切变项,特别是垂直速度的经向切变项是影响等熵面倾斜发展的主要强迫项,而纬向和经向风速的垂直切变项对湿等熵面倾角演变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熵面 湿等熵面 倾角 斜压矢量 相对垂直涡度
下载PDF
Analysis of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for a Strong Cold Wave During 2004/2005 Winter 被引量:6
6
作者 丁一汇 马晓青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8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Using the NCAR/NCEP daily reanalysis data from 1 December 2004 to 28 February 2005, the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IPV) analysis of a strong cold wave from 22 December 2004 to 1 January 2005 was made. It is fou... Using the NCAR/NCEP daily reanalysis data from 1 December 2004 to 28 February 2005, the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IPV) analysis of a strong cold wave from 22 December 2004 to 1 January 2005 was made.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ong cold air of the cold wave originated from the lower stratosphere and upper troposphere of the high latitude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Arctic area.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cold wave, the strong cold air of high PV propagated down to the south of Lake Baikal, and was cut off by a low PV air of low latitude origin, forming a dipole-type circulation pattern with the low PV center (blocking high) in the northern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high PV one (low vortex) in the southern part. Along with decaying of the low PV center, the high PV center (strong cold air) moved towards the southeast along the northern flan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hen it arrived in East China, the air column of high PV rapidly stretched downward, leading to increase in its cyclonic vorticity, which made the East Asian major trough to deepen rapidly, and finally induced the outbreak of the cold wav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 the southward and downward propagation process of the high PV center, the air flow west and north of the high PV center on isentropic surface subsided along the isentropic surface, resulting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Siberian high, finally leading to the southward outbreak of the strong cold 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ave potential vorticity isentropic surface Siberian high East Asian major trough
原文传递
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过程等熵位涡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谢瑞青 刘宇迪 +1 位作者 朱金双 孟他 《气象科技》 2019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利用2016年1月1日至31日的FNL资料,对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高位涡主体由极涡分裂而来,前面低位涡区的阻挡与后侧低位涡大气的北上加强了位涡的经向交换,高位涡空气不断由极地向南输送,使得高位涡主体不断... 利用2016年1月1日至31日的FNL资料,对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等熵位涡分析。结果表明:高位涡主体由极涡分裂而来,前面低位涡区的阻挡与后侧低位涡大气的北上加强了位涡的经向交换,高位涡空气不断由极地向南输送,使得高位涡主体不断加强维持。高位涡在由北向南移动的同时,也由对流层顶向下输送。此次寒潮过程主要有3股冷空气由上而下发展,位置均在高空急流轴的北侧,最南端的一股下沉气流最旺盛,这是其与高空急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盛的冷空气下沉使得寒潮影响范围触及我国华南地区。随着高位涡的向南向下传输,一方面引起对流层中高层低涡系统迅速发展,当它移到中国东部地区时,东亚大槽迅速加深,使槽后强冷空气迅速向南爆发;另一方面,在高位涡输送的过程中,其后侧有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地面冷高压快速发展,导致强寒潮天气的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位涡 等熵面 极端天气
下载PDF
影响黄渤海区域两次北上台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密娜 杨洋 姜皓严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4,共11页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集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和FY卫星TBB资料,统计显示:1985—2014年北上到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台风一共34个,其中8月最多,有三分之一已经变性成温带气旋。两次北上影响黄渤海的台风过程(1410号"麦德姆"和0...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数据集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和FY卫星TBB资料,统计显示:1985—2014年北上到渤海和黄海北部的台风一共34个,其中8月最多,有三分之一已经变性成温带气旋。两次北上影响黄渤海的台风过程(1410号"麦德姆"和0713号"韦帕")的对比分析显示:两者北上时与中纬度的高空槽云系结合,锋生显著,降水范围增大。台风"韦帕"登陆后与高空槽云系结合的纬度更低,强度减弱速度更快,降水和对流云带主要分布在其中心的北侧,而台风"麦德姆"则主要分布在其中心的西南侧。台风登陆后垂直速度和水汽通量散度出现不对称结构,并与降水区域一致。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诊断显示:台风"韦帕"遭遇的冷空气强度更强,由西侧的中高层开始快速向下入侵;台风"麦德姆"则由低层开始由西侧和东侧同时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等熵面 高空槽 降水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对登陆台风等熵面位涡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季亮 费建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97-1308,共12页
选取1997年第11号台风"温妮"为研究个例,通过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再现了该台风登陆后经历初期减弱、变性及变性后再次发展的演变过程。采用Davisetal.(1996)提出的片段位涡反演方法,提取具有副热带高压物理意义的位涡扰动,采用... 选取1997年第11号台风"温妮"为研究个例,通过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再现了该台风登陆后经历初期减弱、变性及变性后再次发展的演变过程。采用Davisetal.(1996)提出的片段位涡反演方法,提取具有副热带高压物理意义的位涡扰动,采用片段位涡反演的方法,改变模式积分初始时刻台风东部副热带高压强度,并引入Ertel等熵面位涡收支方程,深入分析不同强度的副热带高压环流系统在登陆台风结构演变的过程中等熵面位涡的守恒性,以及守恒性与非守恒性相对作用的大小。研究表明:台风北上深入内陆的过程中,高空槽大值位涡源源不断的输送使得对流层低层西北侧位涡增长,台风中心上空的辐散形势有利于台风强度的再次增强。由于摩擦和非绝热加热的存在,对流层位涡局地变化主要决定于位涡的水平平流(守恒项)、位涡的垂直平流、加热的垂直微分(非守恒项)的分布。台风经历变性及再增强的过程中,其影响范围内位涡守恒性经历了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非守恒项中位涡的垂直平流能较好地描述对流层中层位涡局地变化趋势,而加热的垂直微分则在对流层低层和高层表现良好。副高强度的加强使台风加速北上,加快了台风变性速度,高层位涡的向下输送明显提前且强度增强,位涡守恒性的破坏、重建也相应提前,位涡垂直平流的整层负值减小,加热垂直微分对对流层低层位涡增长的正贡献加强,且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变性 等熵面 位涡收支
下载PDF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ANALYSIS ON THE MESOSCALE CYCLONE DEVELOPMENT IN A TORRENTIAL RAIN PROCESS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耀辉 寿绍文 范可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2年第1期75-85,共11页
The mesoscale model MM4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orrential rain associated with Meiyu front occurring on 5—6 July.1991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Basin.Based on the outputs of the model, the cause of the mesoscale cycl... The mesoscale model MM4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orrential rain associated with Meiyu front occurring on 5—6 July.1991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Basin.Based on the outputs of the model, the cause of the mesoscale cyclogenesis o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vorticity principle.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of the favorable pattern of moist isentropic surface,the absolute vorticity increases when cold air with high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value rapidly slides down southwards along the moist isentropic surface,and then causes the cyclonic vortex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MPV) isentropic surface mesoscale cyclogenesis
原文传递
An Isentropic Mass Circulation View on the Extreme Cold Events in the 2020/21 Winter 被引量:2
11
作者 Yueyue YU Yafei LI +3 位作者 Rongcai REN Ming CAI Zhaoyong GUAN Wei HU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43-657,共15页
Three extreme cold events successively occurred across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in the 2020/21 winter.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se record-breaking persistent cold events from the isent... Three extreme cold events successively occurred across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in the 2020/21 winter.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se record-breaking persistent cold events from the isentropic mass circulation(IMC)perspective.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latitude cold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always co-occurred with the high-latitude warm anomalies,and thi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low-level equatorward cold air branch of the IMC,particularly along the climatological cold air routes over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Specifically,the two cold surges over East Asia in early winter were results of intensification of cold air transport there,influenced by the Arctic sea ice loss in autumn.The weakened cold air transport over North America associated with warmer northeastern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explained the concurrent anomalous warmth there.This enhanced a wavenumber-1 pattern and upward wave propagation,inducing a simultaneous and long-lasting stronger poleward warm air branch(WB)of the IMC in the stratosphere and hence a displacement-type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event on 4 January.The WB-induced increase in the air mass transported into the polar stratosphere was followed by intensification of the equatorward cold branch,hence promoting the occurrence of two extreme cold events respectively over East Asia in the beginning of January and over North America in February.Results do not yield a robust direct linkage from La Niña to the SSW event,IMC changes,and cold events,though the extratropical warm SSTs are found to contribute to the February cold surge in North Ame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entropic mass circulation extreme cold event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La Niña Arctic sea ice extra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下载PDF
“海棠”台风(2005)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位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煜 寿绍文 岳彩军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0年第2期26-34,共9页
采用WRF模式对2005年"海棠"台风登陆福建省前后24h内所造成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借助位涡理论分析位涡与台风低压流场及降水的关系,并结合对风场、相当位温、相对湿度等诊断量的分布特征分... 采用WRF模式对2005年"海棠"台风登陆福建省前后24h内所造成的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借助位涡理论分析位涡与台风低压流场及降水的关系,并结合对风场、相当位温、相对湿度等诊断量的分布特征分析,探讨了台风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310K等熵面上高位涡发展演变较好反映了台风低压系统路径移动以及强度变化的过程。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位涡大值区及其偏东北方向,且位涡气块回旋少动,与暴雨的发展维持密切相关。高位涡区主要位于等熵面坡度和梯度最大处,当等熵面上下贯通,对流层高层的高位涡沿等熵面下传,形成位涡柱时,有利于暴雨增幅。台风环流内水汽充足,上升运动强烈,也有助于此次台风降水强度持续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位涡 等熵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等熵压缩面型面坐标变换的二维曲面压缩面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林 张堃元 +1 位作者 王磊 李永洲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31-2039,共9页
利用坐标变换矩阵对等熵压缩面型面坐标进行缩放变换,得到一系列不同曲率的二维曲面压缩面.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系列曲面压缩面进行了研究,并与壁面马赫数线性分布和压升规律可控的压缩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等熵压缩面型面坐标变换... 利用坐标变换矩阵对等熵压缩面型面坐标进行缩放变换,得到一系列不同曲率的二维曲面压缩面.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系列曲面压缩面进行了研究,并与壁面马赫数线性分布和压升规律可控的压缩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等熵压缩面型面坐标变换后其长度明显缩短,在相同总偏转角下x轴坐标缩放比例因子为0.7的曲面压缩面长度缩短30%;不同x轴坐标缩放比例因子的曲面压缩面产生分散、不汇聚于一点的压缩波并能保持等熵压缩的流动特征,壁面压力分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随着x轴坐标缩放比例因子的减小,壁面马赫数逐渐趋于呈线性分布;x轴坐标缩放比例因子为0.5的曲面压缩面同壁面马赫数线性分布的压缩面在流场结构、壁面压力、壁面马赫数分布以及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出口截面马赫数分布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 等熵压缩面 坐标变换 曲面压缩 弯曲激波
原文传递
POTENTIAL VORTICITY STRUCTURE OF SUMMER CYCLONES OVER THE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14
作者 侯定臣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1年第1期40-50,共11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the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maps and vertical pro- files of potential vorticity for two summer cyclones over the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are analysed.After dis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tel potential vorticity,the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maps and vertical pro- files of potential vorticity for two summer cyclones over the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are analysed.After discussing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systems and their differences from typical extratropical cyclones,a conceptual model for their activities is proposed:A weak disturbance in the mid- level of troposphere originated from arou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may cause heavy precipitation under favourable conditions and latent heat release in the mid-troposphere leads to downward extension of cyclonic circulation and a wave on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This weak cyclone can develop substantially and become a typical extratropical cyclone only when air from the lower stratosphere flows downslope along isentropic sur- faces into the region of inte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vorticity summer cyclones over the Changjiang-Huaihe Valley isentropic surface cyclone wave
原文传递
Isentropic Analysis on the Rainstorm in Liaoning on July 15,2008
15
作者 贾旭轩 蒋大凯 张炳川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6期15-17,22,共4页
By using NCAR/NCEP daily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precipitation data in Liaoning routine automatic station during July 14-16,2008,th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Liaoning was done the isentropic analysis. Acc... By using NCAR/NCEP daily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precipitation data in Liaoning routine automatic station during July 14-16,2008,th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Liaoning was done the isentropic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sobar,isocratic specific humidity line and wind field on the isentropic surface,the rainstorm landing zone was g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isobaric surfa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rm wet transportation belt on 330 K isentropic surface provided the rich water vapor condition for the rainstorm generation,and the distribution of air-pressure and wind field on the isentropic surface favored to understand the movement of airflow. Compared with the analysis of isobaric surface,the analysis of isobaric surface could better directly judge the landing zone of precipitation,and the forecast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e analysis forecast results of isobaric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entropic surface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belt Isocratic specific humidity line China
下载PDF
2008年7月15日辽宁暴雨等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旭轩 蒋大凯 张炳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30-11232,共3页
利用2008年7月14日~16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常规自动站降水资料,对于辽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等熵分析,根据等熵面上的等压线、等比湿线以及风场的变化特征,得出暴雨落区并且与等压面的分析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3... 利用2008年7月14日~16日的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常规自动站降水资料,对于辽宁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等熵分析,根据等熵面上的等压线、等比湿线以及风场的变化特征,得出暴雨落区并且与等压面的分析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330K等熵面上的暖湿输送带为暴雨产生提供了丰沛水汽条件,等熵面上气压与风场的分布有助于了解气流的升降。与等压面分析相比,等熵面上的分析更能直观的判断降水落区,预报效果优于等压面分析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熵面 水汽输送带 等比湿线
下载PDF
基于神光Ⅲ原型的激光直接驱动自由面准等熵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峰 彭晓世 +2 位作者 薛全喜 徐涛 魏惠月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3,共6页
长脉冲激光打靶的直接驱动方式效率较高,但对激光强度变化非常敏感。利用测量自由面速度历史的方法对激光直接驱动准等熵压缩实验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改进激光直接驱动的准等熵压缩实验技术提供技术基础。介绍了国内在神光III原型装置上... 长脉冲激光打靶的直接驱动方式效率较高,但对激光强度变化非常敏感。利用测量自由面速度历史的方法对激光直接驱动准等熵压缩实验技术进行了分析,为改进激光直接驱动的准等熵压缩实验技术提供技术基础。介绍了国内在神光III原型装置上首次开展的激光直接驱动自由面准等熵压缩实验。对实验靶型、激光波形、典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激光能量为1000 J的实验中,使用成像型速度干涉仪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准等熵压缩条纹图。实验发现,自由面速度达到11.3 km/s时,自由面反射的探针光信号消失。通过对比Multi-1D软件的理论模拟数据与实验处理的结果,发现由于Al自由面缺少约束,这类实验会造成波系复杂化的问题,但是对主冲击的研究还是有意义的。对某些特殊材料,在很难找到阻抗匹配窗口的条件下,利用激光直接驱动方式研究材料高压响应特性提供了另一条可实施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冲击波 准等熵 干涉仪 自由面
原文传递
冬季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菊章 张万诚 +3 位作者 万云霞 陶云 段长春 杨若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9,共7页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350 K等熵面上45年冬季气候平均位势高度场,再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得到等熵面上位势高度30~60 d低频波.应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对冬季350 K等熵面上的低频位势高度场进...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的ERA-40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得到350 K等熵面上45年冬季气候平均位势高度场,再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得到等熵面上位势高度30~60 d低频波.应用经验正交分解(EOF)对冬季350 K等熵面上的低频位势高度场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主分量场上,空间分布特征最明显的是南极涛动(AAO)、北极涛动(AO)、北美-太平洋涛动(PNA)以及经向偶极型低频变化.这种空间分布形式说明在350 K等熵面上南北半球间通过太平洋地区的经向低频波列传播,使得AAO与AO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2主分量场上,空间分布特征则表现出全球经向和纬向上的低频波列特征,以及南北半球在大西洋地区的相互作用.将EOF分解得到的前2个主分量场的时间系数投影到1957—2002年冬季的时间序列中,发现冬季全球大气低频振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突变,并在80年代末以后逐渐加强.说明在80年代末以后冬季南北半球的低频变化相互作用有所加强,也说明太平洋,大西洋上的经向传播特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熵面 北极涛动(AO) 南极涛动(AAO) 北美-太平洋涛动(PNA) 北大西洋涛动(NAO) 低频振荡
原文传递
高低频系统相互作用对Rossby波破碎过程的影响
19
作者 张潮 谭言科 +1 位作者 李崇银 平已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能源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NCEP-DOE AMIP-II),对2010年12月20日发生在北太平洋一次典型的反气旋式波破碎(AWB)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波破碎过程中等熵位涡场的演变特征,揭示了波破碎过程中高频扰动以...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能源部(NCEP/DOE)的逐日再分析资料(NCEP-DOE AMIP-II),对2010年12月20日发生在北太平洋一次典型的反气旋式波破碎(AWB)事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波破碎过程中等熵位涡场的演变特征,揭示了波破碎过程中高频扰动以及低频信号的逐日演变特征,并对2010年冬季350 K等熵面上逐日高频位涡(PV)扰动和低频变化做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得到了其主要模态,并从等熵位涡方程出发研究了波破碎过程中位涡高、低频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波破碎过程中高频低PV空气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附近沿东北方向向对流层上层侵入,而来自阿拉斯加湾附近的高频高PV空气向对流层下层侵入。高频位涡场EOF分解得到的前两个模态共同描述了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移动的天气尺度波列;低频位涡场EOF分解的第一模态在北太平洋呈弧形波列结构。天气尺度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低频场的平流作用逐渐偏离其传播主要模态的位置,并发生破碎,同时高频流场对高频位涡的平流可以产生低频变化,使得低频变化的空间形态向其冬季主要模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破碎 等熵面 位涡 高频扰动 低频变化
下载PDF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105
20
作者 于玉斌 姚秀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通过对 960 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涡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 ,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 (高位涡 )扩散南下在... 通过对 960 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涡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 ,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 (高位涡 )扩散南下在台风低压环流区附近的“侵入”作用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等熵面位涡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中高纬地区冷空气的活动状况 ;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高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分析也发现 :特大暴雨落区位于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区的东北侧 ,与中低层位涡斜压部分最大负值区相对应 ,并且随着位涡斜压部分负值中心强度的增强而增幅 ,这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低压 暴雨增幅 位涡 冷空气 暴雨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