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16
1
作者 涂雪松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年第5期594-599,共6页
据国外研究报道,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年发病率为170/10万,男性为21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8%-0.61%;复发率为21.8%-12.9%,其中,伴有房颤的1年脑卒中复发率为10%-20%,发病前和发病后接受过抗血小板... 据国外研究报道,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年发病率为170/10万,男性为21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8%-0.61%;复发率为21.8%-12.9%,其中,伴有房颤的1年脑卒中复发率为10%-20%,发病前和发病后接受过抗血小板治疗的分别为9.0%和6.2%-14.0%。据国内文献统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91.3-26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45.5/10万;复发率为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房颤动 发病率 复发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及中医药防治 被引量:186
2
作者 张艾嘉 王爽 +1 位作者 王萍 王烨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7-240,共14页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缺血性中风)或爆裂/出血(出血性中风)而导致脑血流中断而发生的破坏性脑血管事件,从而引发身体残疾和多重功能损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卒中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等引起脑血管病变形成的斑块堵塞血管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房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引发。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导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样,如能量衰竭,兴奋性中毒,神经炎症,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等。我国传统单味中药和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治疗。因此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相关机制,并且开发有针对性的药物,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系统梳理了病理过程及相关机制,归纳了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中药和复方,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病理机制 病理过程 中药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 被引量:176
3
作者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制定工作组 章薇 +7 位作者 娄必丹 李金香 石文英 刘小娟 唐健 陈成 刘民权 曹洋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437-447,共11页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性疾病,在中医学里属“中风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步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循证...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性疾病,在中医学里属“中风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步增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康复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制定的脑梗死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规范脑梗死中医康复操作技术,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指南从范围、术语、中西医诊断、康复评定、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对脑梗死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流程进行规范,旨在为临床医师/康复医师提供诊疗指导和参考。①诊断:分为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2部分,其中中医诊断包括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中经络、中脏腑);西医诊断包括诊断依据、临床分期、临床病情程度量化分型。②康复评定:主要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运动功能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生活质量评定等8个方面。③中医康复治疗:主要规定了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传统功法、康复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诊疗技术。该指南可为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其他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康复从业人员进行脑梗死的中医康复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中医康复 辨证论治 临床指南
下载PDF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 被引量:132
4
作者 胡善联 龚向光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20,共3页
主要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特点和费用描述,来研究其疾病经济负担。资料主要来源于近20年来的中文文献检索和卫生部门统计报表。在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约为89.60/10万~314.00/10万,女性约为76.70/10万~212.20/10万。城市高于农... 主要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特点和费用描述,来研究其疾病经济负担。资料主要来源于近20年来的中文文献检索和卫生部门统计报表。在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约为89.60/10万~314.00/10万,女性约为76.70/10万~212.20/10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脑卒中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约是其4~6倍。在2000年,脑卒中死亡率在城市为127.96/10万,农村为115.20/10万。测算结果显示,25岁以上人群因脑血管疾病而损失的DALY在2000年为12.51DALYs/千人口。在1999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医疗费用为6801元/例,而到2000年,上升为10489元/例。测算结果显示,在2000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经济负担为126亿元~196亿元。脑血管疾病居于中国城市死因的第二位,而居于中国农村死因的第三位,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该病例的5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缺血性脑卒 流行病学 疾病经济负担 直接医疗费用
下载PDF
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及其常用治疗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0
5
作者 陈孝男 杨爱琳 +6 位作者 赵亚楠 屠鹏飞 黄文哲 朱靖博 王永华 胡仲冬 李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脑中风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中风发病占主导地位。因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复杂等特点,故缺血性脑中风也是造成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中风主要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兴... 脑中风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疾病,其中以缺血性脑中风发病占主导地位。因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复杂等特点,故缺血性脑中风也是造成残疾的主要神经系统疾病。缺血性脑中风主要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化/硝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一系列病理过程。传统单味中药、复方及制剂因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组成和治疗特点,可作用于缺血性脑中风不同的发病阶段。该文对近年来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病机制及常用治疗中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两方面总结,以期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中风 发病机制 中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3
6
作者 孟文婷 李东翔 佟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4-1120,共7页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患者总数的75%-85%。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改善脑血循环和神经保护是对缺血损伤病理...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患者总数的75%-85%。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改善脑血循环和神经保护是对缺血损伤病理干预的研究热点。文中简要介绍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治疗方式,重点综述了用于改善脑血循环的抗血栓治疗药物—溶栓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抗凝血药的研究进展和市场格局,以及神经保护药物的研究现状,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诊治指南进行了简要总结,并探讨了今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手术治疗 抗血栓药物 神经保护 诊治指南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病因病机的层次关系 被引量:115
7
作者 喻腾云 吴艳华 +1 位作者 孙寒静 江善明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风病"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查阅近代相关文献,将之概括整理,综合各医家学派的观点,认为"元气亏虚为本,气虚生瘀,血瘀生痰,痰郁化火,火极生风,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qu...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风病"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查阅近代相关文献,将之概括整理,综合各医家学派的观点,认为"元气亏虚为本,气虚生瘀,血瘀生痰,痰郁化火,火极生风,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病理机制,即由"虚、瘀、痰、火、风、气"六端相互作用而致。并据此论述了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层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因病机 发病机制
下载PDF
Autophagy and inflamm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106
8
作者 Yun Mo Yin-Yi Sun Kang-Yong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88-1396,共9页
Appropriate autophagy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ischemic nerve tissue,while excessive autophagy may cause cell death.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vival of nerve cells and the recovery of... Appropriate autophagy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ischemic nerve tissue,while excessive autophagy may cause cell death.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vival of nerve cells and the recovery of neural tissue after ischemia.Many studies have fou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autophagy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schemic stroke.This study outlines recent advances regarding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the post-strok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s follows.(1)Autophagy inhibit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caused by ischemic stimulation through mTOR,the AMPK pathway,and inhibition of inflammasome activation.(2)Activation of inflammation triggers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osomes,and the upregulation of autophagy levels is mark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utophagy-forming markers LC3-II and Beclin-1.Lipopolysaccharide stimulates microglia and inhibits ULK1 activity by direct phosphorylation of p38 MAPK,reducing the flux and autophagy level,thereby inducing inflammatory activity.(3)By blocking the activation of autophagy,the activation of inflammasomes can alleviate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Autophagy can also regulate the phenotypic alternation of microglia through the nuclear factor-κB pathway,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neural tissue after ischemia.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me drugs such as resveratrol can exert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by regulating the autophagy-inflammatory pathway.These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utophagy-inflammatory pathway may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PHAGY cerebral ischemia function INFLAMMASOME INFLAMMATION ischemia/refusion ischemic stroke MACROAUTOPHAGY NEUROINFLAMMATION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2
9
作者 鲁文先 苏毅鹏 陈金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分析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在6h以内的ACI患者1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h、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比较静脉溶栓组有无出血并发症患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静脉溶栓组溶栓后24h、14d 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 h、14 d NHI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静脉溶栓组的NHISS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静脉溶栓组患者90d后预后良好率高于常规治疗组(58.4%vs42.3%,2=4.423,P<0.05)。两组之间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2.5%vs19.2%,2=1.487,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NHISS评分(OR:1.517,1.2142.261,P<0.05)、心房颤动病史(OR:1.431,1.2792.041,P<0.05)是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ACI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治疗前NHISS评分、有心房颤动病史是影响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Dual Functions of Microglia in Ischemic Stroke 被引量:101
10
作者 Chuan Qin Luo-Qi Zhou +6 位作者 Xiao-Tong Ma Zi-Wei Hu Sheng Yang Man Chen Dale B. Bosco Long-Jun Wu Dai-Shi Tian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921-933,共13页
Ischemic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Resident microglia are the principal immune cells of the brain, and the first to respond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ischemic s... Ischemic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Resident microglia are the principal immune cells of the brain, and the first to respond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ischemic stroke. Traditionally, it has been thought that microglial activation is deleterious in ischemic stroke, and therapies to suppress it have been intensively explored. However,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icroglial activation is also critical for neur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synaptic remodeling, thereby promoting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Here,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dual role of microglia during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post-ischemic activity of microglia.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glia and other cells, such as neurons, astrocytes, oligodendrocytes,and endothelial cells within the brain parenchyma and the neurovascular un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GLIA INFLAMMATION ischemic stroke Signaling pathways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1
11
作者 陈秀芳 王朝军 +2 位作者 罗国英 相松飞 马兰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评估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在康复科指导下的早期康复训练...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评估其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在康复科指导下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入院1周时和出院时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结果经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生活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训练,不仅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而且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早期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2
作者 樊文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1-759,共9页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对缺血后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从细胞凋亡、兴奋性毒性、氧化和硝化应激、炎症反应、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肠道菌群以及颅内动脉粥...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对缺血后引起神经元细胞死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从细胞凋亡、兴奋性毒性、氧化和硝化应激、炎症反应、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肠道菌群以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基础进行综述,并揭示其相互交织的信号通路机制,寻找可以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为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兴奋性毒性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77
13
作者 杨成 钱捷 +2 位作者 唐迅 高培 胡永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30-1435,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 目的 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方法 在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中检索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及95%CI.按照不同人群、疾病亚型、治疗持续时间及有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括14 02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相比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71,95%CI:0.61 ~ 0.84,P<0.001)、增高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RR=1.60,95%CI:1.46~ 1.76,P<0.001).分层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联合用药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55,95%CI:0.34~0.89)低于其他人群(艘=0.78,95%CI:0.66~0.93),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41,95%CI:1.01~1.96)低于其他人群(RR=1.62,95%CI:1.47~ 1.79);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复发风险(RR=0.69,95%CI:0.58 ~ 0.81)低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0.74,95%CI:0.56~0.99),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59,95%CI:1.10~2.30)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1.60,95%CI:1.46~ 1.77)相比,差别不大.结论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相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在中国人群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对于减少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7
14
作者 赵雅宁 郝正玮 +3 位作者 李建民 马素慧 沈海涛 陈长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缺血性脑卒中 平衡功能 偏瘫步态 步行功能 踝关节
下载PDF
Ninety-day administration of dl-3-n-butylphthalid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被引量:75
15
作者 CUI Li-ying ZHUYi-cheng +6 位作者 GAO Shan WANG Jian-ming PENG Bing NI Jun ZHOU Li-xin HE Jia MA Xiu-q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3405-3410,共6页
Background DI-3-n-butylphthalide (NBP), first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celery, showed efficacy in animal models of stroke. This study was a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BP with a continuous... Background DI-3-n-butylphthalide (NBP), first isolated from the seeds of celery, showed efficacy in animal models of stroke. This study was a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BP with a continuous dose regimen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trial enrolled 573 patients within 48 hours of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a 14-day infusion of NBP followed by an NBP capsule, a 14- day infusion of NBP followed by aspirin, or a 14-day infusion of ozagrel followed by aspirin. The efficacy measures were Barthel index score and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at day 90.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n mRS were compared using X2 test of proportions (with two-sided e=0.05)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take the basel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into consideration. Results Among the 535 subjects included in the efficacy analysis, 90-day treatment with NBP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favorable outcome than 14-day treatment with ozagrel as measured by mRS (P 〈0.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n Barthel index at day 90. Th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s The 90-day treatment with NBP could improve outcomes at the third month after stroke. The NBP treatment (both intravenous and oral) is safe (ChiCTR-TRC-09000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medical treatment dl-3-n-butylphthalide
原文传递
分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3
16
作者 陈勇 周海 +2 位作者 金婷婷 叶天申 谢文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7-1034,共8页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天1次;观察组根据Brunnstrom理论进行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即软瘫期采用阳明经取穴,痉挛期采用拮抗肌针刺法与痉挛优势肌肌腱针刺法,后遗症期采用阳明经穴位加太溪、关元、气海;对照A组采用常规传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同观察组软瘫期取穴;对照B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与对照A组周一到周五每天行针灸、康复训练各1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B组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同观察组,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并进行组间与组内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2周末对照B组MBI评分外,3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末NIHSS、FMA、FM-B、MBI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第2周末,观察组和对照A组NIHSS评分、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B组(均P<0.05);治疗第4、6、8周末,观察组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1),对照A组FMA、FM-B、MBI评分高于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结论: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符合偏瘫患者康复规律,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分期针刺 Brunnstrom理论 康复 拮抗肌针刺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BDNF的影响 被引量:73
17
作者 黄健婷 罗晓舟 +2 位作者 崔韶阳 许明珠 唐纯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0-833,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将69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差异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将69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均为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总有效率及血清BDNF水平。结果:洼田饮水试验,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患者的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血清BDN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其康复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CT灌注成像评估侧支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前后脑梗死进展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2
18
作者 张哲宇 徐良额 +5 位作者 江秉泽 张圣 史宗杰 王鹏 耿昱 徐彬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CTP)评估的侧支循环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前后脑梗死进展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0例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前循大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CTP)评估的侧支循环对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前后脑梗死进展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0例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前循大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取栓手术,采用区域性软脑膜侧支(rLMC)评分对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上的全时相融合像(tMIP)进行侧支循环评估;根据CTP的核心脑梗死体积和术后1周内头颅MR的DWI影像结果,计算进展梗死体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时预后情况。结果(1)侧支循环好组患者56例,侧支循环差组患者54例。年龄(OR=0.951,95%CI:0.910~0.993,P=0.023)、心功能不全(OR=0.116,95%CI:0.018~0.731,P=0.022)、基线空腹血糖(OR=0.788,95%CI:0.646~0.961,P=0.019)、觉醒性卒中(OR=0.093,95%CI:0.023~0.380,P=0.001)及颈内动脉段闭塞(OR=7.604,95%CI:2.650~21.821,P=0.000)是侧支循环的独立影响因素。(2)侧支循环评分(95%CI:-2.947~-1.474,P=0.000)、缺血半暗带体积(95%CI:0.065~0.126,P=0.000)、脑组织水肿评分(95%CI:2.952~7.600,P=0.000)、出血转化(95%CI:8.966~23.114,P=0.000)及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5%CI:0.606~1.248,P=0.000)是进展梗死体积的独立影响因素。(3)预后良好组患者共59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共51例。出血转化(OR=0.019,95%CI:0.001~0.275,P=0.004)及进展梗死体积(OR=0.824,95%CI:0.756~0.897,P=0.000)是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基于4D-CTA的rLMC侧支循环评分对发病24 h内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患者的进展梗死体积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并可通过进展梗死体积进一步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成像 侧支循环 进展梗死体积 预后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1
19
作者 左杏梅 区洁崧 +2 位作者 冯婉芬 陈秋敏 陆少欢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分别为(6.82±2.34)分和(8.94±2.48)分,均较治疗前的(14.71±4.68)分和(14.85±4.37)分显著下降,FMA、SS-QOL评分分别为(63.52±25.78)分、(143.82±18.01)分和(45.24±18.72)分、(135.22±15.53)分,均较治疗前的(25.48±11.38)分、(120.31±15.56)分和(24.67±12.25)分、(122.83±14.48)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中西医结合 卒中单元 护理
下载PDF
以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20
作者 张桂芳 刘真亚 +3 位作者 高石娟 孙娜 冯英璞 李天晓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血管介入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 目的探讨以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脑血管介入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由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专职负责,采用个体化宣教、集中宣教、微信群平台互动、电话回访方式等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采用Morisky量表、自设脑卒中相关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出院后即刻、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即刻、出院后1、3个月两组患者不同时段服药依从性、脑卒中相关知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脑卒中健康管理师专职负责患者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以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不良生活行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健康管理师 缺血性脑卒中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