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数值算法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光永 曾德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6,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湿润体特征值的通用数值方法.经过无量纲变换,将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方程转换为无量纲方程.采用VanGenuchter函数表征有效含水量与压力水头间的关系和相对水力传导...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湿润体特征值的通用数值方法.经过无量纲变换,将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方程转换为无量纲方程.采用VanGenuchter函数表征有效含水量与压力水头间的关系和相对水力传导率与压力水头间的关系.无量纲数值解仅依赖于无量纲滴头流量和无量纲入渗时间.通用数值计算得到了数值解的验证,并将通用数值计算结果图形化,使用者仅根据本文提供的图形和易测的土壤参数,经过量纳转换和简单的计算,便可获得具体条件下湿润体特征值,而不需进行费时和对土壤参数有严格要求的数值计算,使得数值解具有了分析解的某些特征,计算简捷,更便于在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入渗 土壤 湿润体 数值算法 灌溉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4
2
作者 刘明池 刘向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5,共3页
针对目前水资源紧缺与蔬菜生产用水的矛盾,采用滴灌、渗灌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漫灌方式进行比 较,研究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和节水效果。试验表明,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植 株生长和产量都较漫灌方式... 针对目前水资源紧缺与蔬菜生产用水的矛盾,采用滴灌、渗灌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漫灌方式进行比 较,研究了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和节水效果。试验表明,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植 株生长和产量都较漫灌方式有较大的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采用滴灌和渗灌栽培的灌水量显著减少,极大地 提高了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滴灌 渗灌 番茄 植株生长 产量 水分生产率 蔬菜生产 增加 影响
下载PDF
Leach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Soil After Application of N with Irrigation: A Soil Column Method 被引量:59
3
作者 ZHOU Jian-Bin XI Jin-Gen +1 位作者 CHEN Zhu-Jun LI Sheng-Xiu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5-252,共8页
A soil column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rip fertig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through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DFI) on the leaching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of urea-N in soil with that of surfa... A soil column method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rip fertig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through drip irrigation systems, DFI) on the leaching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of urea-N in soil with that of surface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flood irrigation (SFI), and to study the leaching los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ree kind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nitrate fertilizer, ammonium fertilizer, and urea fertilizer) in two contrasting soils after the fertigation. In comparison to SFI, DFI decreased leaching loss of urea-N from the soil and increased the mineral N (NH4+-N + NO3- -N) in the soil. The N leached from a clay loam soil ranged from 5.7% to 9.6% of the total N added as fertilizer, whereas for a sandy loam soil they ranged between 16.2% and 30.4%. Leaching losses of mineral N were higher when nitrate fertilizer was used compared to urea or ammonium fertilizer.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out urea addition), on the first day when soils were fertigated with urea, there were increases in NH4+-N in the soils. This confirmed the rapid hydrolysis of urea in soil during fertigation. NH4+-N in soils reached a peak about 5 days after fertigation, and due to nitrification it began to decrease at day 10. After applying NH4+-N fertilizer and urea and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the mineral nitrogen in the soil decreased.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NH4+-N fixation or volatilization in the soil during the fertig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GATION irrigation method N leaching N transformation nitrogen fertilizer
下载PDF
灌溉管理的递阶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被引量:29
4
作者 周明耀 陈朝如 彭怀英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依据递阶层次结构和灰色系统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灌溉管理评价方法 .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递阶多层次灰色评价的综合问题 ,既可排定所有被评灌溉系统的优劣顺序 ,又可综合评价它们各自所属的... 依据递阶层次结构和灰色系统理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灌溉管理评价方法 .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递阶多层次灰色评价的综合问题 ,既可排定所有被评灌溉系统的优劣顺序 ,又可综合评价它们各自所属的灰类 ,还可得出不同因素时受评灌溉系统的优劣顺序 .实际使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使得灌溉管理评价工作更具成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管理 层次分析 灰色系统 评价方法 农业
原文传递
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张荣萍 马均 +2 位作者 王贺正 李艳 李旭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144-150,共7页
以冈优527、D优363、汕优63为材料,设4个不同水分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生... 以冈优527、D优363、汕优63为材料,设4个不同水分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植株生理活动旺盛;其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有利于根系生长,延缓根系和叶的衰老;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略高。旱种抑制水稻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显著降低。因此,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更有利于稻株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冈优527、D优363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汕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生育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率 灌水方式 冈优527 干物质积累 淹水灌溉 根系生长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邓环 曹凑贵 +2 位作者 程建平 蔡明历 汪金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02-606,共5页
为充分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和实现水分高效利用,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红莲优6号”为材料,比较了间歇灌溉(B)、半旱栽培(C)、干旱栽培(D)和淹水灌溉(A)方式下的水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灌水量的减少,水... 为充分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和实现水分高效利用,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红莲优6号”为材料,比较了间歇灌溉(B)、半旱栽培(C)、干旱栽培(D)和淹水灌溉(A)方式下的水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灌水量的减少,水稻生育期延迟,生育期最长的干旱处理与淹水处理的全生育期天数相差长达13.5d。间歇灌溉水稻的最高分蘖期比淹水灌溉推迟5~7d。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的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大,叶片蒸腾速率较低,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半干旱栽培的水稻叶片蒸腾速率比净光合速率下降快,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干旱栽培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水分利用率低,后期叶片出现早衰。间歇灌溉与淹水灌溉的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但与半旱和干旱栽培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间隙灌溉比其他3种灌溉方式能更好地改善水稻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上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方式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杜社妮 白岗栓 梁银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39,共7页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沟灌、滴灌、交替沟灌和固定沟灌4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不同;黄瓜前期产量是交替沟灌>滴灌>常规沟...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沟灌、滴灌、交替沟灌和固定沟灌4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黄瓜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灌溉方式对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影响不同;黄瓜前期产量是交替沟灌>滴灌>常规沟灌>固定沟灌,中期和后期产量是滴灌>交替沟灌>固定沟灌>常规沟灌,总产量的变化与中期和后期产量的变化相同;滴灌和交替沟灌的黄瓜根系活力无显著差异,但二者的根系活力极显著地高于常规沟灌和固定沟灌;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的变化趋势一致,滴灌最高,交替沟灌次之,常规沟灌最低,而耗水量的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的变化相反.说明日光温室内黄瓜适宜的灌溉方式为滴灌和交替沟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灌溉方式 生长 产量 根系活力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袁德玲 张玉龙 +2 位作者 唐首锋 任秉枢 魏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5-128,134,共5页
以相同方案在同一地块连续10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测定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方法长期灌溉保护地土壤水稳性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灌溉方法对土壤结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滴灌能够提高0-15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 以相同方案在同一地块连续10年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研究为基础,通过测定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方法长期灌溉保护地土壤水稳性结构的变化,探讨了灌溉方法对土壤结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滴灌能够提高0-15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大小;渗灌则能够提高15-45 cm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大小。(2)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WSA)和平均重量直径(MWD)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高而增大。(3)从土壤团聚体角度考虑,保护地应优先选择滴灌,其次是渗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水稳性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下载PDF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耗水量与番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丽娟 张玉龙 +1 位作者 须晖 李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9-51,共3页
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不同,灌水1d后渗灌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30cm深处;滴灌出现在20cm深处,而沟灌0~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差较小,但明显高于渗灌和滴灌。沟灌耕层土壤蒸发损失的水分大于滴灌大于渗灌。渗灌... 渗灌、滴灌和沟灌3种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不同,灌水1d后渗灌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30cm深处;滴灌出现在20cm深处,而沟灌0~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差较小,但明显高于渗灌和滴灌。沟灌耕层土壤蒸发损失的水分大于滴灌大于渗灌。渗灌、滴灌有助于番茄植株形态指标的建成,为后期产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致使渗灌、滴灌番茄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沟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法 蔬菜保护地 土壤水分 番茄 利用效率 耗水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郭相平 黄双双 +2 位作者 王振昌 王甫 陈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采取小区试验,分析了深水淹灌(FI)、浅水勤灌(FSI)、控制灌溉(CI)和蓄水-控灌(RC-CI)4种灌溉模式下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CI和RC-CI)下茎粗、茎壁厚、茎秆截面面积、第一和第二节间充实度较传统淹灌(FI和FSI)均... 采取小区试验,分析了深水淹灌(FI)、浅水勤灌(FSI)、控制灌溉(CI)和蓄水-控灌(RC-CI)4种灌溉模式下水稻抗倒伏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模式(CI和RC-CI)下茎粗、茎壁厚、茎秆截面面积、第一和第二节间充实度较传统淹灌(FI和FSI)均显著增加(P<0.05),第一节间长度和第二节间长度显著降低(P<0.05),使得CI和RC-CI处理抗折力较FI处理分别提高32.58%和43.69%,弯曲力矩分别增加8.04%和9.64%,倒伏指数分别降低18.60%和23.60%,且差异显著(P<0.05);CI和RC-CI处理较FSI处理抗折力分别提高13.48%和22.99%,弯曲力矩分别增加0.42%和1.91%,倒伏指数分别降低14.54%和17.08%,且差异显著(P<0.05);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较传统淹灌均有所增加,CI和RC-CI处理茎鞘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较FI处理分别增加8.16%和9.00%,穗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分别减少4.03%和4.27%,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CI和RC-CI处理茎鞘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较FSI处理分别增加2.56%和3.32%,穗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分别减少2.29%和2.53%;根冠比、茎鞘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与倒伏指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穗干质量占地上部分干质量比例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蓄水-控灌较控制灌溉水稻植株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有所增加,倒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模式 抗倒伏 倒伏指数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傅志强 黄璜 +1 位作者 朱华武 陈灿 《作物研究》 2011年第4期299-303,共5页
为建立湘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栽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在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生理特性以及产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4种灌溉方式下水稻生长与产量表现以浅水灌溉最优,... 为建立湘南双季稻区节水灌溉栽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了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式在水稻生长、干物质积累、生理特性以及产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4种灌溉方式下水稻生长与产量表现以浅水灌溉最优,受旱灌溉最差,与受旱灌溉比,浅水灌溉株高、分蘖数、光合速率均有提高,结实率提高了41.5%,千粒重增加了1.6 g,产量增加了15.8 g/盆;浅水灌溉下水稻产量、灌溉用水利用率分别比深水灌溉高出7.6 g/盆和0.69 kg/m3。间歇灌溉产量与深水灌溉差异很小,但间歇灌溉水分利用率高出深水灌溉0.44 kg/m3。因此,在湘南双季稻区,针对季节性干旱的特点,采用浅水灌溉方式有利于晚稻高产稳产,间歇灌溉有利于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水分管理 灌溉方式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番茄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及灌溉水分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聂斌 李文刚 +4 位作者 江丽华 郑福丽 林海涛 宋效宗 赵长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为了弄清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水分利用效率及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迁移的影响,选择山东寿光日光温室,以当地主栽品种"齐达利"为试材,研究了沟灌、小水勤灌和滴灌3种灌溉条件下设施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硝态氮在0—9... 为了弄清不同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水分利用效率及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迁移的影响,选择山东寿光日光温室,以当地主栽品种"齐达利"为试材,研究了沟灌、小水勤灌和滴灌3种灌溉条件下设施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硝态氮在0—90cm土壤剖面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小水勤灌、滴灌均能够显著提高设施番茄经济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5.5%,11.3%,同时节水率分别为16.7%,36.0%,而相应产量水分效率则分别提高了38.7%,74.0%;同时,两种灌溉方式还显著改变了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的分布,将更多的硝态氮保留在作物所能再利用的土层中,减少了硝态氮的淋失,对保护地下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温室 番茄 硝态氮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微灌田间管网的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白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9-64,70,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微灌田间管网优化方法,这一方法将0.618法与线性规划相结合,利用0.618法分配田间管网允许水头差,利用线性规划选择毛管与支管规格.使田间管网所用材料最少,这一方法便于计算机求解,适合解决各种地形条件... 本文提出了一种微灌田间管网优化方法,这一方法将0.618法与线性规划相结合,利用0.618法分配田间管网允许水头差,利用线性规划选择毛管与支管规格.使田间管网所用材料最少,这一方法便于计算机求解,适合解决各种地形条件下及不规则(毛管长度不同)的微灌田间管网优化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灌 管网 田间 优化设计 线性规划
下载PDF
基于AquaCrop模型的有机稻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邵东国 乐志华 +2 位作者 徐保利 胡能杰 田旖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14-122,共9页
随着人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的不断探索,水稻生产模式正发生很大变化,并由化肥农药高投入的传统农业向生态环保的有机农业转变,但有机稻需耗水特性及其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较少。为揭示有机稻耗水规律及不同降水年型下的灌水与产量关... 随着人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法的不断探索,水稻生产模式正发生很大变化,并由化肥农药高投入的传统农业向生态环保的有机农业转变,但有机稻需耗水特性及其适宜的灌溉制度研究较少。为揭示有机稻耗水规律及不同降水年型下的灌水与产量关系,2015-2016年在湖北省漳河灌区开展了有机稻灌溉试验研究,统计分析了有机稻与普通稻的需耗水差异,获得了有机稻耗水及其产量特性,提出了基于Aqua Crop模型与熵值法耦合的有机稻灌溉制度多目标多情景优化方法。结果表明:1)有机稻与普通稻需水量无显著差异,但前者的排水量显著高于后者,且前者排水中的氮磷浓度均显著降低。有机稻产量为普通稻产量的84%,但单方灌水产值高28.5%(P<0.05),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2)优化后中国南方灌区有机稻适宜的优化灌溉制度为:枯水年,108%(以RAW计,下同)的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30 mm的灌水定额、灌水8~9次,平水年113.85%的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32.31 mm的灌水定额、灌水6~7次;丰水年,116.92%的土壤含水率控制下限、32.31 mm的灌水定额、灌水3~4次。该文为选择节水、高产的有机稻灌溉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耗水 模型 熵值法 有机稻 AquaCrop 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榆林沙区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雯 张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开展膜下滴灌(MG)、露地滴灌(DG)、交替隔沟灌(JG)、沟灌(GA)和漫灌(CK)5种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榆林沙区的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1)M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其他灌溉方式。整个... 开展膜下滴灌(MG)、露地滴灌(DG)、交替隔沟灌(JG)、沟灌(GA)和漫灌(CK)5种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榆林沙区的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结果表明:(1)MG处理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状况优于其他灌溉方式。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株高、茎粗以及叶片SPAD值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CK(P<0.05)。除苗期外,不同处理的株高、茎粗及SPAD值均表现为MG>DG>JG>GA>CK。(2)在整个生育期,MG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CK(P<0.05)。(3)MG处理的马铃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不同处理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小区产量均表现为:MG>DG>JG>GA>CK,MG处理分别较DG、JG、GA和CK增产6.2%、18.3%、29.7%和43.1%,分别较DG、JG、GA和CK增收7.3%、22.5%、41.1%和65.6%,并且分别比JG、GA和CK节水21.4%、30.2%和54.2%,节水效果明显。总体来看,同其他4种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是榆林沙区马铃薯生产中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马铃薯 生长 产量 榆林沙区
下载PDF
基于田口方法的畦灌稳健设计 被引量:17
16
作者 缴锡云 王维汉 +1 位作者 王志涛 刘懿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4,共6页
针对畦灌质量不高、波动较大的问题,研究了畦灌技术要素稳健设计方法。在定义灌水质量损失指标,建立畦灌系统信噪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田口稳健设计理论,对畦灌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组合,利用畦灌一维模拟的结果计算各方案的信噪... 针对畦灌质量不高、波动较大的问题,研究了畦灌技术要素稳健设计方法。在定义灌水质量损失指标,建立畦灌系统信噪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根据田口稳健设计理论,对畦灌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组合,利用畦灌一维模拟的结果计算各方案的信噪比,筛选信噪比最大的畦灌技术要素组合为稳健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与普通优化设计相比,采用稳健设计得到的灌水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灌水质量,并有效减小其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灌 田口方法 灌水技术要素 稳健设计 灌水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氮素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龚江 侯振安 +1 位作者 杨振华 张大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盐分、氮素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土壤水盐的监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受灌溉方式影响显著,滴灌处理水分下渗较深,使盐分主要分布在30cm以下土壤,同时由于覆膜减少蒸...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盐分、氮素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土壤水盐的监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受灌溉方式影响显著,滴灌处理水分下渗较深,使盐分主要分布在30cm以下土壤,同时由于覆膜减少蒸发,有效的抑制了土壤返盐,在距滴头纵向30cm、水平15cm范围内根区形成脱盐区,棉花根系更容易获得生长所需水分、养分,因此棉花比浇灌处理生长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式 盐分 水分 棉花
下载PDF
基于单元分析的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估算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强坤 李怀恩 +1 位作者 胡亚伟 孙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针对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难以监测控制的具体特点,基于单元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负荷贡献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以青铜峡灌区为例,利用2005—2006年灌溉周期灌排水质监测试验资料对灌区年农业非点源... 针对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难以监测控制的具体特点,基于单元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负荷贡献率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以青铜峡灌区为例,利用2005—2006年灌溉周期灌排水质监测试验资料对灌区年农业非点源污染矿化度、铵氮、总氮和总磷负荷进行了估算,并与平均浓度法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年输出盐分283万t,铵氮0.55万t,总氮4.11万t,总磷123 t;结合黄河干流控制断面水质资料比较分析,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中盐分输出占干流区间增量的70%,铵氮和总氮分别是区间点源污染负荷的0.28倍和1.52倍,对黄河干流水质影响很大;而总磷由于输出量较小,对干流水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单元分析 估算方法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系分布、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蔡红光 袁静超 +5 位作者 闫孝贡 刘剑钊 张秀芝 张洪喜 魏雯雯 任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东北中部春玉米区土壤结构、根系形态、地上部养分累积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三相比显著变化,土壤固相下降,液相和气相比例显著增加,20 cm土壤容重降低6.7%17.9%灌溉后060 cm根系干重及根长...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东北中部春玉米区土壤结构、根系形态、地上部养分累积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三相比显著变化,土壤固相下降,液相和气相比例显著增加,20 cm土壤容重降低6.7%17.9%灌溉后060 cm根系干重及根长总量略有增幅,且在深层土壤中的比例增加,有利于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与不灌溉(CK)相比,隔沟交替灌溉(T1)、全垄灌溉(T2)下植株氮、磷、钾含量平均提高14.5%、42.6%、16.1%生物量和产量平均提高19.8%和14.3%。因此,在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合理补水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根系合理分布,增加植株养分吸收,进一步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灌溉方式 根系分布 养分累积
原文传递
灌溉方法与施氮对土壤水分、硝态氮和小麦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党建友 裴雪霞 +3 位作者 张定一 张晶 王姣爱 程麦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1169,共9页
为探明玉米秸秆还田下小麦的合理灌溉与施肥方法,于田间研究了漫灌(FI)、微喷灌(SI)、滴灌(DI)和灌水施氮模式(N_1,基施纯N 157.5 kg·hm^(-2)+拔节期施纯N 67.5 kg·hm^(-2); N_2,基施纯N 157.5 kg·hm^(-2)+拔节期施纯N 4... 为探明玉米秸秆还田下小麦的合理灌溉与施肥方法,于田间研究了漫灌(FI)、微喷灌(SI)、滴灌(DI)和灌水施氮模式(N_1,基施纯N 157.5 kg·hm^(-2)+拔节期施纯N 67.5 kg·hm^(-2); N_2,基施纯N 157.5 kg·hm^(-2)+拔节期施纯N 45.0 kg·hm^(-2)+灌浆期施N 22.5 kg·hm^(-2))对土壤水分、硝态氮(NO_3^--N)含量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法和灌水施氮模式共同影响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的变化.其中,灌溉方法对越冬期和返青期0~60 cm、孕穗期和灌浆期0~160 cm、成熟期100~160 cm土层含水量影响相对较小,对越冬期和返青期80~160 cm、成熟期0~80 cm土层含水量影响大;FI对含水量和贮水量影响最大,DI次之,SI最小;SI和DI的灌水施氮模式中灌水量多,则土层含水量高、贮水量多,变化大.NO_3^--N含量受灌溉方法和施氮的影响,施氮对0~20 cm土层影响大,SI生育期NO_3^--N含量变化大,DI越冬期至孕穗期NO_3^--N含量变化小,此后变化大,FI与DI相反;生育前中期灌水量对NO_3^--N含量影响大,后期施氮对NO_3^--N含量影响大;SI和DI的2种灌水施氮模式中冬前灌水量多的NO_3^--N含量变化大.灌溉方法中SI越冬期总茎数和单株分蘖高,成穗率高,成穗数多,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滴灌次之,漫灌最低;SI和DI中N_1生育期总茎数、成穗数多,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产量、WUE和氮素利用效率低于N_2.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微喷灌代替漫灌生育期灌4水,施足基肥,拔节期和灌浆期分次追氮,是山西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方法 灌水施氮 土壤水 硝态氮 冬小麦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