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血管侵犯对肝癌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小晶 刘静 +3 位作者 刘坤 岳树强 陶开山 王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术后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对MVI阳性患者的疗效以及综合治疗对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空军...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术后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对MVI阳性患者的疗效以及综合治疗对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行肝切除术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肝切除术后选择TACE、射频消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复发患者选择上述3种方法中1种或2种为综合治疗。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随访开始时间为手术当日,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观察指标:(1)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治疗情况。(2)MVI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MVI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复发率。(3)TACE对MVI阳性患者的疗效:是否行TACE治疗MVI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复发率。(4)综合治疗对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治疗情况:136例肝癌患者中117例单纯行肝切除术,19例肝癌切除术后序贯联合TACE治疗;59例肿瘤复发患者中22例行综合治疗。(2)MVI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①临床病理特征。117例单纯行肝切除术患者中MVI阳性49例,男44例,女5例;年龄(52±10)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合并肝硬化36例,无肝硬化13例;甲胎蛋白(AFP)阳性34例,AFP阴性15例。MVI阴性患者68例,男54例,女14例;年龄(55±11)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65例,B级3例;合并肝硬化52例,无肝硬化16例;AFP阳性39例,AFP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手术切除 微血管侵犯 肝动脉栓塞化疗 综合治疗 复发率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华东地区归化植物的组成特征、引入时间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19
2
作者 严靖 闫小玲 +2 位作者 李惠茹 杜诚 马金双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8-438,共11页
归化是入侵的前期阶段,对归化植物的深入研究是科学管理外来物种的基本前提,有助于预防外来植物造成入侵危害,区域性归化植物的研究对地方外来植物的管理与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献报道、标本信息和分类学考证,... 归化是入侵的前期阶段,对归化植物的深入研究是科学管理外来物种的基本前提,有助于预防外来植物造成入侵危害,区域性归化植物的研究对地方外来植物的管理与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文献报道、标本信息和分类学考证,特别是于2014–2019年对华东地区(安徽省、福建省、江苏省、江西省、山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归化植物的全面调查,统计分析了华东地区归化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格局,并对其首次引入(或发现)地、引入时间和引入途径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有归化植物62科181属299种,总体上呈现种类丰富、以草本植物为主、原产于美洲的种类多、引入途径集中等特征。在空间尺度上,福建省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省市,且仅分布于该省的种类也最多(达57种,占总种数的19.1%),其他省市之间则差别不大。对外交流程度和原产地与归化地之间的气候相似性可能是影响归化植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在时间尺度上,1850年之后,华东地区的归化植物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增长速率达1.5种/年,且当前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1世纪以来, 80%以上的归化植物来自于无意引入的物种,这提示我们需要对此特别关注。华东地区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区域,面临着外来植物输入以及归化并造成入侵的双重压力,因此需对该地区的热点地区如口岸、港口等地加强出入境监管,同时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外来植物风险评估体系,这是开展外来物种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植物 分布格局 生物入侵 引入时间 华东地区
原文传递
时间推移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振华 胡启 张建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5-540,共6页
由于钻井泥浆滤液对储层的动态侵入使得电阻率测井结果偏离地层真电阻率,其偏离程度应与侵入时间有关。本文利用时间推移双侧向测井(TLDL)模型,研究了深、浅侧向测井RLD和RLS的动态响应特征,讨论了TLDL随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与传... 由于钻井泥浆滤液对储层的动态侵入使得电阻率测井结果偏离地层真电阻率,其偏离程度应与侵入时间有关。本文利用时间推移双侧向测井(TLDL)模型,研究了深、浅侧向测井RLD和RLS的动态响应特征,讨论了TLDL随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与传统的一次测井方法相比,TLDL可以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数据,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侵入过程的复杂性及其对测并结果的影响,为求准地层真电阻率和含烃饱和度、正确评价储层性质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向测井 电阻率测井 测井 含烃饱和度 储集层
全文增补中
脉管癌栓阳性与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异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清 朱海波 +5 位作者 周恩呈 董米连 杨磊磊 方承锋 陈建辉 麦一峰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0期1647-1650,共4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脉管癌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对可能影...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脉管癌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脉管癌栓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分析可能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生存分析阳性脉管癌栓和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癌栓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01),TNM分期(P〈0.001)关系密切,癌栓的发生同样和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P〈0.001)有密切关系。Cox多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癌栓(P=0.001),淋巴结转移(P=0.025),TNM分期(P〈0.001)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从Kaplan—Meie生存分析中发现:脉管癌栓阴性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存在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P〈0.001)。结论脉管癌栓与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脉管癌栓阳性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预后,并且脉管癌栓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此类高危患者,临床上应采取更积极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癌栓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预后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利用时间推移感应测井动态反演进行储层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振华 欧阳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63,共6页
地层钻开后泥浆滤液侵入油 (气 )层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过程 ,因此 ,测井仪器的响应是时间的函数。以往的电阻率反演算法均基于简化的阶跃式侵入模型 ,不能给出真实侵入过程的图象 ,反演结果也受到这一理想侵入模型的限制。时间推移... 地层钻开后泥浆滤液侵入油 (气 )层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复杂过程 ,因此 ,测井仪器的响应是时间的函数。以往的电阻率反演算法均基于简化的阶跃式侵入模型 ,不能给出真实侵入过程的图象 ,反演结果也受到这一理想侵入模型的限制。时间推移感应测井动态反演模型计入了控制侵入过程的流体和地层参数 ,它能展示真实侵入过程的动态特征 ,为储层评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该模型对流体饱和度的变化、泥饼性质、钻井条件等因素较为敏感 ,因而 ,可以通过按泥浆浸泡时间而记录的测井数据 ,反演原始含烃饱和度 (或地层真电阻率 ) ,从而进行储层评价。现场应用实例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时间推移双感应测井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推移 感应测井 动态 反演 储层评价 侵入 电阻率 饱和度
下载PDF
不同泥浆侵入环境下储层电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丁娱娇 邵维志 +4 位作者 王志勇 张学成 慕红武 卢琦 董旭锋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20,共6页
泥浆侵入对储层电性的影响往往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结论,甚至丢掉油层,搞清泥浆侵入对电性的影响规律非常必要。从实验室泥浆侵入模拟实验和现场不同泥浆侵入环境下电阻率测井资料对比2个方面出发,综合分析了泥浆的封堵性能、泥浆与地层水... 泥浆侵入对储层电性的影响往往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结论,甚至丢掉油层,搞清泥浆侵入对电性的影响规律非常必要。从实验室泥浆侵入模拟实验和现场不同泥浆侵入环境下电阻率测井资料对比2个方面出发,综合分析了泥浆的封堵性能、泥浆与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储层物性、流体性质、浸泡时间等因素对储层电性变化的影响程度,得到了不同泥浆侵入环境下储层的电性变化特征,对消除侵入影响,求准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深度(侵入半径),进而估算地层原始含烃饱和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测井 泥浆侵入 矿化度 储层物性 流体性质 浸泡时间 影响
下载PDF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其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锡福 薛湘平 +3 位作者 叶广仁 黄蓉华 黄文东 严达尊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发病特点。方法对近5年来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定量测定,对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按性别和酶活性缺乏的程度分组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发病特点。方法对近5年来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定量测定,对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按性别和酶活性缺乏的程度分组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及发病时间。结果(1)418例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共发生高胆红素血症82例,占19.62%。(2)在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中,男性酶的活性极显著低于女性(P<0.01);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男性极显著高于女性(P<0.01);酶活性缺乏程度不同的3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时间主要在出生后的1周内。结论在新生儿期,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具有男性多于女性、酶活性缺乏程度越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的特点,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峰时间在出生后的2~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高胆缸素血症 发病时间 发生率 缺乏程度
原文传递
高压注水中水对瓦斯解吸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国华 刘先新 +1 位作者 毕业武 蒲文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了解高压注水后水对含瓦斯煤中瓦斯解吸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的外液侵入条件下瓦斯解吸试验装置,在环境温度为20℃条件下,分别开展了无水侵入和有水侵入后水对含瓦斯煤中瓦斯解吸影响的对比试验,其瓦斯吸附平衡压力分别为2.5MPa,2.0MPa... 为了解高压注水后水对含瓦斯煤中瓦斯解吸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的外液侵入条件下瓦斯解吸试验装置,在环境温度为20℃条件下,分别开展了无水侵入和有水侵入后水对含瓦斯煤中瓦斯解吸影响的对比试验,其瓦斯吸附平衡压力分别为2.5MPa,2.0MPa,1.5MPa,1.0MPa,而环境压力则分别为2.0MPa,1.5MPa,1.0MPa,0.5MPa,瓦斯吸附平衡压力与所处的环境压力之差均为0.5MPa,共进行了四组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的后置侵入不仅会使瓦斯解吸量大大减少,而且还会使瓦斯解吸的终止时间提前。因此,在评价高压注水对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时,不仅要考虑高压水对煤层的增透作用以及对瓦斯的驱动作用,还应综合考虑水对瓦斯解吸的损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高压注水 后置侵入 瓦斯解吸 解吸量 解吸时间
下载PDF
福寿螺对水稻的为害及其产量损失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建人 林贤文 祝增荣 《农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9-35,共7页
为了明确不同螺口密度和为害始期福寿螺为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于2007—2009年分别在早稻、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田通过人工定量投放福寿螺进行为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的时间越早,危害损失越大;投放的数量越多,危害损失越重。所... 为了明确不同螺口密度和为害始期福寿螺为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于2007—2009年分别在早稻、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田通过人工定量投放福寿螺进行为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的时间越早,危害损失越大;投放的数量越多,危害损失越重。所有这些损失率与福寿螺密度之间的关系,均可采用幂函数方程来描述,以5%产量损失作为经济允许水平计算,秧苗移栽后早稻田福寿螺密度宜控制在1只/m2以下,晚稻宜在3.5只/m2以下。福寿螺在早稻田的存活率在低密度下较高,而在晚稻田的存活率都不高,但是低密度下产卵量明显增多。建议要特别加强对水稻移栽后小苗期田间福寿螺的防控,最好能在移栽前对本田进行必要的防治,另外一旦断垄发生后要及时补苗,减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水稻 产量损失 入侵时间
下载PDF
基于时间推移的咸水泥浆侵入条件下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红 蒋兴才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咸水泥浆侵入造成辽河滩海地区储层流体的识别困难。基于理论研究,建立了阵列感应测井动态侵入响应模型,开发了时间推移测井数值模拟软件。该方法可以分析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泥浆矿化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和井眼压力等18个地层... 咸水泥浆侵入造成辽河滩海地区储层流体的识别困难。基于理论研究,建立了阵列感应测井动态侵入响应模型,开发了时间推移测井数值模拟软件。该方法可以分析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泥浆矿化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和井眼压力等18个地层和井眼参数变化时对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给出径向电阻率分布、泥浆侵入深度、测井响应、含水饱和度、地层水电阻率、地层水矿化度随泥浆浸泡时间的动态变化特性。在辽河滩海地区11口井78个层进行时间推移测井模拟和测井响应分析,确定了储层定量解释标准,测井解释符合率提高了10%,解决了滩海地区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难的问题,同时也为储层流体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时间推移 泥浆侵入 矿化度 电阻率 浸泡时间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阿勒吞昆多蛇绿混杂岩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测年及时限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彪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在大量查阅分析和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提出阿勒吞昆多蛇绿混杂岩是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的向东延伸部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西起卡拉麦里—塔克扎勒—大黑山至伊吾县阿勒吞昆多一带,向东可能延伸至蒙古境内。该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花岗岩产于辉... 在大量查阅分析和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提出阿勒吞昆多蛇绿混杂岩是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的向东延伸部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西起卡拉麦里—塔克扎勒—大黑山至伊吾县阿勒吞昆多一带,向东可能延伸至蒙古境内。该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花岗岩产于辉长岩顶部,二者呈突变或渐变接触关系。应用SHRIMP方法对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351±6Ma)的年龄,这一年龄反映阿勒吞昆多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同时,该蛇绿混杂岩上覆岩系的时代为晚石炭世,表明阿勒吞昆多蛇绿混杂岩侵位时代不晚于晚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蛇绿混杂岩 侵位时限 上覆岩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晖 姚宝国 +5 位作者 何裕隆 徐建波 蔡世荣 张信华 王亮 詹文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数目、浸润器官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0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入院时间分为阶段1(1994年8月至2000年12月)、阶段2(...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数目、浸润器官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0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入院时间分为阶段1(1994年8月至2000年12月)、阶段2(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阶段3(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3组,比较各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外科治疗与预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阶段1、2、3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4.67%(130/375)、27.08%(117/432)和26.65%(206/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3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下降(χ2=6.301,6.253,P〈0.05);胃癌浸润2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1,5.376,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依次升高(χ2=9.404,P〈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降低(χ2=27.247,P〈0.05)。阶段1、2、3组患者的总体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0.87%(307/375)、85.19%(368/432)和87.71%(678/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4,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依次升高(χ2=9.520,P〈0.05);胃癌浸润2个及≥3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8,1.491,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胰腺+脾脏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0.303,1.706,P〉0.05);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器官浸润 外科手术 预后 阶段
原文传递
基于钻井液侵入特征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校正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艳娇 孙建孟 +3 位作者 高建申 曾鑫 邵维志 邵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受盐水钻井液侵入影响,储集层电测井响应会偏离地层真电阻率。为了准确实现对阵列感应电测井响应的侵入校正,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岩电理论,按照孔渗比范围分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不同地层物性条件下盐水钻井液侵入动态演化过程... 受盐水钻井液侵入影响,储集层电测井响应会偏离地层真电阻率。为了准确实现对阵列感应电测井响应的侵入校正,基于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岩电理论,按照孔渗比范围分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不同地层物性条件下盐水钻井液侵入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对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的影响关系。钻井液侵入模拟结果表明:在低孔渗地层中,储层物性和钻井液侵入时间是影响侵入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而钻井液侵入时间和侵入深度是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主控因素。据钻井液动态侵入规律,考虑侵入压差、地层孔渗比、侵入时间等影响因素,建立了时间推移模拟电阻率校正法。实际井的阵列感应电测井校正结果表明,通过时间推移模拟法校正后的电阻率值计算出的含水饱和度与密闭取心井测量的含水饱和度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校正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渗储层 钻井液侵入 阵列感应测井 时间推移 侵入校正
下载PDF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动态响应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建华 仵杰 +1 位作者 蔡文渊 李振苓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2-417,共6页
钻井泥浆滤液对地层的侵入使地层相关参量的侵入剖面随侵入时间变化,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HDIL)的响应也随测井时间的不同而异。建立在两相渗流理论基础上的动态侵入理论可以求解侵入过程地层电阻率的剖面变化,进而求出HDIL的视电阻率... 钻井泥浆滤液对地层的侵入使地层相关参量的侵入剖面随侵入时间变化,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HDIL)的响应也随测井时间的不同而异。建立在两相渗流理论基础上的动态侵入理论可以求解侵入过程地层电阻率的剖面变化,进而求出HDIL的视电阻率随侵入时间的变化。HDIL动态响应可以同时给出测井空间和时间信息。对人工储层模型的理论计算分析表明,对于不同储层和不同测井时间,6个HDIL视电阻率的大小排列有一定规律。当使用淡水泥浆钻井时,油层的视电阻率按深探测到浅探测有序排列,水层反之。对于油水同层,在侵入前沿出现的低电阻率环带对测井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在侵入初期,HDIL的各个视电阻率大小出现乱序。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了解HDIL新型测井仪器的侵入响应特性,为正确评价储层性质、确定地层真电阻率和原始含烃饱和度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 泥浆侵入 测井空间 侵入时间 电阻率 动态响应
下载PDF
Multiple mechanisms in woodland plant species invasion 被引量:3
15
作者 Robert J.Warren II Matt Candeias +2 位作者 Adam Labatore Michael Olejniczak Lin Y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01-209,共9页
Aims A plethora of theories explain species invasion,yet when tested in isolation,support or falsification becomes contingent on study species,system and approach.Our objective was to examine com-munity-level species ... Aims A plethora of theories explain species invasion,yet when tested in isolation,support or falsification becomes contingent on study species,system and approach.Our objective was to examine com-munity-level species invasion as a function of multiple competing hypotheses.Methods We used data from>3500 woodland plant species in 2750 plots in 49 national parks in eastern US deciduous forests to test multiple competing theories of species invasion:competition,empty niche,propagule pressure and latitude matching.We also tested interac-tions with residence time to account for non-native species naturali-zation and spread since arrival.Important Findings The non-native herbs generally thrived at latitudes similar to those from which they originated,but not necessarily where they were originally introduced to the eastern US.Overall,we found that each hypothesis explained at least some aspect of woodland plant species invasion,but examining them simultaneously allowed assessment of their relative strengths and interactions.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residence time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non-native woodland plant success,particularly as it interacts with other mechanisms of inva-sion,such as competition(abundance of native woodland plants),climate matching(similar invaded latitude as home range),prop-agule pressure(distance to putative seed sources)and empty niche(relatedness to native plants).We found that initial barriers,such as distance from propagule source or suboptimal habitat,were over-come,as was resistance from native relatives.However,the biggest challenge for the non-native woodland plants appeared to be time,as they declined after~1 to 2 cent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TITION empty niche invasion biology propagule pressure latitude matching residence time
原文传递
Phenotypic divergences induced by different residence time in invasive common ragweeds 被引量:1
16
作者 Annamaria Fenesi Zoltan Botta-Dukat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2年第2期174-181,共8页
Aims Possible shifts in the phenotypic performance along invasive plants’spreading route are rarely examined due to the discontinuous and incomplete records of exotic species.As the invasion history of common ragweed... Aims Possible shifts in the phenotypic performance along invasive plants’spreading route are rarely examined due to the discontinuous and incomplete records of exotic species.As the invasion history of common ragweed(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is well documented in Hungary,its residence time is known for each location.By sampling a sequence of older to more recently established populations,we aimed to determine(i)whether there are phenotypic divergences along the historical spreading route of A.artemisiifolia;(ii)which traits are under selection during the invasion process and(iii)the extent of maternal effects on the individual’s performance.Methods We used a hierarchical sampling design to collect seeds from 64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eight sites in four residence time categories(seven populations along the historical spreading route of ragweed in Hungary and one recently invaded site in Romania).We selected four large and four small individual plants in each population to control for maternal effects.The offspring were reared in a common garden located in Romania.Five vegetative phenotypic traits 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and used in the subsequent analysis(plant height,basal diameter,number of secondary axes,length of the longest secondary axis and biomass).To summarize the variation of these highly correlated trait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irst and then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were used in 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s.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idence time categor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stinguished by the first component,which compresses the variation of all five measured traits.The measures gradually decrease from populations with the longest residence time(introduced more than 65 years ago)towards the most recently established populations(established less than 30 years ago).These differences might reflect the invasion history of the populations:the longer the residence time the higher the chance to develop relevant traits beneficial in invasion process.The size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maternal effect phenotypic divergence plant invasion residence time
原文传递
73例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癌栓临床分析
17
作者 刘毅 初向阳 +1 位作者 薛志强 马克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肺癌病人的影响。方法以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胸外科73例存在脉管癌栓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病例为实验组行回顾分析,并以同时期、同TNM分期及同病理类型无脉管癌栓患者219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肺癌病人的影响。方法以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胸外科73例存在脉管癌栓的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患者病例为实验组行回顾分析,并以同时期、同TNM分期及同病理类型无脉管癌栓患者219例为对照组,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肺癌脉管癌栓对术后生存影响的危险度为1.890;实验组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32%,49.77%,24.89%,小于对照组生存率(P=0.009,B=9.983);实验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44%、55.32%,55.32%,小于对照组(P=0.000,B=23.85)。结论脉管癌栓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及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手术 脉管癌栓 生存期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受体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安超伦 褚红军 仲崇俊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第三人民医院及南通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5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其手术所获6对癌组织以及癌旁组...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第三人民医院及南通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5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其手术所获6对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CXCR7 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癌组织中CXCR7阳性情况,并应用χ^2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XCR7阳性与否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随访截止于2017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析CXCR7阳性与否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约为癌旁组织的(1.62±0.08)倍(t=11.370,P<0.01);CXCR7蛋白表达水平约为癌旁组织的(1.50±0.09)倍(t=8.043,P<0.01)。56例患者中42例(75.00%)患者CXCR7阳性;CXCR7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pTNM分期有相关性(P<0.01)。至随访截止时,CXCR7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95%CI:14.83~57.17),明显低于CXCR7阴性患者的58个月(95%CI:53.13~61.72,P<0.05)。结论 CXCR7在食管癌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pTNM分期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预后,可能是食管癌诊治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7 食管癌 侵袭 转移 生存期
原文传递
肿瘤内侵程度对早期原发性肾癌患者围术期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马德爽 何花 +1 位作者 于生龙 苗春兴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8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在对早期原发性肾癌患者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4例早期原发性肾癌患者为实验对象,以肿瘤边缘与肾盂、肾盏、血管或脂肪组织的距离为分组依据,<1cm的为实验组,并将≥1cm的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60例,对照组有8...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在对早期原发性肾癌患者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4例早期原发性肾癌患者为实验对象,以肿瘤边缘与肾盂、肾盏、血管或脂肪组织的距离为分组依据,<1cm的为实验组,并将≥1cm的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60例,对照组有84例,统计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围手术期结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2.4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3.7min。实验组患者术中的热缺血时间(P=0.000)、手术时间(P=0.000)均较对照组长,两组之间患者的热缺血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肿瘤边缘与肾盂、肾盏、血管或脂肪组织的距离反映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程度,并主要影响手术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侵 早期原发性肾癌 围术期 手术时间
下载PDF
渤海湾海水泥浆侵入油气层双侧向测井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欧阳健 张建华 +1 位作者 胡启 刘振华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6-260,共5页
欧阳健,张建华,等.渤海湾海水泥浆侵入油气层双侧向测井定量分析研究.测井技术,1998,22(4):256~260泥浆滤液侵入油气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对海水泥浆浸泡含低矿化度地层水的油层的侧向测井响应进行了数值模... 欧阳健,张建华,等.渤海湾海水泥浆侵入油气层双侧向测井定量分析研究.测井技术,1998,22(4):256~260泥浆滤液侵入油气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对海水泥浆浸泡含低矿化度地层水的油层的侧向测井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研究。结果证明:使侧向测井响应降低的因素除了泥浆性能与浸泡时间外,还和饱和度、渗透率、原油粘度等有关。若一般性能的泥浆浸泡高孔、高渗油层达8~10d以上,深侧向测井可降到原始油层电阻率的1/3~1/2,它不仅影响电测井定量计算饱和度,也影响测井识别油气层。因此,无论识别油气层或水层,或是定量分析原状地层电阻率进而求准饱和度,都需考虑泥浆滤液侵入油气层对电测井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水泥浆 油气层 双侧向测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