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研究 |
李小毛
施敏凤
杨越波
侯红瑛
沈慧敏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
2002 |
90
|
|
2
|
宫内感染致早产鼠脑瘫动物模型制备及其鉴定的实验研究 |
李晓捷
高晶
孙忠人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
2004 |
75
|
|
3
|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 |
张丽菊
王玲
|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3
|
|
4
|
不同孕期和不同治疗时机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效果及妊娠结局研究 |
王虹
|
《医学综述》
|
2016 |
47
|
|
5
|
胎膜早破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影响及与脐血IL-6、PCT、CRP、TNF-α相关性研究 |
张明霞
赵瑞卿
李庆霞
李娉娉
茹渤
郝丽霞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6
|
|
6
|
脐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
林雅茵
林新祝
李雅丹
郑直
|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
2014 |
43
|
|
7
|
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研究 |
王素萍
孔宪毅
薛淑莲
魏俊妮
冯丽萍
白钢钻
马建新
|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3
|
|
8
|
1781例新生儿至学龄期患儿TORCH检测结果分析 |
王菊英
周立荣
唐秀英
苏荣
张文华
|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5
|
|
9
|
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C-反应蛋白对胎膜早破妊娠患者宫内感染的预测效果 |
张岩
杨飚
范娟
徐文萍
张安乐
常琦
吴大保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7
|
|
10
|
Hs-CRP、CRP预测胎膜早破早产儿宫内感染的价值及菌群分布情况研究 |
彭凤梅
|
《中国妇幼保健》
CAS
|
2015 |
35
|
|
11
|
宫内感染早期诊断 |
杜楚颖
张建平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3
|
|
12
|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
尹玉竹
谌小卫
李小毛
侯红瑛
史众杰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2
|
|
13
|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
邱申熊
巫善明
蒋佩茹
|
《上海预防医学》
CAS
|
2005 |
31
|
|
14
|
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计数在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中的意义 |
杨碧玉
张国琼
|
《河北医学》
CAS
|
2016 |
31
|
|
15
|
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性 |
李央
李笑天
程海东
林金芳
|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0
|
|
16
|
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在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预后评价分析 |
张霞晖
陈一婉
龙晓茜
吴均
蔡菊芳
祝巧阳
陈丹青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0
|
|
17
|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
曾艳梅
张思泉
娄国强
陈君
施军平
刘寿荣
黄劲松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10 |
28
|
|
18
|
血清β-HCG,hsCRP及CRP检测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
孙晓霞
张兆波
张玉枝
张金铎
赵丹娜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
2016 |
28
|
|
19
|
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 |
石晶
母得志
|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7
|
|
20
|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 |
潘广赉
杨明
莫坤梅
谢建红
黄常健
陈忠其
曾婷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