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徐晓义 褚国强 季永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90-493,共4页
背景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产妇满意度高,在产科麻醉中已经广泛流行。目的比较不同椎管内阻滞镇痛的方法,探讨分娩镇痛的前景。内容描述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腰... 背景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产妇满意度高,在产科麻醉中已经广泛流行。目的比较不同椎管内阻滞镇痛的方法,探讨分娩镇痛的前景。内容描述硬膜外阻滞、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腰硬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CSEA)、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CSA)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产妇的影响;CSEA与PCEA的比较;CSEA潜在的并发症;CSA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趋向椎管内阻滞是实施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种绝对满意、安全、简单的分娩镇痛方法,有关的内容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内阻滞 硬膜外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
原文传递
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符白玲 李煜 +2 位作者 胡顺平 刘惠英 毕佳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ASA Ⅰ~Ⅱ级的产妇7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8例和对照组392例,两组均于宫口开至2~3cm时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实验组实...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预防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的临床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ASA Ⅰ~Ⅱ级的产妇7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88例和对照组392例,两组均于宫口开至2~3cm时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实验组实施分娩镇痛后开放静脉增加输液,对照组仅补充生理需要量,并鼓励产妇进食进水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体温37.5 ~ 37.9℃及≥38℃例数和发生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胎儿心率,疼痛评分,第1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输液后3h内总尿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时体温37.5~37.9℃和≥38℃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第1产程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尿量增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平稳(P<0.05).结论 分娩过程中增加静脉输液能降低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产时发热发生率,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改善分娩结局,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补液 椎管内阻滞 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下载PDF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及盆底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幸吉娟 熊晓明 +5 位作者 覃廷华 劳诚毅 朱云峰 卢觉英 黄琼燕 杨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62-2764,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及盆底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阴道分娩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为实验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阴道分娩未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及盆底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阴道分娩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100例初产妇为实验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阴道分娩未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中会阴疼痛程度、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产程时间缩短、会阴裂伤程度减轻、会阴侧切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减轻了产妇痛苦、缩短了产程、提高了产时质量、保护了盆底结构,是一种优质的分娩镇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 分娩镇痛 盆底 影响
原文传递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慧红 赵君 李玉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57-59,75,共4页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被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分娩镇痛服务作为舒适化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新型设备的研发,椎管内镇痛方式也更加丰富。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相关研究,从药物分类...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被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分娩镇痛服务作为舒适化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新型设备的研发,椎管内镇痛方式也更加丰富。本文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相关研究,从药物分类、镇痛方法、时机选择、对母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 分娩 镇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马丽媛 陆冰 +2 位作者 邓学东 陈小敏 章茜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周行盆底超声检查,...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周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膀胱颈移动度(BND)、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UVA)和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漏斗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BND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PUVA均小于对照组,且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尿道内口漏斗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盆底超声技术能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检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技术 椎管内阻滞 分娩镇痛 盆底功能 初产妇 盆底超声 阴道分娩
下载PDF
分娩镇痛方法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黄童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分娩镇痛是用非药物、药物或精神疗法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使产妇顺利分娩,是促进产时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分娩镇痛的方法、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做一阐述,为指导临床规范化选择分娩镇痛方式。
关键词 分娩疼痛 分娩镇痛 非药物性镇痛 心理干预 椎管内阻滞
下载PDF
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宋庆华 韦玉娟 +1 位作者 蒋汛 黄玲 《全科护理》 2020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综述第二产程分娩体位的改变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现状,分析第二产程中的分娩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第二产程的体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期望在分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在使用中能够进行针对性选择或者... 综述第二产程分娩体位的改变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现状,分析第二产程中的分娩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第二产程的体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期望在分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在使用中能够进行针对性选择或者优势互补,为扩充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中的第二产程体位管理内涵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椎管内阻滞 分娩镇痛 分娩体位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用于产妇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PCIA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时洪武 焦林波 +2 位作者 白明 吴燕 马宁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艾司氯胺酮用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4例接受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根据产妇术后PCIA用药不同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舒芬... 目的研究艾司氯胺酮用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4例接受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根据产妇术后PCIA用药不同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行PCIA,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艾司氯胺酮。对比两组产妇术后4 h、8 h、12 h、24 h疼痛程度;对比两组产妇术后24 h镇痛泵平均按压次数;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满意度;对比两组产妇痛觉过敏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随着术后时间的变化,视觉模拟(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术后24 h镇痛泵平均按压次数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24 h痛觉过敏发生率23.07%(9/39)相比,试验组5.71%(2/35)显著更低(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4%(10/39)相比,试验组5.71%(2/35)显著更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妇术后PCIA的镇痛效应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痛觉过敏的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椎管内麻醉 剖宫产 PCIA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愉佳 翟晶雯 王思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102例进行罗哌卡因腰麻术患者分为D1、D2、D3组各34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罗哌卡因腰麻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某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102例进行罗哌卡因腰麻术患者分为D1、D2、D3组各34例,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对比3组血压、心率、疼痛评分、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D1组血压与D2和D3组相比变化更大(P<0.05);D1组10min时心率明显低于D2和D3组(P<0.05);D1组和D2组在麻醉后的2h、4h、6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3组(P<0.05);D1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明显优于D2和D3组(P<0.05)。结论:应用0.25μg/kg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不仅可以较好阻滞患者感觉和运动,而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鞘内注射 罗哌卡因腰麻 血流动力学参数 阻滞特征
下载PDF
鞘内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绍林 俞蕾 刘小彬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41-444,共4页
背景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 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抗焦虑、抗交感神经活动等作用。已有多项动物实验证实Dex鞘内应用的安全性。目的回顾Dex在临床鞘... 背景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 adrenoreceptor,α2AR)激动剂,具有镇痛、镇静、抗焦虑、抗交感神经活动等作用。已有多项动物实验证实Dex鞘内应用的安全性。目的回顾Dex在临床鞘内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内容阐述Dex鞘内应用的安全性以及对局麻药作用效果、镇痛、镇静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趋向Dex鞘内应用可以弥补传统腰麻的不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右美托咪定 鞘内 腰麻
原文传递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幸吉娟 刘秀芬 +5 位作者 黄鹂 杨梅 高珊 劳诚毅 朱云峰 黄琼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阴道分娩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292例,根据分娩方式均分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组(A组)和非镇痛组(B组),检测盆...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阴道分娩并于分娩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292例,根据分娩方式均分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组(A组)和非镇痛组(B组),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和动态压力以评估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底器官脱垂(POP-Q)法了解产后早期PFD发生情况,记录两组产妇早期盆底功能受损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率。结果产后6-8周盆底功能受损发生率A组为87例(59.6%),B组为94例(64.4%),两组盆底功能受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6-8周POP的发生率A组为55例(37.7%),B组为61例(41.8%);SUI的发生率A组6例(4.1%),B组为5例(3.4%);两组POP、SU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分娩可使产后早期发生盆底功能损伤,椎管内分娩镇痛不增加产后早期盆底损伤的风险并有改善女性盆底功能受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 分娩镇痛 盆底功能
下载PDF
术后区域镇痛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莫小倩 苏仙 王东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426,共6页
良好的镇痛管理是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区域镇痛技术在各类手术术后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区域镇痛技术有硬膜外镇痛、鞘内吗啡镇痛、外周神经阻滞等。硬膜外镇痛是开放性大手术术后镇痛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失败率和... 良好的镇痛管理是术后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保障。区域镇痛技术在各类手术术后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区域镇痛技术有硬膜外镇痛、鞘内吗啡镇痛、外周神经阻滞等。硬膜外镇痛是开放性大手术术后镇痛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失败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鞘内吗啡需要剂量小、镇痛效力高、作用时间长。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阻滞效果好。不同镇痛技术的优势与风险各不相同,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相应镇痛策略,以提高镇痛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镇痛 鞘内镇痛 硬膜外镇痛 外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吗啡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黄雯 孙鲁瑜 +1 位作者 张建友 唐苏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5-9,共5页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吗啡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肋间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吗啡组(LQ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吗啡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11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肋间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吗啡组(LQ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LQ组给予肋间神经阻滞+鞘内注射吗啡,L组给予肋间神经阻滞,C组不做处理。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相关指标,清醒后30 min(T_(0))、术后4 h(T_(1))、术后8 h(T_(2))、术后12 h(T_(3))、术后18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_(6))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6),LQ组静息及运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显著低于C组;T_(2~6),LQ组静息和运动NRS评分均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Q组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显著低于L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吗啡镇痛可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单次肋间神经阻滞提供良好的桥接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肋间神经阻滞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镇痛 吗啡
下载PDF
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意外异常广泛阻滞1例
14
作者 刘岳 特日格勒 +2 位作者 张砡 刘红菊 裴丽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20-622,共3页
与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不同,经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的产妇不仅面临着更加紧迫的分娩异常情况,还有可能合并异常广泛阻滞的高危因素,预防和处理阻滞平面异常扩散尤为重要。尽管异常广泛阻滞的发生相对罕见,但其往往进展迅速、后果严重。文... 与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不同,经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的产妇不仅面临着更加紧迫的分娩异常情况,还有可能合并异常广泛阻滞的高危因素,预防和处理阻滞平面异常扩散尤为重要。尽管异常广泛阻滞的发生相对罕见,但其往往进展迅速、后果严重。文章报道1例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后发生的异常广泛阻滞,并对椎管内麻醉后阻滞平面异常扩散的常见原因、鉴别诊断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剖宫产术 椎管内麻醉 异常广泛阻滞
原文传递
连续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冬生 黄海斌 李大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在上肢手术和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5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记录上肢的10个皮区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行术后镇痛者,术后观察镇痛效... 目的观察连续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在上肢手术和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5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记录上肢的10个皮区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情况,行术后镇痛者,术后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连续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其优良率达91.03%。19例术后镇痛者按VRS评分,镇痛效果良好。结论连续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可用于较长时间的上肢手术和术后镇痛,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锁骨上臂丛鞘内阻滞 上肢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Intrathecal morphine vs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analgesia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two-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被引量:1
16
作者 Kalindi DeSousa Rajkumar Chandran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6年第3期67-72,共6页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trathecal morphine and single shot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ETHODS Data was extract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case-paper...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trathecal morphine and single shot femoral nerve block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ETHODS Data was extract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case-paper record file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nilateral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using bupivacaine 12.5 mg with intrathecal morphine(ITM) 0.2 mg an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GA) with single shot femoral nerve block(FNB) using 20 m L 0.5% bupivacaine at our hospital in 2013 and 2014.All patients had received peri-articular infiltration as per the hospital protocol.Data for gender,age,weight,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tatus,total surgical time,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from 1 to 10 at 6 h,12 h and 24 h postoperatively,24 h opioid consumption,use of oral multimodal analgesia,postoperative high dependency unit(HDU) admission and the time to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 was collected.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Mann-Whitney U test for continuous variables and Fischer's exact-t-test for categorical variables.RESULTS Twenty-two patients in ITM group and 32 patients in FNB group were analyzed.Median pain scores using VAS in IT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6 h(0.0 vs 2.0,P<0.001),12 h(0.0 vs 2.0,P<0.001) and 24 h(0.0 vs 2.0,P<0.001) postoperatively.Also,postoperative morphine consumption in IT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01).However,median of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unit requirement in 24 h postoperativel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in ITM compared to FNB group(2.0 vs 1.0,P=0.025).The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paracetamol consumption in 24 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147).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HDU admission or time to discharge from the hospital.No respiratory depression in either group was noticed.CONCLUSION The ITM group patients had much lower pain scores and morphine requirement in the first 24 hour postoperatively compared to FNB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trathecal morphine Femoral nerve block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ai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下载PDF
鞘内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17
作者 蒋皓宇 全守波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鞘内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4例足月分娩的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其中对照组应用4μg舒芬太尼,研... 目的观察鞘内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4例足月分娩的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其中对照组应用4μg舒芬太尼,研究组应用2.5μg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各时间点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自控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药10、15、30、60、9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2.5μg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维持镇痛时间,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小剂量 舒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