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9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诺孕素用于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徐冰 李华军 +6 位作者 贾婉璐 龚萍 周延 高妍 孙涛 刘朝晖 郭红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评价地诺孕素(DNG)对于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难治性内异症疼痛定义为:(1)内异症相关疼痛时间≥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0 mm;(2)既往经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 目的评价地诺孕素(DNG)对于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难治性内异症疼痛定义为:(1)内异症相关疼痛时间≥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0 mm;(2)既往经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2种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VAS评分降幅<50%;或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等可控制疼痛,但停药后疼痛再次发生;(3)疼痛经手术或反复手术后,仍不能控制。本研究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2月48例符合标准的难治性内异症疼痛患者口服DNG(2 mg/d)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VAS评分、CA125水平、雌二醇、FSH、LH、内异症病灶大小的变化,并记录副作用。结果DNG用药时间为(20.1±12.8)个月。用药3个月时VAS评分由基线的(77.9±15.8)mm显著降低至(20.8±10.7)mm(P<0.01),CA125水平由基线的(95±139)kU/L显著降低至(38±45)kU/L(P<0.05)。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疼痛缓解的治疗效果继续维持,CA125继续维持在低水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经用药12个月后囊肿最大径线由(3.1±1.0)cm显著缩小至(1.9±1.2)cm(P<0.05)。用药期间雌二醇平均水平维持在124.82~221.04 pmol/L,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主要副作用是不规则出血(75%,36/48)。结论DNG能有效缓解内异症疼痛,且耐受性好,可作为复杂的难治性内异症疼痛患者长期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顽固性 骨盆痛 地诺孕素
原文传递
A case of successful management with splenectomy of intractable ascites due to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II-induced cirrhosis 被引量:50
2
作者 Themistoklis Vassiliadis Vassilia Garipidou +12 位作者 Vassilios Perifanis Konstantinos Tziomalos OIga Giouleme Kalliopi Patsiaoura Michalis Avramidis Nikolaos Nikolaidis Sofia Vakalopoulou Ioannis Tsitouridis Antonios Antoniadis Panagiotis Semertzidis Anna Kioumi Evangelos Premetis Nikolaos Eugenidi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18-821,共4页
The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s comprise a group of rare hereditary disorders of erythropoiesis, characterized by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as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of anemia and by characteristic morpho... The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s comprise a group of rare hereditary disorders of erythropoiesis, characterized by 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 as the predominant mechanism of anemia and by characteristic morphological aberrations of the majority of erythroblasts in the bone marrow.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II is the most frequent type. All types of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s distinctly share a high incidence of iron loading. Iron accumulation occurs even in untransfused patients and can result in heart failure and liver cirrhosis. We have reported about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intractable ascites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II. Her clinical course wa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Splenectomy was eventually performed which achieved complete resolution of ascites, increase of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abrogation of transfusion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tosystemic shunt HEMOSIDEROSIS SPLENECTOMY intractable ascites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下载PDF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文忠 钟粤明 +3 位作者 郭曼 向彪 胡沁松 余曼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47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包括产后宫缩乏力、引产后大出血、宫颈妊娠、子宫切除术后残端出血、宫颈鳞癌等。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35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47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包括产后宫缩乏力、引产后大出血、宫颈妊娠、子宫切除术后残端出血、宫颈鳞癌等。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35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后,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结果:44例经一次栓塞后成功止血,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5 min。1例子宫切除术后大出血经三次栓塞后成功止血,1例经一次栓塞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1例经两次栓塞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是一种有效、迅速、安全的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妇科/产科 动脉栓塞 难治性
下载PDF
不同针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丁敏 冯骅 +2 位作者 靳长旭 徐蕾 林天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穴位埋植羊肠线以及埋植PDS线3种方式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79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羊肠线组、PDS线组,每组93例。3组均取穴患侧攒竹、鱼腰、太阳、悬颅、地仓、颊车、颧髎、牵正、下关、... 目的:比较针刺、穴位埋植羊肠线以及埋植PDS线3种方式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79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羊肠线组、PDS线组,每组93例。3组均取穴患侧攒竹、鱼腰、太阳、悬颅、地仓、颊车、颧髎、牵正、下关、风池,双侧合谷、足三里。针刺组予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羊肠线组和PDS线组分别采用羊肠线、PDS线,10天埋线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以上3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2个月后统计治疗效果。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综合评分及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以评定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均P<0.05),两埋线组评分优于针刺组(均P<0.05),羊肠线组和PDS线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侧额肌、口轮匝肌经治疗后ENoG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P<0.05),羊肠线组、PDS线组治疗后患侧额肌、口轮匝肌ENoG波幅值优于针刺组(均P<0.05),且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针刺组ENoG波幅值仍低于健侧(P<0.05)。结论:针刺、穴位埋植羊肠线以及埋植PDS线3种治疗方式对顽固性面瘫均有效,而穴位埋线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埋植羊肠线与PDS线疗效未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顽固性 穴位埋线 羊肠线 PDS线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莫西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肖小六 钟振洲 +3 位作者 黎昌茂 刘向红 谌微 刘明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进行10个月的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统计学方法等手段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含莫西沙星的抗痨药方案进行10个月的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统计学方法等手段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治疗后效果良好,未留下明显的后遗症。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其他一线抗痨药,并结合激素、脱水、改善脑功能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莫西沙星 难治性 联合用药
下载PDF
难治性眩晕的初步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蒋子栋 高帆 温彦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当患者被诊断为难治性眩晕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破坏性治疗时,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再次进行慎重的、充分的评估。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本科就诊诊断为难治性眩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前... 目的当患者被诊断为难治性眩晕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破坏性治疗时,医生应该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再次进行慎重的、充分的评估。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在本科就诊诊断为难治性眩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包括病史、听力学、前庭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78例患者拟诊为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3例和拟诊为难治性梅尼埃病55例。其原因包括诱因未除17例(21.8%);诊断有误8例(10.2%)后被确诊为桥小脑角病变、第四脑室肿瘤、鼻窦炎、精神神经疾病;病情复杂合并其它疾病42例(54%),包括梅尼埃病合并BPPV、颈椎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先天畸形和精神神经科学疾病等;药物治疗不当2例(2.5%),手术治疗不当9例(11.5%)。结论诊断难治性眩晕需谨慎,避免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梅尼埃病(MD)
下载PDF
“心主神明”理论指导针灸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探讨 被引量:19
7
作者 乔森 段力 +1 位作者 罗莎 范冠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3-1015,共3页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是指对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不敏感的一类原发性突发性听力损失。因耳与"心"的关系密切,结合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病证特点,以"心主神明"为理论指导,采用调养心神为主针灸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探讨其理...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是指对现代医学综合治疗不敏感的一类原发性突发性听力损失。因耳与"心"的关系密切,结合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病证特点,以"心主神明"为理论指导,采用调养心神为主针灸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探讨其理论依据,并以典型病案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心主神明 针灸 难治性
原文传递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小立 宛春甫 +14 位作者 马柯 金毅 薛朝霞 程志祥 邹慧超 李金祥 刘慧 姚鹏 孙涛 路桂军 司马蕾 谢广伦 段宝霖 王立奎 史学莲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年第2期85-91,共7页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痛时,可优先选PC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持续输注 患者自控镇痛(PCA) 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 癌痛 难治性
原文传递
双针会师法腹腔丛阻滞对顽固性上腹部癌痛患者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冰 沈纪林 +4 位作者 郑汉光 周煦燕 侯健 陆雅萍 孙建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晚期癌痛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6-85岁,体重38-63kg,VASⅢ或Ⅳ级。CT引导下经T12-L1椎间隙左、右穿刺,针尖分别抵达膈脚外腹主动脉旁及膈脚内。分别注入含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1 m1)的1%利多卡因8 ml,CT示所注药液有会师趋势... 晚期癌痛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46-85岁,体重38-63kg,VASⅢ或Ⅳ级。CT引导下经T12-L1椎间隙左、右穿刺,针尖分别抵达膈脚外腹主动脉旁及膈脚内。分别注入含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1 m1)的1%利多卡因8 ml,CT示所注药液有会师趋势或已会师包绕腹主动脉后,左、右分别注入无水酒精20、15 ml,再次CT观察酒精扩散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生活质量(QOL)评分评价镇痛效果。会师包绕腹主动脉的11例患者中8例(73%)镇痛效果满意至去世;另6例酒精在腹主动脉周围被转移的淋巴结分割呈斑点、斑片状,其中3例(50%)完全无痛。与腹腔丛阻滞(NCPB)前相比,NCPB后各时点的VAS评分下降,QOL评分升高(P<0.01)。双针会师法腹腔丛阻滞可使所注无水酒精在腹腔丛恰当分布,对顽固性上腹部癌痛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腹腔丛 疼痛 顽固性 肿瘤
原文传递
鼻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钟振华 程泽星 +1 位作者 庄远岭 练状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出血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253例鼻出血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Forward:Conditional)法分析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有无高血压、饮酒史,变应性鼻炎史、服用抗凝药物史... 目的探讨出血发病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253例鼻出血患者,采用二分类Logistic(Forward:Conditional)法分析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有无高血压、饮酒史,变应性鼻炎史、服用抗凝药物史及鼻中隔偏曲。结果鼻出血患者的季节分布中,春季67例(26.5%),夏季54例(21.3%),秋季40例(15.8%),冬季92例(36.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鼻出血的风险是男性0.42倍,而年龄中,年龄增长与鼻出血的风险呈正相关。有高血压者患鼻出血的危险是无高血压的14.455倍;有饮酒史者患鼻出血的危险是无饮酒史的3.377倍;有变应性鼻炎史者患鼻出血的危险是无变应性鼻炎的38.213倍;服用抗凝药物者患鼻出血的危险是无服用抗凝药物的3.745倍。结论鼻出血冬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男性、高龄、饮酒、高血压、服用抗凝药物及有变应性鼻炎史是鼻出血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鼻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立红 张燕 +2 位作者 俞华 夏晔 胡丰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五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栋杰 莫报翰 黄翠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评价5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250例顽固性跖疣随机分为5组,各50例。A组予局部注射重组人IL-2联合CO2激光治疗,B组予CO2激光治疗,C组予冷冻治疗,D组予氟尿嘧啶软膏外搽,E组予局部注射重组人IL-2。5组... 目的评价5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250例顽固性跖疣随机分为5组,各50例。A组予局部注射重组人IL-2联合CO2激光治疗,B组予CO2激光治疗,C组予冷冻治疗,D组予氟尿嘧啶软膏外搽,E组予局部注射重组人IL-2。5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A组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依次为64.00%,40.00%,10.00%和32.00%),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A组有效率(94.00%)也显著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依次为78.00%,56.00%,32.00%和44.00%),而且各组有效率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均优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A组复发率(4.26%)分别低于B组、C组、D组和E组(依次为20.51%,42.86%,62.50%和31.8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皮损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6,11.354,17.876,9.687,P均<0.05)。各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术中术后疼痛、伤口出血、感染等,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C组和E组,D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注射重组人IL-2联合CO2激光治疗顽固性跖疣时患者的皮损消失快,伤口愈合早,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其他组别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O2激光、液氮冷冻、局部注射IL-2及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疣 顽固性 重组人白介素-2 CO2激光 液氮 氟尿嘧啶软膏 比较
下载PDF
Albumin liver dialysis as pregnancy-saving procedure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and intractable pruritus 被引量:14
13
作者 Maud Lemoine Aurélie Revaux +5 位作者 Claire Francoz Guillaume Ducarme Sabine Brechignac Emmanuel Jacquemin Michèle Uzan Nathalie Ganne-Carrié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2期6572-6574,共3页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type 3 (PFIC3) is a rare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Such liver disease can get worse by female hormone disorder. Albumin dialysis or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type 3 (PFIC3) is a rare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Such liver disease can get worse by female hormone disorder. Albumin dialysis or 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 has been reported to reverse severe cholestasis-linked pruritus. Here, we report the first use of MARS during a spontaneous pregnancy and its successful outcome in a patient with PFIC3 and intractable pruritus. Albumin dialysi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regnancy-saving procedur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severe cholestasis and refractory pruri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umin dialysis intractable pruritus PREGNANCY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下载PDF
慢性顽固性失眠合并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敏科 刘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6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顽固定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及血压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5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失眠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降压药服用情况分为三组(A、B、C组),每组各30例。另... 目的:探讨慢性顽固定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及血压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5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失眠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降压药服用情况分为三组(A、B、C组),每组各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门诊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全部对象接受多导睡眠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入院时催眠镇静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各组睡眠、血压的变化。结果:镇静催眠药的应用率随着高血压的加重而不断升高,各组镇静催眠药的应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相比,其他组PSQI总分增加(P<0.05),睡眠潜伏时间、觉醒时间均有明显延长(P<0.05),睡眠效率显著下降(P<0.01);A、B、C三组白天及夜晚SBP、DBP均显著高于D组(P<0.05),ΔSBP、ΔDBP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睡眠障碍的加剧与血压的升高有关,而失眠会影响血压的节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顽固性 高血压 临床特点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性腹痛 被引量:15
15
作者 席芊 王培军 +5 位作者 尚鸣异 马骏 陆影 黄宗良 唐俊军 高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4例晚期癌症患者,均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块状...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4例晚期癌症患者,均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块状。采用过麻醉类止痛药治疗,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无水乙醇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即刻,2周,1、2、3和4个月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96.9%、92.6%。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成块,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患者,采用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顽固性 无水乙醇 腹腔神经丛 阻滞 淋巴结
下载PDF
神经端侧缝合治疗手指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 被引量:15
16
作者 芮永军 张志海 +3 位作者 施海峰 吴权 柯尊山 寿奎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神经端侧缝合的方法治疗手指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共5例6指,术中彻底切除残端神经瘤直至正常神经组织。其中3例将修整后的神经残端直接与邻指正常指...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神经端侧缝合的方法治疗手指顽固性残端痛性神经瘤共5例6指,术中彻底切除残端神经瘤直至正常神经组织。其中3例将修整后的神经残端直接与邻指正常指神经作端侧缝合;2例(3指)行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一端与修整后的神经残端作端端缝合,另一端与邻指指神经作端侧缝合。结果术后经过12~63个月的随访,3例残端神经痛完全消失,2年后未复发;1例随访12个月,疼痛无复发;1例环、小指残端痛,术前已有过4次手术,本次术后环指疼痛消失,小指仍有疼痛,术后1个月小指再次行神经松解,随访63个月小指自发性疼痛减轻,但仍有触痛,环指疼痛消失。参照Burchiel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5/6)。结论神经端侧缝合的方法可有效治疗残端痛性神经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疼痛 顽固性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460例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仕海 郭志刚 +5 位作者 陈宏 邓辉洲 雒洪志 冯春在 邓庆炎 余元龙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7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EP手术的46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疝复发5例(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EP手术的46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疝复发5例(1.09%),发生顽固性疼痛6例(1.30%),腹膜分破22例(4.78%),腹股沟区及阴囊血清肿62例(13.48%)。阴囊疝、术中出血量≥5 ml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阴囊疝、出血量<5 ml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954、4.084,P=0.000、0.043)。结论 TEP是修补腹股沟疝的良好方法,只要正确找到入路平面,认清解剖标志,仔细止血,妥善固定补片,就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疝修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顽固性
原文传递
以极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郭起峰 宋丹丹 +3 位作者 王晴晴 王志伟 刘建国 戚晓昆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 研究以极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以极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14例NMOSD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头颅及脊髓增强MRI、重要实验室... 目的 研究以极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以极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14例NMOSD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头颅及脊髓增强MRI、重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 以极后区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NMOSD患者女性多见(10/14),发病年龄为(38.1±17.0)岁,11例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 (AQP4)-IgG阳性,3例阴性,7例存在自身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阳性.头颅MRI显示病灶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央导水管等室管膜周围、极后区,常呈线样延髓征;脊髓MRI11例(11/14)呈片状或线样损害,均超过3个椎体节段,主要累及灰质,以脊髓中央管为中心呈H型分布.存在误诊情况11例,其中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7例,神经源性呕吐2例,脊髓结核和脑梗死各1例.结论 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呃逆和/或恶心、呕吐的患者,症状持续大于48 h时应警惕NMOSD的可能,尤其是明确存在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时.应完善头颈胸MRI和血清AQP4-IgG检测,尽早明确诊断,提高NMOS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 磁共振成像 AQUAPORIN 4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汤卫红 娄昭君 +1 位作者 江雪娟 林丽君 《海峡药学》 2010年第3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和副作用。方法对50例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进行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达72%,17例患儿发作停止。...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和副作用。方法对50例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进行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达72%,17例患儿发作停止。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的疗效,患儿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副作用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儿童 难治性癫痫
下载PDF
口三针滞针牵拉法治疗顽固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指数评价 被引量:13
20
作者 冯骅 丁敏 +2 位作者 蒋亚秋 靳长旭 林天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有效针刺手法。方法:将10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3例)。两组在针刺患侧攒竹、四白、颊车、牵正的基础上,同取患侧口三针(地仓、口禾髎、夹承浆),观察组采用滞针牵拉法,对照... 目的:探寻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有效针刺手法。方法:将10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53例)。两组在针刺患侧攒竹、四白、颊车、牵正的基础上,同取患侧口三针(地仓、口禾髎、夹承浆),观察组采用滞针牵拉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刺法,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NFI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率为87.5%(42/48),优于对照组的67.9%(36/53)(P<0.05)。结论:口三针滞针牵拉法是治疗顽固性面瘫口角歪斜的较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顽固性 口眼歪斜 面神经功能指数 滞针 地仓 口禾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