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陶红苗 邵蓓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6例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尿酸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血管狭窄组患者总胆固醇(5.04±1.23 mmol/L)和...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6例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尿酸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血管狭窄组患者总胆固醇(5.04±1.23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99±1.01 mmol/L)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患者(分别为4.60±1.12 mmol/L和2.59±0.69 mmol/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颅内血管峡窄与高血压史(r=0.206,P=0.005)、糖尿病史(r=0.238,P=0.001)、总胆固醇(r=0.181,P=0.01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7,P=0.003)及尿酸(r=0.132,P=0.016)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进入回归方程,它们对颅内血管狭窄的OR值分别为2.345、2.554、1.764和1.006(P<0.05)。结论除高血压和糖尿病外,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梗死 颅内血管狭窄 危险因素 尿酸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力MR血管壁成像对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寰 段凯 +4 位作者 张月 宋春华 薄文伟 韩丽萍 张铁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探究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34例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脑卒中病人资料,利用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分析病人颅... 目的基于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探究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34例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脑卒中病人资料,利用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分析病人颅内斑块的影像特点,并于出院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据此将病人分为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采用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斑块稳定性、斑块成分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病人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病人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管腔狭窄率>50%及斑块的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差组中不稳定性斑块占比(78%)高于稳定性斑块的(22%),预后好组中不稳定性斑块占比(36%)低于稳定性斑块的(64%),2组斑块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预后差组中斑块内出血和脂质坏死核心所占比例高于预后好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差组与预后好组斑块内钙化及管腔狭窄率>50%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颅内动脉狭窄度、斑块的稳定性是脑卒中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技术对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的脑卒中病人预后具有很好的评估价值。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其中斑块是否稳定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MR血管壁成像 脑卒中 颅内血管狭窄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杂合动脉自旋标记改进型静音MR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成像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娟 尚松安 +6 位作者 叶靖 向玲玲 邓紫竹 郜言坤 罗先富 张洪英 吴晶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杂合动脉自旋标记(ASL)改进型静音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成像中的稳定性以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经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怀疑的颅内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35例,分别进行静音MRA以及基于杂合ASL技... 目的探讨基于杂合动脉自旋标记(ASL)改进型静音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成像中的稳定性以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经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怀疑的颅内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35例,分别进行静音MRA以及基于杂合ASL技术改进型静音MRA,评估2种MRA检查的采集噪声(噪声测量、主观评分)。2名神经放射专家采用双盲、完全随机法分别对2种MRA图像中的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及信噪比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节段2次MRA检查图像的图像质量、信噪比差异。2名专家对已证实的颅内动脉狭窄部位进行狭窄程度评级。采用Kappa检验评估观察者及检查方法间一致性。结果改进型静音MRA与静音MRA采集噪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量的所有5个动脉节段中,颈内动脉[(4.40±0.49)分]、大脑前动脉[(4.30±0.33)分]、大脑中动脉[(4.46±0.34)分]于改进型静音MRA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静音MRA图像(分别为(4.02±0.43)分、(4.02±0.31)分、(4.02±0.31)分,t分别为2.825、2.877、1.683,P<0.05),改进型静音MRA颈内动脉(9.11±1.23)、大脑中动脉(8.77±1.87)的图像信噪比高于静音MRA(分别为7.83±1.33、8.06±2.67,t分别为11.154、3.268,P<0.05)。CTA共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24例(38处)。改进型静音MRA(Kappa=0.89,95%CI 0.82~0.95)和静音MRA(Kappa=0.85,95%CI 0.77~0.92)评估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观察者间一致性极高。改进型静音MRA对动脉狭窄程度评级结果与CTA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92,95%CI 0.87~0.98),静音MRA对狭窄程度评级结果与CTA结果一致性极高(Kappa=0.85,95%CI 0.77~0.92)。结论改进型静音MRA在保持低噪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高效标记提升了成像质量以及信号均匀性,具备可行性。在颅内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中,改进型静音MRA成像稳定,一定程度上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噪声 动脉自旋标记 颅内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肱动脉内皮功能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康 黎红华 向慧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有无颅内血管狭窄分为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有无颅内血管狭窄分为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颅内血管狭窄数量的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有50例,对照组有17例,年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相关,且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rs=-0.869,P=0.000)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rs=-0.490,P=0.000)分别与颅内血管狭窄的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可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因素,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值为2.95%时诊断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可能性最大。结论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的降低,且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可能对颅内血管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尚绪娟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疑似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且疑似为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颈动脉超声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20例疑似患者中,经DSA诊断检出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37例,重度狭窄34例,闭塞20例,正常11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颈动脉超声与金标准的Kappa值为0.762,一致性良好(P<0.05);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颈动脉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1.65%(89/109)、81.82%(9/11)、81.67%(98/12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0%(89/91)、31.03%(9/29)。结论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但无法完全取代DSA检查,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合理结合两种诊断,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颈动脉超声 冠心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CTA、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对比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康 姜世峰 +2 位作者 于书壮 张志新 孙志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7期9-10,共2页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A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例可疑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发病3d内分别进行CTA和TCD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CAT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8.4%,特异度为65.4%,准确度为68.0%,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52.9%,特异度为57.7%,准确度为53.5%,CA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诊断的特异度高于TC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中相对TC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诊断
下载PDF
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红艳 郑文权 刘海涛 《中国实用医刊》 2022年第16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156例于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行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术后MCI的发生情况并分组(MCI组及非M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术后发生MC...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156例于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行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术后MCI的发生情况并分组(MCI组及非M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6例中术后并发认知障碍48例(30.77%,48/156),术后未并发认知障碍108例(69.23%,108/156)。比较MCI组与非MCI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收缩压、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数≥2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血清内皮细胞微颗粒(EMP)水平、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是影响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数(≥2支)、术前血浆sCD40L和TSP-1及血清EMP水平是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CD40L、TSP-1及血清EMP水平单项及联合诊断对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诊断效能较高,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年龄、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数(≥2支)、术前血浆sCD40L和TSP-1及血清EMP水平均是影响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浆sCD40L、TSP-1及血清EMP水平对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介入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颅内多普勒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忠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23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诊治的疑似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中选出13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 目的: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2020年2月诊治的疑似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中选出133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析TCD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中DSA共检出128条狭窄血管,TCD共检出123条狭窄血管,TCD与DS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6.72%,其中大脑中动脉符合率为89.74%,颈内动脉的符合率为85.0%,椎动脉的符合率为75.76%,基底动脉的符合率为94.44%。TCD与DSA检查对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为92.79%,其中,闭塞与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均为100.0%,中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2.31%,轻度狭窄的符合率为81.82%。结论:颅内多普勒检查在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能准确观察大脑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测量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能早期检出颅内动脉狭窄,且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性好,可作为颅内血管狭窄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颅内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符合率
下载PDF
颅内多普勒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冬 黄丽娜 柏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2期114-115,共2页
目的:颅内多普勒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探索.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颅内多普勒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验标准进行检出率对比.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颅内血管狭... 目的:颅内多普勒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探索.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颅内血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颅内多普勒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验标准进行检出率对比.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92%,颅内多普勒组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82%,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多普勒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价值确切,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尽早开展提供诊断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普勒 颅内血管狭窄 脑血管病
下载PDF
TCD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正鹏 唐向阳 袁良津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13,15,共2页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颅内血管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21例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应用TCD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1例与术前比Vs、Vm...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颅内血管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21例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应用TCD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1例与术前比Vs、Vm和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结论:TCD是理想判断颅内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后疗效及随访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 颅内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东淑 鲁艺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0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序贯住院于本院神经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内每个患者均行TCD检查,随后并与其MRA检查做比较。结果TCD诊断颅内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序贯住院于本院神经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内每个患者均行TCD检查,随后并与其MRA检查做比较。结果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263条,其中MCA 140条,ACA 38条,PCA 41条,BA 21条,VA狭窄23条;而在采用MRA诊断方案时,其中的MCA、ACA、PCA依次为146条、36条、45条,BA 24条,VA狭窄27条。TC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为86.0%和96.5%。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查作为一个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够通过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筛查,可以早期诊断血管狭窄,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成像 大脑中动脉 筛查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晓羽 曲慧玲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急性脑梗死的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急性脑梗死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Hcy、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其他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总胆固醇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积极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助于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颅内血管狭窄 同型半胱氨酸 总胆固醇 关系
原文传递
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庆吉 刘明会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收住的1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在发作1内周发生脑梗死分为发作组与非发作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各临床相...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收住的1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在发作1内周发生脑梗死分为发作组与非发作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各临床相关因素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关系,对于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均是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属于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属于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病史的患者,应早期给予药物干预,避免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狭窄 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进展性卒中的治疗临床研究
14
作者 赵雪晴 张亚丽 《中外医疗》 2020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进展性卒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发病在72 h内并伴有颅内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的进展性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研究并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伴有颅内血管狭窄的进展性卒中的治疗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发病在72 h内并伴有颅内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的进展性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包含降脂、改善循环等,疗程为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2次/d,疗程14 d。将两组病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定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4 d与1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5.12±2.68)分、(2.58±2.0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14 d与1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7.04±3.00)分、(4.86±2.28)分,明显可以看出来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4、-5.26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4 d与1个月的BI评分分别为(77.90±15.29)分、(88.90±10.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14 d与1个月的BI评分分别为(67.40±18.58)分、(81.40±12.94)分,明显可以看出来治疗组患者的BI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6、3.217,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明显改善伴有颅内血管中、重度狭窄的进展性卒中的神经缺损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颅内血管狭窄 进展性卒中
下载PDF
喉罩全麻在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魏秀兰 胡继英 高媛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6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在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各15例。常规静脉诱导,均一次插管(罩)成功,观察插、拔管(罩)时的MAP和HR以及拔管(罩)期的呛咳和体动不良...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在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各15例。常规静脉诱导,均一次插管(罩)成功,观察插、拔管(罩)时的MAP和HR以及拔管(罩)期的呛咳和体动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置入气管导管(罩)前的MAP、HR均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患者MAP、HR均显著下降(P<0.01)。L组在喉罩插入前后和拔除喉罩前后MAP、HR均轻度上升,但无显著变化(P>0.05);T组在气管导管插入前后和苏醒拔管前后MAP、HR显著升高(P<0.01)。T组与L组呛咳(P<0.01)、体动(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喉罩全麻对颅内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比气管插管全麻更平稳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全麻 颅内血管狭窄 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分析
16
作者 桂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5期34-34,36,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支架形成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支架形成术患者115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1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70%~90%下降至8.0%。所有随访患者颅内血管支架... 目的:分析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支架形成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支架形成术患者115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11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70%~90%下降至8.0%。所有随访患者颅内血管支架内无明显狭窄及支架内血栓形成,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颅内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较好,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血管狭窄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爽 沈天真 陈星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价MRA诊断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的价值及限度,并对假阳性、假阴性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14例患者的120根正常、狭窄与闭塞血管进行3DTOFMOTSAMRA和DSA对照分析。结果:14例120根血管MRA与D... 目的:评价MRA诊断脑血管狭窄与闭塞的价值及限度,并对假阳性、假阴性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对14例患者的120根正常、狭窄与闭塞血管进行3DTOFMOTSAMRA和DSA对照分析。结果:14例120根血管MRA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数为109根(90.8%),MRA对正常脑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90.3%、90.8%;对狭窄血管分别为83.3%、92.1%、90.8%;对闭塞血管分别为100%、96%、100%。结论:MRA对评价正常脑血管和闭塞脑血管精确性较高,而对颅内狭窄血管的评价不及DSA,特别是颈内动脉虹吸部和大脑中动脉M1、M2的评价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MRA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狭窄 NMR 成像 诊断 脑血管闭塞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卫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9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于发病24h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用于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于发病24h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用于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状况,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内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99.2%、97.8%。椎-基底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99.4%、96.0%。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相符率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96.0%、大脑前动脉94.1%、颈内动脉虹吸部100.0%、颈内动脉终末端94.4%、大脑后动脉81.8%、双侧椎动脉86.4%、基底动脉84.6%。结论颈内动脉检查时,可首选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检查时,可首选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可显著提高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颅内血管狭窄/闭塞 经颅多普勒 CT动脉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远隔缺血预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谢凯 余正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脑血管狭窄患者采用远隔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AIS脑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给予RIPC治疗,比较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颅内血管直径狭窄程度(18.23±3.46)%较对照组(27.85±4.1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7,P<0.05);研究组颅内血管面积狭窄程度(17.64±4.03)%较对照组(26.79±5.0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9,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和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C应用于AIS脑血管狭窄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改善神经功能、血清指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预适应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狭窄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血清指标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雪芳 秦雪颖 李继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TIA患者13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狭...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近期预后的关系,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TIA患者139例,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比较不同情况的患者7 d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39例TIA患者中近7 d内发生脑梗死的28例,占比为20.14%。TIA患者ABCD2评分等级越高,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占比越高,ABCD2评分等级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占比越高,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发生脑梗死比率和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颅内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ABCD2评分越高,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越大,要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颅内血管狭窄程度 ABCD2评分 近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