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高明杰 华扬 贾凌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CDFI对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动脉内...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5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CDFI对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形成、管腔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发病特征,观察单一个体不同部位发病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患者同一个体不同部位动脉硬化病变特点:(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高于下肢动脉,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斑块形成特点一致,均以多发斑块居多,以钙化性强回声斑块为主,形态以规则型为主。(2)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最高发,颅内动脉与颈部动脉、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颈部动脉与下肢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颅内动脉狭窄特点以多支动脉的轻度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发生率高于后循环,并以大脑中动脉最为高发。(4)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以股总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则以膝以下末梢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联合应用CDFI与TCD能对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进行形态学评价,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脑血管、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 颈动脉 下肢动脉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对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瑶宣 李吕力 +4 位作者 钟维章 王小燕 宁加玲 董艳玲 薛富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CA-IMT)和斑块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1例ICV...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CA-IMT)和斑块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其对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1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正常、轻、中、重度狭窄组,所有患者在造影前均进行CCA-IMT、斑块检测和常规生化检测。结果中度、重度狭窄组CCA-IMT、斑块分级(carotid plaques score,CPS)较正常组及轻度狭窄组显著增高(P<0.05),正常组、轻度狭窄组间及中、重度狭窄组间CCA-IMT、C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IMT、CPS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1)。CCA-IMT、CPS对中度以上颅内动脉狭窄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42,CCA-IMT≥1.2mm、CPS=3作为截断值预测中度以上颅内动脉狭窄的阳性似然比最高(分别为6·35、2·74)、有相对高的特异度(分别为93.5%、77.4%)和敏感度(分别为41.3%、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后,CCA-IMT≥1.2mm、CPS=3预测中度以上颅内动脉狭窄的比值比分别为5.603、3.427。结论CCA-IMT、CPS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CCA-IMT≥1.2mm、CPS=3对中度以上颅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疾病 颅内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青峰 王国芳 孙奇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超过静脉溶栓3.5 h的时间窗),其中单纯基底动脉闭塞8例,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合并...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超过静脉溶栓3.5 h的时间窗),其中单纯基底动脉闭塞8例,双侧椎动脉颅内段合并基底动脉闭塞7例,一侧椎动脉颅内段闭塞1例。分析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手术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取栓时间窗为7~18 h,从发病到复流时间为(13.32±1.57) h,15例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1例部分再通(TICI分级2a级),3例血管再通后合并椎动脉开口狭窄,给予支架成形术。存活患者NIHSS评分从入院时的(24.65±3.63)分降至3周时(4.32±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 d的残疾程度量表(mRs)评分:0、1分6例(37.5%),2、3分4例(25.0%),4、5分2例(12.5%),死亡4例(25.0%,ASPECTS评分4、5分)。结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24 h内可以采取支架机械取栓,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闭塞 支架 机械取栓 后循环 卒中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瑶宣 李吕力 薛富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检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进行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分级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59例ICVD患者进行颈动脉IMT及斑块检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进行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及狭窄部位将患者分为无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将各狭窄组分轻、中、重度狭窄亚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分析其对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中399例ICVD患者(86.9%)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各狭窄组间对应亚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狭窄组中,中、重度狭窄亚组颈动脉IMT≥1.07 mm,斑块分级为3,均较无动脉狭窄组及轻度狭窄亚组显著增高(P〈0.05~0.01)。ROC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分级增加可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均P〈0.01)。将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作为预测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截断值,其敏感度均≥49.17%,特异度均≥81.67%,准确度均≥62.78%。结论颈动脉IMT≥1.07 mm及斑块分级为3对ICVD患者发生中、重度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内-中膜厚度 斑块分级 颅内外大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瑶宣 薛富英 李吕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639,共4页
目的观察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acerebrovaseulardisease,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 目的观察影响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acerebrovaseulardisease,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检查,根据有无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将患者分为无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组、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根据狭窄程度又分轻、中、重度狭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狭窄组94例、颅内动脉狭窄组132例(狭窄支数173,平均1.30±0.54)、颅外动脉狭窄组135例(狭窄支数237,平均1.76±0.88)、颅内外动脉狭窄组97例(狭窄支数282,平均2.91±0.97),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狭窄支数〉颅外动脉支数〉颅内动脉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和重度狭窄各定为1、2、3分,颅内、颅外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的狭窄分数为2.55±0.69、2.61±0.68和2.85±0.4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3.218,95%CI1.583~6.545);与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2.499,95%CI1.174~5.318)、年龄(OR1.030,95%CI1.006—1.053);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3.024,95%CI1.327~6.889)、年龄(OR1.049,95%CI1.015~1.083)和收缩压(OR1.017,95%CI1.003~1.031)。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狭窄支数〉颅外动脉〉颅内动脉。糖尿病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收缩压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狭窄支数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DSA)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军毅 虢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5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给予院...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抢救环节所需时间、日常生活能力、缺血区面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意识状态恢复情况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入院至动脉置鞘时间、动脉置鞘至血管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巴塞尔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缺血区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意识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脑动脉内溶栓一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各抢救环节所需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诊脑动脉内溶栓 一体化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建台 苏怀昆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动脉内溶栓和静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动脉内溶栓和静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2±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2±5.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P<0.05)。结论: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内溶栓 静脉内溶栓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10及白细胞介素17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庄献博 宋亚敏 +4 位作者 王未飞 孙秀娟 姜桂生 杨霞峰 陈团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ACA-IgG)、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7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因缺血性卒中住院且行DSA...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免疫球蛋白G(ACA-IgG)、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7水平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因缺血性卒中住院且行DSA 的患者176例,其中7例心源性栓塞、5例烟雾病、8例动脉炎、2例动脉夹层、9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急慢性炎性反应及21例合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被排除,最终纳入124例。根据颅内大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34例)、轻度狭窄组(30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28例)。比较4组患者血清ACA-IgG、IL-10和IL-17水平及基线因素的差异,并对影响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饮酒率、吸烟率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与无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发生率:80.0%(24例)、93.8%(30例)、89.3%(25例)比55.9%(19例),χ2值分别为8.271、8.920、10.877,P值分别为0.038、0.032、0.014;糖尿病发生率:33.3%(10例)、43.8%(14例)、60.7%(17例)比8.8%(3例),χ2值分别为7.960、8.733、9.285,P 值分别为0.043、0.035、0.027];重度狭窄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轻度狭窄组(χ2=9.348,P =0.025);余组间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ACA-IgG水平[(23±5)、(39±8)、(51±9)、(65±10)kU/ L]、IL-10水平[(108±33)、(85±25)、(77±21)、(62±19)ng/ L]、IL-17水平[(38±10)、(58±22)、(63±31)、(75±26)ng/ 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754、9.827、12.656,均P <0.01);与无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抗心磷脂抗体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分析
9
作者 于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5期2-3,共2页
目的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 目的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比较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 术后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