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被引量:16
1
作者 边旭娜 何细飞 《现代临床护理》 2015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Sta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建立个体化档案,采取电话随访,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上门访视,深入社区进行义诊和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在服药依... 目的探讨Sta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建立个体化档案,采取电话随访,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上门访视,深入社区进行义诊和健康讲座等方式进行延续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在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等方面达到较好效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无移位,形态正常,原内膜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结论对Sta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完善院内护理,并将院内护理延伸至家庭及社区,是科学有效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淑珍 牛俊义 +3 位作者 刘志平 田泽祥 李伟 赵丽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分析造成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死亡,1例2017年3月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其... 目的分析造成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死亡,1例2017年3月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其余2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并定期复查,目前病情无进展。结论主动脉血管自身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支架头端裸支架对血管壁的损伤是发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51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军 苏金林 +2 位作者 韩育宁 边虹 王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4期2460-2461,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共51例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34例,慢性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11例,主动脉夹层Satnford B型37例,创伤性胸主动...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总结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共51例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34例,慢性夹层17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11例,主动脉夹层Satnford B型37例,创伤性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外伤性头臂干夹层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患者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远端术中支架置入术11例,行"Bentall手术"3例,"保留弓顶"1例,行右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升主动脉转流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36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果 1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患者,术前合并脑梗死,术后出现自发性脑出血,经手术治疗死亡;2例外伤性夹层动脉瘤经腔内修复术,术后痊愈;1例Stanford B型慢性夹层患者非手术治疗假腔内血栓形成,破口闭合。其余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30例随访2~26个月,人工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位置及形态正常,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依据主动脉夹层的不同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BENTALL手术 保留弓顶 主动脉转流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体外转流联合多种原位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科 侯培勇 +3 位作者 李祺熠 魏立春 许太福 苏奕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 目的探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20例累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瘤(夹层)资料,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腔内修复。结果19例成功完成原位开窗,1例术中死亡。应用体外转流10例。9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其中1例因左锁骨下动脉弯曲角度过大未能完成原位开窗,置入烟囱支架;4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双开窗,6例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三开窗。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中1例术中因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术后3天因大面积脑梗死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2例(1例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肺部感染),均治愈出院。18例随访时间6~30个月,(18±3)月,主动脉CTA显示主动脉弓部病变部位均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对累及主动脉弓部疾病,应用体外转流联合激光或穿刺针腔内原位开窗技术行腔内修复术微创、有效,但应术前全面评估病情,掌握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腔内修复 体外转流 原位开窗 激光 穿刺针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言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第13期13-14,共2页
目的:探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 目的:探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护理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洁 林耀望 +3 位作者 陈瑞绵 江丽嫚 罗影平 罗伟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实施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与...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实施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0例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与否分成负性重构组32例与非负性重构组118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马方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假腔持续通畅)以及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情况,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负性重构组患者的解剖长度、假腔长度以及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人数占比显著高于非负性重构组,而假腔静脉血栓形成长度、最小平面的T/F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发生多人数占比显著低于非负性重构组(均P<0.05)。负性重构组马方综合症、假腔持续通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负性重构组(均P<0.05)。以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为因变量,马方综合征、假腔持续通畅、解剖长度、假腔静脉血栓形成长度、假腔长度、最小平面的T/F、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胸降主动脉区破口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马方综合症、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均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多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马方综合症、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多均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远端主动脉负性重构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冬 卢庆国 +4 位作者 严文俊 薛东明 王伟林 马韵生 陈新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方法、治疗方... 目的研究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结果8例患者中,有3例Ⅱ型内漏患者经术后即刻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造影成功检出,其余5例术后即刻未能检出的Ⅱ型内漏患者在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均成功检出。8例Ⅱ型内漏患者中,有3例患者诊断为腰动脉来源Ⅱ型内漏,经左侧肱动脉穿刺入路实施左侧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发现患者瘤体直径缩小、Ⅱ型内漏愈合;有2例患者的Ⅱ型内漏来源于对侧髂内动脉、同侧股动脉,经患侧股总动脉穿刺入路实施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瘤腔,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显示Ⅱ型内漏未消失,但瘤体直径至少缩小3mm;有2例患者的Ⅱ型内漏来源于肠系膜下动脉,经左肱动脉穿刺入路实施经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显示瘤体直径缩小、Ⅱ型内漏愈合;有1例患者的Ⅱ型内漏来源于腰动脉,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采用覆膜支架、弹簧圈对Ⅱ型内漏瘤腔栓塞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其Ⅱ型内漏存在,瘤体直径未缩小,随访12个月发现瘤体破裂,急诊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术治疗,开腹手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Ⅱ型内漏愈合。结论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术后Ⅱ型内漏的诊断方法以术后即刻腹主动脉-双髂动脉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为主,根据患者Ⅱ型内漏来源,采用弹簧圈对相应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可有效促进Ⅱ型内漏愈合,避免瘤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Ⅱ型内漏 诊断 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不同期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及主动脉重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明辉 李兴东 +1 位作者 李世杰 付江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944-946,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期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疗效比较及胸主动脉的重塑情况。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并行TEVAR的患者共110例,其中亚急性... 目的研究不同期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TEVAR)后的疗效比较及胸主动脉的重塑情况。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并行TEVAR的患者共110例,其中亚急性期实施TEVAR的患者32例,慢性期实施TEVAR的患者78例,手术均顺利进行,对2组患者术后内漏、逆行性主动脉夹层和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率、假腔血栓形成、胸主动脉重塑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亚急性期患者假腔血栓形成情况优于慢性期患者,血栓完全吸收率高,且亚急性期患者胸主动脉重塑情况优于慢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在亚急性期实施TEVAR具有更好地临床效果,更有利于主动脉的重塑,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淑珍 刘志平 +2 位作者 朱宪明 王坚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的资料.结果 28例中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2例保守治疗,其中1例死亡,另1例2周后复查CTA血肿较前加重... 目的 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治疗的资料.结果 28例中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2例保守治疗,其中1例死亡,另1例2周后复查CTA血肿较前加重行手术治疗;3例明确诊断后行孙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余23例为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其中5例保守治疗,18例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结论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行孙氏手术治疗效果佳.单纯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可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期间发现血肿较前增大、血压控制不平稳、持续胸痛不缓解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治疗;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伴有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术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内血肿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
下载PDF
肾下腹主动脉瘤23例的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春江 熊吉信 唐新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15-16,共2页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23例,其中2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重建术,2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2例死亡,余21例均获临床治愈。结论手术技术的进... 目的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23例,其中2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重建术,2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2例死亡,余21例均获临床治愈。结论手术技术的进步和血管腔内修复术的开展,将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在自体动静脉瘘狭窄后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东蔚 许少鸿 +1 位作者 汤庆锋 高景斌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自体动静脉瘘狭窄后腔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前臂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自体动静脉瘘狭窄后腔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上肢前臂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PTA),对照组行常规PTA。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即刻观察组内瘘狭窄血管内径、横断面积大于对照组(t=2.372、2.838,P=0.025、0.008),肱动脉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t=2.372,P=0.025)。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内径狭窄1例,对照组内径狭窄4例。术后3个月观察组通畅12例,对照组通畅10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比例为2/15,低于对照组的8/15(χ^2=5.400,P=0.020)。结论超声引导用于PTA术治疗自体动静脉瘘狭窄有助于降低术后血栓风险,且其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自体动静脉瘘狭窄 腔内修复
原文传递
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36例
12
作者 鲍学斌 翟保平 +4 位作者 张斌 王永乾 李东虎 杨海林 张俊杰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0期723-724,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3月36例腹主动脉瘤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36例患者除1例死亡,余35例均获临床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瘤近端...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5年3月36例腹主动脉瘤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果:36例患者除1例死亡,余35例均获临床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及缝合修补和腔内修复等方法的更新可明显降低手术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人工血管 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切除 外科治疗 人工血管移植 手术安全性 手术并发症 手术危险性 临床治愈
下载PDF
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32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李淑珍 单鸿伟 +4 位作者 刘志平 朱宪明 王坚 李育敏 李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腔内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共3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4例,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术。结果除1例(3%)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1例(3%)患者支架远端出现假性动脉瘤二次行支架植入术外,其余患者术后1、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均行CTA复查,效果好。结论对于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单发型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早期采取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佳;伴发主动脉内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应控制血压、心率,治疗2周,复查CTA血肿吸收后,再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 腔内修复术 血管腔内支架
下载PDF
战时周围血管创伤腔内快速救护策略
14
作者 耿晴晴 潘晓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通过平战时周围血管创伤腔内快速救护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卫勤分队战创伤救护流程,推演性探索战时周围血管创伤的快速救护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军队某三甲医院救治的32例周围血管创伤伤员作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平战时周围血管创伤腔内快速救护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卫勤分队战创伤救护流程,推演性探索战时周围血管创伤的快速救护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军队某三甲医院救治的32例周围血管创伤伤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伤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腔内微创快速修复技术同时结合战创伤救护流程进行快速救护。结果32例周围血管创伤伤员均得到有效救护,四肢主要血管均得到重建,血流通畅,无围术期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安全性能较高,结合战创伤救护流程能够为战时血管创伤的快速救护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创伤 战时 腔内微创修复 救治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