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回顾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智强 杨驰 +6 位作者 何冬梅 张善勇 陈敏洁 姜滨 邱亚汀 王保利 彭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对339例(461侧)髁突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收集339例髁突骨折病例资料,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等进行分析。结果:髁突骨折好发于18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为1.73∶1;摔伤为主要病因,囊... 目的:对339例(461侧)髁突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收集339例髁突骨折病例资料,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等进行分析。结果:髁突骨折好发于18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为1.73∶1;摔伤为主要病因,囊内骨折219例(310侧),占67.24%;常见的合并伤是颏部骨折,占24.48%。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男性,以单侧多见,摔伤为主要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髁突骨折 囊内骨折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驰 何冬梅 +7 位作者 陈敏洁 姜滨 王保利 张晓虎 邱亚汀 张善勇 蔡协艺 李凌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目的:根据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该原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年至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 目的:根据髁突囊内骨折的分类,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该原则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自1999年至2008年住院手术和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门诊非手术治疗、经全景片和(或)CT确诊为髁突囊内骨折的连续病例242例329侧进行分类,部分病例经MRI检查观察关节盘的移位情况,由此制定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复位固定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囊内骨折的不同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下颌支残端移位情况、年龄、是否伴发其他部位骨折和错等制定相应的治疗适应证。治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CT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结果:非手术治疗91例121侧,其中16例因为咬合紊乱进行颌间弹性牵引。54例获得随访,随访率59%。其中有长期CT随访者29例,儿童髁突出现完全或几乎完全改建者占78%(7/9),成人髁突主要表现为骨折的错位愈合,占55%。9例出现关节强直(外院转诊自然愈合病例),2例出现关节区疼痛,保守治疗疗效为76%。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于关节窝外侧的任何类型骨折,不能通过非手术治疗复位以及骨折块明显移位或脱位的囊内骨折。开放性手术151例208侧,其中A型111侧,B型60侧,C型8侧,M型25侧。178侧进行了骨折块复位固定;23侧行骨折块取出、关节盘复位。术后有CT复查者89例115侧,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的比率为95.6%。35例术后随访3个月~5a,随访率23%,其中10例12侧儿童患者的髁突内固定术后出现继续生长,占63.2%;成人髁突骨折愈合良好者占92%。术后并发症为关节区弹响1侧,钛板位置过高、引起髁突骨质吸收行取出术2侧,面神经颞支损伤3侧。结论:本文提出的囊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适应证,经临床初步应用,证实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囊内骨折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新磊 姚志涛 +3 位作者 王强 刘小利 姜智馨 阿地力.莫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并对手术和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曲面断层片、冠状CT等确诊为囊内骨折的住院及门诊患者78例103侧进行分...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并对手术和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曲面断层片、冠状CT等确诊为囊内骨折的住院及门诊患者78例103侧进行分类,并对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确定关节盘的损伤及移位情况。对治疗后的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3年,评价其愈后疗效。结果:影像学检查:手术组髁突完全重建率为78.9%;保守组为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下颌骨对称率为93.1%;保守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手术组并发症少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式对于髁突囊内骨折愈后髁突改建及功能恢复均具有较高治愈率。结论:经临床验证,1)下颌支高度有无明显缩短;2)关节盘有无损伤及移位;3)有无明显张口受限及咬合紊乱;4)是否伴翼外肌附着丧失;以上几方面对于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髁突囊内骨折 儿童 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冯智强 陈旭锋 +2 位作者 曹丰弟 林强 赖仁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微型钛板治疗A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7月,采用经耳前切口入路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A型髁突囊内骨折22例(26侧)。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6-32岁,平均22.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 目的探讨使用微型钛板治疗A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7月,采用经耳前切口入路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A型髁突囊内骨折22例(26侧)。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6-32岁,平均22.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坠跌伤4例,重物撞击伤1例。单纯髁突囊内骨折5例,余均伴上、下颌骨等其他部位骨折。患者均伴不同程度开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及关节区疼痛,最大开口度为5-16 mm,平均8.6 mm。伤后至手术时间2-9 d,平均4 d。术后采用Helkimo指数中的临床检查功能障碍指数(clinical dysfunction index,DI)评价下颌运动功能,根据1999年下颌骨髁突骨折国际共识性会议提出的4项最基本髁突骨折治愈标准及何冬梅等提出的最大开口度范围综合评价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周螺旋CT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骨折均对位良好,髁突位于关节窝内。术后6个月复查最大开口度为33-42 mm,平均35.7 mm。术后3例出现开口型偏患侧,侧向运动受限。末次随访时,根据Helkimo指数中的DI评价方法,DI 0级7侧,DIⅠ级18侧,DIⅡ级1侧。根据髁突骨折治愈标准评价:恢复外伤前咬合关系19例(86.36%),最大开口度≥35 mm 20例(90.91%),关节无症状或与创伤前相仿19例(86.36%),无严重术后并发症22例(100%);以上4项均符合者17例(77.27%)。结论微型钛板治疗A型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 开放复位 微型钛板
原文传递
髁突囊内骨折软组织损伤分类及预后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怡华 何冬梅 +2 位作者 杨驰 饶坚 董敏俊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髁突囊内骨折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和自然愈合情况。方法:回顾2010—2013年收治的髁突囊内骨折(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utre,ICF)自然愈合的患者,要求有受伤1周内及3个月以上冠状CT、MRI随访资料,利用MRI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分... 目的:分析髁突囊内骨折软组织损伤的类型和自然愈合情况。方法:回顾2010—2013年收治的髁突囊内骨折(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utre,ICF)自然愈合的患者,要求有受伤1周内及3个月以上冠状CT、MRI随访资料,利用MRI对软组织损伤进行分类和随访,包括关节盘的移位情况、下颌支残端有无关节盘覆盖、盘后区撕裂和改建情况、关节囊外侧损伤、关节腔积液等,分析软组织损伤对ICF愈合的影响。结果:12例患者的17侧髁突纳入研究。软组织损伤类型中,关节盘随髁突骨折块前移位17侧,占100%;下颌支残端有关节盘覆盖10侧,占58.8%,下颌支残端无关节盘覆盖7侧,占41.2%;盘后区撕裂11侧,占64.7%;关节囊破裂7侧,占41.2%;关节腔积液17侧,占100%。随访MRI显示,17侧关节盘位置与受伤时比较无改变;髁突表面均有新骨形成17侧,占100%;关节盘后区以增厚改建为主15侧,占88.2%;2例出现盘后区类骨样变伴撕裂,占11.8%;7侧关节囊损伤均修复;关节腔积液6侧完全吸收(35.3%)。结论:ICF软组织损伤类型有关节盘随髁突骨折块移位,盘后区撕裂,关节囊破裂和关节腔积液等。愈合方式以盘后区增厚改建、髁突表面新骨形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软组织损伤 MRI
下载PDF
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复位术中保留髁突软骨的重要性: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冯智强 杨驰 +1 位作者 何冬梅 邱亚汀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目的:通过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探讨保存髁突软骨在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髁突软... 目的:通过三维CT头影测量分析,探讨保存髁突软骨在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髁突软骨。术后即刻、3个月和6个月行头颅CT扫描,采用SimPlant11.2软件进行髁突高度的三维测量,通过SAS 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下颌支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保留髁突软骨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下颌支的平均高度为(51.85±1.67)㎜和(56.25±4.49)㎜,切除髁突软骨组为(45.18±1.31)㎜和(46.59±1.66)㎜,对照组为(51.52±1.95)㎜和(56.19±3.38)㎜。其中,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髁突软骨组和切除髁突软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复位固定生长期髁突囊内骨折时,保存髁突软骨不会影响下颌支生长发育;破坏髁突软骨则导致下颌支生长发育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三维CT头影测量 开放性复位固定 生长期山羊
下载PDF
生长期山羊囊内骨折复位术中保留髁突软骨的重要性及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智强 李凌志 +3 位作者 周志迎 何冬梅 赖仁发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59-467,共9页
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和切除髁突软骨对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 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探讨髁突囊内骨折内固定术中保留和切除髁突软骨对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6个月龄山羊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4)。实验组双侧髁突造成囊内骨折并同期行手术复位固定,一侧保留髁突软骨,另一侧切除髁突软骨。术后3个月、6个月处死动物,切取髁突标本行石蜡切片和硬组织切片观察骨折愈合和髁突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髁突骨折愈合良好,钛板被新生骨组织覆盖;HE染色显示,保留髁突软骨组,髁突软骨结构清晰,与正常对照髁突相同,软骨成骨活跃,髁突生长发育正常;切除髁突软骨组,髁突软骨层消失,表面为成熟的骨细胞覆盖,直接与关节盘的纤维组织相连,新生骨组织少见;硬组织切片显示,钛板与骨组织直接结合,未见组织渗出和排异反应。结论:手术复位髁突囊内骨折时保留髁突软骨,不会影响髁突的生长发育;损伤髁突软骨,会造成髁突与关节盘黏连,引起髁突生长发育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开放性复位固定 生长期山羊 组织学研究
下载PDF
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外脱位合并颏部骨折的治疗: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怡华 陆川 +1 位作者 何冬梅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常见,若治疗不当会引起后遗症。本文报告1例儿童双侧髁突骨折外上脱位伴颏部骨折,外院颏部骨折固定术后咬合紊乱。重新手术,颏部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牙弓宽度,关闭舌侧裂隙。手法复位双侧外脱位的髁突,使其进入关节窝内... 儿童髁突囊内骨折常见,若治疗不当会引起后遗症。本文报告1例儿童双侧髁突骨折外上脱位伴颏部骨折,外院颏部骨折固定术后咬合紊乱。重新手术,颏部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牙弓宽度,关闭舌侧裂隙。手法复位双侧外脱位的髁突,使其进入关节窝内。采用改良牙弓夹板进行颌间结扎牵引,改善咬合关系。术后随访显示,髁突位于关节窝内、双侧髁突和关节窝均愈合改建,咬合关系良好。该病例提示,儿童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外上脱位伴颏部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牙弓宽度,纠正外脱位的髁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髁突囊内骨折 颏部骨折
下载PDF
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致伤机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伟 安金刚 +1 位作者 荣起国 张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3-989,共7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和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的致伤机制,提高此类骨折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方法:获取1名下颌骨发育正常、无第三磨牙、无颞下颌关节病史的青年男性的颌面部CT和颞下颌关节MRI数据,通过Mimics和A...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和分析下颌骨颏部骨折联合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的致伤机制,提高此类骨折的预防和诊断水平。方法:获取1名下颌骨发育正常、无第三磨牙、无颞下颌关节病史的青年男性的颌面部CT和颞下颌关节MRI数据,通过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取不同角度的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分析下颌骨及髁突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同时,比较有无关节盘、咬合与非咬合状态下下颌骨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准确建立了包含颞下颌关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外力作用于下颌骨颏部时,髁突、升支前缘及颏部受力区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其中应力最大值位于髁突顶部。随着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夹角由0°逐渐增大直至60°,下颌骨上的应力由分散逐渐集中至颏部与双侧髁突三个部位;超过60°时,应力又出现分散的趋势。当对关节盘进行模拟后,髁突关节面及髁颈部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与非咬合状态相比,咬合状态下下颌骨上的应力集中于咬合面,而其他部位无明显的应力分布。结论:外力方向与水平面呈60°时,应力分布主要集中于颏部及双侧髁突顶部,即三点骨折发生的部位;在下颌骨颏部受力过程中,关节盘的存在以及稳定的咬合状态下,髁突部位(包括颈部和关节面)的应力分布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部骨折 髁突囊内骨折 下颌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在髁状突囊内骨折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倩倩 韩瑞 +3 位作者 丁翔 丁丹丹 徐涛 徐锦程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446-1448,1461,共4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中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共15例,计18侧,其中有三侧行保守治疗,余均... 目的分析与探讨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行坚强内固定术中采用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髁状突囊内骨折患者共15例,计18侧,其中有三侧行保守治疗,余均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有无张口度和(或)张口型的改变,有无颞下颌关节弹响的发生,有无双皮质螺纹钉的松脱、吸收等。结果 14例患者均无面瘫、涎瘘发生,1例患者出现短暂的额纹消失,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2 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1次/d、1支/次,2个疗程)支持治疗,3个月内恢复正常,15例患者咬合关系和张口度恢复良好(双脚规测量张口度≥3 cm),无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咬合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CT示双皮质螺纹钉固定在位、无松脱,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6个月三维CT(水平位和冠状位)结果示:髁突头与关节盘位置关系恢复较好,无明显关节粘连、髁突头吸收等。结论经改良耳颞切口联合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囊内骨折坚强复位内固定术时能在直视下行复位固定,具有视野暴露清晰、较少面神经损伤、极少损伤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等优点,可为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囊内骨折 坚强内固定 改良耳颞切口 颌下切口
原文传递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髁状突囊内骨折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娟 姚志涛 +2 位作者 王珊 胡阿特·哈德尔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4610-4616,共7页
背景:国内外学者均认为髁状突囊内骨折后形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原因主要是大量成骨的过程。评估不同类型髁状突囊内骨折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为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提供细胞生物学及分子学证据。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背景:国内外学者均认为髁状突囊内骨折后形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原因主要是大量成骨的过程。评估不同类型髁状突囊内骨折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为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提供细胞生物学及分子学证据。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不同类型髁状突囊内骨折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山羊双侧关节随机分为4组,8只山羊为左侧A型髁突囊内骨折组(A组)+右侧B型髁突囊内骨折组(B组),另外8只为左侧C型髁突囊内骨折组(C组)+右侧对照组(D组),分别在术后1,2,3,6个月各时间点A、B组处死2只,C、D组处死2只,即每个时间点共处死4只,分离、提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是否进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分为诱导组和非诱导组,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培养7,10 d时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诱导培养1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与结论:与非诱导组比较,4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B组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较A、C、D组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体外分离培养的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且B型髁突囊内骨折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明显高于A型、C型髁突囊内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囊内骨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磷酸酶活性 骨钙素 成骨分化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庆华 费伟 +1 位作者 郭骏 刘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处理方式治疗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外侧部分关节盘...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处理方式治疗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强直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外侧部分关节盘;分别采用自然愈合、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关节囊内注射地塞米松、微型钛板内固定4种处理方式治疗囊内骨折,每一种处理方式治疗10侧。分别于术后3月、术后6月,大体、CT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四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结果自然愈合组9侧、生理盐水组4侧与地塞米松组3侧均可见关节结构消失,关节间隙变窄,髁突增生膨大;钛板固定组2侧髁突变形,关节间隙变小。结论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钛板固定三种处理方式具有减少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作用,至于哪种处理方式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更佳,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囊内骨折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瑜 张平 +4 位作者 张玉超 郭松松 李盛 程杰 江宏兵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990-994,999,共6页
目的评价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治疗组手术的13例16侧髁突囊内骨折病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 目的评价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治疗组手术的13例16侧髁突囊内骨折病例,采用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评价复位效果、咬合关系、下颌运动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折复位效果优14侧,良和差各1侧;13例患者中有3例进行了颌间牵引,牵引时间为3~7 d;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咬合关系良好,开口度为(37.46±6.91)mm,前伸运动(6.34±1.21)mm,侧方运动向健侧(5.45±1.54)mm,向患侧(5.65±1.12)mm,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下颌运动及进食时无不适或轻微不适,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抬眉困难5侧,其次是上睑下垂1侧。结论改良耳屏前切口腮腺上入路治疗髁突囊内骨折可以有效复位骨折端和关节盘,术后3个月患者咬合关系良好,下颌运动功能正常,面神经损伤症状基本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颌运动 面神经损伤
下载PDF
羊髁突囊内骨折坚强内固定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智强 邱亚汀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创建羊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内固定术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目的:创建羊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内固定术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内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的坚强内固定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骨折 颞下颌关节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转归机制的动物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骏 费伟 李庆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2-19,共8页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髁突囊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前...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不同处理方式对髁突囊内骨折预后的影响,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切除前外侧部分关节盘;根据髁突骨折临床治疗常用方式,分别用钛板内固定、关节囊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其自然愈合3种处理方式治疗各组囊内骨折。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颞下颌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愈合组(P<0.05),实验组颞下颌关节中VEGF、OCN、OPN和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处理方式治疗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清理骨创间血肿、减少骨创面的暴露及骨折碎片的复位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髁突囊内骨折
下载PDF
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日贵 徐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创伤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目前,有关创伤性TMJA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髁突囊内骨折与之关系密切,特别是当骨折明显移位合并...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创伤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目前,有关创伤性TMJA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髁突囊内骨折与之关系密切,特别是当骨折明显移位合并关节面严重损伤、关节盘移位以及下颌骨宽度增加和活动度减小等因素时,更加好发。下面就近年来对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TMJA的流行病学、囊内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分类、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 囊内骨折 强直 病因学
下载PDF
曲安奈德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李庆华 郭骏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曲安奈德局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曲安奈德局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然后实验组用关节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则观察其自然愈合。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颞下颌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颞下颌关节中VEGF、OCN、OPN和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于关节腔内可有效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抑制新骨过度修复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囊内骨折 曲安奈德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的疗效对比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颖 吕继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对比髁状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01~2016-01的37名单侧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成年患者资料。其中21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6名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术前及术后的临床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被完... 目的:对比髁状突囊内骨折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01~2016-01的37名单侧髁状突囊内骨折的成年患者资料。其中21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16名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术前及术后的临床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被完整收集并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术后2组患者咬合关系均恢复良好,张口度均明显改善,但手术治疗组张口度显著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保守治疗组的关节不适、关节杂音及关节盘移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手术治疗髁状突囊内骨折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显著改善颞下颌关节的术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囊内骨折(ICF)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下载PDF
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锋 郑东昕 +1 位作者 林天祯 周剑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30侧)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前途径行髁突游离复位。结果:术后三维CT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髁突解剖复位。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见感染发生,4周... 目的:探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2例患者(30侧)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前途径行髁突游离复位。结果:术后三维CT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髁突解剖复位。患者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见感染发生,4周后复查患者咬合关系均正常,术后1年张口度均恢复正常。结论: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简便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囊内矢状骨折 拉力螺钉 骨折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