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膈腔占位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
1
作者 赵跃武 庄重 +5 位作者 李东野 张超群 贾会军 王健 李传文 仇德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总结纵膈腔占位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频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纵膈占位诱发PSVT的可能机制。方法对2010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纵膈腔占位后出现PSVT频发的3例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患者既往均无明确... 目的总结纵膈腔占位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频发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纵膈占位诱发PSVT的可能机制。方法对2010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纵膈腔占位后出现PSVT频发的3例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患者既往均无明确的心血管病及PSVT发作史,均于明确的纵膈腔占位确诊后出现PSVT现象,且随病情进展逐渐频发。结论提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膈肿瘤 胸腔胃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Carto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2
作者 楚建民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方丕华 华伟 蒲介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折返环涉及无传导的或各向异性的传导障碍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这些障碍区并确定与折返环的关系,指导导管消融。方法:22例患者共26种IART进行了Cart... 目的:心脏外科术后的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折返环涉及无传导的或各向异性的传导障碍区,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标测这些障碍区并确定与折返环的关系,指导导管消融。方法:22例患者共26种IART进行了Carto标测,首先确定形成IART的基质以及与折返环的关系,并在其峡部消融。结果:22例患者诱发出27种心动过速,对其中26种进行标测,12种IART中心障碍区为三尖瓣环,其消融靶点在下腔静脉一三尖瓣环峡部;12种IART中心障碍区在右心房游离壁,其消融靶点在其周围;2种IART中心障碍区在房间隔,并在此障碍区下方消融成功。即刻成功21例,其中峡部消融成功者12例、游离壁消融成功者7例、间隔部消融成功者2例。平均随访(22±7)个月,20例无心律失常发生而不需用药。结论:可以利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标测IART基质,这些基质构成IART的中心传导障碍区,消融靶点常常位于其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三维电解剖标测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Late 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would be prevented by ablation of right atrial potential isthmuses during the surgical operation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被引量:1
3
作者 SANG Cai-hua DONG Jian-zeng LIU Xing-peng YU Rong-hui LONG De-yong TANG Ri-bo MA Chang-s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8期2613-2615,共3页
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IART) is not uncommon afte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The patients with IART are often refractory to antiarrhymic agents and present with severe sym... 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IART) is not uncommon afte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The patients with IART are often refractory to antiarrhymic agents and present with severe symptoms. Current treatment approach to IART has shifted largely to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which have a good short-term success rate, however, late recurrence rate is still hig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pping technique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 m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PREVENTION ablation
原文传递
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大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
4
作者 楚建民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报道应用常规和三维电生理标测方法经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因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4例患者,早期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之... 目的:报道应用常规和三维电生理标测方法经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2月在我院因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4例患者,早期采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之后随机采用Carto和Ensite三维标测方法指导导管消融。结果:44例患者共诱发出54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中37种(37/54,68.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典型心房扑动(AFL)锯齿形F波,31种心房扑动(31/54,57.4%;31/37,83.8%)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IVC-TA)峡部,4种心房扑动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下腔静脉峡部,2种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靶点在疤痕和三尖环之间。另外17种(17/54,31.5%)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房扑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5种(15/ 54,27.8%)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或疤痕—上腔静脉或疤痕与疤痕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随访1例复发,行2次消融成功。1例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当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脏外科手术 导管消融 三维标测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与消融靶点
5
作者 任振芳 楚建民 +4 位作者 方丕华 马坚 姚焰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分析先天陛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IART)心电图与消融靶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LART行射频消融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分析先天陛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ntra-atrial reentrant tachycar-dia,IART)心电图与消融靶点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LART行射频消融的2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心电图(F波或P’波)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24例患者共诱发出28种IART。17种(17/28,60.7%)IART心电图表现为典型锯齿形F波,其中15种(15/17,88.2%)成功消融靶点在下腔静脉和三尖瓣环(IVC-TA)峡部;另外11种(11/28,39.3%)IART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房扑动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7种(7/11,63.6%)IART成功消融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瘢痕-下腔静脉,其他分别在IVC-TA、界嵴前方、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处消融成功。结论不同部位的IART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点,根据这些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消融靶点的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 心电图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4
6
作者 楚建民 马坚 +4 位作者 方丕华 姚焰 张奎俊 华伟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2期98-100,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常发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而且治疗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疤痕下方2下腔静脉开口或/和下腔静脉2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的疗效。11例患者12种房性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在双电位区域仔细寻找碎裂...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常发生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而且治疗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疤痕下方2下腔静脉开口或/和下腔静脉2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的疗效。11例患者12种房性心动过速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在双电位区域仔细寻找碎裂电位和A波最早处为消融开始的靶点,并向自身解剖形成的传导障碍区延伸。结果:10例11种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成功率为11/12(91.7%),8种心动过速的成功靶点位于右心房外侧壁疤痕下方,3例为典型心房扑动的峡部。平均放电次数为5±4次。随访17±6个月,10例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疤痕2下腔静脉之间或/和下腔静脉2三尖瓣峡部消融可以有效的消除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I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先天性心脏病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