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荟大黄素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尹春琳 徐成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芦荟大黄素对兔髂动脉损伤后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 48h ,取中膜做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指数增长期中的平滑肌细胞同步化于G0 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的活性提取成分———芦荟大黄素对兔髂动脉损伤后离体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髂动脉内皮剥脱术后 48h ,取中膜做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指数增长期中的平滑肌细胞同步化于G0 期后 ,加入浓度梯度为 1 0 - 1 ~ 1 0 - 5g/L的芦荟大黄素于含 1 0 %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 ,2 4h后 ,用3H TdR脉冲标记 6h ,然后测平滑肌细胞中TdR掺入量 (cpm ,每份样品每分钟脉冲数 )。同样地 ,细胞同步化于G0 期后 ,加入 2 0mg/L芦荟大黄素于含 1 0 %胎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 ,作用 2 4h后 ,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了测定。以上两实验与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结果 :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 ,3H TdR的掺入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物浓度为 1 0 - 1 ~ 1 0 - 2g/L时 ,抑制率 (对照组cpm -药物组cpm/对照组cpm× 1 0 0 % )高达 90 %以上。药物对平滑肌细胞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 ,药物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大。与对照组比较 ,加入芦荟大黄素后 ,G0 /G1 期细胞百分比升高 ,S期百分比下降。细胞由G0 期向S期的转化受到阻滞。结论 :芦荟大黄素是一种强平滑肌细胞抑制剂 ,这种药理作用在体内可能有利于减轻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从而减轻导致动脉损伤后再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再狭窄 内膜增生 增殖
下载PDF
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及通心络对其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元升 李吉发 +5 位作者 朱兴雷 罗静 刘莹 耿庆信 马晓静 陈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9-72,F003,共5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普食饲养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通心络组 ,并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即刻及第 1、2、4周留取各组受损动脉标本...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6 4只 ,普食饲养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通心络组 ,并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即刻及第 1、2、4周留取各组受损动脉标本和手术前后血液标本 ,分别行病理、电镜、RT PCR检验及血清NO浓度测定。结果  ( 1)术后对照组新生内膜明显增厚 ,内含大量增殖、迁移的VSMC ,VSMC呈典型的“合成型”表现 ,血管腔狭窄 ;通心络组以上改变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减轻。 ( 2 )对照组新生内膜面积、内膜增生指数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均显著高于通心络组 (P <0 .0 1) ,但管腔面积和管腔狭窄指数均显著小于通心络组 ( P <0 .0 1)。 ( 3)对照组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MMP 3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B(PDGF BB)的免疫组化及RT PCR表达均显著高于通心络组 ,而组织抑制因子 1(TIMP 1)的表达则相对低于通心络组。 ( 4 )术后对照组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通心络组 ( P<0 .0 5 )。结论 通心络能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VSMC增殖和迁移 ,阻止内膜增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血管球囊损伤 血管平滑肌 细胞增殖 通心络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黄芪-当归配伍对家兔血管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霞 曹旺 +1 位作者 刘彩霞 邓常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598-4606,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配伍对家兔血管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1 g/kg)组、当归(1 g/kg)组、黄芪-当归(1∶1)组、黄芪-当归(1...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配伍对家兔血管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表型转化和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1 g/kg)组、当归(1 g/kg)组、黄芪-当归(1∶1)组、黄芪-当归(1∶5)组、黄芪-当归(5∶1)组和阿托伐他汀(5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颈总动脉套管法改良制备颈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模型,自术后第1天起给予2%高胆固醇饲料。各给药组于术后第1天起ig相应药物,1次/d,连续28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家兔颈动脉病理变化及血管内膜增生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家兔颈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家兔颈动脉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增生明显,血管内膜面积(intimalarea,IA)、内膜厚度(intimal thickness,IT)、内膜面积增生率(hyperplasia ratio of intimal area,HRIA)和内膜厚度增生率(hyperplasia ratio ofintimalthickness,HRIT)均显著增加(P<0.01);颈动脉VSMC收缩表型α-SMA表达显著降低(P<0.05),合成表型OPN和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表达增加(P<0.01);颈总动脉p-PI3K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当归(1∶1、5∶1)组家兔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当归组血清中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血管内膜增生 平滑肌细胞表型 细胞增殖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先明 董果雄 +3 位作者 张社华 褚现明 张斌 李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过程、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均于术前 4天灌胃至实验结束 ,除对照组于术后 1...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过程、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 ,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手术组、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组均于术前 4天灌胃至实验结束 ,除对照组于术后 14天处死大鼠外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和手术组分别在术后 2天、7天、14天和 2 8天处死大鼠并摘除大鼠胸主动脉 ,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术后 14天和 2 8天的内膜增生情况及术后 2天、7天、14天和 2 8天P1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全反式维甲酸 (每天 30mg kg)灌胃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 ,对照组及内皮损伤后 2天均无血管内膜增厚 ,7天内膜开始增生 ,2 8天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弱 ,但细胞外基质增加。在手术组各时间点P16的表达变化不显著 ,增殖细胞核抗原于球囊损伤后 2天在中膜明显表达 ,术后 7天表达达到高峰 ,且主要在内膜表达 ,14天后逐渐下降。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 ,内膜增生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明显降低 ,而P16的表达在术后 2天开始升高 ,14天达高峰。以上结果提示 ,全反式维甲酸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16表达和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 ,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全反式维甲酸对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法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血管再狭窄 大鼠
下载PDF
运动抑制内皮剥脱后血管内膜增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昭波 侯香玉 +4 位作者 张宝慧 高云秋 刘乃奎 庞永正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163,178,共4页
本实验采用大鼠球囊内皮剥脱模型研究表明,内皮损伤后可导致内膜增厚,但内皮损伤后每日游泳60分钟,共游泳2周,大鼠组比内皮损伤后非游泳组内膜增生厚度、面积和细胞数分别降低了54.7%,48.7%和51.5%(P<0.0... 本实验采用大鼠球囊内皮剥脱模型研究表明,内皮损伤后可导致内膜增厚,但内皮损伤后每日游泳60分钟,共游泳2周,大鼠组比内皮损伤后非游泳组内膜增生厚度、面积和细胞数分别降低了54.7%,48.7%和51.5%(P<0.01);动脉血管环对ACH的舒张反应性提高(P<0.01);血管组织cGmP水平提高58.3%(P<0.01)。提示运动可明显抑制动脉内皮损伤后增殖反应的第1、2高峰期;血管内皮释放内皮舒张因子增多可能是运动抑制内皮损伤后增殖反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动脉内膜增殖 内皮舒张因子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yc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郭琳琳 董果雄 +1 位作者 张社华 王国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myc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myc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myc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myc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my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TRA可通过抑制C-myc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内膜增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后的抗增生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谢苗荣 沈潞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国产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动脉内皮损伤所致的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Wistar-Kyoto(WKY)大鼠制成胸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7),对照组(C组,n=8),小... 目的:研究国产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动脉内皮损伤所致的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用Wistar-Kyoto(WKY)大鼠制成胸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7),对照组(C组,n=8),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组(LL组,n=8,1.25mgkg-1/d)及大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组(HL组,n=8,2.5mgkg-1/d)。后3组均行胸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各组均于术前30分钟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低分子量肝素直到术后2周。于术前及术后6小时、48小时、1周及2周测血浆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2周后处死动物,测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结果:C组动脉内皮损伤后GMP-140及D-二聚体立即明显升高,与S组相比P<0.001。低分子量肝素可显著降低GMP-140、D-二聚体的水平(LL组、HL组与C组比,P<0.01)及新生内膜面积和内膜/中膜面积比(LL组、HL组与C组比,P<0.01)。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的作用差异显著(LL组与HL组比,P<0.05)。血浆GMP-140、D-二聚体与新生内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比之间相关系数分别是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 肝素 内皮损伤 内膜增生 主动脉
下载PDF
自体静脉行动脉旁路搭术后的内膜增生 被引量:1
8
作者 毕彦平 刘柳军 +1 位作者 邓小燕 徐在品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0-114,共5页
自体静脉行动脉旁路搭桥术是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治疗血管性疾病,改善血液供应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然而,术后的血管内膜增生已成为中、小血管手术后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文中旨在介绍自体静脉行旁路搭术后内膜增生的病理学研究,从... 自体静脉行动脉旁路搭桥术是目前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治疗血管性疾病,改善血液供应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然而,术后的血管内膜增生已成为中、小血管手术后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文中旨在介绍自体静脉行旁路搭术后内膜增生的病理学研究,从血管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生长因子、血流动力学、搭桥用的移植静脉等方面探讨了术后内膜增生的形成机制,并对内膜增生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搭桥 内膜增生 细胞增殖 细胞调亡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外膜炎症对兔股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鹏 李建军 +1 位作者 陈莉 王晶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通过用脂多糖诱导兔股动脉外膜炎症,来观察其对内膜增生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股动脉壁核因子κB p65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外膜炎症对内膜增生影响的分子机制。高脂饮食饲养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两侧股动脉按实验要求分为分为脂... 通过用脂多糖诱导兔股动脉外膜炎症,来观察其对内膜增生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股动脉壁核因子κB p65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外膜炎症对内膜增生影响的分子机制。高脂饮食饲养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两侧股动脉按实验要求分为分为脂多糖组(n=24)和对照组(n=24)。制备用脂多糖诱导的外膜炎症模型,于术后0天(n=8)、3天(n=8)和2周(n=8)处死动物取得股动脉标本,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内膜增生情况,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镜下观察核因子κB p65在动脉壁的表达。结果发现3天和2周时,脂多糖组血管外膜和内膜面炎症细胞明显增多。在3天时,脂多糖组血管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在胞浆中出现核因子κB p65阳性表达。计算机图象分析发现,2周时脂多糖组内膜面积(0.93±0.14mm2)和对照组(0.75±0.15mm2)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外膜炎症可导致兔股动脉内膜增生,而在内膜增生之前伴随着血管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核因子κBp65的阳性表达,外膜炎症可能是通过激活上述细胞中的核因子κB从而启动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外膜炎症对内膜增生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法 股动脉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和IGF-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向珍 张清华 +2 位作者 蒋知新 沙杭 高德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CAR)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CAR组,每组30只,后两组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三组均于术后1、3、7、14、28 d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各6只。光镜下观察颈...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CAR)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CAR组,每组30只,后两组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三组均于术后1、3、7、14、28 d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各6只。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内膜增生情况,RT-PCR法观察IGF-1 mRNA在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损伤组比较,CAR组术后14、28 d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少,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IA/MA)显著降低(P<0.01),管腔面积明显扩大(P<0.01);损伤组术后3、7、14、28 d IGF-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4 d达高峰(P<0.01)。CAR组各时间点IGF-1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损伤组,术后14 d最为显著(P<0.01)。结论CAR能显著减轻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GF-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血管内膜增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维拉帕米对实验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血管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昭军 孙广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84-386,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血管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殖和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以球囊导管损伤家兔腹主动脉内膜 ,喂养 4周后 ,对后两组家兔腹主动脉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其中对照...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对血管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殖和血管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以球囊导管损伤家兔腹主动脉内膜 ,喂养 4周后 ,对后两组家兔腹主动脉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其中对照组仅行血管成形术 ,干预组于术前 30min及术后每天给予维拉帕米肌注 [剂量 0 .5mg/ (kg·d) ]。分别于术前 ,术后 4 8h、1周及 4周采静脉血测定 3组家兔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术后 4周处死动物 ,对成形术部位腹主动脉标本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 ,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血管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内膜 /中膜面积 ,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PI)。结果 :血管成形术后血清NO浓度降低 ,但术后 1周和 4周维拉帕米干预组血清NO浓度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 P <0 .0 1)。病理形态学检查示对照组和干预组管腔面积分别为 (6 .4 18±0 .6 5 8)和 (13.4 82± 1.2 0 5 )× 10 4μm2 ;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分别为 (19.719± 1.0 87)和 (2 4 .32 6± 1.4 2 7)× 10 4μm2 。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对照组和干预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 (13.176± 0 .6 34)和 (10 .19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内膜增殖 血管重塑 维拉帕米
原文传递
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素-1、一氧化氮、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静远 张宇 +11 位作者 李谈 李明 王恒和 王占武 张玉辉 庄婷怡 张运 李红 王强 常延平 张其梅 吴慧轩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化瘀通脉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采用球囊内膜剥脱法复制大鼠主动脉内膜增殖动物模型,每组...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化瘀通脉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各组采用球囊内膜剥脱法复制大鼠主动脉内膜增殖动物模型,每组自造模前1 d开始,分别静脉注射化瘀通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于造模后第5,10,15,25 d每组各随机选取8只大鼠取血,检测各组血浆ET-1、NOI、CAM-1含量。结果:ET-1浓度在各组随时间的变化均有升高,化瘀通脉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化瘀通脉组NO含量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化瘀通脉组ICAM-1含量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结论:化瘀通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浆ET-1I、CAM-1及提高血浆NO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脉注射液 内膜增殖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国祚 彭鹏 +6 位作者 蒋杰 戴先鹏 申昕 邓礼明 颜亚平 毕国善 刘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二苯乙烯苷组(TSG组)。手术组及TSG组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损伤左侧颈总动脉,TSG组给予二苯乙烯苷灌胃...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和二苯乙烯苷组(TSG组)。手术组及TSG组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损伤左侧颈总动脉,TSG组给予二苯乙烯苷灌胃治疗。术后第7天、14天和21天,取损伤血管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分别测量血管内膜和中膜横断面的面积,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I/M),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球囊导管扩张法损伤的左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增加,受损血管的ERK1/2蛋白的磷酸化加强,二苯乙烯苷能够减少内膜/中膜面积比,抑制pERK1/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抑制内膜增生、延缓损伤血管狭窄的作用可能与减少血管ERK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内膜增生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雌二醇洗脱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明 韩雅玲 +3 位作者 康建 闫承慧 邓杰 徐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5期454-459,共6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E2)洗脱支架植入对高脂喂饲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兔高脂喂饲后分别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磷酸胆碱(PC)涂层支架和17β-E2洗脱支架,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印迹方法观察17β... 目的观察雌二醇(E2)洗脱支架植入对高脂喂饲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兔高脂喂饲后分别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磷酸胆碱(PC)涂层支架和17β-E2洗脱支架,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印迹方法观察17β-E2洗脱支架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壁ERK迅速活化,磷酸化ERK(p-ERK)在术后0.5 h时达峰值。各组支架植入12周时血管内膜均明显增厚。E2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较裸金属支架组减少36%。支架植入后0.5 h时E2洗脱支架组p-ERK表达明显低于裸金属支架组。2周时E2洗脱支架组内皮化率明显高于裸金属支架组及PC涂层支架组。结论 E2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实验兔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膜增生;与普通裸金属支架对比,E2洗脱支架能够加速支架段血管的再内皮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1/2可能介导了支架植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内皮 血管平滑肌细胞 内膜增生 支架
下载PDF
人大隐静脉培养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mRNA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玉琦 代望德 符伟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 研究人大隐静脉器官培养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内参照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研究大隐静脉器官培养 1 4d后ACE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静脉内膜厚度为 (3 .5± 2 .0 ) μm ,ACEmRNA水... 目的 研究人大隐静脉器官培养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内参照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研究大隐静脉器官培养 1 4d后ACE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静脉内膜厚度为 (3 .5± 2 .0 ) μm ,ACEmRNA水平为 0 .347± 0 .1 58;培养 1 4d后内膜厚度为 (47.0± 9.3) μm ,ACEmRNA水平 0 .777± 0 .1 4 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隐静脉 器官培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MRNA
原文传递
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静远 王占武 +3 位作者 张玉辉 李谈 王恒和 张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72只体重300~35%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化瘀通脉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膜的方法复制内膜增殖动物模型。自造模前1天开...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注射液对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72只体重300~35%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化瘀通脉组、丹参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球囊剥脱大鼠主动脉内膜的方法复制内膜增殖动物模型。自造模前1天开始,各组动物经尾静脉分别注射化瘀通脉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mL/次,1次/d。每组按造模后1、5、10、15、20、25天6个时点随机选取4只动物处死,留取标本。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动物内膜损伤后内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比值的动态变化,比较化瘀通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对内膜增殖的影响。结果:光镜下(40×)观察病理切片可见,在行球囊内膜剥脱术后,3组动物主动脉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内膜增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在术后25天最为明显,化瘀通脉组内膜面积增长缓慢,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丹参组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长有减缓趋势;3组动物内膜/中膜面积比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在术后25天最为明显,化瘀通脉组比值增大缓慢,与生理盐水组和丹参组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增大有减缓趋势。结论:化瘀通脉注射液可抑制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殖,作用有优于丹参注射液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脉注射液 内膜增殖 主动脉球囊 损伤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on the Prevention of Restenosis after Angioplasty
17
作者 周小明 陆再英 汪道文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199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SM) on the prevention of restenosi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M on the intimal thickening of air-injured carotid artery of rats, andexami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SM) on the prevention of restenosi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M on the intimal thickening of air-injured carotid artery of rats, and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M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rabbit aortic median smooth muscle cells (SMC) cultivated invitro. Methods' Artery injury model of 17 rats about 4 months old was established by Fishman air-dry method.Fourteen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 maximal artery intimal and medial thickness of the control and SM groupwere measured on the image analysis system. Using cell counting and thymidine ('H-TdR) up-take method, theauthors also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M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aortic median SMC from 4 rabbits. Results: SM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3 H-TdR up-take of SMC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 vitro (P < 0. 05 or 0. 01vs. control). It also inhibited the intimal thickening of rat arteries after deendothelialization. The maximal intimal thickness of the SM group was much thinn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15. 22 1 2. 19 Urn vs. 80. 17 1 23. 49pm, P< 0. 01). Conclusions: The study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SM can be used to prevent clinical re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TENOSIS intimal proliferation Salvia Miltiorrhiza smooth muscle cells
原文传递
巴曲酶对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坚 周凡 +2 位作者 周燕 陈城 张方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95-797,共3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Batroxobin,BX)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5只杂种犬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行股静脉移植到股动脉,建立静脉移植模型。实验组给以巴曲酶治疗。分别检测3组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 目的探讨巴曲酶(Batroxobin,BX)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5只杂种犬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分别行股静脉移植到股动脉,建立静脉移植模型。实验组给以巴曲酶治疗。分别检测3组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移植静脉内膜、中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移植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原癌基因C-myc表达情况。结果血浆NO含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ET含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在对照组较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增生明显(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内膜面积/中膜面积之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对内膜增生机制中的部分因素起抑制作用,对血管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静脉 巴曲酶 血管内膜增生 基因
原文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若福 郑威 +1 位作者 林铭 张伟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35-2436,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噻唑蓝(MTT)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噻唑蓝(MTT)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吸光度下降5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抑制则可部分反转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使其吸光度上升42.4%(P〈0.05);EdU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比例为38.3%,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显著抑制增殖,使其增殖率下降49.6%,ERK信号通路的抑制则使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率升高了44.6%(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显著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使其凋亡的比例升高3.14倍(P〈0.05),ERK信号通路的阻断对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进而抑制血液透析通道建立后的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内膜增生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c-jun反义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ET-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丽娜 顾瑛 刘凡光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 :观察反义c - jun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及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 - 1(ET - 1)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只SD大鼠 ,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行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手术 ,实验组移植静脉周围和血管吻合口周围应用反义c- ju... 目的 :观察反义c - jun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及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 - 1(ET - 1)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只SD大鼠 ,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行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手术 ,实验组移植静脉周围和血管吻合口周围应用反义c- jun核酸凝胶涂布 ;对照组仅行凝胶涂布。于手术时取静脉血 1ml,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ET - 1的水平。术后 2周取出移植血管 ,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 ,内膜平滑肌细胞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和脱氧核糖核酸反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的指标的表达情况。同时在另一侧颈外静脉取静脉血 1ml,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ET - 1水平。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动脉化 ,管壁增存 ,血浆ET - 1水平升高 ,但转染c - jun反义核酸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及VSMC增殖均较对照组减少 ,PCNA和D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血浆ET - 1水平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反义c - jun核酸可抑制VSMC分裂而减少VSMC的增殖 ,降低促进血管收缩和细胞增殖的ET - 1的表达 ,从而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 对照组 血浆ET 内皮素-1(ET-1) 自体移植静脉 移植血管 内膜增生 脱氧核糖核酸 水平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