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腑”方法对直肠半结扎模型大鼠肺组织NKA、VIP、TFF3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郑丰杰 李宇航 +6 位作者 许红 高誉珊 王玥琦 孙燕 王毅 林峻生 徐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直肠半结扎模型大鼠肺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激肽A(NKA)及肠三叶因子(TFF3)含量变化及通腑中药(大承气汤)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肺合大肠"神经肽机制。方法制备直肠半结扎大鼠模型。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直肠半结扎模型大鼠肺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激肽A(NKA)及肠三叶因子(TFF3)含量变化及通腑中药(大承气汤)对其的调节作用,探讨"肺合大肠"神经肽机制。方法制备直肠半结扎大鼠模型。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持续结扎组、解扎组、解扎给药组、正常给药组,给药组灌胃大承气汤3 g/只。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肺组织中VIP、TFF3、NK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IL-1β及肺组织中NKA、TFF3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VI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经大承气汤从肠干预后,BALF中TNF-α、IL-1β及肺组织中NKA、TFF3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VIP含量明显升高(P<0.01)。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显示肺组织中NKA、VIP、TFF3含量与BALF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相关(P<0.01或P<0.05)。结论通腑疗法可减轻直肠半结扎模型大鼠的肺部炎症,这一效应的产生与肺组织中VIP、TFF3、NKA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 肺合大肠 直肠半结扎模型 血管活性肠肽 神经激肽A 肠三叶因子 大鼠
原文传递
Synergist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Radix Platycodon in Combination with Herbs for Cleaning-heat and Detoxification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宇航 郑丰杰 +2 位作者 黄颖 钟相根 郭明章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ynergist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Radix Platycodon in combination with herbs for cleaning-heat and detoxification and its mechanism for Fei (肺)-targeting. Methods: Forty Wista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ynergist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Radix Platycodon in combination with herbs for cleaning-heat and detoxification and its mechanism for Fei (肺)-targeting. Methods: Fo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8 per group): the sham-operated group, model group, Radix P/atycodon group, Flos Lonicera and Fructus Forsythia (LF) group, and Radix Platycodon, Flos Lonicera and Fructus Forsythia combination (PLF)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A ra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passive smoking and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The treatments started from the 15th day of passive smoking for a total duration of 14 days.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changes in the following measurements were determined: lung histopatholog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clud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3 (TGF- 13 ) and interleukin IL-1 13 (IL-1 13 )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and mRNA expression of endogenous active substance 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 3 (TFF3) in the lung tissue. Results: Light microscopy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ed group, rats in the COPD model group had disrupted alveolar structure, collapsed local alveoli, significantly widened or even fused alveolar septa, and massiv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the alveolar wall and interstitium. In addition, significant bronchial epithelium hyperplasia, partially shed epithelia, and marke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the bronchial wall and its surrounding tissues were noticed.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had degeneration of alveolar type Ⅱ epithelial cell; reduction, breakage or even loss of cell surface microvilli; swollen mitochondria with disappearing cristae and vacuole-like structure; and, increased secondary lysosomes in alveolar macrophages. The TNF- α, TGF- β and IL-β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x Platycodon cleaning-heat and detoxific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 3 Fei-targeting
原文传递
从脑肠轴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胃溃疡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及ERK1/2和TFF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思清 韩运宗 +2 位作者 刘琴 周姝 周赛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51-1655,1728,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胃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及肠三叶因子3(TFF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随...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胃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及肠三叶因子3(TFF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每组15只。正常组隔日蒸馏水灌胃,每日不限饮食;其余组大鼠先以小承气汤结合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胃虚寒证模型,实验第11天采用冰醋酸法建立胃溃疡模型。之后模型组继续隔日上午给予小承气汤并当日禁食,次日恢复饮食,共持续20 d;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大鼠除同模型组的每日处理外,每日下午分别给予4.2 mg/(kg·d)奥美拉唑和6.8 g/(kg·d)黄芪建中汤灌胃;正常组隔日上午及每日下午给予蒸馏水灌胃。实验结束后摘取各组大鼠胃,记录溃疡大小并计算胃溃疡指数,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组织中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p-ERK1/2、TFF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正常,未见溃疡点及糜烂斑等;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皱襞存在中断,有点状溃疡、糜烂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黄芪建中汤组与奥美拉唑组胃黏膜损伤较模型组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溃疡。奥美拉唑组和黄芪建中汤组大鼠的胃溃疡指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胃组织中HGF及下丘脑和海马区中p-ERK1/2、TFF3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能促进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大鼠溃疡愈合,上调HGF、ERK1/2及TFF3的表达可能是其基于脑肠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脑肠轴 脾胃虚寒证 黄芪建中汤 肝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肠三叶因子3
下载PDF
影响脓毒症受损肠黏膜修复的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常瑞明 常建星 +3 位作者 温立强 傅玉茹 江志鹏 陈双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肠黏膜损害后修复的因素。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模型,分别以CLP后6,24,48h不同时间段观测肠黏膜损伤程度和修复过程,前者包括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凋亡的测定,后者包括肠黏膜修复的杯状细胞变化、...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肠黏膜损害后修复的因素。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所致脓毒症模型,分别以CLP后6,24,48h不同时间段观测肠黏膜损伤程度和修复过程,前者包括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凋亡的测定,后者包括肠黏膜修复的杯状细胞变化、黏膜肠三叶因子3(TFF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TNF-α、IL—1含量。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肠黏膜呈持续损害状态,6h的损害积分明显小于24h,48h组(P〈0.05),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caspase-3蛋白在3组均高于sham组4倍以上;黏膜IL-1,TNF-α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3~4倍,其中24h及48h组明显高于6h组。肠黏膜的修复过程不明显,损伤黏膜未见到明显的杯状细胞积聚;TFF3在6h组轻度增高,24h及48h组表达下降;杯状细胞数量在CLP的3个组明显减少;TGF—β1在6h组增高,其他两组均接近于sham组。结论严重脓毒症肠黏膜持续的高炎症状态、杯状细胞功能以及黏膜重建能力下降,影响了受损肠屏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 肠黏膜 修复 杯状细胞 肠三叶因子3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原文传递
血清ITF3、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褚立岩 莫毓 +3 位作者 尹林 刘洋 蒙冠 蔡尚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2117-212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三叶因子3(ITF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确诊结直肠癌并进行手术的2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肠三叶因子3(ITF3)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确诊结直肠癌并进行手术的2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277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血清ITF3、HMGB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发生EPISBO的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EPISBO患者血清ITF3、HMGB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TF3、HMGB1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EPISBO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ITF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PISBO患者血清ITF3、HMGB1水平呈现负相关性(r=-0.671,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ITF3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EPISBO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HMGB1是导致EPISB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TF3、HMGB1联合应用诊断EPISBO的临床价值优于ITF3、HMGB1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ITF3)=3.112、P=0.002,Z_(二者联合-HMGB1)=2.000、P=0.046)。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发生EPISBO患者血清ITF3水平显著降低,HMGB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二者对EPISBO的临床诊断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肠三叶因子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诊断
下载PDF
含hITF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臻 王林 +3 位作者 万千雪 金星 梁光萍 彭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hITF)启动子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LS-174T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约2.5kb的含hITF基因启动子片段(-2331/+53),而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0个不同... 目的构建含有人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hITF)启动子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LS-174T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约2.5kb的含hITF基因启动子片段(-2331/+53),而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0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序列至pGL-3basic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然后将这些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并在48h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插入的hITF启动子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正确,-500/+53,-400/+53和-300/+53片段活性介于0.023~0.026之间,-200/+53,-100/+53和-50/+53活性介于0.0032~0.0042之间,明确了最小活性功能域位于-300/+53区域,-300/-200区域对hITF转录起始起关键性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ITF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鉴定出人肠三叶因子(hITF)启动子活性位于-300/-200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启动子 pGL-3basic HEK-293细胞
下载PDF
ITF通过JAK-STAT3途径上调自身启动子的活性
7
作者 孙勇 勒娟 +2 位作者 陈宝君 潘晓峰 张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5-1110,共6页
目的:研究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对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以人全... 目的:研究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对自身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获取ITF基因5'侧翼序列,插入p GL3-Basic载体,构建ITF启动子重组载体;以不同浓度的ITF刺激,检测双荧光素酶的活性;运用JAK-STAT3通路特异性抑制剂AG490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观察AG490对ITF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酶切和直接测序法证实包含ITF启动子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瞬时转染实验显示,ITF能显著提高ITF启动子的活性(P<0.05);加入AG490后ITF启动子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ITF通过JAK-STAT3途径上调自身启动子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JAK-STAT3 启动子
下载PDF
肠三叶因子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兆瑞 刘红梅 +7 位作者 杨志洲 邵旦兵 林金锋 徐敏 张炜 任艺 陈鑫 聂时南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379-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并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分别设正常对照组,LPS组,ITF组,LPS+ITF组,LPS+ITF+LY294002组,ITF+LY294002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LPS组...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并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分别设正常对照组,LPS组,ITF组,LPS+ITF组,LPS+ITF+LY294002组,ITF+LY294002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LPS组:加入浓度为10mg/L的LPS;ITF组:加入浓度为100μg/L的ITF;LPS+ITF组:加入浓度为10mg/L的LPS,同时加入100μg/L的ITF;LPS+ITF+LY294002组:加入浓度为10mg/L的LPS、100μg/L的ITF,同时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15μM);ITF+LY294002组:加入100μg/L的ITF,同时加入15μM的LY294002。培养48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TF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说明,与对照组相比,ITF提高了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而LY294002抑制了ITF激活的pAkt蛋白的表达,说明ITF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调控GES-1细胞的生理活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导致GES-1细胞的紧密连接遭到破坏,降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水平,而ITF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保护GES-1细胞的紧密连接的完整性。结论:ITF保护胃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完整性,提高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分子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1细胞 肠三叶因子 紧密连接 PI3K 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血清肠三叶因子(TFF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常远敏 尤青海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TFF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为诊断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选取2020年06月20日至2021年06月06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初次确诊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TFF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为诊断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选取2020年06月20日至2021年06月06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初次确诊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鳞癌(LUSC)38例),肺腺癌(LUAD)46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同一时期在本医院进行体检的2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跟踪仅接受培美曲塞(LUAD)或紫杉醇(LUSC)+铂类方案连续化疗2个周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化疗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确诊时、连续化疗2个周期后、健康对照组体检第一天血清TFF3水平。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确诊时外周血实验室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下载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的肺鳞癌、肺腺癌数据,分析TFF3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组中,肺腺癌和肺鳞癌患者化疗前血清TFF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计数≥中位数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TFF3的水平高于血小板计数<中位数组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血清TFF3水平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0.62,0.83)]、0.69[95%CI(0.56,0.82)]、0.77[95%CI(0.66,0.89)],约登指数分别为0.45、0.37、0.55,截断值分别为1109.37 pg/mL、1109.37 pg/mL、1110.61 pg/mL。在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化疗后血清TFF3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TFF3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鳞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FF3水平无明显变化。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TFF3 诊断 化疗疗效评估
下载PDF
肠三叶因子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鼠肠组织中P-ATK及P-BAD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彩霞 张丙宏 +1 位作者 张海霞 赵日红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TF)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磷酸化BAD(p-BAD)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ITF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建立NEC模型,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 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TF)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及磷酸化BAD(p-BAD)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ITF对NEC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建立NEC模型,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B组腹腔注射ITF 0.2 mg;C组腹腔内注射渥漫青霉素0.1 mg/kg;D组腹腔内注射ITF 0.2 mg+渥漫青霉素0.1 mg/kg;E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第4天断头处死大鼠,取近回盲部肠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肠组织中p-AKT及p-B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组肠组织中p-AKT及p-BAD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p-AKT、p-BA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组(P均<0.05),A组高于E组(P均<0.05),C组p-AKT最低(P<0.05)。各组大鼠肠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肠损伤病理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 ITF可减轻新生鼠NEC的肠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使AKT活化为p-AKT,其作用于下游靶点p-BAD,抑制BAD的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三叶因子 大鼠 p-BAD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
下载PDF
肠三叶因子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孙兆瑞 杨志洲 +10 位作者 林金锋 邵旦兵 刘红梅 徐敏 张炜 孙宝迪 任艺 邵斌霞 许宝华 唐文杰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探讨重组ITF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GES-1细胞分为3组,其中1组作为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空... 目的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探讨重组ITF对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GES-1细胞分为3组,其中1组作为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空白对照组,其他2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0和500 ng/m L的人重组ITF形成低浓度ITF组和高浓度ITF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GES-1细胞的增殖活力。体外培养的GES-1细胞株分别用100 ng/m L的ITF和浓度为15μmol/L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进行处理,分为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实验空白对照组、ITF组、LY294002组和ITF+LY294002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随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GES-1细胞处理后的增殖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和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TF刺激下GES-1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强,且ITF浓度越高、增殖活力越强。使用LY294002处理后,能够显著抑制ITF刺激的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ITF提高了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 ITF促进GES-1细胞的增殖,推测其分子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1细胞 肠三叶因子 增殖 调控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