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运动异常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智君 李为民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883-887,共5页
目的:利用大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观察电针对IBS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的作用,为临床治疗IB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新生雄性幼鼠制作IBS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结肠蠕动的异常变化,探讨电针... 目的:利用大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观察电针对IBS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的作用,为临床治疗IB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新生雄性幼鼠制作IBS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结肠蠕动的异常变化,探讨电针对IBS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的治疗效应。实验分为4组(n=6):正常组、模型组、假电针组和电针组;穴位采用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电针采用100Hz/2Hz疏密波,刺激强度为1、2、3mA(每隔10min增加一次),单次治疗30min。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成年IBS大鼠结肠蠕动频率明显增加(P<0.05);电针治疗后30min内IBS大鼠结肠蠕动频率明显下降(P<0.05);而假电针组IBS大鼠结肠蠕动频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IBS大鼠的肠道运动有异常增加,电针对IBS大鼠异常增加的肠道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肠道运动异常 大鼠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轶 刘杰 +4 位作者 路晓光 战丽彬 范治伟 路童 康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致肠道动力障碍大鼠血清胃动素、回肠Cajal间质细胞及胃动素受体的影响,探讨大黄附子汤改善肠道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只...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致肠道动力障碍大鼠血清胃动素、回肠Cajal间质细胞及胃动素受体的影响,探讨大黄附子汤改善肠道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SAP组及大黄附子汤治疗组(n=6)。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对照组开腹后,找到胰腺轻微翻动数次后关腹;SAP组在造模后12、24 h分别给予2 mL生理盐水(37℃)灌肠;治疗组在造模后12、24 h分别给予2 mL大黄附子汤(37℃)灌肠。于造模48 h后,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内毒素及淀粉酶含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动素水平;取胰腺、回肠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平滑肌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表达蛋白c-kit及胃动素受体(Motilin receptor,MTL-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均显著增高[(504.98±88.81)pg/mL vs.(17.76±5.01)pg/mL;(532.28±66.53)vs(69.45±3.61)U/L,均P<0.05],而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降低[(195.4±6.7)ng/L vs.(301±8.10)ng/L,P<0.05],ICC表达蛋白c-kit及MTL-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189.9±38.23)pg/mL vs.(504.98±88.81)pg/mL;(294.23±25.66)vs.(532.28±66.53)U/L,均P<0.05],而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264.2±8.3)ng/L vs.(195.4±6.7)ng/L,P<0.05],同时c-kit及MTL-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升高(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通过促进胃动素的分泌、提高ICC细胞的活性及MTL-R的表达而改善SAP大鼠肠道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CAJAL间质细胞 胃动素 胃动素受体 肠道动力障碍
原文传递
参黄散对腹部术后小鼠小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琪 魏星 +1 位作者 张杰 裘华森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参黄散对小鼠腹部术后小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取9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模型组、参黄散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4、6h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参黄散组小鼠制备成小肠动力障碍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探查术。... 目的:探讨参黄散对小鼠腹部术后小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取9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模型组、参黄散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再随机分为2、4、6h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参黄散组小鼠制备成小肠动力障碍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剖腹探查术。造模成功后30min,治疗组予以参黄散敷脐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量细沙包敷脐。在2、4、6h点检测血清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及墨汁推进率。结果:参黄散组在6h点墨汁推进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胃动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在2h和4h点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参黄散敷脐能改善腹部术后小鼠小肠动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黄散 小鼠 腹部手术 小肠动力障碍 胃肠激素
下载PDF
改良扩肛法配合顺时针摩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雪 祝斌野 邵湘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04-606,61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扩肛法配合顺时针摩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改良扩肛法配合顺时针摩腹治疗,对照组给予顺时针摩腹配合乳果糖治疗。对比... [目的]探究改良扩肛法配合顺时针摩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60例FC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改良扩肛法配合顺时针摩腹治疗,对照组给予顺时针摩腹配合乳果糖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消失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和周排便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扩肛法配合顺时针摩腹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能减少药物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便秘 改良扩肛法 顺时针摩腹 肠道动力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肠神经胶质细胞在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娜 李岩松 +3 位作者 程波 袁伟 王强 李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63-367,共5页
目的总结目前关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在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调节肠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并阅读了有关EGCs及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EGCs参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 目的总结目前关于肠神经胶质细胞(EGCs)在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变化及其调节肠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并阅读了有关EGCs及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EGCs参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术后肠麻痹、先天性巨结肠症、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等多种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出现数量、受体及表型的异常,它可以感知神经元信号,并通过胞内钙反应及缝隙连接蛋白43通道实现与肠神经元相互交流进而影响肠动力。结论EGCs影响肠道运动功能,对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发现这一类疾病的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胶质细胞 肠道动力 肠神经系统 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基于let-7f-2-3p/SCN1A轴探究加味肾气丸对泻剂结肠大鼠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贞敏 刘洋 +1 位作者 刘春香 陈军亮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8-704,共7页
目的:探讨加味肾气丸对泻剂结肠大鼠肠动力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对let-7f-2-3p/SCN1A轴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卢卡必利组、加味肾气丸组;采用生大黄免煎剂混悬液递增灌胃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加味肾气丸对泻剂结肠大鼠肠动力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对let-7f-2-3p/SCN1A轴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普卢卡必利组、加味肾气丸组;采用生大黄免煎剂混悬液递增灌胃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统计大鼠治疗后1 w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取大鼠结肠标本,HE染色观察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标记观察ICC数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中AChE、NOS表达;采用试剂盒测定大鼠结肠组织SOD、MDA、NO、VIP、SP、Na^(+)-K^(+)-ATPase、Ca^(2+)-ATPase水平;RT-q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let-7f-2-3p、SCN1A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预测let-7f-2-3p与SCN1A互补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二者靶向关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肾气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肠黏膜损伤明显改善,结肠ICC数量显著增加,NO、VIP、MDA水平及NOS表达显著降低,SP、SOD、Na^(+)-K^(+)-ATPase、Ca^(2+)-ATPase水平及AChE表达显著升高,let-7f-2-3p表达显著降低,SCN1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SCN1A是let-7f-2-3p的靶向调控分子。结论:加味肾气丸可能通过let-7f-2-3p/SCN1A轴缓解肠动力障碍,进而对泻剂结肠大鼠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肾气丸 泻剂结肠 let-7f-2-3p/SCN1A轴 肠动力障碍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电针“天枢”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肠段氮能神经元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双双 徐天成 +2 位作者 余芝 冒金锋 徐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5-792,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肠及远端结肠氮能神经元的影响,探讨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肠段的局部调节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肠及远端结肠氮能神经元的影响,探讨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肠段的局部调节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天枢”电针治疗,20 min/次,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4周。通过观察大鼠首粒红便排出时间、远端结肠排珠时间,评估肠运动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空肠及远端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空肠及远端结肠中肠总神经元标志物蛋白基因产物(PGP)9.5、氮能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阳性表达及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随机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1),首粒红便排出时间、远端结肠排珠时间均缩短(P<0.01),空肠及远端结肠组织中PGP9.5、nNOS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随机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首粒红便排出时间、远端结肠排珠时间均延长(P<0.01,P<0.05),空肠及远端结肠组织中PGP9.5、nNOS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光镜下正常组大鼠空肠组织肠黏膜结构完整,杯状细胞清晰可见,腺体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空肠及远端结肠肠黏膜结构紊乱,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腺体数量减少、排列杂乱;电针组空肠和远端结肠肠黏膜破坏程度减轻,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肠黏膜腺体排列较整齐、结构完整。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肠神经系统中氮能神经元的数量,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肠道黏膜损伤,恢复肠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电针 氮能神经元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肠运动障碍
原文传递
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8
作者 Stefan Gfroerer Udo Roll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3期9683-9687,共5页
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affect many children and thus not only impos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diatric health care in general but also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affected patient.Furthermore,some o... 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affect many children and thus not only impos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diatric health care in general but also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affected patient.Furthermore,some of these conditions might also have implications for adulthood.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frequently present as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toddler age children.Most of these conditions are functional,meaning that constipation does not have an organic etiology,but in 5% of the cases,an underlying,clearly organic disorder can be identified.Patients with organic causes for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usually present in early infancy or even right after birth.The most striking clinical feature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is the delayed passage of meconium in the newborn period.This sign is highly indicative of the presence of Hirschsprung disease(HD),which is the most frequent congenital disorder of intestinal motility.HD is a rare but important congenital disease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entity of 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D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A defect in neural crest derived cell migration has been proven as an underlying cause of HD,leading to an aganglionic distal end of the gut.Numerous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research relate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better diagnose and treat HD.Resection of the aganglionic bowel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reatment of HD.Most recent studies show,at least experimentally,the possibility of a stem cell based therapy for HD.This editorial also includes rare causes of 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such as hypoganglionosis,dysganglionosis,chronic 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 and ganglioneuromatosis in multiple endocrine metaplasia.Underlying organic pathologies are rare in pediatric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but must be recognized as early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CHILDREN HIRSCHSPRUNG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改善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动力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轶 仲益龙 +5 位作者 路晓光 战丽彬 范治伟 路童 陈海铭 芮庆林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16-221,共6页
目的揭示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早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将27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DHFZT),每组9只。SAP组和DHZFT组采用腹腔注射20%L-精氨酸溶液复制SAP小鼠... 目的揭示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早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将27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DHFZT),每组9只。SAP组和DHZFT组采用腹腔注射20%L-精氨酸溶液复制SAP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DHFZT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36 h以0.2 mL大黄附子汤灌肠,对照组和SAP组分别以0.2 mL等渗盐水灌肠。造模后48 h,每组取3只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其余小鼠麻醉后取血、取材。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血钙、内毒素、TNF-α和IL-6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回肠nNOS、ChAT、VIP、SP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VIP数量显著增加,兴奋性神经元ChAT和SP数量显著下降,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对应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AP组相比,DHFZT组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VIP数量显著下降,而兴奋性神经元ChAT和SP数量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对应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血钙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AP小鼠早期发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可能存在肠神经系统的重塑,表现在抑制性神经元数量增加、兴奋性神经元数量减少,肠动力受抑制;大黄附子汤能够逆转肠神经系统的重塑,从而促进SAP小鼠肠动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动力障碍 肠神经系统 大黄附子汤
原文传递
猪主要腹泻病的发病机制综述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宏伟 王泽岩 +5 位作者 任少敏 高发辉 高小鹏 何斌 区亮欣 罗胜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3期63-66,70,共5页
猪腹泻是养猪业较为常见的,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本文简要介绍了13种常见的猪腹泻性疾病的致病机理,便于让广大兽医与养殖从业人员在预防和治疗猪腹泻病时,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为防治猪腹泻病打下基础,更为我国猪肉食品安全... 猪腹泻是养猪业较为常见的,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本文简要介绍了13种常见的猪腹泻性疾病的致病机理,便于让广大兽医与养殖从业人员在预防和治疗猪腹泻病时,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为防治猪腹泻病打下基础,更为我国猪肉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腹泻 发病机理 渗出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肠动力紊乱
下载PDF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唐帅 万军 +1 位作者 张茹 杜海涛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被定义为小肠内细菌数量异常升高和(或)菌群种类改变引起的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其病因较为复杂,解剖异常、小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不足、保护性抗菌机制异常等都有可能会...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被定义为小肠内细菌数量异常升高和(或)菌群种类改变引起的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其病因较为复杂,解剖异常、小肠动力障碍、胃酸分泌不足、保护性抗菌机制异常等都有可能会导致SIBO。研究表明,SIBO在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慢性胰腺炎、代谢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中均呈现较高的阳性率,这说明小肠内细菌对诸多疾病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就SIBO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动力障碍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肠道动力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叶美玲 彭燕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0期4039-4042,共4页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常伴随器官功能障碍,而肠道是最早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最初以肠道动力障碍最常见,进一步可能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索SAP时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至...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常伴随器官功能障碍,而肠道是最早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最初以肠道动力障碍最常见,进一步可能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探索SAP时肠道动力障碍的机制至关重要,而SAP出现肠道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与胃肠激素比例失调、神经调节、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内毒素血症、胰腺炎相关性腹水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肠道动力障碍 胃肠激素
下载PDF
枇杷花黄酮提取液缓解小鼠肠道运动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帆 高慧颖 +2 位作者 郭小玲 陈亮 郑少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1-624,共4页
以枇杷(Eriobotryajaponica Lindl.)花黄酮提取液(EjFF)为受试物,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通过小鼠小肠推进实验和排便实验,评估其对小鼠的首粒排便时间、5h内排便粒数和排便量、小肠墨汁推进率以及小鼠结肠突触素(SY)含量的... 以枇杷(Eriobotryajaponica Lindl.)花黄酮提取液(EjFF)为受试物,采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通过小鼠小肠推进实验和排便实验,评估其对小鼠的首粒排便时间、5h内排便粒数和排便量、小肠墨汁推进率以及小鼠结肠突触素(SY)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EjFF不影响小鼠体质量,但能显著缩短小鼠排便时间,增加5h内排便粒数和排便量,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并提高小鼠结肠SY含量(p<0.05).上述结果表明EjFF可以有效缓解小肠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黄酮提取液 肠道运动障碍 小鼠结肠突触素
下载PDF
女性盆底功能相关性肠动力障碍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礼梅 应小燕 何洪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564-1568,共5页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较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出现便失禁或出口梗阻性便秘等临床症状。目前,盆腔领域相关性肠动力障碍方面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随着生理学相关检测方式的完善,同时辅助影像学方法,已逐渐开展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对盆底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临床较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出现便失禁或出口梗阻性便秘等临床症状。目前,盆腔领域相关性肠动力障碍方面研究尚属起步阶段。随着生理学相关检测方式的完善,同时辅助影像学方法,已逐渐开展功能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对盆底功能相关性肠动力障碍进行诊断分析。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已经是目前改善疾病的主要方式。本文综述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本病发病机制、诊断方式,总结其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盆底功能相关肠动力障碍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肠动力障碍 出口梗阻性便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