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确认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被引量:56
1
作者 周跃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81-184,共4页
随着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现代PELD手术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优质的图像和清晰的脊柱解剖结构,并帮助医生分析导致患者疼痛的病理原因;通过诊断性和治疗性的P... 随着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使现代PELD手术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优质的图像和清晰的脊柱解剖结构,并帮助医生分析导致患者疼痛的病理原因;通过诊断性和治疗性的PELD腰椎微创手术,使我们对椎间盘源性疾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 认识经 椎间盘切除术 外科医生 微创手术 椎间盘源性 经皮内镜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2
作者 董健文 戎利民 +5 位作者 冯丰 刘斌 徐义春 王其友 陈瑞强 谢沛根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04-210,共7页
目的研究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技术治疗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接受手术先后次序分别纳入5组(A^E组),每组20例,男68例,女32例,平... 目的研究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技术治疗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接受手术先后次序分别纳入5组(A^E组),每组20例,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岁。突出节段L_(3-4)3例、L_(4-5)节段58例、L_5~S_1节段39例。后外侧突出78例、极外侧突出4例、中央型突出5例、混合型突出13例。合并侧隐窝与椎间孔狭窄15例、突出钙化7例,8例复发性突出,1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突出。手术由具有开展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8年以上经验的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完成。对各组手术的通道建立时间、镜下操作时间、射线暴露量以及术后疗效、并发症进行记录、随访和比较。结果 L_(3-4)、L_(4-5)、L_5~S_1各节段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0.33±9.64)min、(106.31±31.01)min、(118.55±29.54.)min。A^E各组总手术时间依次为(152.20±24.48)min、(121.45±21.88)min、(103.30±15.79)min、(88.90±12.93)min、(88.05±17.83)min,D组总手术时间与镜下操作时间均少于前3组(P<0.05),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建立通道时间及透视时间分别为(22.10±4.87)min、(82.45±18.23)s,较前2组均减少(P<0.05),与D组和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1例硬脊膜撕裂,术后无脑脊液漏;C组1例导丝断裂,D组1例神经根损伤,A组与B组各1例术后一过性神经根痛。从C组开始,术后第1天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达到或超过90%。平均随访时间9(1~23)个月,术后1个月腰痛VAS、腿痛VAS、JOA、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1)。A组1例因髓核摘除不足术后3个月行MED,其余病例随访期内无复发与再手术。结论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学习曲线较长,通常在60~80例开始达到平台期,镜下操作较通道建立学习曲线更长,穿刺、镜下止血与减压技术的掌握是影响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文杰 周跃 +4 位作者 王建 李长青 张正丰 王卫东 潘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94-198,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共6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共6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我院行经皮穿刺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0~72岁,平均48.2岁。所有患者均经腰椎间盘MRI/CT和临床评估诊断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经腰椎过伸、过屈位证实无手术节段腰椎失稳。结果68例患者成功完成椎间孔镜下翻修手术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5个月。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分),ODI功能评分和Nakai分级评定。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4.6±2.3,术后3个月为2.8±2.2,末次随访为3.0±1.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1±3.2,术后3个月为3.1±2.1,末次随访为2.5±1.8。患者手术前ODI为62.5±24.3,术后3个月为20.6±14.2,末次随访为16.9±5.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Nakai分级优良率为91.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极外侧型椎间孔突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原文传递
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及修复 被引量:29
4
作者 孟祥宇 夏建龙 +1 位作者 杨挺 蔡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68-1773,共6页
背景:目前为止,椎间盘退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并不十分清楚明了,对于其治疗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但效果不一。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4年11月为止Pub Med数据(http://www.ncbi.n... 背景:目前为止,椎间盘退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研究并不十分清楚明了,对于其治疗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但效果不一。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修复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4年11月为止Pub 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 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以"椎间盘退变因素,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退变治疗"等为检索词,共检索到78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共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综合大量国内外科研人员对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目前比较推崇的退变因素包括形态学上的改变、炎性递质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生长因子的作用等,治疗上仍处于对其形态学的修复方面,其中经皮穿刺椎间盘减压、椎体融合、人工椎间盘置换、动态稳定系统等手术治疗方法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源性腰痛 椎间盘造影 经皮穿刺椎间盘减压 椎体融合 动态稳定 治疗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策略和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郑文杰 周跃 李长青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28-231,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并趋向于年轻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内镜系统如腹腔镜和关节镜作为外科疾病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并趋向于年轻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内镜系统如腹腔镜和关节镜作为外科疾病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脊柱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逐步发展,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现实并逐渐成熟。Kambin等提出首先提出可经椎间孔部位的安全三角区域置入内镜行腰椎间盘切除和神经减压手术。199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椎间孔 脊柱退变性疾病 内镜技术 现代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发展 腰椎间盘切除
原文传递
歼击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随访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克顺 伍骥 +3 位作者 潘庆联 黎健民 肖晓光 陈雪涛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2-44,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歼击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状况。方法对4年前作过CT检查的无症状歼击机飞行员(A组,平均年龄42岁,平均累计飞行时间2400h;B组,平均年龄27岁,平均累计飞行时间930h),和相应年龄无飞行经验的对照组人员(C组)进行复查。结果与4年... 目的评价歼击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状况。方法对4年前作过CT检查的无症状歼击机飞行员(A组,平均年龄42岁,平均累计飞行时间2400h;B组,平均年龄27岁,平均累计飞行时间930h),和相应年龄无飞行经验的对照组人员(C组)进行复查。结果与4年前CT结果比较,各组的椎间盘突出数明显增加,而对照组的骨赘、A组老飞行员的椎管狭窄数明显增加。与4年前比较,老飞行人员与C组间的CT差别明显降低。结论歼击机飞行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发展较地面人员早。随着年龄的增加,与对照组的差别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椎间盘退变 歼击机飞行员
原文传递
MRI表观弥散系数与腰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娅 陈建宇 +2 位作者 蒋新华 蔡兆熙 刘珍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弥散能力与其退变程度、解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下腰痛患者42例,行腰椎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T1W、T2W及轴位T2W、DTI,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测量不同退变分级及不同解剖水平各椎间盘髓核相对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椎间盘退变分级、解剖水平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210个椎间盘(L1-2~L5-S1各42个),Pfirrmann分级Ⅱ~Ⅴ级分别为73个、95个、38个、4个。所有椎间盘相对ADC值平均为0.45±0.10,Ⅱ~Ⅴ级分别为0.48±0.08、0.45±0.10、0.42±0.09、0.23±0.15;L1-2~L5-S1分别为0.44±0.08、0.45±0.08、0.45±0.10、0.45±0.11、0.45±0.12。不同退变分级椎间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除Ⅲ级与Ⅳ级两组总体无差异(P〉0.05)外,其他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退变分级具有相关性(r=-0.25,P〈0.05)。结论 DTI可定量评价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变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三种方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被引量:17
8
作者 白荣飞 张震 +4 位作者 林一峰 原超 汪盛玉 方胜 迟立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14-2519,共6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且不同模型之间缺乏系统的比较。目的:通过针刺纤维环法、终板注射法以及两者联合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3种方法的造模效果,为椎间...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且不同模型之间缺乏系统的比较。目的:通过针刺纤维环法、终板注射法以及两者联合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比较3种方法的造模效果,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为针刺组(针刺纤维环)、终板注射组(终板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组(即先针刺L5/6纤维环,再用无水乙醇注射同节段上下终板)以及对照组(假手术对照)。分别于术后4,8,12周每组各随机抽取3只动物行X射线检查,测量椎间盘相对高度;取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1)综合X射线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除对照组外,针刺组、终板注射组及联合组椎间盘退变均逐渐加重;(2)术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终板注射组和联合组椎间盘相对高度明显降低,病理学评分明显升高,Ⅰ型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3)术后8,12周,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椎间盘相对高度均明显降低,病理学评分均明显升高,Ⅰ型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及终板注射组比较,联合组8周椎间盘相对高度显著降低(P<0.05),12周Ⅰ型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4)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诱导椎间盘退变;针刺纤维环法手术操作较简单,造模结果可靠,退变严重程度易于控制,可以满足椎间盘退变的各期研究需要;终板注射法适合于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学研究,较针刺纤维环法较早引起退变,但二者诱导退变程度在后期基本相同;联合法较单一方法可明显加快并加重椎间盘退变,有效缩短实验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椎间盘退变 大鼠 动物模型 纤维环穿刺法 终板注射法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机制的再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商卫林 李振宙 +4 位作者 侯树勋 刘宁 刘茜 吴闻文 吴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类似的溶解作用。胶原酶盘内注射后在突出模型椎间盘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出现溶解空腔,终板破坏轻;而对正常椎间盘溶解部位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能有效溶解山羊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胶原酶注射后12周,退变间盘基质出现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化学髓核溶解术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退变
下载PDF
退变腰椎间盘内细胞凋亡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贾长青 柏树令 朱小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椎间盘退变病因病理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0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6个月后行透射电镜观察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与分析。结果:椎间盘内有细胞凋亡的发生,椎间盘细胞凋亡发生率:实验组为(3...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椎间盘退变病因病理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0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6个月后行透射电镜观察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与分析。结果:椎间盘内有细胞凋亡的发生,椎间盘细胞凋亡发生率:实验组为(34.0±2.9)%,对照组为(28.0±2.8)%。退变椎间盘内细胞凋亡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退变椎间盘内细胞有较高的凋亡率,且有明显的部位差异,椎间盘退变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模型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康武 张凯 +4 位作者 陈昊 王根林 朱晓宇 钱忠来 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688-3693,共6页
背景:目前关于滑脱椎体是否需要复位临床存在一定争议。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治疗70岁以上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 背景:目前关于滑脱椎体是否需要复位临床存在一定争议。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治疗70岁以上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减压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内固定前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1)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75.1±6.7)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2)内固定后目测类比评分为显著优于内固定前(P<0.05);内固定后ODI指数与腰椎JOA评分较内固定前有明显改善(P<0.05);腰椎JOA评分改善率情况:治愈3例,显著有效24例,有效3例,无效0例;(3)根据椎间融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5.13±0.65)个月(4-8个月);(4)平均手术时间(225.6±2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70±45.5)mL。平均随访时间为(25.8±3.5)个月;(5)手术相关并发症共有6例(20%),其中1例硬膜囊撕裂,2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一过性下肢神经症状加重;(6)结果说明,在积极控制全身伴发疾病的基础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退行性 滑税 高龄 椎闻融合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椎间盘体外退变模型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无忌 杨康 刘思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495-2501,共7页
背景:六味地黄丸作为补益肝肾名方,临床应用其治疗腰痛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有关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兔椎间盘体外退变模型细胞外基质组分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 背景:六味地黄丸作为补益肝肾名方,临床应用其治疗腰痛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有关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兔椎间盘体外退变模型细胞外基质组分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将20只新西兰兔带终板的L1-L6椎间盘100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组、p38-JNK/SAPK阻断组、六味地黄丸组、肿瘤坏死因子α+六味地黄丸组,每组20个。肿瘤坏死因子α组培养液中含10 mg/L肿瘤坏死因子α2μL,p38-JNK/SAPK阻断组培养液中含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各20μmol/L 10μL,六味地黄丸组培养液中含体积分数为10%六味地黄丸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六味地黄丸组含10 mg/L肿瘤坏死因子α2μL和体积分数为10%六味地黄丸血清,分别于培养的第2,4,8,14天收集标本待测。结果与结论:在培养基中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能明显上调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糖胺多糖含量、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比值、透明质酸含量,蛋白多糖mRNA和蛋白的表达、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部分对抗肿瘤坏死因子α所导致的改变,提示六味地黄丸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肿瘤坏死因子α 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中草药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六味地黄丸 椎间盘退变 细胞外基质 蛋白多糖 糖胺多糖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透明质酸 Ⅰ型胶原 Ⅱ型胶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侧路与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置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严冬雪 黄永吉 +3 位作者 马广斌 罗军 胡军祖 肖荣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41-546,共6页
背景: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实施椎间融合,但采用哪一种植入物进行植入好?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L4、5侧路单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与传统开放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治... 背景: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实施椎间融合,但采用哪一种植入物进行植入好?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L4、5侧路单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与传统开放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L4、5单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5例行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1例出现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移位但无相应症状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住院天数、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治疗时间及植入治疗中出血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方式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相当,但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 退行性疾病 椎间融合术 单椎间融合器 椎间融合 钉棒内固定
下载PDF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机理——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商卫林 刘宁 +3 位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刘茜 吴闻文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探讨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原因。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探讨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原因。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标本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均具有溶解作用。胶原酶在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溶解髓核组织形成空腔,对终板损伤小;而对正常椎间盘胶原酶溶解部位集中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对椎间盘终板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化学髓核溶解术后疼痛反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化学髓核溶解术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退变 疾病模型 动物 山羊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曾建成 王贤帝 +5 位作者 宋跃明 孔清泉 聂鸿飞 陈果 刘浩 裴福兴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3-18岁。记录患者病史、体...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3-18岁。记录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Oswestry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Nakai分级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7个月(13~26个月)。术后随访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Nakai分级:优17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92%。结论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中央型和旁中央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原文传递
能谱CT及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巧林 赵卫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随着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治疗手段的日趋多样,对该病的诊断和评估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能谱成像技术逐渐兴起及成熟,临床应用愈发普及,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用途亦日渐显现。利用能谱CT改善椎间盘突出的成像质量及进行量化分... 随着椎间盘突出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治疗手段的日趋多样,对该病的诊断和评估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能谱成像技术逐渐兴起及成熟,临床应用愈发普及,在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用途亦日渐显现。利用能谱CT改善椎间盘突出的成像质量及进行量化分析现己成为可能。从能谱CT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检查手段及多层螺旋CT应用、能谱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量化指标及客观、科学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变性 腰椎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多裂肌退变相关性的定量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敏 姜宏宁 +5 位作者 元唯安 朱琼 杨玉婵 王国年 黄炎文 詹松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3-15,20,共4页
目的:探讨多裂肌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椎旁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组),男、女各30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无腰椎间盘突出的60例... 目的:探讨多裂肌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椎旁肌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组),男、女各30例,以同期行健康体检、无腰椎间盘突出的6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男、女各30例;2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相匹配。应用MRS分析,Image J软件测量2组MRI T_2WI上L_(4~5)椎间隙神经根出口水平两侧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横截面积和MRS脂肪峰波峰下面积,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在L_(4~5)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肌肉波谱脂肪峰波峰下面积,男性患者组与男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患者组与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竖脊肌及腰大肌横截面积,男性患者组与男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患者组与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多裂肌有不同程度退变,且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相关性,MRI在腰椎椎旁肌形态与功能定量分析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多裂肌 退变 磁共振波谱学
下载PDF
不同腰椎扳法对椎间盘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强 张军 +1 位作者 张慧 乔杰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测试不同扳法对腰椎间盘内压的影响,探讨扳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截取12具新鲜湿润尸体的腰骶段,包埋所有标本的L1、L2、S1、S2椎体,露出L3~L5.将微型压力传感器植入L3~4、L4~5、L5S1椎间盘,并与压力测试数... 目的:测试不同扳法对腰椎间盘内压的影响,探讨扳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截取12具新鲜湿润尸体的腰骶段,包埋所有标本的L1、L2、S1、S2椎体,露出L3~L5.将微型压力传感器植入L3~4、L4~5、L5S1椎间盘,并与压力测试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收集不同体位、不同载荷下L3~4、L4~5、L5S13个椎间盘的内压.将腰椎标本固定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使用WinTest软件控制扭矩和角度,编写运行程序,模拟坐位和卧位2种体位、4种不同载荷扳法.实验前进行2次加载和卸载循环预处理,在第3次加载时进行测试.测试模拟4种不同扳法的L3~4、L4~5、L5S1椎间盘内压基线值和扳法复位后椎间盘内压值;模拟4种不同扳法7.5 Nm预加载相和25 Nm扳动相L3~、L4~5、L5S1椎间盘内压值;模拟4种扳法7.5 Nm预加载相和25 Nm扳动相的腰椎旋转角度.结果:①4种载荷扳法椎间盘内压基线值的比较.4种不同载荷扳法椎间盘内压基线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589±0.1256) MPa,(0.1757±0.0970) MPa,(0.0522±0.0645) MPa,(0.0348±0.0472) MPa,F=17.140,P =0.000;(1.0844±0.2180) MPa,(0.7119±0.2841) MPa,(0.1599±0.1243) MPa,(0.0944±0.0627) MPa,F=72.159,P =0.000; (0.4407±0.1691) MPa,(0.2843±0.1154) MPa,(0.0684±0.0653) MPa,(0.0458±0.0490) MPa,F=34.805,P=0.000).L3~4椎间盘内压基线值组间两两比较,-500 N载荷组与-300 N载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86);-500 N载荷组高于0N、+100 N载荷组(P=0.001,P=0.000);-300 N载荷组高于0N、+100N载荷组(P =0.009,P=0.002);0 N载荷组与+100 N载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68).L4~5椎间盘内压基线值组间两两比较,-500 N载荷组高于-300N、0N、+100 N载荷组(P =0.010,P=0.000,P=0.000);-300 N载荷组高于0N、+100N载荷组(P=0.000,P=0.000);0 N载荷组与+100 N载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性变 舒筋整复手法 扳法 椎间盘内压
下载PDF
细胞自噬对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刁志君 姜宏 刘锦涛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可通过降解自身衰老物质而维持细胞稳定,且可被高度诱导,自噬对细胞的降解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是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机制之一,退行性病变是... 细胞自噬作为细胞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可通过降解自身衰老物质而维持细胞稳定,且可被高度诱导,自噬对细胞的降解能力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是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机制之一,退行性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自噬又广泛参与了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并延缓了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同时细胞自噬可潜在性诱导重吸收现象的发生。细胞自噬的研究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腰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现象意义重大,对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应重视细胞自噬在重吸收现象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重吸收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细胞自噬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T2 map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牛刚 杨健 +2 位作者 王蓉 于学文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25-2329,共5页
目的探讨T2 map成像定量评价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对46名受试者行腰椎MR矢状位T2WI及正中矢状位T2 map成像,根据Pfirrmann标准将L1-S1椎间盘分级,并测量髓核及纤维环前后缘T2值。分别比较各级髓核和纤维环前后缘T2值,对髓核和... 目的探讨T2 map成像定量评价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对46名受试者行腰椎MR矢状位T2WI及正中矢状位T2 map成像,根据Pfirrmann标准将L1-S1椎间盘分级,并测量髓核及纤维环前后缘T2值。分别比较各级髓核和纤维环前后缘T2值,对髓核和纤维环前后缘T2值与年龄、退变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共计测量229个椎间盘:①各分级腰椎间盘髓核T2值随分级增高而减小,除Ⅳ级与Ⅴ级,余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分级腰椎间盘纤维环前缘T2值呈上升趋势,除Ⅰ级、Ⅱ级与Ⅳ级,余各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腰椎间盘髓核T2值与受试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纤维环前、后缘T2值与受试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基于T2 map成像定量测定腰椎间盘髓核T2值的变化是一种无创评价椎间盘早期退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