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宫颈癌组织中癌细胞生长信号通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白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宫颈癌组织中癌细胞生长信号通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扶风县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分别接受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以及...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宫颈癌组织中癌细胞生长信号通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扶风县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分别接受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以及新辅助静脉化疗。手术切除后,测定宫颈癌病灶内PI3K/AKT/mTOR、Wnt/β-catenin、MEK/ERK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结果:介入组患者宫颈癌病灶内p-PI3K、p-AKT、mTOR、MMP2、VEGFβ-catenin、CyclinD1、Twist、Slug、Snail、MEK1、MEK2、ERK1/2、Bcl-2的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静脉组,E-cadherin、Bax的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介入动脉化疗能够较新辅助静脉化疗更为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病灶内PI3K/AKT/mTOR、Wnt/β-catenin、MEK/ERK信号通路所介导的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介入动脉化疗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叶黔 王翠兰 +2 位作者 丁建昆 刘荣强 邱华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6期7122-71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行传统放化疗)55例和介入组(行介入性动脉化疗)42例。观察治疗后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根治性手... 目的:比较分析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行传统放化疗)55例和介入组(行介入性动脉化疗)42例。观察治疗后肿瘤大小、近期疗效、根治性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对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分,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常规组,而根治性手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总体情况以及总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介入组并发症较少。结论: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动脉宫颈癌近期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介入性动脉化疗具有较高的根治性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放疗化疗 介入性动脉化疗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性动脉化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翠 阳志军 +3 位作者 罗常华 蒋绍莉 李荻玲 王洪乾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对比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按照初始时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5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传统放化疗组137例(常规组)和介入性动脉化疗组115例(介入组)。观察治疗后肿块大小改变、根治性手术率以及... 目的对比放化疗与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按照初始时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5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传统放化疗组137例(常规组)和介入性动脉化疗组115例(介入组)。观察治疗后肿块大小改变、根治性手术率以及并发症,评价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指数改善。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介入组治疗后瘤体直径小于常规组(P<0.05),根治性手术率比常规组高(P<0.05),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指数中的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总体情况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放化疗和介入性动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均有较好近期疗效,而后者根治性手术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性动脉化疗 放疗 生活质量 化疗
下载PDF
术前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ⅠB~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庞贤芳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行根治性手术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69例,按照术前是否行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IANAC),分为IANAC组12例(研究组)和单纯手...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06年1月—2016年12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行根治性手术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69例,按照术前是否行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IANAC),分为IANAC组12例(研究组)和单纯手术(PS)组5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预后和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IANAC组有5个(41.6%)病例复发,PS组有22例(38.5%)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复发。IANAC组和PS组无病生存(DFS)或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和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等待时间(≥45 d和<45 d)和是否行单次IANAC不影响DFS。只有肿瘤组织学(鳞癌与非鳞癌)是DFS的独立预后因子(HR=0.35,P=0.0292)。此外,与PS组(P=0.040 5)相比,IANAC组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结论ⅠB~ⅡB期宫颈癌,不推荐术前进行单次介入性动脉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性动脉化疗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靳金龙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1-13,共3页
为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生长抑素静脉给药,B组接受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 为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生长抑素静脉给药,B组接受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C组同时接受生长抑素静脉给药和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3组患者胃肠减压量、症状缓解时间、症状缓解持续时间。结果显示,1)胃肠减压量:A组和C组胃肠减压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缓解时间:A组和C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缓解持续时间:B组和C组症状缓解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生长抑素可以明显减少胃肠减压量,快速缓解肠梗阻所造成的临床症状;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可提高症状缓解的维持时间;生长抑素联合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症状缓解更快,持续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介入性动脉灌注 化疗 效果
原文传递
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中心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柯要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7-119,123,共4页
目的:研究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中心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静... 目的:研究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中心型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化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1)观察组的整体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1、3、5年生存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动脉栓塞治疗有助于促进肿瘤缓解,降低血清VEGF、CEA、CA125、CA19-9含量,延长整体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型肺癌 介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栓塞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非血管性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应用(附19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纪正华 邓奕 +1 位作者 李勇 杨彩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总结胆总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道狭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8例,恶性食管狭窄7例,恶性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或食... 目的:总结胆总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道狭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8例,恶性食管狭窄7例,恶性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4例,全部操作均在电视透视监视下进行。8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6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2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植入后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化疗。7例恶性食管狭窄,4例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内支架置放。8例内支架植入术后加动脉化疗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动脉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能的胆道、食管恶性梗阻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血管性内支架置入术 临床应用 胆汁引流术 总胆红素 恶性食管狭窄 食管气管瘘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颞浅动脉置管围管期并发症的影响
8
作者 汪东方 张红青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因化疗需要行颞浅动脉逆行置管患者的围管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科使用植入式动脉输液港埋置于颞浅动脉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3)... 目的研究改良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因化疗需要行颞浅动脉逆行置管患者的围管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科使用植入式动脉输液港埋置于颞浅动脉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改良的围管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的护理工作强度。结果颞浅动脉置管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区渗血,试验组术后渗血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P=0.007)。试验组敷贴早期更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中为患者更换透明贴膜平均1.87次,试验组0.30次,试验组敷贴更换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1)。结论改良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显著降低颞浅动脉置管患者围管期渗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早期被动更换敷贴的情况,并降低换药频率,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口腔颌面部肿瘤 植入式动脉输液港 颞浅动脉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