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3
1
作者 张保中 邱贵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分析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90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83.5岁。其中7... 目的分析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统计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90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83.5岁。其中74例患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每例患病2.4种。骨折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和髓内固定。术后6个月6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4%(53/63)。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高、术前疾病多,充分评估及治疗术前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分析 被引量:117
2
作者 权日 徐国洲 +2 位作者 尹庆水 昌耘冰 张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13-714,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自 1990至 2 0 0 0年 ,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42 6例 ,分别采用牵引、外固定架、多根斯氏针、鹅头钉板、γ钉或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治疗。其中 2 37例 (5 5 .6 % )随访 3~ 5 ...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自 1990至 2 0 0 0年 ,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42 6例 ,分别采用牵引、外固定架、多根斯氏针、鹅头钉板、γ钉或动力髋螺钉 (DHS)固定治疗。其中 2 37例 (5 5 .6 % )随访 3~ 5 1个月 ,平均 18个月。 结果  2 37例随访病例中 ,复位及内固定满意率为 89.0 % (2 11 2 37) ,愈合率为 97.5 % (2 31 2 37) ,功能恢复接近受伤前水平为 6 5 .8% (15 6 2 37)。并发髋内翻为 5 .1% (12 2 37)。 结论 大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需手术治疗 ,应根据全身情况、骨骼质量和骨折类型决定使用何种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外固定器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小转子必须固定吗? 被引量:103
3
作者 王亚梓 王蕾 +1 位作者 张海生 陆宸照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70-971,988,共3页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骨折是否需要固定。方法回顾分析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其中股骨小转子固定仅2例,其余未行小转子骨折块固定。结果术后至少随访1年以上,所有的病例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髋内翻... 目的讨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小转子骨折是否需要固定。方法回顾分析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其中股骨小转子固定仅2例,其余未行小转子骨折块固定。结果术后至少随访1年以上,所有的病例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髋内翻和内固定失效。结论如果DHS固定牢靠,不用螺钉固定股骨小转子,但强调在骨折愈合之前限制负重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小转子 动力髋螺钉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69
4
作者 罗永忠 李佩佳 +3 位作者 赵汉平 刘明 骆刚 史庆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经分析,所有病人在术后2~7d(平均3.4d)下地负...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经分析,所有病人在术后2~7d(平均3.4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粗隆问骨折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骨折病人 肢体功能
下载PDF
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68
5
作者 程建 雷会宁 +3 位作者 冯仕明 范竞 马勇 刘明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956-2961,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手工检索与骨科相关的文献和会议论文。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所有PFNA与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9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690例患者,其中PFNA内固定871例,DHS内固定819例。与DHS相比,PFNA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短、髋关节功能好、术后髋内翻及螺钉切割发生率低的优点,但两者在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股骨干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检索的文献表明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9
6
作者 索鹏 石亚萍 +3 位作者 梅汉尧 陈永源 王浩杰 周永顶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2 8例 ,其中EvansⅢ型 6例、Ⅳ型 19例、Ⅴ型3例。手术以后以...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2 8例 ,其中EvansⅢ型 6例、Ⅳ型 19例、Ⅴ型3例。手术以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2 8例患者经 0 .5年~ 4年随访 ,优良率为 85 .8%。无一例死亡 ,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等现象。结论 :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置换 手术治疗 80岁以上老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1
7
作者 孙海波 彭阿钦 +4 位作者 张万龙 齐明 李华 冯国英 王心宽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阶段性隐形失血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初次患病,24 h补液量不超过2000 mL,排除严重内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进行计算,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同时,探讨总失血量和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1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和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与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相比,却有着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1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770)、2~3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r=0.884)、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r=0.589)呈正相关(P〈0.05)。得到最佳线性方程: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78×1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1.029×2~3 d内阶段性隐性失血+0.779×4~5 d阶段性隐性失血量+58.327。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量为主,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应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减少贫血导致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朱锦宇 朱庆生 +4 位作者 韩一生 吴尧平 刘建 李明全 袁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5例随访12~82个月(平均36.2个月),优良率81.5%。并发症主要为髋内翻畸形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选择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5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5例随访12~82个月(平均36.2个月),优良率81.5%。并发症主要为髋内翻畸形5例、内固定松动断裂3例和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2例。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选择最适合的内固定,主要选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动力性髋部钉(DHS),外固定架和多枚钉固定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并发症 老年
原文传递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6
9
作者 张应梅 刘燕媚 罗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时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时辅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评价手术的优良率。结果55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住院时间(14.0±3.1)d,术后共有5例占9.09%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随访3-36个月,除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Harris评分为(84.45±9.38)分,手术优良率达78.1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明显,但由于手术并发症的存在,需注意其特殊的护理方法和及时的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 HARRIS评分
原文传递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隐性失血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徐驰 周勇 +5 位作者 赵军 黄麒 闵理 李灿峰 王一天 屠重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0-515,共6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15例。记录术前,术后1、3、5 d的血常规及术中、术后出血量,使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应用方差分析对不同阶段的隐性失血量进行比较(以P<0.05为标准)。对性别、年龄、BMI、骨折分型、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的平均总失血量为(922.51±202.47)ml,其中平均显性失血为(85.16±14.18)ml,占总失血量的9.21%,平均隐性失血为(847.45±151.32)ml,占总失血量的90.79%。术后1 d隐性失血量与第2~3 d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第4~5 d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远端扩髓较单纯近端扩髓,其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是影响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以隐性失血为主,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 d,与年龄、骨折分型、糖尿病、高血压、术前抗凝、伤后手术延迟时间及扩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围手术期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11
作者 沈波 焦竞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4,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7
12
作者 曾剑文 朱庆生 +1 位作者 朱锦宇 边子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8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P WBC)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比例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3例60岁以上的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P WBC数与PMN比例,根据病情或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骨折程度严重者的P... 目的:探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P WBC)数及中性粒细胞(PMN)比例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83例60岁以上的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P WBC数与PMN比例,根据病情或预后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骨折程度严重者的P WBC与PMN比例比骨折程度轻者显著增高;功能恢复一般组与良好组相比,PWBC数显著增高。结论:入院时PWBC数及PMN比例可作为评估患者伤情、创伤耐受及预后的一项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白细胞 粗隆间骨折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颖 何伟 +1 位作者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周伟 吕莉慧 +3 位作者 黄莹 顾明 姜田甜 王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4期6691-6693,66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训练
原文传递
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欣 金捷 +1 位作者 时宏富 胡海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按内固定不同分为DHS组和PFNA组;按Evans-Jensen分型:DHS组56例中,I型12例,...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月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按内固定不同分为DHS组和PFNA组;按Evans-Jensen分型:DHS组56例中,I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PFNA组42例中:I型10例,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7例,V型1例。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有无股骨头切割、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对比双侧颈干角,并采用Kuderna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系统评估患髋功能。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2个月,DHS组:手术用时6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300~600mL,平均400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周;发生内固定松动或股骨头切割6例;发生髋内翻7例;PFNA组:手术用时45~10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平均200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9周;发生内固定松动或股骨头切割0例;发生髋内翻2例;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内固定松动或股骨头切割及髋内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uderna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优良率:DHS组为85.7%,PFNA组为95.2%。均无感染,骨不连,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疗效较DHS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DHS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陶仕坤 《当代医学》 2011年第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DHS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PFN内固定,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 PFN组和Gamma钉组的...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行DHS内固定、Gamma钉内固定和PFN内固定,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 PFN组和Gamma钉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都优于DHS组,统计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PFN组优良率为95%,Gamma钉组优良率为92.5%;PFN组和Gamma钉族分别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HS组为10%;Gamma钉组为7.5%;PFN组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PFN组分别与DHS组、Gamma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HS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以创伤小、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DSH GAMMA钉 PFN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侯勇 李经坤 +3 位作者 司萌 赵华 潘新 聂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和股骨近端解剖板(AP)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39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岁。采用PFNA治疗27例,Gamma钉24例,解剖板治疗17例,对三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Gamma钉组、解剖板组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FNA组与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00±14.00)min、(70.00±16.00)min,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解剖板(91.00±11.00)min;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39.11±24.58)m L,明显少于Gamma钉组(188.38±16.53)m L和解剖板组(233.74±11.06)m L。结论 PFNA、Gamma钉和解剖板三者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PFNA和Gamma钉较解剖板手术时间短,PFNA手术方式较另外两种术中出血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老年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8
作者 纪泉 高凡 +2 位作者 文良元 薛庆云 黄公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表浅软组织感染2.6%(2例),心脑血管意外3.9%(3例),肺炎6.6%(5例),老年谵妄15.8%(12例),术后DVT 5.3%(4例),应激性溃疡2.6%(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稳定性(股骨内后侧皮质)、ASA评分是骨折愈合后髋关节功能的预测因子(P=0.032,P=0.032,P=0.038),性别、入院后早期手术、手术时间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较小,但围手术期仍有较多并发症。骨折稳定性、患者年龄、ASA评分与骨折愈合后髋关节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老年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栾斐宇 王文波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7期3441-3444,3449,共5页
近年来中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已呈高龄化发展态势,由于卧床保守治疗产生的诸多并发症以及患者对预后的较高期望值,所有现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其中动力髋螺钉由于其设计原因不适宜应用于伴发骨质疏松的患者,Gamma钉... 近年来中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已呈高龄化发展态势,由于卧床保守治疗产生的诸多并发症以及患者对预后的较高期望值,所有现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其中动力髋螺钉由于其设计原因不适宜应用于伴发骨质疏松的患者,Gamma钉虽经过主钉加长改进,但用于伴发骨质疏松的患者仍存在风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根据亚洲人特点推出的PFNA-Ⅱ因其微创理念及螺旋刀片的独特设计在治疗高龄尤其是伴发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明确优势,髋关节置换可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但需要充分考虑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黄建国 陈明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组(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桃红四物汤 诊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