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属7个种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 被引量:38
1
作者 戴思兰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6-22,共7页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毛华菊(D.vestitum)与野菊(D.indicum)种间杂交较易成功,且能获得较多具明显形态变异的F1植株,而以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亲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低且仅有较少具变异形态的杂种苗,此外,还对种间杂交在菊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讨菊花起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种间杂交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种子无菌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方 陈昆松 +1 位作者 陈汉韬 夏宜平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3,共5页
以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的种子为材料,研究适合于种子无菌播种、原球茎分化芽、生根壮苗的不同培养基.结果表明:在5种用于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中,添加IAA10mg/L的C1培养基,种子萌动率达3%,原球茎由培养120天的1... 以蕙兰×台兰种间杂交的种子为材料,研究适合于种子无菌播种、原球茎分化芽、生根壮苗的不同培养基.结果表明:在5种用于无菌播种的培养基中,添加IAA10mg/L的C1培养基,种子萌动率达3%,原球茎由培养120天的10.13个/瓶,平均直径1.63mm到220天增至19.86个/瓶,平均直径4.30mm;BA1~2mg/L有利于原球茎分化芽,分化率达100%以上;NAA2mg/L使生根壮苗率达100%.添加活性炭1.5~3g/L对种子成苗过程效果较好,在芽分化与生根壮苗培养中,减少MS大量元素的使用量有利于生长.兰花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80%,已获得4~5年生的杂种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台兰 种间杂交 杂交种子 无菌播种 杂种苗
下载PDF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S IN ACTINIDIA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尊安 韩碧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2期1110-1117,共8页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cotyledon-derived calli of Actinid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2n = 2x=58) were fused by the PEG method with cotyledon-callus protoplasts of A. deliciosa var. deliciosa (2n = 6x = 174) or wit... Protoplasts isolated from cotyledon-derived calli of Actinid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 (2n = 2x=58) were fused by the PEG method with cotyledon-callus protoplasts of A. deliciosa var. deliciosa (2n = 6x = 174) or with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 A. kolomikta (2n = 2x = 58), respectively.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an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occurrence of somatic hybrids. RAPD results with some primers surveyed indicated that one clone (A. chinensis + A. deliciosa) and four clones (A. chinensis + A. kolomikta) had RAPD banding patterns which combined the parental banding profiles. Ploidy levels of the (A. chinensis + A. deliciosa) clone were deduced as octoploid (2n = 8x), and the (A. chinensis + A. kolomikta) clones were tetraploid (2n = 4x), triploid (2n = 3x) or pentaploid (2n = 5x). The clones were confirmed as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s in Actini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idia chinensis Actinidia deliciosa Actinidia kolomikta interspecific somatic hybrid
下载PDF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颜辉煌 胡慧英 +4 位作者 傅强 余汉勇 汤圣祥 熊振民 闵绍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选用两个抗褐飞虱的药用野生稻编号材料与两个感虫栽培品种杂交,通过胚培养获得了F1、BC1F1和F2植株。F1杂种表现出野生亲本紫色柱头、长芒及抗褐飞虱等特性,其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多为单价体(仅0.77个二价体),... 选用两个抗褐飞虱的药用野生稻编号材料与两个感虫栽培品种杂交,通过胚培养获得了F1、BC1F1和F2植株。F1杂种表现出野生亲本紫色柱头、长芒及抗褐飞虱等特性,其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多为单价体(仅0.77个二价体),甚至不能形成花药,因而表现雄性不育,仅获得一株F2,染色体数目为2n=46。用栽培稻回交获得BC1F1植株为异源三倍体,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12.25Ⅰ+11.85Ⅱ+0.01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药用野生稻 杂种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辣椒属种间杂交及杂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程志芳 钱春桃 +1 位作者 陈学军 陈劲枫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3-888,共6页
通过辣椒属5个栽培种(Capsicum 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和C.pubescens)种间正反杂交试验,获得了3株C.baccatum×C.chinense(Hbc)和7株C.annuum×C.chinense(Hac)种间杂种植株。除Hac-7单株表型异常外,其他杂... 通过辣椒属5个栽培种(Capsicum 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C.baccatum和C.pubescens)种间正反杂交试验,获得了3株C.baccatum×C.chinense(Hbc)和7株C.annuum×C.chinense(Hac)种间杂种植株。除Hac-7单株表型异常外,其他杂种F1植株均生长正常。Hac、Hbc花粉可染率分别为13.9%和23.8%,显著低于其双亲。同一组合内单株间花粉育性、形态性状和同工酶电泳图谱表现一致,形态学观察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均验证了种间杂种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间杂种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和陆地棉与陆地棉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棉品种作为对照,比较和研究了两类组合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海陆种间杂种在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和陆地棉与陆地棉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棉品种作为对照,比较和研究了两类组合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海陆种间杂种在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和不孕子率上显著地高于陆地棉种内杂种,但单铃重和衣分则显著地低于陆地棉种内杂种,单铃重前者最高为3.3 g,后者最低也有4.7 g。一般地,海陆种间杂种的小区皮棉产量显著低于陆陆种内杂种,但也有个别组合,如海陆1号的皮棉产量,与陆地棉品种中棉所 12 和陆陆种内杂种浙杂 166 没有显著差异。在品质性状方面,海陆种间杂种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都显著地好于陆陆种内杂种,尤其是长度、比强度和伸长率最高分别达到 35.3 mm、43.6 cN·tex 1 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种间杂种 海岛棉 棉种 细胞质雄性不育 单铃重 品种 优势 中棉所 初步研究
下载PDF
菊花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种间杂种的幼胚拯救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2-46,共5页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2.0mg.L-1+NAA2.0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二倍体野生种 栽培种 种间杂种 幼胚拯救 RAPD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其性状表现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清元 李加纳 +3 位作者 崔翠 殷家明 谌利 唐章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58-1063,i0005,共7页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 芸薹属内遗传和变异类型极其丰富,这为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提供了条件。通过甘蓝(B.oleracea,2n=CC=18)和芥菜型油菜(2n=AABB=36)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六倍体新物种,为油菜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本文选用芥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B.oleraceavar.aceaphala,2n=CC=18)进行种间杂交,在10个杂交组合中,共授粉559朵花,剥离种子35粒,对所得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9个无性系。对该无性系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和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育性综合鉴定,发现其中2个无性系为黄籽芥菜型油菜×黄籽羽衣甘蓝组合(03K169×03K05)的未加倍真杂种(2n=ABC=27),其籽粒为红色。杂种植株在各生长阶段,形态均趋近于甘蓝型油菜;在减数分裂后期Ⅰ、后期Ⅱ,杂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丢失现象。杂种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两个亲本互补酶带。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和双亲相比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芥菜型油菜 羽衣甘蓝 性状表现
下载PDF
非对称体细胞融合获得花椰菜与Brassica spinescens的种间杂种 被引量:16
9
作者 姚星伟 刘凡 +3 位作者 云兴福 赵泓 Ryschka U Schumann G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拟利用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向芸薹属花椰菜中转移野生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 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耐盐等优良特性。用经UV处理的供体叶肉原生质体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PEG)融合,培养... 拟利用非对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向芸薹属花椰菜中转移野生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 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耐盐等优良特性。用经UV处理的供体叶肉原生质体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PEG)融合,培养后获得379株再生植株。对其中的120株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子标记检测,证明有23株为杂种植株。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表明,杂种植株核DNA含量全部高于供、受体亲本核DNA含量总和,植株倍性在四至八倍之间。还对供体不同UV射线处理的剂量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0.0750 J.cm-2为最大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种间杂种 非对称体细胞融合 原生质体培养 杂种鉴定
下载PDF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基因组原位杂交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郄丽娟 申书兴 +5 位作者 轩淑欣 王彦华 陈雪平 张成合 李晓峰 罗双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59-1464,共6页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 为研究A、C基因组间的亲缘关系和识别不同染色体,分别以大白菜(AA)和结球甘蓝(BB)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与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中期染色体杂交。结果表明,两种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20条染色体和结球甘蓝18条染色体上都有杂交信号,但信号图型有明显差异。大白菜基因组总DNA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几乎都只集中于近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但在大白菜染色体上的分布区域略大;结球甘蓝基因组总DNA在其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散布满其全长,但在着丝粒区和核仁组织区显示增强的信号带,而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则主要集中于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且强度弱于大白菜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的杂交信号。基于大白菜基因组DNA的GISH信号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的核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为鉴别其种间杂种及其染色体的组成和同源关系提供了分子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甘蓝 基因组原位杂交 种间杂交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薏苡属种间杂种形态的观察和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秀英 赵晓明 +1 位作者 李明山 邓志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通过薏苡属(Coix)栽培种(C.lacryma-jobi L.)和野生种(C.agrestis lour.)远缘杂交 F_1和 F_3形态观察和比较,确证出现性状的疯狂分离和超亲变异,符合远缘杂交的特征,从形态上证明远缘杂种的真实性。
关键词 薏苡 种间杂交 形态特征
下载PDF
Iris japonica×Iris confusa种间杂种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永红 伍碧华 +3 位作者 颜济 杨瑞武 丁春邦 张利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7-502,共6页
对Irisjaponica、I confusa和它们的人工种间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形态学和繁育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I japonica和I confusa的形态差异较小 ,杂种F1形态介于亲本之间 ;(2 )人工杂交比较容易 ,杂种种... 对Irisjaponica、I confusa和它们的人工种间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形态学和繁育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1)I japonica和I confusa的形态差异较小 ,杂种F1形态介于亲本之间 ;(2 )人工杂交比较容易 ,杂种种子能正常发育 ;杂种F1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 =30 ,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频率很高 ,为 13 9个二价体 ,构型为0 95Ⅰ + 5 95Ⅱ (棒形 ) + 7 95Ⅱ (环形 ) + 0 0 5Ⅲ + 0 2 7Ⅳ ,表明它们有相似的染色体组 ,亲缘关系很近 ;(3)杂种中有少量的三价体和四价体存在 ,可能是亲本染色体间发生了结构重排或是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 ;(4)杂种中大多数细胞存在 2个单价体 ,有的高达 8个单价体 ;花粉育性为 5 0 5 1% ,不能正常结实 ,表明I japonica和I confusa间存在生殖隔离 ,是独立的生物学物种 ;(5 )杂种F1减数分裂前期可观察到细胞融合 ,这可能是造成I japonica和I confusa不同居群出现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种 细胞遗传学 蝴蝶花 扁竹兰鸢尾 减数分裂 染色体配对 细胞融合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_1的形态学及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于卓 王晓娟 +1 位作者 刘杰 马艳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 为了解加拿大披碱草与肥披碱草杂种F1的育性状况、细胞遗传学基础和育种潜力,用定株观测、花粉染色、染色体制片镜检等方法,对杂种F1的生育特性、染色体构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植株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和株高明显超过其双亲,株型倾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穗较长,穗型呈中间型,叶片宽大,花粉可育率及结实率均为0;F1为五倍体(2n=5x=35),其PMCM 平均染色体构型为5.79 +14.31 +0.17 ,后期 出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F1 细胞学研究 花粉 植株生长势 染色体构型 母本 穗型 加拿大 体制 潜力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树彦 云锦凤 +1 位作者 徐军 杨洪琴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育时期、生长繁殖特性、穗部形态及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加拿大披碱草比老芒麦生育期晚 30 d左右 ,繁殖能力较弱 ,二者在形态学上有较大差异 ;其 F1 代在生长和无性繁殖特性上表现出杂种优势 ... 研究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育时期、生长繁殖特性、穗部形态及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加拿大披碱草比老芒麦生育期晚 30 d左右 ,繁殖能力较弱 ,二者在形态学上有较大差异 ;其 F1 代在生长和无性繁殖特性上表现出杂种优势 ,而育性极为衰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 种间杂种 形态学
下载PDF
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及其后代对低温的适应性反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庄飞云 陈劲枫 +3 位作者 钱春桃 李式军 任刚 王志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研究了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 (Cucumis×hytivusChen&Kirkbride ,2n =38)及其后代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可能由于亲本染色体组间的功能不协调 ,在低温处理下新种幼苗出现代谢异常 ,丙二醛 (MDA)、脯氨酸含量变化... 研究了甜瓜属种间杂交新种 (Cucumis×hytivusChen&Kirkbride ,2n =38)及其后代幼苗对低温逆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可能由于亲本染色体组间的功能不协调 ,在低温处理下新种幼苗出现代谢异常 ,丙二醛 (MDA)、脯氨酸含量变化大 ,冷害指数达到 3 5 ,表现对低温的适应性相对较弱。但新种与黄瓜的回交自交后代却表现出较强的抗性 ,超出了参试黄瓜品种。经 4d变温处理后 ,其冷害指数仅为 1 0 ,MDA含量为 9 2 μmol·g-1,在所有供试材料中为最低。这表明通过回交和自交 ,杂种代谢系统已基本恢复正常 ,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属 种间杂交 后代 低温 适应性反应 新品种 抗性 冷害指数 回交 自交 杂种代谢系统
下载PDF
桉树种间杂种优势和优良杂种的评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4 位作者 徐建民 林康銮 卢国桓 叶善腾 赵汝玉 《广东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1-5,共5页
以桉树属的19个种间杂种,4个母本天然授粉子代,1个尾对桉优良种源原种为试材,在广东省新会市大泽镇进行造林试验,2年生的调查资料分析结果如下:(1)杂种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村积和蓄积量生长有极显著的差异。(2)杂种间... 以桉树属的19个种间杂种,4个母本天然授粉子代,1个尾对桉优良种源原种为试材,在广东省新会市大泽镇进行造林试验,2年生的调查资料分析结果如下:(1)杂种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村积和蓄积量生长有极显著的差异。(2)杂种间超亲优势的变异幅度较大,树高为59.11%~3.38%、胸径78.55%~3.20%、单株材积219.10%~13.66%、蓄积量338.23%~25.444%、保存率42.31%~3.33%。(3)按20%的选择强度初步评选出4个优良的杂种,与对照种相比较,入选的杂种的平均单株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122.5%、113.5%、80.3%和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种间杂种 杂种优势 杂种评选
下载PDF
栽培茄与红茄(Solanum integrifolium)种间杂交及其杂种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柳李旺 龚义勤 +3 位作者 汪隆植 黄浩 曾晓萍 卢昆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中POD同工酶表现为双亲“完全互补型” ,COD、EST同工酶兼含双亲的部分谱带 ,多偏向母本野生红茄 ,有时还出现杂种酶带 ;RAPD标记表现为“偏母的互补型” ;花粉育性极低。另外还对F1 回交中柱头与花粉内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红茄、七叶茄、安长茄花粉与花粉管可在F1 柱头与花柱中正常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红茄 种间杂交 种间杂种 杂种鉴定 杂种优势 形态学 生化特性 分子特性
下载PDF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金发 王彩祥 +1 位作者 孙济中 刘金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3-168,共6页
以海岛棉7124为共同亲本分别与陆地棉品种徐州184和中棉所12杂交,同时以陆海杂交选育出的中长绒系67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杂交,分别对上述3个组合进行世代均值分析。除麦克隆值外,所有性状在各组合中都存在加性效... 以海岛棉7124为共同亲本分别与陆地棉品种徐州184和中棉所12杂交,同时以陆海杂交选育出的中长绒系67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杂交,分别对上述3个组合进行世代均值分析。除麦克隆值外,所有性状在各组合中都存在加性效应(d),而非加性效应的存在与否则因性状、组合不同而异。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未检测到显性效应(h),株高、子指、铃数、绒长无加性×加性效应(i),果枝数、子指、铃数、衣分、绒长和强度,不存在加性×显性效应(j),而显性×显性效应(l)则在各性状中都检测到。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当h+l>d+i时则存在超亲杂种优势,j对杂种优势没有贡献。理论上超亲优势的产生共有10种可能性,在本试验的3个组合中实际发现7种,主要有h>d,l>d和l>d+i,而h>i,l>i,h+l>i未出现。因此,显性效应(h)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l)是本试验中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种间杂种 世代均值分析
下载PDF
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崔娜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 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 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 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 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 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 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 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 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种间杂种 RAPD 细胞学 形态学 鉴定
下载PDF
利用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获得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的种间杂种(英文)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玉萍 AndrzejWojciechowski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78,共5页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花菜 种间杂种 胚珠 离体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