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背景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怀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条文,虽然进一步扩大了"虚假信息"的范围,严密了刑事法网,但是它回避了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立法正当性问题,又可能造成虚假恐怖信息与新设的四类虚假信息的界限不明等问题,是一次不完美的立法修正。应有的解决方案是,取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改为一般性的"虚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犯罪
网络诽谤解释
立法正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背景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怀胜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基金
北京市社科联青年人才资助项目: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2015SKL019)
文摘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条文,虽然进一步扩大了"虚假信息"的范围,严密了刑事法网,但是它回避了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立法正当性问题,又可能造成虚假恐怖信息与新设的四类虚假信息的界限不明等问题,是一次不完美的立法修正。应有的解决方案是,取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改为一般性的"虚假信息"。
关键词
虚假信息犯罪
网络诽谤解释
立法正当性
Keywords
false
information
crime
internet
libel
interpretation
legislative
legitimacy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调整思路——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背景
李怀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