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1
1
作者 潘月帆 黄俊文 +2 位作者 黄安劲 胡曙荣 谢建鸿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背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感染、关节退变等并发症。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小,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 背景: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感染、关节退变等并发症。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损伤小,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2011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12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2例。采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经皮螺钉或接骨板内固定,同时处理半月板损伤,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一期复位、固定,合并交叉韧带断裂伤患者二期手术重建。麻醉过后即开始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支具保护下逐渐负重训练。术后随访,进行HSS评分。结果:2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5.5±5.1)个月;HSS评分:优23例,良4例。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0.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骨经皮内固定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可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微创 植骨 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2
作者 沈波 焦竞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4,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META分析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周伟 吕莉慧 +3 位作者 黄莹 顾明 姜田甜 王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4期6691-6693,66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91例,年龄均>65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109例)和对照组(82例)。研究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两组同时配合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配合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功能训练
原文传递
骨九方配合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许小志 谢学文 +6 位作者 曾文磊 张兆华 罗学辉 冯兴伦 余虹 林洁 翁天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骨九方配合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髋),在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骨九... 【目的】探讨中药骨九方配合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60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髋),在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骨九方汤剂+安慰剂软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骨化三醇软胶囊+安慰剂汤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和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值,同时观察2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髋Harris评分和患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全部病例均获得4~13个月不等的随访,平均随访(8.127±1.40)个月。(2)术后6周时,2组骨折临床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术后3个月,治疗组BAL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TRACP5b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BALP和TRACP5b水平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在改善BALP和TRACP5b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4)术后3个月,治疗组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值较术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骨密度值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Harris患髋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1~5周,治疗组患髋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九方能改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愈合,同时应用骨九方治疗,可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内固定 骨质疏松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九方 骨密度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被引量:25
5
作者 彭阿钦 潘进社 宋连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3年 3月~ 1 998年 1 0月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35例 ,其中 1 8例行胫骨关节面的有限固定 ,1 7例行前或内侧支撑钢板固定 ,随访 0 5~ 5年 ,按Helfet标...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3年 3月~ 1 998年 1 0月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35例 ,其中 1 8例行胫骨关节面的有限固定 ,1 7例行前或内侧支撑钢板固定 ,随访 0 5~ 5年 ,按Helfet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 3例Ⅱ型损伤中 ,优良率为 85 % ;Ⅲ型损伤的 1 2例中 ,优良率为 50 %。结论 治疗的效果决定于原始损伤的程度、复位的质量和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胫骨PILON骨折 PILON骨折 胫骨骨折
下载PDF
解剖型钢板在四肢近关节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程维 李长有 +4 位作者 李晓华 张俊峰 郑昊 赫兰学 徐松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59-96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四肢近关节端骨折的新型内固定方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6例(52个部位)中,肱骨近端骨折7例,远端4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股骨近端骨折12例,远端骨折4例,胫骨近端骨折14例,远端骨折8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随... 目的介绍一种四肢近关节端骨折的新型内固定方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6例(52个部位)中,肱骨近端骨折7例,远端4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股骨近端骨折12例,远端骨折4例,胫骨近端骨折14例,远端骨折8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40例,3.5~22个月,平均7.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6~4.6个月,平均2.5个月。无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折断、弯曲及感染等并发症。膝关节按照Merchant评分标准,其它部分骨折按照自行拟定骨折愈合的评分标准。本组优2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总优良率92.5%。结论解剖钢板因其特有的解剖构型,具有利于复位、固定牢靠及手术简单的优点,对近关节端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有良好效果,可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钢板 四肢近关节端骨折 临床应用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炜昌 王荣生 +4 位作者 石裕明 何立文 许育东 王伟雄 任光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治疗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分为内固定失效组(n=15)和成功组(n=8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治疗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分为内固定失效组(n=15)和成功组(n=89),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Singh指数、骨折分型、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尖顶距(TA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为变量。采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45个月。104例中15例患者术后发生内固定失效。单因素分析显示TAD、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基础疾病是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ngh指数、骨折复位质量及基础疾病为内固定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骨质疏松、骨折复位不良、基础疾病状况严重及TAD≥30mm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PFNA内固定失效的高危因素,临床应予以有效干预或者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SINGH指数 骨折复位质量 尖顶距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与宽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廉养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32例和B组(外侧L型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 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的变化,以Maryfand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显著大于B组,跟骨宽度显著小于B组(P <0. 05); A组术后3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 <0. 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B组25. 00%(P <0. 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改善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宽度,促进骨折复位及术后足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空心螺钉 内固定 跟骨骨折 Bohler角 Gissane角 SandersⅢ型 Maryfand评分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9
作者 胡野 周业金 +1 位作者 江渟 张逸飞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选取内固定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该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干骨折,均获得随访,其中20例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20例行...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选取内固定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该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干骨折,均获得随访,其中20例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20例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值、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膝关节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膝关节优良率及术后48 h平均血红蛋白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锁钉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推荐首选交锁髓内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股骨干骨折
下载PDF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为 朱道平 +3 位作者 严宏伟 陈洋 许凯 张成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0±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老年人 股骨骨折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程维 李长有 +4 位作者 李晓华 李德江 张俊峰 赫兰学 徐松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54例,平均年龄39岁。使用11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 目的评价可吸收螺钉在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54例,平均年龄39岁。使用115枚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端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3年),所有病例骨折对位良好,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可吸收螺钉是近关节端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固定效果确切,生物相容性好,对人体无不良反应,不影响关节内骨折的愈合,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术 近关节端 松质骨骨折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谭志韵 涂泽松 罗汉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669-674,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和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方口服联...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和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方口服联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程度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4%(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4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14 d、28 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的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β-CTX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BGP、BAL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IL-6、β-CTX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BGP、BAL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经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3/56),低于对照组的12.5%(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骨代谢,减少术后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加味方 伤科黄水 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炎症 骨代谢
原文传递
钢板和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连华 王浩 +4 位作者 张妍 蔡艳红 张浩 刘智 孙天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70-6977,共8页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 背景:肱骨干骨折应选择钢板还是髓内针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比较了二者的疗效,但得出的结论不甚相同。针对这些对比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为纳入研究数目及对研究数据提取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目的: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Allied Health Literature)、EBM(Evidence-Based Medic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钢板内固定与髓内针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应用Jadad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5个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试验,其中4个半随机试验,11个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交锁髓内针固定会导致并发症风险增高(OR=0.37(0.19,0.59),P=0.00)。发表偏倚Egger’s检验P=0.91,无显著性发表偏倚。再手术发生上交锁髓内针治疗的风险增高(OR=0.28(0.14,0.57),P=0.00),Egger’s检验P=0.69。肩部撞击发生率髓内针固定要显著高于钢板固定(OR=0.13(0.05,0.35),P=0.00),肱骨干骨折后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容易导致肩部撞击的发生,导致并发症、再手术风险增高。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医源性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人工假体 肱骨干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针 钢板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翔 阚世廉 袁天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728-735,共8页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了传统钢板和支架原理,即头部有锁定螺纹的螺钉和钢板锁钉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又有传统螺钉和动力加压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加压单元,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了传统钢板和支架原理,即头部有锁定螺纹的螺钉和钢板锁钉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又有传统螺钉和动力加压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加压单元,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是依靠钢板与螺钉的成角稳定性和螺钉与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骨折内固定的。骨髓腔细小时应避免螺钉尖端损伤近端皮质的骨螺纹,应更换为双皮质自攻螺钉至少在对侧骨皮质获得把持力。骨质疏松植入螺钉,由于单皮质骨螺钉产生的工作长度减少,在所有骨折块均使用双皮质自攻螺钉,以提高螺钉工作长度。当长骨轴线与钢板对线不良时,要么打入长自攻螺钉,要么改变角度打入标准螺钉。锁定加压钢板应选择适宜的长度,钢板的长度取决钢板跨越比和钢板螺钉密度,钢板与螺钉间的应力还受螺钉数量和位置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可应用于骨干或干骺端的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闭合或开放截骨术和不适合髓内钉固定的骨干骨折,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有很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把持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锁定加压钢板的内固定技术,避免由于失误导致内固定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学术探讨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钢板 螺钉 解剖复位 加压固定 解剖钢板 粉碎性骨折 拉出力 弯曲应力 成角稳定性 抗疲劳测试 感染 骨折延迟愈合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曹成 黄永丰 +1 位作者 朱法豪 杨惠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5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52例。记录两组... 目的分析比较2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均获得随访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创钢板内固定组50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5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植入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结果。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P<0.05)。随访50例微型钢板患者2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无不愈合发生;52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1例不愈合,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下地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骨折较交锁髓内针更为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钢板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腓骨 骨折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三种伤椎置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6
作者 常锐 王德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5年7月对1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38例采用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伤椎短钉组),38例采用伤椎椎... [目的]探讨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5年7月对1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38例采用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伤椎短钉组),38例采用伤椎椎弓根内置长螺钉(伤椎长钉组),40例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伤椎不置螺钉(伤椎无钉组)。[结果]随访9~36个月,平均15.8个月。三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伤椎椎管矢状径和横截面积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神经功能状态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短钉组、伤椎无钉组在术后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率,优于伤椎长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短钉组和伤椎长钉组的远期矫正丢失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均低于伤椎无钉组(P<0.05)。三组间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伤椎短钉组优于伤椎长钉组和伤椎无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三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在后路内固定中增加经伤椎椎弓根内置短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更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邱勤业 胡汉生 +6 位作者 范震波 李穗 张华焕 余升华 杨展翔 李远辉 尹德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69-5574,共6页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微创经皮钢板 解剖锁定钢板 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生物力学 Neer评分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阿布都萨塔尔.艾萨 《新疆医学》 2018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观察传统经胸内固定术配以胸腔镜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分为30例和胸腔镜辅助组30例,传统组患者使用单独传... 目的观察传统经胸内固定术配以胸腔镜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分为30例和胸腔镜辅助组30例,传统组患者使用单独传统经胸内固定治疗,为胸腔镜辅助组患者使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治疗。结果胸腔镜辅助组患者引流管拔出、胸痛缓解、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均比传统组短,胸腔镜辅助组患者的骨折对位率、肺部复张正常率、切口愈合率均比传统组高,胸腔镜辅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P<0.05);胸腔镜辅助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引量均比传统组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胸腔镜辅助下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治疗效果良好,并且手术创伤较小,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及出血量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经胸内固定术 多发性 肋骨骨折 血气胸
下载PDF
“八”字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9
作者 马骏 何斌 +3 位作者 姜曙祥 王强 田锋 盛福卫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观察"八"字微创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微创小切口(即跗骨窦切口结合跟骨后纵外侧切口)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采用&qu... 目的观察"八"字微创入路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用微创小切口(即跗骨窦切口结合跟骨后纵外侧切口)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30足)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采用"八"字形微创切口联合钢板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拍摄X射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测量B9hler角与Gissane角,记录相关并发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6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或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跟骨B9hler角由术前平均(13.42°±4.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24,P=0.000);跟骨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97.8°±9.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2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P=0.000)。经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优良率达83.3%。结论 "八"字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内固定 微创治疗 跟骨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涌生 郑宁 +1 位作者 陈松亮 陈义潘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从2007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从2007年9月-2010年12月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60例,手术均采用MIPPO技术,运用间接复位技术和经皮插入锁定钢板,最大限度保留骨折断端的血运,避免出现骨不连等各种并发症。结果 6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3个月,所有病例切口均顺利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Johner-Wruhs功能评价方法,分为优、良、中、差,本组病例60例,优53例,良6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是治疗四肢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微创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